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

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

一連數日,戰局都沒發生任何變化。

不知是被嚇到了,還是大軍行動過於遲緩,冀州的主力部隊遲遲沒有進入清河境內,而是在清淵一帶停駐下來。

正如王羽所料,冀州軍新建的騎軍不止於顏良的三千騎,眼下,清淵周邊遊騎密佈,防衛森嚴,別說偷襲,連刺探情報都難比登天。王羽不捨得拿有限的騎兵去拼消耗,所以,除了冀州軍主力的整體動向外,他現在對清淵一無所知。

出於謹慎,他移營東進,一直退到了百里外的貝丘城下。

袁紹一反之前自信滿滿,咄咄逼人的態度,不但沒有加以追擊,連情報屏蔽圈的範圍都沒有擴大,給了人一種諱莫如深的感覺。

就在此時,一輛風塵僕僕的馬車,駛入了青州軍的大營。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文舉,正平,遠來辛苦了。”馬車剛進營門,一名文士就快步迎了上去,朗聲說着,語氣中滿是喜悅之情。

“勞元皓兄久候,真是罪過啊。”車門開處,孔融笑吟吟的走了下來,拱手一禮,臉上的笑得十分親切,“些許路途,哪裡稱得上遠?倒是元皓兄早早就渡河北上,隨主公轉戰千里,不辭辛勞,正是我青州士人的楷模。”

“哪裡,哪裡……”田豐拱手回了一禮,待要再出言寒暄時,孔融身後卻傳出另一個懶洋洋的聲音。

“文舉公,元皓先生,你們就別在這兒互相吹捧了。主公率軍在河北縱橫捭闔。千里自然是有的,不過元皓先生又不是戰將。穩坐中軍又算得上如何辛苦?文舉公也不算辛勞,元皓先生北上前。不就做了佈置麼?囑咐您赴歷城待命,一待和議有望,就立刻動身北上,籌謀不可謂不深遠矣。只可惜百密一疏,最終還是沒想到,主公另有委任吧?呵呵,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啊。”

田豐說不下去了,別說他這個首當其衝的,就算是孔融想打個圓場。一時也不知說什麼好。禰衡這張臭嘴了不得啊,尖酸刻薄,從來不給人留有餘地,一見面就揭短,這場面還怎麼圓?

“正平說的是,豐料事不周,原是有些不當的。”怔了怔,田豐淡然一笑,自承其過。就想將話題帶過去。

禰衡的脾氣,青州幕府中可謂人盡皆知,沒得罪他,都時不時的會被嗆上幾句。真要有了摩擦,肯定是要被狠狠噴上一通的,和這人計較。犯不上。不過,他也有些納悶。自己離開青州這麼久,什麼時候把這貨給得罪了呢?

“衡嘗聞: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有過能改,善莫大焉,假承其過,心口不一,又豈能瞞得過衆人之目,天下悠悠之口?”田豐不計較,禰衡卻不依不饒,引經據典的就扣了個大帽子過來。

“……”田豐啞口無言,他在軍中負責後勤,還要給王羽當參謀,事務多着呢,哪有空跟禰衡鬥嘴啊?再說了,此人一身的本領,都在這張嘴上,跟他爭辯,純屬沒病找病,田豐纔沒這麼笨呢。

其實,他根本沒搞清楚,禰衡對自己哪兒來的這麼大意見呢?不知道緣由,也沒法化解對方的怨氣啊。

“咳咳,”孔融沒轍了,硬着頭皮站了出來:“元皓兄,主公親自點了正平的將,不是說有要事要與正平單獨商議麼?”一邊說,他一邊向田豐打眼色。

田豐多機靈啊,一看就明白了,這是要調虎離山呢。他趕忙接茬道:“確有此事,不是文舉提醒,豐幾乎忘記了。正平,主公正在中軍等候,你……”

“如此大事,怎地不早說?君臣父子,上下尊卑,卻又怎能勞主公久候?”禰衡一聽就急了,一甩袍袖,便快步往中軍走去,一邊走還一邊埋怨:“聞名不如見面,都說元皓先生心細如髮,今日一見,卻也不過爾爾……”

田豐苦笑不迭,忙吩咐衛士跟上引路,順便再提前給主公報個信。

“元皓兄莫怪,正平他就是這個脾氣。”轉過身來,孔融也是滿臉苦笑,解釋道:“他家世寒微了些,相貌又……自少被人看輕,受了許多白眼,他性子又倔強,不肯吃虧,難免敏感了些,元皓兄大人大量,且不要與他計較。”

