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四章 輿論體系

事實很簡單,一點都不復雜。

許攸奉了袁紹的命令四下串聯,爲了鼓起諸侯們的勇氣,他稍稍將界橋之戰的過程加工了一下,然後再將消息傳達給各路諸侯。

事實上,他這樣做也不算是騙人,在王羽和公孫瓚看來,這一仗就是失敗了的,幽州軍沒能達成原本的目標,損失也很慘重。不過,某種意義上來說,失敗和輸其實是兩個概念。

王羽的形象,很大程度就是建立在他戰無不勝的威猛戰績上的。

雖然在孟津面對呂布的時候,他選擇了轉進,應該也算是輸了一陣,但呂布對此卻不屑一顧。當事人不宣揚,其他人又有什麼鼓譟的理由?

所以,許攸宣揚的戰果,很快就引起了轟動。

接下來,一切都順理成章了。

許攸之所以被袁紹委以重任,就是因爲他交遊廣泛,所以能從很多渠道打探到消息,反之,當然也不存在問題。

於是,有關於界橋之戰的消息就此流傳開來。

對着諸侯和名士們,許攸當然不能以謊言騙人,宣稱這場戰事的勝利沒問題,擊退氣勢洶洶的公孫瓚,本身就是一個勝利,但過程卻不好編造杜撰。

而真實的過程若是說出來,那還怎麼好自稱大勝?那麼有利的局勢都被人翻了盤,好懸沒連主帥都被捉了去。

所以,許攸只能用春秋筆法,省略過程,直接說結果。

白馬義從全軍覆滅;

幽州騎兵損失慘重,傷亡過半,率先發動攻擊的騎兵近乎全滅;

再加上,幽州步卒被擊潰,潰逃等等……

儘管不少精明人都猜到裡面有貓膩了,可是,單是擺出來的這些戰績,袁紹也全身而退了,他自稱此戰獲勝也不爲過。

一年多以來,王羽帶給各路諸侯的壓力相當之大,特別是他在青州推行的新政,更是觸動了很多人脆弱的神經。而他戰無不勝的戰績,正是壓力的來源。

因此,沒人理會許攸的話裡面不盡不實的地方,根據許攸交代的戰果,諸侯、名士們紛紛腦補了其中的過程,然後以各種方式,大肆宣揚了出去。

這個結果,正是許攸想要的。

這個時代,地方豪強就是輿論主導者和傳播者,只要他們信了,其他人不信也得信。

至於這麼做的好處,那就太多了。

首先,可以增強反青州勢力的信心,拉攏更多的人加入袁、曹同盟。

曹操打得袁術屁滾尿流,袁紹又同時解決了公孫瓚和王羽,袁、曹同盟如今也是聲威赫赫,以這樣的聲勢,可以令得很多小諸侯望風披靡,納頭便拜,就算是劉岱這樣的大諸侯,也不得不重新考慮加入同盟的必要性了。

其次,可以打擊對手。

袁術之所以還在豫州死撐,就是指望着幾個盟友幫忙挽救他呢,聽到界橋之戰的消息後,他這點指望算是徹底沒了,抱頭鼠竄是他唯一的選擇。

陶謙是聯盟中唯一還沒對外採取軍事行動的,不是他有意背盟,而是徐州內部不穩。這個消息肯定會增加徐州內部的動盪,增強反對派系的信心和聲勢,最少也可以消除徐州的軍事威脅。

青州比較麻煩點,現在的青州士子自成一系,民政方面又處於統一的嚴格管理之下,許攸想派幾個細作混進去都難,更別說傳播流言了。不過,青州終究不是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外界的輿論終歸也會影響到他們。

至少,從兗州向青州的移民潮就止住了。

青州的威懾力,全在王羽一人身上,他倒下了,甚至只是打了一場敗仗,都會引起相當大的疑慮。

許攸的戰績詮釋得很有章法,他說幽州軍率先衝陣的騎兵近乎全滅,而王羽喜歡身先士卒的習慣也是衆所周知,其中的暗示就是:王羽很可能已經戰死了。

不得不說,許攸這一手沒花多少力氣,但效果卻是相當驚人。

也就是王羽這次在外的時間不長,周邊的勢力暫時對青州也造不成太大的威脅,流言的影響倒還不算致命,只是把蔡琰和貂蟬嚇的不輕。

兩人既要強作歡顏,瞞着老王匡夫妻,又要暗自擔憂掛懷,幾天工夫,就清減了許多,讓王羽看得好生心疼。

但以後就不好說了。如果他遠征在外個一年半載的,前方沒消息,後方流言四起,再有某一路或幾路鄰居侵攻入境……那就不是家裡的兩個女孩擔心睡不着這麼簡單了。

儘管這個結果在王羽看來已經很嚴重了,但比起青州人心惶惶,以至爲敵所趁,還真就算不得什麼。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思考的話,王羽反倒是很慶幸。

