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零章 先拔頭籌

“殺賊平亂!”

“奉天討逆!”

即便對身處亂世的事實有着清晰的認識,出身寒微的士卒們依然確信,自己處於正義的陣營,爲了某些崇高的目的在拋頭顱,灑熱血,至少在舉起矛戈的這一刻,他們是這樣確信的。

沒辦法,如果僅僅是爲了找口飯吃,填飽肚子,就將生死置之度外,亡命搏殺,這條性命未免也顯得太過卑微了一些,哪怕這就是真相也一樣。

只有那些偉大而崇高的目標,才值得大家拼命,無論那目標是真實存在的,還是虛妄的夢幻泡影,只要努力去相信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適才那場激烈的對決,未嘗不是激勵雙方鬥志的因素之一。

陣前的將士親眼目睹,陣中陣後的將士口口相傳,大部分人都被那場對決激得熱血沸騰,鬥志滿滿。對決沒有結果的遺憾,化成了十足的動力,大戰剛一開始,就進入了相當快的節奏。

在一百五十步的距離上,雙方的強弓手便毫不猶豫的射出了手中的長箭,漯水上空頓時罩上了一層巨大的黑雲,雙方的長箭在空中厲嘯交錯,碰撞衝突,死亡的氣息鋪天蓋地一般傾泄而下!

追在這股死亡氣息身後,兩軍將士疾步而前,連剛剛射出手中長箭的強弓手都只是在放箭的那一剎那,停下了腳步,箭方離弦,他們便放下長弓,追在了同伴身後。

人如潮涌,中箭栽倒者瞬間就被洪流席捲而淨。

雙方相距一百二十步,箭陣更加密集了,長箭破空的厲嘯聲匯成了一股驚心動魄的颶風,盤旋在上空。無數的長箭“嗡嗡……”地釘進了怒濤之中,激起一片片以生命鑄就的浪花。

“殺!殺!殺!”三萬悍卒的吼聲象滾雷一般掠過戰場,憤怒的殺聲震撼天地。

“討逆!討逆!”兩萬聯軍就象洶涌咆哮的決堤洪水一般,以排山倒海一般的磅礴氣勢,高聲吼叫着,一往無前地殺了過來。

戰鼓再響,地動山搖;號角長鳴,聲震四野!

盾牌兵,長矛兵。刀斧手,齊聲大吼,戰意沸騰,腳步也是越來越快,遠近之間。盡是一片震耳欲聾的喊殺聲。

“殺……”

雙方的距離越來越短,地面的抖動越來越劇烈,往來射擊的箭矢威力越來越強勁,敵手的喘息聲都變得清晰可聞!

“轟……轟……”像是兩股巨浪迎面拍在了一起,雙方接觸的同時,轟雷般的撞擊聲沖天而起,整片大平原似乎都在搖晃。在顫抖!

激戰,終於開始了。

戰鬥本身,在曹軍高層的預料之中,但展開的方式。卻跟計劃的不盡相同。

夏侯淵是個很擅長鼓舞士氣的將領,隨曹操轉戰兗、豫這兩年,他不止一次憑藉這項本領,激發出了士卒們的潛力。發揮出了比平時更高一籌的戰力,屢建奇功。

但此刻他卻有些迷惑。士氣太高了,比他預想的至少要高出五成以上!

曹軍的既定策略是以靜制動,以守爲攻,後發制人,擺出來的陣型,也是更適合防守反擊的衝軛陣。

先發制人和後發制人,都是兵法中的精要,看似互相矛盾,實則不然。如果雙方擺明車馬的決戰,搶到先手,對克敵致勝可以起到相當關鍵的作用;可若是眼下這樣,雙方各有算計,都是暗中藏了一手或幾手,就是後發制人更加有利了。

