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章 後院失火

對於徐庶自告奮勇的出使,王羽報以勝固欣然敗亦喜的心態。

相對於自己一方,袁紹與曹操的聯盟更加穩固,而且是背靠背的內線作戰,但從戰略佈局上,已經佔據了相當大的優勢。

袁術陷入困境,指望不上;徐州內部反對聲浪頗大,泰山之戰過去了這麼久,居然連個使者都沒派過來,陶謙顯然已是焦頭爛額;公孫瓚看似兵強馬壯,但也就是看似而已,歷史上的公孫瓚,最終是被袁紹滅了的。

關於袁、公孫之戰,史家總結的原因很多,國力說、用人說、謀略所,但依照王羽的觀點,公孫瓚先天不足,這一仗還沒開始,就註定他要輸。

袁紹的戰略態勢很好,南面的威脅都被曹操擋住了;河內的張楊是他的附屬勢力,也就是黑山軍能給他找點麻煩,他可以集結冀州大部分的力量,對抗來自幽州的威脅。

反觀公孫瓚,內部他與劉虞不合,後者還是他名義上的上司,此外,他的側後同樣暴露在敵人面前。

北方的鮮卑和東邊的烏丸都和他仇深似海,就算沒有這些仇恨,這些遊牧民族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南下中原,燒殺淫掠的機會。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公孫瓚的強勢只能是表面的。與冀州的戰爭,他即便打勝了一兩仗,也沒有時間和力量擴大戰果,萬一輸了,更是兵敗如山倒。

所以,王羽許可了徐庶的請命。

若能將呂布拉進同盟,讓他從背後插曹操一刀,切斷曹操和袁紹的聯繫,對整體的態勢自然是大大有利。

讓袁術早點從荊州抽身同樣是件好事,保全了實力的袁術,能在豫州給袁、曹聯盟製造更大的壓力。

當然,以那二位的脾氣,目標很難達成。王羽也沒把希望寄託在這上面。他習慣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這種合縱連橫的借勢方式,只能是淺嘗輒止。

徐庶的最終目的地是鹿門山,一方面傳達泰山書院成立的消息,同時邀請荊襄名士們前往觀禮,順便將他的老孃接到青州來。

最後那條是王羽叮囑的,使得徐孝子感動之餘,王羽自己也鬆了口氣。徐庶在軍中的重要性,只會越來越重要,他可不想重蹈劉備的錯誤,讓心腹的家人落於敵人之手,進退兩難。

對王羽的北攻西守,舍弱擊強的戰略規劃,田豐倒是有些異議。

他認爲公孫瓚實力很強,就算最終不敵,也能牽制袁紹幾年時間,青州應該趁着這個空當。席捲兗州,與袁術、陶謙一道。將實力較弱的曹操徹底擊潰纔對。

如果順利的話,說不定還能借着關中生變的機會,將天子迎到泰山來,這樣一來,大義之名就徹底掌控在手中了。

賈詡則傾向於王羽的意見,他是從人心的角度上做的考量。

袁術是個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兗州戰事要是打成膠着狀態倒還罷了,若是一帆風順的趕走了曹操,這位袁將軍肯定是要抽後腿。甚至直接翻臉的。到時候,兗州戰事就真應了那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老話了。

此外,陶謙雖然是個厚道長者,但徐州的地方勢力太強,由地方勢力主導的諸侯勢力都有一個特點,即:守土強韌,擴張乏力。

這也很容易理解,地方勢力更在意的是保全現有的利益,對擴張這種風險很大的行動完全沒興趣。一旦擴張失敗,被敵人反撲,家業就難以得到保全;就算一切順利,也會有新勢力加入,或者新勢力藉着戰功崛起,一樣會分薄他們手中的權力。

因此,徐州內部的反對聲浪就很容易理解了。

那未必是純粹針對王羽的,更多的應該是對陶謙加入聯盟,想將徐州捲入中原大戰的決策的抗議。有這些地方勢力拖後腿,徐州的助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說不定會起到反效果也說不定。

