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八章 王羽的兵諫

“報……主公,淳于瓊按兵不動,正在原地佈防!”

在界橋附近,泰山輕騎也在修整,只有斥候們依然往來穿梭,奔波不停。

“運氣來了,真是擋都擋不住,袁紹當真不會用人啊!本來只想着給他個下馬威,誰曾想,又要收穫一場大勝了。”

王羽嘆息着搖搖頭,若是單看他的神情,肯定會以爲這仗已經要輸了,可從他嘴裡說出來的話,卻完全是兩碼事。

“秦兄,你這就啓程吧,如果某猜的不錯,伯珪兄應該已經趕到東光一帶了,你沿着清河走,應該很快就能與他匯合。”

“現在?”奪橋之後與公孫瓚聯絡,是事先就商量好的,但秦風卻仍然很意外,仗,明明還沒打完呢。

就算君侯看到了某些自己看不到的致勝契機,勝券在握,可是,這戰果總得一併報給主公吧?

何況,淳于瓊雖然有些名過其實,但此戰之中,他除了爭功心切,似乎也沒暴露出其他問題。包括現在的按兵不動在內,他的指揮都算是中規中矩。之所以連敗兩陣,主要還是被打了個突襲,泰山軍的準備也太過充分了。

以王羽之能,有心算無心,別說是淳于瓊,就算是換哪位名將上來,一樣要吃虧的。

“是啊,後面的戰事沒什麼可說的。”

王羽點點頭,漫不經意的說道:“你就回稟伯珪兄,告訴他,淳于瓊是個不知兵的蠢貨,本來只是小虧的一場仗,被他指揮成了大潰敗就好了。”

秦風聽得目瞪口呆,這算是什麼?貶低敵人,遮掩自己的鋒芒?

沒用的吧?這一仗既然搶着打了,而且贏了,君侯這個風頭就出定了!貶低淳于瓊又有何用?再說了。以君侯的名聲,出不出這個風頭,又能有多大影響呢?

打仗之前,秦風並沒多想,此刻被王羽挑起了話頭,他就開始迷茫了。

說老實話,這仗打的雖然痛快,不過沒啥必要。幽州軍此番可謂全軍出動。鐵騎一萬,步卒三萬餘,連平原的偏師都在中途會師一處,自家主公擺明了要一戰定乾坤!

而廣川此地,正如其名,地勢平坦寬闊,一馬平川,很適合大兵團展開。冀州軍是否搶先佔據戰場,對幽州軍來說,都沒什麼區別。想憑藉磐河這樣的小河溝打狙擊?擋一下前鋒,屏蔽戰場還勉強說得過去。大軍一到,只有被碾壓的份!

所以,無論淳于瓊得逞與否,對公孫瓚來說,都沒多大區別。泰山軍搶先出手,可以振作一下士氣,但僅此而已。

君侯一邊搶先動手破敵。一邊又貶低敵人,削弱這場勝仗的影響……這其中的種種矛盾之處,把秦風攪得頭暈腦脹的。

“算了。我從頭給你解釋一下好了。”見秦風臉色古怪,腳下卻只是不肯動,王羽拍了拍他的肩膀,翻身下馬。

太史慈見狀,也湊了上來,他沒秦風那麼多雜念,只是覺得,每次聽過王羽指點江山,都會有種大開眼界的感覺,所以,旁聽這種事,也是多多益善。

王羽清清嗓子,斟酌了一下用詞,先是爲了個不搭界的問題:“秦兄,子義,你們可知道先前破敵的那個陣勢,是何來由?”

“呃……難道不是主公您從古陣中改良而來的?”太史慈很詫異的反問道。

王羽並不回答,只是看向秦風,後者皺着眉頭苦思片刻,試探着問道:“莫非,跟徐將軍有關?”

“沒錯。”王羽這才點了點頭,解釋道:“早在戰國時期,秦、趙、燕等地處北方的諸侯國,就苦於北方匈奴的騷擾了,三國不約而同的採取了築長城的方式來防禦。不過,光憑長城,並不足以阻擋匈奴的鐵騎,如何在野戰中取勝,纔是北方諸國最關注的。”

這段歷史跟先前的話題似乎不相干,但二將對王羽的說話風格已經很熟了,知道他不會無緣無故的兜圈子,既然提起這個,必然就有其用意所在。

“燕趙兩國採取的是以騎制騎的戰術,燕國國力較弱,成效較小,但趙國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騎兵之強,堪稱天下第一,在長平之戰前,堪稱所向披靡。秦軍的應對方式則有些不同,他們更依賴於戰陣以及強弩!”