先將底牌放出來的一方,有極大的可能會成爲敗者,曹操的佈置,程昱的獻計,都是依照這個原則設計的。

而現在,將兵們的情緒似乎有失控的跡象,不過是遠程的試探而已,竟然打出了全面決戰的氣勢。

青州軍會這樣做,並不奇怪,從某種意義來講,青州軍已經陷入了死地,不得不背水一戰了。如果有可能,青州軍巴不得一開始就進入決戰,一口氣分出勝負,擊潰曹軍呢。

而曹軍這邊,夏侯淵只不過是例行的激勵士氣,迎戰而已,並沒有多做什麼多餘的事,結果,將兵們的精神狀態卻和青州軍差不多……

夏侯淵不認爲自己是超常發揮了,很可能是出了什麼問題。

不過,眼下的關頭,他沒時間多想,也來不及做什麼調整,只能順水推舟的領軍迎戰了。等到戰鬥進行一陣子,這股莫名的氣勢有所消退,纔好根據具體情況,做出調整。

“殺!殺賊平亂!”諸多念頭一閃而過,夏侯淵片刻間就做出了決斷,穩定了心神,揮刀狂吼,催促着麾下的士卒繼續向前。

一面面巨盾在撞擊中碎裂,傾倒;

一支支長矛在洞穿了敵人的身體後,無暇收回;

在勇氣的驅使下,血肉之軀化成了巨大的風暴,不斷的對撞着。

在兩軍戰線對撞的地方,戰鬥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頂着巨櫓完成對撞的盾手們還沒來得及做調整,找回平衡,就被從盾陣縫隙中刺過來的矛戈刺殺得滿身鮮血。

因爲雙方都是一路跑過來的,攜帶着的巨大動能,導致對撞太過猛烈,饒是盾手們拼了命的想穩固住陣型,盾陣依然東倒西歪,露出了大片大片的空隙。

而矛戈手們的鬥志也是極爲旺盛,不等同袍調整,就將手中的矛戈刺殺出去,絲毫不理會對面的敵人在做着同樣的動作,帶來同樣的死亡風暴。

巨浪的鋒芒互相抑制住了,卻又變成了兩叢巨大的荊棘林,矛刺佈滿了整個邊緣,越來越密集,並且不斷的被後續的人潮推着向前,向前!同時,又被對面傳來的反作用力推着向後!

兩股巨大的力量相持不下,角力的結果,就是荊棘叢不再平直,而是犬牙交錯的結合在了一起,時而前進。時而後退,無論進退,都要用無數的鮮血作爲代價。

只是數息之間,夏侯淵就發現,自己的計劃又要改變了,戰鬥太激烈了,士兵們的氣勢太猛了,根本不可能做出調整。

戰線幾次交錯往來之後,前列的盾手已經死傷殆盡。連矛戈手也已經傷亡過半,手持刀斧的短兵已經出現在了陣前,開始了更加激烈且血腥的搏殺。

衝軛陣跟x陣型差不多,但分佈在左右的四翼並非是呈長條形分佈的,實際上。這個陣型更像是麻將裡的五餅,是由五個巨大的方陣構成的。

而王羽擺出的偃月陣,陣列則如彎月一般,中軍厚重,兩翼有尖,整個陣列呈半弧形。

曹軍的中軍靠後,所以。兩軍最先接觸的是兩翼,青州軍右翼的月牙,像是一柄彎刀似的,惡狠狠的砍在了夏侯淵統率的方陣上。把自身崩碎的同時,也將敵軍的方陣砸了個稀里嘩啦。

如果按照正常的部署,衝軛陣的兩翼除了與兩翼之地對戰之外,還有策應中軍的作用。夏侯淵的右翼共有五千步卒。排成了幾個批次,按照他的統率力。就算兩面對敵,應該也是綽綽有餘。

然而,當激戰展開後,他突然發現,他的五千大軍,竟然在轉眼之間,就有一大半都被捲入戰團了。

在陣列戰當中,短兵相接,應該是倒數第三個環節。再進一步演變的話,就會變成全面的混戰。如果到了那個地步,將領就基本上失去作用了。混戰是沒法指揮的,只有分出勝負的之後,纔會結束,進而演變成潰逃與追殺。

百忙之中,夏侯淵轉頭望向中軍和右翼。他想知道,面對青州軍蠻不講理的攻勢,以及因此而來的混亂局面,主公有沒有什麼應對之法。

同時,他也在擔心右翼的安全。冀州軍最能打的部隊在界橋之戰後,被袁紹補充了新兵,然後一分爲二,一部分由麴義、張頜率領,攻略平原;另一部分集中在鄴城,掌控在他自己手中。