田豐入幕後,一直都忙於推行新政,從未與禰衡打過交道,對後者的身世一無所知。不過,他脾氣雖然也有些倔強,卻是個世情練達之人,聽孔融這麼一解釋,倒也明白禰衡的性格爲何這麼糟糕了。

當代的世風,最看重的就是家世,其次則是相貌,再次才輪到才華本領那些東西。禰衡家道中落,相貌又醜陋,當然得不到旁人的尊敬。

一般來說,在這種環境中長大,性子多少會多些懦弱和自卑,但禰衡的性情剛硬,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他那種刻薄的嘴,就是這麼練出來的。

理解歸理解,但田豐還是很疑惑,“可是,我應該沒得罪過正平吧?怎地他對我的怨氣如此之大?”

“其實,就是個誤會。”孔融攤攤手,一臉無奈,“主公用人,其實是有些不拘一格的,當日虎牢關大戰,他就曾尋我借人,點名要用正平,後來,咳,元皓兄你也應該知道的。”

田豐點頭,虎牢關大戰,成就了三個名字:陣斬華雄,揚威萬軍陣前,一槍破關的王羽;騎射無雙,戰力非凡的白馬義從;再有,就是罵人罵出花,連死人都能罵活的禰衡了。

這三個名字,都讓人談之而色變,不過,對前兩個,是一種令人敬畏的感覺,對後者,就無不敬而遠之了。田豐自然也不例外。

“有了這樁事,主公入主青州。簡拔他入幕府,也就順理成章了。將軍府開府後,鴻臚之事,就是交由融與正平一同打理的……而前次元皓兄與融商討議和之事,卻是將他排除在外,所以……”孔融又投了個眼色過來,那意思是:你懂的。

“竟是這樣。”田豐一時也是哭笑不得,這得罪人可得罪的太冤枉了。

大鴻臚乃是九卿之一,執掌的就是外交之事。王羽以孔融爲主,禰衡爲輔並不奇怪。談正經事,當然要孔融出馬,若是挑釁什麼的,禰衡自然比孔融強多了。就算沒有仇怨,他都能搞出仇來呢,況乎本來關係就不大好的仇敵?

當初華雄怎麼死的?還不就是被罵的失了方寸?

禰衡的不滿,顯然是因爲自己把他排除在外了,可是,憑良心說。真要誠心議和的話,跟禰衡有啥可商量的?讓他出馬,好事肯定變壞事,壞事則變成慘事啊!

“總之。元皓兄不要往心裡去就是了。”見田豐沒糾結,孔融鬆了口氣,不着痕跡的將此節帶過。問起正事來:“元皓兄,這議和之事。主公到底是怎麼想的?如今的戰局到底如何?到底由誰出使?總得給我交個底纔好。”

他心裡也沒底呢,要打到底。就沒必要讓自己來,只要讓禰衡去袁營走一趟,袁紹不死也得瘋。反過來,就沒必要讓禰衡來,他那嘴可是連自己都控制不了的。兩人一起來,難道要先禮後兵?

“主公的意思,是讓你二人一起走一趟。”

“同去?”孔融一時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開玩笑,一起去?那還不如禰衡自己去呢,反正也是要壞事,不如往死裡攪合呢。

“嗯,同去。”田豐的臉色也不怎麼好。

“那主公是存心要打了?”孔融很失望,想議和的不止他和田豐,這是很多文臣的共識。

倒不是怕武將們立下軍功,壓他們一頭,只是打下去,分明就只有風險,沒有好處啊。青州勢力雖然不是天下最強的,但可以預期的前程卻很遠大,對先期就加入的臣僚們來說,做長遠打算纔是正理。

再說了,乏糧和諸多經濟原因也是不容忽視的事實啊。

“倒也未必。”田豐不置可否的搖搖頭,他也沒搞清楚王羽的心思,畢竟他和王羽相處的時間還短,對其性情並不是非常熟悉。

以他的看法,王羽性情直爽中不失狡黠,霸氣中不乏對細節的關注,很難用一句或幾句話來定論其爲人。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他很少在臣僚面前故弄玄虛,至少在整體戰略的大方向上不會。

他沒斷然否決議和的提議,那就是說,這事有得商量,可他又把禰衡招來,事情一下子就變得撲朔迷離了。

田豐提前來等着孔融一行,也是爲了商議此事,順便見識一下天下聞名的禰正平,是不是真的和傳言中一樣。結果這一看,他明白了,這人的嘴比傳說中的還臭,氣量比傳說中還要刻薄,壞事的能力絕對是一等一的。

問孔融,又問不出個所以然,於是,他也迷茫了。

“總之,啓程前,主公總是要面授機宜的,到時文舉不妨直言相詢。到袁營後,隨機應變即是。”

“也好。”不這樣也沒別的辦法,孔融也只能這麼答應着了。想了想,他又問道:“適才融爲了支開正平,說主公要單獨見他,元皓兄答應的那麼快,莫非是真有其事?”