許攸這招發動的早了點,效果不夠好,有了這第一次,自己意識到了,再用就沒效果了,沒準兒還會被自己反制。

先安撫了二位妻子,王羽扯着徐庶、賈詡到了府中,準備好好商議一下此事。

原本他的計劃中沒有這一項,不過,聽過徐庶傳達的最新軍情之後,他覺得有必要認真研究一下,儘快擬定出個方案出來。

他對這個世界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大了,否則就不會有曹操輕騎東進,襲擾徐州這種事發生。要知道,現在纔是初平二年,曹操和徐州的戰事,至少應該在一年以後才發生。

不過,現在天下的局勢已經亂成一團了,有些他影響不到,有些卻是他想不影響都不行。

“在青州境內,流言還是能控制得住的,在青州之外,就比較棘手了,除非公路將軍肯幫忙。”賈詡搓搓手,嘆了口氣:“不過,公路將軍如今自顧不暇,說不定什麼時候,就逃出豫州,去揚州了,只怕是指望不上的。”

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王羽在家裡坐鎮。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他這個主心骨不動窩,再有多少流言都是白搭。

可是,帶少量兵力增援冀州這個重任,別人卻也擔負不起。別的不說,單說和公孫瓚的合作就是個問題。

有了界橋之戰的教訓,公孫瓚的脾氣多少會收斂一些。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賈詡最擅長的就是揣摩人心,他相信,等局勢有所改善之後,公孫瓚遲早還會犯類似的錯誤。

王羽親自去的話,就算勸不動公孫瓚,也能自由的採取行動,換了其他人,肯定不能這麼做。不是把兩家關係搞砸了,就是把自家的兵馬白白搭進去。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王羽的本性,讓這位主公坐在家裡運籌帷幄,而不是披甲上陣,這事兒比讓公孫瓚變成老好人難多了。

賈詡不打算嘗試,他只管把難點指出來就是了。

王羽點點頭,又轉向徐庶:“元直,你怎麼看?”

“以我軍目前的施政方向,或可從民間想想辦法,只是,要如何避過豪強這一層,庶還沒有想到。”和賈詡比起來,徐庶是個勇於任事的,賈詡點明難點,他直接順着前者的話頭,提出了個解決的方向。

“民間?難不成讓細作扮成遊方郎中,走街串巷的散佈流言麼?這辦法能不能行得通還是兩說,就算真的行得通,你以爲諸侯們都是瞎子、聾子嗎?”對徐庶的話,太史慈不用思考,就能唱出反調來。

王羽看看太史慈,有點明白後者爲啥非得要跟過來了,他就是來找徐庶茬的。

本來王羽有意拒絕,怎奈太史慈還拉上了趙雲,趕太史慈走簡單,但把趙雲一起趕走,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太史慈態度惡劣,但徐庶卻也不惱,相反,看他神情語氣,倒是大有英雄所見略同的意味:“嗯,子義兄言之有理,庶也是思及於此,就無法可想了。”

用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太史慈自覺無趣,砸吧砸吧嘴,不說話了。流言什麼的,他纔不在乎呢,今天跟來,是另有目的。

“元直的建議,還是很有道理的,至於方法,其實也不難。通往民間的渠道不止一條,那些刻意的,很容易被人看破,採取針對性的措施,但也有些潛移默化的方法,見效可能不太快,但想防範或者反制卻也很難。”

輿論戰在後世算是司空見慣的東西,由於通訊方式的不同,很多手段都無法照搬,但其中的原理卻大有拿來應用的餘地。

王羽想着,反正也是要採取措施,與其以防範爲主,還不如藉着這個機會,建立個輿論體系出來。

這個系統面對的是那些不識字的百姓,這些人在這個時代沒有話語權,除非用太平道那種方式把他們煽動起來,否則,他們對天下大勢起不到多大作用。

而王羽本來也沒打算讓他們起多大作用,只是想着多一條輿論渠道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將想要傳達的信息傳遞出去,比如一些簡單的道德觀什麼的。