高覽、呂曠這些人的部隊,都是龍湊打了敗仗後,緊急集結起來的郡兵,裝備倒還不錯,可戰鬥力卻很一般。

而夏侯淵的當面之敵,並非敵軍的主力,而是幽州軍。

幽州步卒最初也是由各地郡兵集結而成,戰鬥力很值得商榷。

不過,在龍湊之戰後,幽州步卒用繳獲的輜重換了裝備,戰鬥力頓時上了一個臺階;從界橋之戰開始,幽州步卒大大小小的也打了好幾仗了,軍力在攻打清河、安平的過程中也得到了擴充,已是今非昔比了。

所以,儘管夏侯淵麾下都是轉戰兗、豫的悍卒,但依然無法取得優勢,甚至還有被壓制的傾向,至少是被人牽着鼻子走了。

他這邊的形勢都是這樣,偃月陣的大將本陣通常都在月牙內凹的底部,而非中軍,是最適合兵強將勇的軍隊使用的陣型。

現在看來,王羽應該不在他所在的這一邊,那麼,很可能就是在左翼!

左翼的冀州軍本來就居於弱勢,遭遇敵人最強的一擊時,將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會出現這種情況,倒不是曹操考慮的不周全,實在是他沒想到,這以守爲主的陣型,竟然一個照面就被對方拖入全面衝突了。

夏侯淵急切的張望着,希望中軍儘快做出改變,可讓他失望的是,曹操似乎也是措手不及,以至於遲遲沒有新的命令傳達,只是讓各軍嚴守本陣,不要被敵軍輕易突破。

這道命令倒是沒什麼錯處,但同樣也沒有任何助益,夏侯淵這邊戰局已經進入了短兵相接的階段,沒有其他對策,他也只能一隊一隊的將部隊添補上去,與敵人拼消耗。

而右翼的呂曠,則是相當危險,必須採取辦法預防才行!

“會變成這樣……難道王鵬舉剛纔真的是故作強硬,其實已經急了?”

夏侯淵急,曹操更急,右翼的弱點,他不是不知道,也準備了應變的手段。但問題是,在沒確定王羽的底牌之前,他不敢提前對策亮出來。

直到現在,他還無法確定,王羽的目標是自己還是劉岱,戰場附近到底有沒有伏兵。

如果是劉岱。現在他就要在穩守的同時,全力以赴的拖住敵人,哪怕承受一定的損失也在所不惜。如果目標是他自己,那就要留一部分餘力,以應對伏兵了。

衝軛陣的特色就是這個,後軍的兩翼,在部隊行進的時候,可以作爲中軍的屏障,抵禦敵人的突襲。在陣列而戰的時候。後軍兩翼就是預備隊,前軍形勢有利,則順勢展開陣型,與前軍一道圍攻敵軍;前軍形勢不利,就得頂上去。

可現在。王羽的攻勢極其兇猛,夏侯淵沒反應過來,但曹操卻看得分明。

典韋、太史慈剛纔的那場對決,針鋒相對,卻沒分出勝負,兩軍的士氣都漲到了最高點,卻沒有宣泄出去。所以。王羽全軍進擊的命令一下,青州軍就士氣如虹的殺上來了,受青州軍的殺氣所激,曹軍也是鬥志高漲。結果,戰事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

這情形,其實本就是曹操期望的,他故意泄露消息。就是要激王羽把地盤儘快亮出來,只是他沒想到。王羽一亮,就是這麼兇猛的一招。

“主公,計策應該是奏效了,不如……點狼煙吧?”爲眼前這場聲勢浩大的激戰所懾,衆幕僚都是面色如土,剛剛回到中軍的程昱倒是很鎮定。

“再等等。”曹操搖搖頭,“王鵬舉的手段,應該不止如此……”想了又想,他還是決定以靜制動,想等着再看得清楚些,再做出最後的決斷。

“至少也應讓後軍接應一下,青州主力現在還沒出動,須得……咦?奇怪,這是怎麼回事?”就在曹操猶豫不定,尚未決斷的當口,戰場上形勢又發生了變化,令得程昱大吃一驚。

曹操等人急忙擡眼眺望,愕然發現,就是這麼一會兒工夫,兩翼的均勢已經被打破了,形勢正在朝着青州軍有利的方向發展。

進入短兵相接的階段之後,兩軍的陣型已經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混亂,尤其是接戰的最前線,兩軍的旗號已經徹底混在了一處。正因如此,精通軍略的將領纔不喜歡這種局面,因爲難以指揮。