“嗯,確有此事。”田豐點點頭,“主公下令的場合不是很正式,像是隨口一提,但應該是不會錯了。”

“這麼說……真是要李代桃僵了?”孔融的聲音有些低沉。

田豐沒有回答,就這麼沉默着,一路到了中軍帳。

剛到門口,正見禰衡滿面春風的從裡面走出來,見到二人,還笑着打了個招呼:“二位來的正好,主公正等着你們的。”招呼打的很自然,全然不見先前的芥蒂。

田豐二人相視一眼,心情越發的沉重了,禰衡這麼高興,這事啊,肯定要糟。

“文舉遠來辛苦,但此事還非文舉不可。也只好勞動尊駕走這一趟了。”通傳進帳,王羽看起來也有些神色飛揚。寒暄落座後,迫不及待的就交待起任務來。

“戰事連綿。苦的畢竟是黎民百姓,害的是天下蒼生,對兩州的生產,也都有極大的妨礙。故而,和談之事,確有可行的道理。不過,和談不是投降,要談,也不能折了本將的名頭。底線還是要設的,不能讓袁紹趁機敲了咱們竹槓。”

“敢請主公明示。”聽這話頭,孔融心中又是一動,說的這麼正式,應該不是一點誠意都沒有吧?

王羽伸出一根手指,直截了當的說道:“條件如下:清河可以還,但袁紹必須公告天下,不能對清河百姓橫徵暴斂,以彌補戰敗的損失。”

“主公以仁爲先。融敬服。”這個條件很得體,袁紹想不答應都不行,不答應,他大義的名分就算是徹底完蛋了。風聲傳開後。青州還可以進一步收攏民心,甚至爲以後再翻臉做伏筆。

橫徵暴斂這種事,很唯心的。就算袁紹有心輕徭薄賦,下面的官吏搞點貓膩。也能砸了他的牌子啊?何況,這一仗袁紹損失這麼大。怎麼可能不從清河搜刮?他一刮,下次再開戰,青州就師出有名了。

“俘虜也可以無償還給他,但這段時間俘虜的消耗,他必須補給本將,否則本將也只能帶這些俘虜回青州以工代酬了。”王羽提出了第二個條件。

“……遵命。”這個條件就有些耐人尋味了,冀州的俘虜有好幾批,最大的一批是龍湊之戰中俘虜到的,足有近萬之衆。隨後的戰役都沒那麼大規模,但零零碎碎的積累下來,也有五六千了。

這些俘虜其實挺麻煩的。他們的家眷都在冀州,用着肯定不大放心;關着吧,你還得管他吃穿;還回去,又會增強敵軍的實力。一般來說,兩軍握手言和,都會把俘虜問題放在最後,以交換的形式解決。

可現在冀州還沒打過勝仗,抓到的俘虜少得可憐,抓到了,也多半都是幽州軍的,跟青州沒關聯,俘虜問題就比較棘手了。

看主公這意思,似乎是想把俘虜賣個好價錢?他這是真的很有誠意啊!都不怕袁紹恢復實力後再次翻臉。

“第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咱們中原人的矛盾,不需要匈奴人來摻合。文舉,你將本將的原話轉告袁紹,這一次,本將念在他情急初犯,可以原諒他一次,但匈奴人一日不退,本將就與他誓不甘休!”

“遵命。”王羽說的鄭重,孔融雖有疑惑,卻也不敢怠慢。

“除了這三個原則不可動搖之外,其他細節,都可以慢慢商量,不用知會本將,與元皓議定便可。”

聽出王羽有了送客的意思,孔融連忙問道:“未知主公之意,融應該何時出發?”

“事不宜遲,準備好了,就出發吧,免得再擦槍走火,袁紹面子上過不去。”

……

出得帳來,孔融還是一臉迷茫,他越發拿捏不定王羽的意圖了。

“元皓兄,你怎麼看?”

“應該……”饒是田豐足智多謀,可還是無法做出判斷,想了想,他出了個主意:“不如去問問正平,看看主公怎麼跟他說的,也好做個印證。”

“如此甚好。”孔融認可這個主意,轉身就走,要去尋禰衡。走了幾步,卻發現田豐沒跟上來,轉頭一看,發現田豐根本沒動身的意思。

他輕咦一聲,問道:“元皓兄?”