簡而言之,就是引導社會風氣,爲將來推廣青州新政打基礎,順便防禦流言對青州的攻擊。

“至於方式麼……”王羽敲了敲桌案,笑道:“可以採取小說和戲劇的方式,現在青州境內傳播,等時機差不多了,不用咱們自己費力,就能自行傳播出去。”

“小說?戲劇?敢問主公,此爲何物?”徐庶興致盎然的問道。

“嗯,怎麼說呢,就是一種文學形式,用所有人都能聽得懂的語言和文字寫故事出來,在故事中蘊藏些內容。比如這次的界橋大戰,許攸把聲勢都造起來了,咱們要反駁很吃力,不反駁,氣勢又弱了,就可以採取小說或戲劇的方式,把這場大戰的過程編成故事寫出來……”

“寓言?不對,比寓言更……”莊子很喜歡用說故事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不過,他的故事都相對有些深度,對賈詡、徐庶這種受過正規教育的人來說,王羽提出的小說,絕對是個新鮮事物,以兩人的才智,理解起來也頗有難度。

“這樣好了,此節暫且放下,回頭我去找文舉公他們商議商議,寫出來東西,你們一看就知道了。”王羽拍拍手,將這些細節略過,把話題轉回正題方向:“元直,曹操襲擾徐州之事,到底如何,你且說說罷。”

“遵命。”()

九三八章 可進豈言退八零六章 遼東水師八二七章 妙筆陳琳六二七章 單挑或羣毆七六一章 摧枯拉朽六八三章 其疾如風六一六章 都在行險九七零章 歲不我與九零九章 雷厲雨疾七五八章 一決勝負五三一章 比武招親第47章 千軍共一呼六二六章 孫策的挑戰三六九章 全民戰爭七八一章 用心良苦九一一章 紙甲滅連弩現一零三章 臨別贈禮三七六章 提前決戰七五七章 全線血戰六二八章 一起打架吧八九三章 大亂終起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五二一章 投機者魏延五六四章 峰迴路轉七五四章 攻防兩強四二五章 身前身後名九一六章 狂飆猛進六一九章 關羽的絕招一四零章 激戰方酣九六二章 不戰屈惡來五七五章 豐厚遺產九五四章 追悔莫及七八零章 議平遼東第79章 追魂索命八九三章 大亂終起一五九章 兵者詭道也第44章 連環計中計九一四章 勢如破竹第92章 風火七星壇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七七九章 大包大攬六七七章 欲建奇功二八三章 新的戰場七八三章 拍案驚奇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八一四章 差距有多大三三八章 一箭雙鵰九四三章 寢食難安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八七七章 自己作死七六零章 生死若等閒三七零章 全面發動三九六章 泰山之危八七七章 自己作死八二三章 新品發佈會六八五章 佳話良緣七二七章 星夜求援三七九章 隔河相對峙四三五章 徐庶斬將五五五章 青州羣英會八八六章 烈火焚城四二九章 強弱之勢四一四章 奪命剪刀七四七章 知我者公明八一零章 富貴險中求一六七章 史無前例九四七章 血冷心自寒四七零章 驚天豪賭八一八章 魄力的差距六九七章 猛虎搏狼第28章 欲求殺人手四九九章 知己之敵八八四章 任城之戰一七六章 東萊太史慈第76章 驚變陡生七四四章 錦囊妙計四四四章 四大軍師四一八章 樹倒猢猻散四九八章 武裝大遊行一一九章 洛陽大亂七三三章 任務與情報六三九章 忽悠瘸了第50章 一擲定乾坤第75章 順風順水八七六章 沉重打擊八八六章 烈火焚城二零二章 戰略部署三四六章 決死突圍戰四六九章 防區之爭第73章 一計不成一零二章 第一名將五九一章 爲戰而生二九三章 徐晃戰麴義八零四章 智勇雙全一六七章 史無前例七九五章 禍福難料第10章 漢魂永不死五一五章 危難之際第69章 豁然開朗七零九章 天下熙熙皆爲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