但眼下,曹軍各部依然亂糟糟的各自爲戰,青州軍卻在激戰當中,重整了隊列!

那是一個個五邊形的小陣,或五六人,或十一二人結成。一名持長柄戰斧或長戈的軍官居中,前排是三至六名刀盾手,兩三個長矛手拖後,在長矛手和指揮官之間,還會有幾個弓弩手。

這陣型不是什麼神奇的東西,曹操也好,曹軍衆文武也好,只要粗通軍略者,都能認得出,這就是漢軍序列中,專爲應對眼下這種狀況的小陣。

此陣和大陣的原理差不多,強調長短配合,攻防之間的配合,對敵時,常常能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除此之外,就沒其他的玄機了。

可簡單歸簡單,效果卻是驚人。

之間那些小陣車輪般彼此交替旋轉着,每一次變換角度都要收割掉數條生命。五人的小陣還不怎麼看得出來,十人以上的小陣體現得尤爲明顯。

因爲人手富裕,所以十人陣中前排的刀盾兵排成了兩排,每次激戰前後,兩排刀盾兵都會交換位置,保證居於前鋒位置的人,始終處於體力相對充沛的狀態。

刀盾兵重在防禦和牽制,殺傷敵人的任務則由後排的長矛手和斧鉞手完成。

曹軍士兵拼力狂攻前排的刀盾時,後排的長柄戰斧高高舉起,猛力下揮,曹兵大駭,努力躲閃,卻冷不防盾陣間探出了幾柄長矛,毒蛇般無聲無息,閃電般快捷,但其中蘊含的殺機卻絲毫不弱於無堅不摧的大斧。

就算僥倖躲過了這兩輪殺招也沒用,因爲敵陣中時不時的還會射出幾支冷箭,在短兵接戰的距離上,就算穿了全身鐵甲,也未必能在冷箭下保住性命。何況,在這樣的距離上,哪怕是再差的弓箭手,瞄準射擊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爲了躲避這些明槍暗箭,曹兵的陣型不可避免的發生混亂,這就到了前排的刀盾兵發威的時候了。他們手上的盾牌,可不是盾手用的大盾,而是爲了格鬥而備下的步兵盾,左手盾格擋住敵人的攻擊,右手戰刀順勢揮斬,本就是刀盾兵的標準格鬥動作。

曹兵的數量本來比青州兵多,但隨着這些小陣的結成,轉動,推薦,他們的數量慢慢減少,慢慢變得與對方一樣多,慢慢變得不如對方……突然,有人發出了一聲慘叫,丟下兵器,掉頭便逃。恐懼如同瘟疫般散開,傳染給身邊所有同伴。

左翼的呂曠軍,率先發生了崩潰。

在幾個月前,他們還是郡兵,平時的任務,不過維持一下治安,偶爾抓幾個山賊。適才的巔峰對決,他們的確看得熱血沸騰,不能自已,忘記了自己只是個郡兵。

因一腔血勇而來的勇氣,是無法持久的,在各自爲戰的混戰中,兩軍各有勝負,郡兵們還能鼓足勇氣與敵人死戰。

可當他們面對結成陣勢,配合默契的敵人時,無力感卻一下就涌上來了,同袍們飛蛾撲火般不斷戰死,卻無法撼動敵軍分毫的事實,讓他們瞬間就被無力感壓倒,進而崩潰。

殘存的郡兵們哭喊着退出戰場,亡命逃向本陣。青州軍則快速散開隊形,尾隨追擊,如蒼鷹逐兔。大部分逃跑者還沒等踏入自家陣內,便被敵人從背後結果了性命。少數幸運者跑到了中軍陣前,卻又被如林的長矛挑了起來,甩在鮮紅的泥漿中。