情報顯示,在泰山大戰前夕,琅琊的泰山賊一度離開了老巢開陽,沿着武水,直趨費國,顯然有意趁亂將泰山郡南部的幾個縣城攬入懷中。

呂布加入聯盟的可能性也相當低,聯盟之中,也只有公孫瓚是個靠得住的盟友了,如果任其孤軍作戰,不予救援,等到袁紹壓制住幽州,就輪到青州孤軍奮戰了。

與其捲入不知何時纔能有結果的中原亂戰,還不如和公孫瓚一起壓制袁紹,實打實的一步步佔據河北,最終再回頭來攻略中原。

至於奉迎天子,現在根本沒那個必要,反正王羽有徵討不臣的大義之名,有沒有天子區別沒多大區別。再說,以青州目前的政治綱領,天子和朝廷的到來,只會添亂,而不會有任何助益。

若非朝中那些士大夫因循守舊,只知爭權奪利,大漢朝又豈會落到今天這般地步?

最終田豐被說服了,青州新政都是他的心血,他如何不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係?新政是以強國富民爲綱領,傷害的是豪門世家的利益,朝廷的到來,只會帶來無數涌動的暗流,有弊無利。

在接下來的幾次軍議中,王羽將麾下衆將也召集了起來,並很快達成了一致。

于禁是個純粹的軍人,奉行的是主公指哪兒,他就打哪兒的信條,很少會考慮軍隊以外的事情,自然不會有什麼反對意見。

徐晃認爲軍隊一直處於擴張和戰鬥狀態,也應該適當的修整訓練。等到屯田和新兵制有了成效之後,再以不可阻擋的勢頭,一口氣打出去,席捲中原。而不是打打停停,把戰爭打成爛仗、拉鋸戰,最後得不償失。

黃忠則大力支持賈詡的說法,尤其是袁術不可信這一點。王羽也因此發現,這位老將看似隨和,其實是個相當記仇的人,他也是暗自提醒自己,前往不要得罪這個老傢伙。

至於太史慈,這個好戰分子根本就沒參加軍議,只丟下一句:‘主公旌旗所向,就是慈刀鋒所指’的漂亮話,就帶着剛和黃忠交接了的新部下去剿匪了。

按照王羽的理解,太史慈那句豪言的意思就是:有仗打就行,敵人越強,就越能顯示出咱的勇武。所以,太史慈的意見,不問也罷。

達成了共識之後,王羽開始整編部隊,做出戰略部署。

首先,將原來的泰山軍一分爲五,然後將各地的郡兵汰弱留強,加以擴充。

任黃忠爲泰山郡都尉,以原河內郡兵和泰山兵爲主幹,擴軍爲三千,據守奉高城,以守禦爲主。泰山境內的豪強勢力暫不理會,由得這些人維持原有實力,作爲保障地方安全的存在。

任徐晃爲濟南國都尉,以麾下直屬的重步兵和丹陽兵爲主,組建新軍,擴軍五千,濟南國最西邊的歷城爲據點,威懾周邊勢力。

歷城就在濟南國與平原郡交界的地方,距濟北國的治所盧縣不過百多裡,若是急行軍,一日夜就能兵臨盧縣城下。若沿着濟水西南而向,兩日就能進入東郡境內,對周邊的各方勢力來說,都是個重大威脅。

泰山軍的本部在年後將轉移到青州治所臨淄,經過黃巾軍的破壞之後,臨淄的人口已經不足昔日的一半,不過城牆還在,重建起來倒也不難。

王羽將主力部隊部署在這裡,以當日收降的御林軍和北軍將士爲主,恢復御林軍的名號,擴軍爲八千,以于禁爲主將,駐守臨淄,隨時可以支援泰山、濟南兩個戰場,同時也可以威懾琅琊國的泰山賊寇。

騎兵單獨成軍,由於耗費太大,所以暫時沒有擴建,只是補充了新血,恢復了戰前的編制。太史慈手下的特戰隊擴充到了三百人,這次的要求比先前放寬了不少,不僅限於箭術高超者,而是純粹以個人戰力,以及特殊本領爲選拔標準。