“君侯的意思是說,今日破敵之陣,出於西秦?”秦風若有所思。

“不錯。”王羽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悠遠,像是在追憶什麼似的,“秦趙長平之戰,趙括代廉頗後,全軍盡出,名將白起以奇兵迂迴包抄,斷掉了趙軍的糧道,一舉剪除了秦國最強大的敵人。當時秦軍的奇兵,正是一支弩騎兵。”

長平之戰中的細節,很多都飽受後世史學家的爭議,特別是秦軍迂迴敵後的這支奇兵。

這支奇兵不過五千人,卻穩穩的斷掉了四十萬大軍的糧道。而趙軍,向來是以騎兵而聞名於世的,就算有秦軍主力的牽制,這支騎兵面對的壓力也可想而知。

趙括再笨,也不會笨到連抽調輕騎回救這種事都不懂,最後的結局只能證明,他的努力失敗了。趙國精騎,在那支秦軍奇兵面前沒能討到好,因此無法打破敵人的封鎖。

對此,墨家遺卷給出了一個相對合理的答案,那就是秦軍的強弩加戰陣,可以極大的剋制輕騎兵!無論對手是草原的野蠻人,還是訓練有素的中原騎兵,強弩加戰陣,都是他們的剋星。

遺卷中詳細的記載瞭如何以步兵、強弩爲主力,配合以少量騎兵,剋制純騎兵部隊的戰法。

“以強弩梯次殺傷,挫其銳氣;以重甲步卒正面接戰,亂其節奏;以輕騎兵兩翼包抄,斷其後路;然後正面以具裝甲騎強衝!只要軍隊數量相差不太大,純騎兵部隊就只有……嗯,就造不成太大的威脅。”

王羽本來想說,遇上真正的名將,純騎兵部隊,在正面戰場上只有捱揍的份兒。可話到嘴邊。他還是收了回來,那樣說太直白了,有違他婉轉相勸的初衷。

不過,這樣已經足夠了,秦風雖然是個純粹的武將,但他的反應並不遲鈍。王羽暗示的隱蔽性,遠沒有賈詡那麼高明,這番話還沒說完。秦風就完全明白了。

“所以君侯才強行打了這一仗?爲的就是提醒我家主公,讓他不要依仗過於騎兵戰力?以至於輕敵冒進?”驚詫很快轉化成了感動,秦風的聲音都有些顫抖了。

古往今來,各種勸諫方法不計其數,但王君侯的這招‘兵諫’卻堪稱獨一無二。

“我大漢開國之初,久亂返治,國力不振,連四匹同樣毛色的馬都湊不出,更別提組建大隊的騎兵了。可當時匈奴爲禍又烈,故而軍將重拾先秦的戰法。以步對騎,在正面戰場屢屢取勝。漢武之初。被稱做‘蒼鷹’的郅都,就精擅此道……”

郅都雖有酷吏之稱,但比那受人追捧的是他能文能武,正所謂:戰克之將,國之爪牙。

漢武時代之初,正是匈奴人氣焰最囂張的時候。可郅都出任雁門太守時,驕橫的匈奴人卻全然不敢犯境。只能用木頭刻成郅都之形的木偶,用弓箭射來出氣,可見其威。

匈奴人沒受過教化。不會因爲郅都名聲大,就退避三舍,郅都之所以有這樣的威勢,主要還是打出來的。以步克騎,不是什麼天方夜譚,秦漢的名將們,對此都頗有心得。

“君侯的意思,末將明白了,一定會如實轉達給我家主公!”明白了王羽的良苦用心,秦風重重點頭。

“這樣就好。”王羽稍稍鬆了口氣,他之所以大費周章的搞這麼多事,就是不想公孫瓚在界橋這一戰中損失太大。

青州一共只有六個郡國,刨去平原不計,加上泰山,一進一出還是六個。而冀州卻足足有十二個郡國,無論人口還是地域,都遠在青州之上。更重要的是,冀州經受的戰亂沒有青州那麼大,那麼持久,所以,兩邊的戰爭潛力根本無法同日而語。

一旦公孫瓚損失過大,牽制作用就會減弱,青州就要兩面受敵了,其中還包括了袁紹這樣的重量級人物。

但公孫瓚本就不是個從諫如流的人,三大心腹中的嚴綱、單經似乎也不怎麼好相處,王羽只能想辦法迂迴。

“你回去後,先不要提後面那些內容,只說我軍以千破萬,吸引伯珪兄的注意力,然後着重描述我軍的首戰,如何憑藉一次衝鋒,擊潰冀州一千精騎的,有人問起,你再介紹戰法,然後從弩騎兵的戰法,引申到步兵破騎之陣……”