“未待鳴金先行潰退者,殺無赦!”一名面無表情的將領大聲強調,然後平端硬矛,帶着數百弟兄投入戰鬥。

曹操預見了這個弱點,在呂曠軍中佈置了數百嫡系部隊,作爲督戰隊。正因如此,當突前的前鋒發生了崩潰時,才無法動搖整個左翼。

但曹操一點都不爲此而得意,光憑督戰隊,只能暫時緩解潰退的發生,卻無法扭轉戰局。

青州軍使出來的梅花針很簡單,他也會,但他卻用不出來,想用這種戰法,需要很高的訓練度。即便在曹軍之中,也只有少數精銳部隊才能做得到。

青州軍中老兵比例更高,王羽的軍略又高,能使出這招倒不奇怪,可問題是,王羽和徐晃的將旗還沒動,號稱催鋒營的青州重甲步卒,還穩穩當當的隨中軍前進啊!

曹操既是疑惑,又是焦慮,如果僅憑幽州步卒就能壓倒自己的部隊,等精銳程度遠在幽州軍之上的青州兵發動起來,自己要拿什麼來抵擋呢?

伏兵?用不着伏兵,自己就完了!

“傳令下去……”曹操猛一揮手,高聲喝令,衆將心頭都是一喜,主公要出手,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然而,曹操的命令卻大出衆人的預料,他的命令很乾脆,可內容就……

“放棄前軍,撤兵!”()

六四五章 不正當關係二五七章 戰耶退耶九六四章 窮追猛打三三六章 劉岱潰滅六三三章 張頜論武五七零章 門閥之害二五八章 王羽的兵諫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四一一章 爲國羽翼一零八章 猛虎再添翼二四四章 夫唱婦隨七七九章 大包大攬九四八章 禍起蕭牆內三五五章 籌謀貴深遠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二九零章 龍湊之戰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軍二五一章 虛晃一槍第91章 兵臨城下七八九章 勝券在握八五一章 樂在其中一五二章 求仁得仁九七一章 月下煮酒八七四章 碾壓式陣容第18章 泰山小霸王七五零章 死戰不退五九八章 摸石過河八七二章 曹操的苦惱六一二章 他比你強七九六章 進擊的騎兵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八六五章 江上首戰八一零章 富貴險中求九二八章 各方皆運籌三二四章 忠言與陰謀一六六章 玉石俱焚七三八章 趙雲用謀七四一章 不滅的傳說一八二章 勇不可當八一一章 願賭服輸五一五章 危難之際八四九章 漢胡大防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第5章 世事總無常一八七章 且戰且謀九五九章 白馬爲名二九六章 全面戰爭二七四章 十蕩十決二六零章 尋他千百度六二三章 輕取下邳城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八六八章 兗州先哨戰三二一章 且戰且退七七六章 何去何從八四七章 情報系統三六七章 理論連實際二五一章 虛晃一槍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二七四章 十蕩十決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三六四章 暴政始與末三八二章 夜襲與潰敗九一五章 破箭之陣六六八章 太史慈歸來六七九章 發揮優勢九二一章 撲朔迷離第94章 灰飛煙滅九零六章 龍山會戰七九五章 禍福難料三二五章 草莽英雄六五五章 連鎖反應一二四章 無心插柳七七六章 何去何從三七二章 鐵騎突出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一八八章 暗合經典四三三章 原山之戰五五零章 漢末縱橫家第58章 亮劍誰爭鋒四二五章 身前身後名第93章 劍指何處二三一章 故事重提七五八章 一決勝負三九一章 趙雲發威第86章 河東會白波二七九章 義從易主一四三章 故技重施七二零章 馬踏胡營一二四章 無心插柳九六六章 搶灘登陸戰八五五章 猛虎再添翼二零五章 嚴防死守二九六章 全面戰爭七三三章 任務與情報八四二章 決戰之期四八七章 白波之危二二一章 青州方略二零三章 輕騎騷擾戰一四零章 激戰方酣四五零章 人才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