各郡縣的郡兵大幅裁汰,除了上述的主力部隊之外,只保留了最低限度的治安部隊。所以,雖然主力部隊擴充了近倍,但以整個青州來說,軍隊規模是大幅減少了的。

在王羽入主青州之前,單是孔融的北海,就能拉出來幾萬大軍與黃巾軍作戰,現在青州、泰山兩地的軍隊加起來也不過兩萬,將王羽的精兵政策體現得淋漓盡致。

儘管知道這兩萬軍隊的戰鬥力,遠在原來的青州軍之上,可與王羽接壤的各路諸侯還是鬆了口氣。

據聞劉岱接到情報的當日,便擺下了酒席,邀請魯國、濟北、東平的郡守國相前往飲宴,宴席上,賓主盡歡,氣氛熱烈之極。

同時,一直處於臨戰狀態的琅琊國,也接觸了緊張的狀態。除了主將臧霸之外,泰山羣寇離開了開陽,各自返回了駐地。

北邊的平原屬於公孫瓚的勢力範圍,倒是沒有什麼影響,只有一直躲在治所平原的劉備,終於記起了自己的職責,渡過黃河,回到了他的領地高唐。

他在泰山之戰中撿了不少便宜,通過收編潰兵,將部隊擴充到了三千。雖然王羽沒有表示要追究,可劉備心裡還是有些沒底,所以一直賴在田楷身邊,讓後者煩不勝煩。

穩定了內部,王羽本待將目光投向河北戰場,結果,剛安撫了遇告辭返回幽州助戰的秦風,後院就失火了,已經將剿匪戰線推進到東萊一帶的太史慈,傳信求援!

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四三三章 原山之戰五八九章 一支穿雲箭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九零五章 決戰時刻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四六零章 社會大分工二七零章 且看馬如龍第5章 世事總無常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八二五章 定北諸事一一四章 力戰呂布五五零章 漢末縱橫家五三零章 難以揣度第20章 一喝退千軍三五八章 打破僵局九四八章 禍起蕭牆內四七三章 得勢不饒人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一零一章 漢帝劉協八三三章 亦步亦趨九三六章 白陘奪口戰第77章 一石千層浪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八八二章 墨門再現一七零章 風雲變幻八三六章 亂世路不平六四九章 虎女亦有謀三八四章 進擊與抵抗第100章 烽煙處處三二九章 夜襲茌平八九六章 時也命也七六六章 心病難治九零二章 江淮戰火燃二八八章 機不可失九六五章 強渡黃河一九三章 滿紙荒唐事七四七章 知我者公明六二六章 孫策的挑戰六六三章 調整部署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五四零章 稱帝之議四五三章 欲靜風不止三三八章 一箭雙鵰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六五一章 陰謀浮現九四四章 生死鏖戰二九四章 催鋒破陣九五六章 鐵騎踏陣一四一章 結盟遼東六三四章 伯符不服七六九章 異想天開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二六零章 尋他千百度第33章 籌謀須在先八九五章 臨陣部署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九三四章 開路有銅錢八零五章 趕盡殺絕一三零章 誰是大英雄一七三章 青州攻略七九五章 禍福難料七零八章 戰後餘波九三八章 可進豈言退七五一章 接踵而至五四零章 稱帝之議一四九章 勢不可擋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九二四章 片言定乾坤一八一章 馬踏連營八六七章 敲山震虎五零三章 詭異戰局六三四章 伯符不服一一六章 動亂將起三五四章 宜在速決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七五零章 死戰不退五五五章 青州羣英會八二零章 爐中有寶第99章 河東劇變五六四章 峰迴路轉四五零章 人才儲備七四八章 旌旗所向四一八章 樹倒猢猻散一七二章 約法三章第100章 烽煙處處二零四章 喪膽之敵四零二章 克敵之謀八四一章 貨幣戰爭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軍三五九章 連環反間計一五四章 好自爲之第23章 何事不得歸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軍八五三章 賈詡論勢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九六五章 強渡黃河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五五四章 豪情拓疆土八六六章 初戰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