“我就不去了,”田丰神色微微有些赧然,說是後怕也許更準確,“賈文和對主公的心思把握得更清楚,我去尋他再問問清楚。”

“也好。”孔融也明白田豐對禰衡敬而遠之的心情了,並不多糾結,點點頭去了。

兩人兵分兩路,各走一邊,倒是田豐先找到了賈詡。

他將孔融二人入營後的種種詳述一遍,然後問道:“這議和之事,非是豐膽怯,而是青州的底子確實太薄。文和,我知你要避嫌,不幫我勸諫主公倒也無妨,但幫我分析一下主公的想法,總不會有什麼妨礙吧?”

“元皓啊,你這是逼我啊。”賈詡嘆了口氣,田豐不是第一次來找他了,他也知道對方出於公心,不過,正是因爲這個,他纔不能多摻合啊。

出使在即,田豐也顧不得許多了,擺出了死纏爛打,就是不講理的架勢:“沒錯,就是要逼你,你這人什麼都好,就是這不喜任事的性子,實在太耽誤事了。”

賈詡知道對方的脾氣,知道推卻不過了,於是開口道:“元皓,你這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事情根本沒你想的那麼複雜。”

田豐一愣:“怎麼說?”

“主公何等聰慧,豈會不知戰事不宜拖延?你來青州後,這還是第一次在軍略大事上主動發表意見,他又豈能不給你這個面子?可一個巴掌拍不響,談,他可以談,誠意,他也拿出來了,但成與不成,終究還是要看袁紹的。你看,就是這麼簡單吧?”

“……”田豐聽得一愣一愣的,他總覺得主公應該有什麼深意,結果被賈詡一解釋,竟然是這麼簡單,“既然如此,他把禰正平招來作甚?”

“那誰知道啊?”賈詡一攤手,表示愛莫能助:“反正啊,既然他要禰正平出馬,也不會無視大局,總歸是有他的道理的,無須多慮,無須多慮。”

四三零章 徐庶弄險九零三章 大戰之前六七五章 無極甄氏五六八章 幕前幕後一六五章 二次會盟七六九章 異想天開一六九章 往事秘辛五四四章 人人如龍二一六章 態勢與憂慮九三零章 計出更有惑第1章 英雄無覓處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一三三章 毒士毒謀三四六章 決死突圍戰二八八章 機不可失第100章 烽煙處處八二六章 時代的湍流八五六章 荊襄之變六四二章 此間事了一零八章 猛虎再添翼第81章 月夜私會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第15章 權柄終在握第7章 一諾千金重三九五章 袁紹的後招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五一九章 聯姻之議三一四章 龍爭虎鬥二九四章 催鋒破陣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軍七一八章 疾風出塞二一七章 獻身衛道七零四章 殺手鐗對決九零三章 大戰之前五六六章 奇招迭出三九五章 袁紹的後招一一六章 動亂將起六零六章 江淮變局三二七章 帝王心術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一一六章 動亂將起一八七章 且戰且謀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一八二章 勇不可當六六二章 擊胡之法一八五章 運氣惹的禍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第76章 驚變陡生八六九章 遇強更強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三一二章 王羽來了第59章 威勢凌羣雄第6章 事了拂衣去第43章 人皆有所長九一三章 利劍出鞘三四七章 環環相扣八一八章 魄力的差距七五九章 力士再現一九四章 周邊不寧六二零章 無畏之心二零七章 戰歌嘹亮第24章 相識莫恨晚八九三章 大亂終起八百章 鬥智鬥力三一零章 出奇方致勝七四六章 黑雲壓城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三九三章 善泳者溺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三二八章 速戰速決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第88章 一語驚四座四四六章 軍師鬥法六五五章 連鎖反應四六五章 高唐會盟八二五章 定北諸事五六八章 幕前幕後三三零章 冥冥中聞聲八零一章 許攸襲營八七七章 自己作死八一一章 願賭服輸第19章 暗流涌動時七二四章 兄弟齊心第63章 河畔血戰遲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八二八章 陳琳獻策六二九章 江東十三騎五零三章 詭異戰局六六四章 依依惜別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九二四章 片言定乾坤一五零章 止戈與勝負二三零章 大婚之期二七九章 義從易主七四五章 長久之策第22章 賈詡入王營六七五章 無極甄氏二五九章 河北有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