王羽詳細的面授機宜,秦風聚精會神的聽着,連連點頭。

“冀州名將衆多,再加上各地慕袁氏之名來投靠的,肯定有人通曉此戰法,所以……至於對策麼,你不要當衆提起,待伯珪兄私下詢問時,他再對他說……某的想法是,不要進行主力會戰,辨明袁紹主力方向後,步卒轉爲守勢,騎兵迂迴冀州腹地……”

“可是,糧餉……”聽到這裡,秦風面露難色。

“人是活的,糧餉是死的,青州的經濟雖然也很緊張,但擠一擠,總是有辦法的,不能因爲乏糧,就強行作戰啊。”王羽語重心長的說道。

“君侯說的是。”秦風再無疑慮,當即向王羽一抱拳,點了幾名親衛,“末將這便去了。”

“嗯,去吧,”王羽點點頭,然後又擡頭看看天色,笑道:“時間差不多了,子義,咱們也該踏陣破敵了。”

“喏!”太史慈不假思索的牽過馬,整理兵器,過了片刻,才反應過來,扭頭問道:“現在?”

王羽莞爾,笑吟吟答道:“當然是現在。”

“咱們休息的差不多了,可淳于瓊那邊也休息了好一會兒,現在去,還不如剛纔直接殺過去呢。”太史慈知道王羽不會拿這種大事開玩笑,可他還是想要確認一下。

“就是現在。”王羽點點頭,神秘兮兮的說道:“剛纔去,冀州軍還有頑抗之力,可現在麼,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恐怕連兵器都提不起了。別說傷亡,打起來,比趕鴨子還簡單。”

“……”太史慈張口結舌,好半天才問道:“主公,難道您還會下毒?”

“下毒?當然不是,不過,跟下毒也差不多了,哈哈。”王羽哈哈一笑,不再解釋,揮揮手命令全軍上馬。

煙塵再起,滾滾如浪,向南直驅而去。()

第78章 真假難辨二三四章 人心與偵查七六六章 心病難治九五零章 八方雲動六七六章 好事多磨五一九章 聯姻之議八七六章 沉重打擊三七九章 隔河相對峙五三一章 比武招親七四四章 錦囊妙計第47章 千軍共一呼二五零章 實力爲本七六二章 借刀殺人七七一章 戰後構想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三九九章 單騎催鋒第65章 要戰便戰第87章 一入白波谷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七五三章 蠻橫突擊第40章 重賞值萬金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二四六章 針鋒相對三八六章 沮授遺策五零五章 變陣與勝算六四八章 無雙陷陣營三四一章 逆流亦可前第89章 請命攻衛第22章 賈詡入王營第25章 世態在人心四九五章 翻手爲雲五五五章 青州羣英會六五三章 誰解女兒心六九九章 兵不在多三四零章 疾風蕭蕭鳴一三四章 越境北上一七零章 風雲變幻一二三章 最強的對手一七四章 整軍備戰九五三章 輕騎開路第60章 誰人話忠義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軍五二二章 一紙勝萬言四九三章 底氣十足二四四章 夫唱婦隨六三七章 以快破巧一五九章 兵者詭道也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八七八章 各掀底牌第28章 欲求殺人手七二四章 兄弟齊心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四一六章 大廈將傾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九二九章 風冷心亦寒四三五章 徐庶斬將八七三章 強攻封丘八三九章 步步驚心七零一章 震怖四方第98章 萬衆皆歡騰三七七章 子系中山狼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三零七章 情報戰精要第37章 寶馬贈英雄第70章 英雄誰屬八八三章 風雨欲來二五五章 奪橋先鋒戰七三六章 胡人的掙扎八二五章 定北諸事六三三章 張頜論武二四六章 針鋒相對第33章 籌謀須在先一四二章 第三個弱點六五一章 陰謀浮現二五八章 王羽的兵諫八二三章 新品發佈會一零九章 心照不宣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八八零章 互做試探七九七章 就是欺負你第71章 兵分三路五四七章 王羽很忙七一五章 詭異襲擊四八零章 個性魯子敬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六二七章 單挑或羣毆第11章 一語道天機六八六章 潛移默化九四八章 禍起蕭牆內五五四章 豪情拓疆土五二三章 脣槍舌劍二五九章 河北有名將八二六章 時代的湍流八六零章 一箭定千軍六三一章 千載傳承九一一章 紙甲滅連弩現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七三零章 許攸毒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