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一章 青州方略

王羽侃侃而談,田豐聽得饒有興致,賈詡卻在一旁偷笑。

他在王羽身邊的時間最長,知道的隱秘也最多,對田豐的疑問是最有發言權的。王羽的戰略和作風爲何沒有連續性?原因很簡單,很多事他都不懂。

這個原因要是說出去,肯定沒人信。

大多數諸侯肯定認爲王羽又在耍什麼詭計,搞扮豬吃老虎那一套;相對友善的那些,會認爲王羽在謙虛;普通人一定覺得賈詡壞了良心,所以吃裡扒外的詆譭自家主公;至於田豐……

賈詡想了想,有了答案,嗯,此人會八成覺得主公不肯坦誠相見,起身拂袖而去。

然而,這就是事實。

相處了這麼久,賈詡已經發現了,除了那些讓人匪夷所思的盤外招,以及對天下大勢的瞭解之外,在政略、謀略方面,自家主公沒什麼太特殊的地方。

打仗時,他的頭腦很靈活,可也僅限於戰場上;

對大勢很瞭解,但在細節上卻經常有疏忽。比如這次,奉高之戰他不費吹灰之力就嚇倒了幾十萬大軍,但若不是運氣好,把張寧掌控在手中,收降,和收降後安置的事有那麼容易嗎?

在收降之前,他甚至連青州的具體情況都沒了解一下!跟着這種沒心沒肺的主公,真是苦了文則啊。

依照賈詡的猜測,王羽和徐榮的出身應該差不多,都是某個秘密傳承的繼承者。傳承的教派或者勢力的實力應該不大,卻很有內涵,所以,王羽的表現才這麼奇怪。

至於具體是哪家哪派,賈詡就不知道了,先秦的學派實在太多了,哪能一一勝數?如果只是猜測的話,賈詡認爲。王羽很可能是鬼谷一脈的傳人,就他所知,也只有這個教派是最符合的了。

鬼谷傳承的學術非常多,包括兵家、縱橫、陰陽等等,跟王羽展示出來的手段都能沾點邊。

兵家不用說,王羽出道以來戰無不勝,雖然對基礎常識瞭解不足,可從他展現出來的手段來看。他應該是沒學全,只學了奇兵、詭道那一部分內容,所以他第一次出手,就是刺殺。

陰陽,王羽通曉天文地理,尤其擅長勘察地勢,無論是誰,看過他親手繪製的地圖,都只有目瞪口呆的份兒。

還有,在河東破城。以及空襲的手段,應該也屬於陰陽學的範疇。人都在天上飛了,這不是法術是什麼?所謂法術,不就是以人力模擬出天地之力的效果麼?

也正因如此,他才同情黃巾,甚至允許對方在領地內傳教。

當然,在這方面,他學的也不全。同樣是個半吊子。

最後,縱橫術。儘管知道王羽的底細,但賈詡還是很佩服對方的應變能力的。尤其是詭辯之術。

顯然,由於年紀的制約,主公學的也不夠精深,大多是憑藉天賦自己領悟的,但就表現出來的水準來看,他的傳承和天賦都是上上之選。以人君而言,這樣已經足夠了,畢竟主公才十六歲,不是嗎?

王羽身上最讓賈詡欣賞的,還是他接受意見的態度,以及學習後,化爲己用的速度。

就拿王羽正煞有其事的說辭來說,賈詡不知道前者什麼時候總結出了這一二三,但那第二條卻是意識到許攸的存在後,他和王羽商量如何對付袁紹,以及今後戰略時分析出來的。

結果,王羽爲了應付田豐,不暴露身份,把話題生搬硬套的扯到了這方面,居然還將對方說得連連點頭,這不就是本事麼?

什麼都懂的人忽悠什麼都不懂的,那不叫本事,反過來才叫厲害。賈詡很滿意,跟了個這樣的主公,雖然開始要操心的事很多,但再等幾年,自己就是元老了,可以坐享富貴了。

這不,幫手不是來了?看這位田元皓的性情,應該是個爽快人,有啥想法就說,有啥活兒就幹,他來了,自己就輕鬆多了。

賈詡的眼睛眯成了一條縫,佯裝認真,其實是在壓抑笑意。本來還有些擔心,怕主公搞不定此人,現在看來,也沒啥問題了。

“第三,就是社會階層固化。”

王羽不知道賈詡在哪兒笑眯眯的想什麼,猜老狐狸的心思,他沒那個本事。但田豐比較容易對付,這位大才不是個擅長隱藏心事的人,情緒都擺在臉上,被王羽盡收眼底,所以,他也是越說越有底氣。

看來田豐是個純粹的文人,純粹的文人就喜歡這道道,大道理,一二三四條,聽起來多有氣勢啊。

“社會階層……固化?”田豐皺了皺眉頭,原因不是王羽說的內容,而是後者嘴裡的新名詞。

“就是下層沒有上升渠道,官員的兒子永遠是當官的,農民的兒子永遠是農民,諸如此類。”王羽解釋道:“農民還好安撫,怕的就是那些習文學武的人,在辛辛苦苦的付出努力之後,卻依然找不到前途,若是這些人鋌而走險,可比純粹的黃巾作亂可怕多了。”

田豐凝神思考了片刻,緩緩點頭:“君侯總結的很精闢,這三條正是我大漢由盛轉衰的主因,其他的弊病雖多,卻都非致命因素。那麼,君侯一直以來的做法,就是爲了撥亂反正,避免重蹈覆轍嗎?可否請君侯見教?”

“正要請先生斧正。”

王羽面不改色的將後人的成果據爲己有,正色道:“首先是經濟問題,所謂民富國強,本朝開國之初,奉行的是黃老無爲而治的理念,輕徭薄賦,幾十年下來,國初的凋敝景象便不復有,故而才能在武帝橫掃天下之際,提供足夠的支持。”

“這話倒也不錯。”田豐點頭贊同,順着王羽的意思問道:“所以君侯打算行黃老之術,在青州休養生息,養精蓄銳?同時利用太平道安撫民心,坐觀中原混戰,以待天時?”

“差不多。”王羽當然不會全盤照搬文景時代的治國理念,但在由亂及治的過程中,道家的理念是最能發揮效用的。

“其次。爲了避免內部的紛爭,本侯認爲,應該避免一家學說獨大,以免士人們固步自封,只知爭權奪利,不求上進。即,化武鬥爲文鬥,把權力之爭轉變爲思想理念之爭。”王羽又拋出了個更加新穎的概念。

這次田豐琢磨的時間更長了。

雖然經過了漢武時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在漢末,儒家並沒達到宋明那種壟斷地位。不爲統治階層所喜的墨家雖然銷聲匿跡,但如法家、道家這些曾經輝煌一時的理念,還是很有認同者的。

王羽把朝政的原因引向了儒學獨大,田豐也有些認同,畢竟在漢武帝之前,朝中雖有爭鬥,但從來沒這麼激烈過。何況,單以儒學來說。內部也分了好多個派別,今文經學、古文經學、正統儒學、新儒學。互相之間爭鬥的也很厲害。

如果能指定一個規則,讓這種爭鬥表面化,思想化,未嘗不是件好事。

總之,這是個很新奇的想法,能不能成功,田豐不確定。但他至少明白了,王羽不是項羽那種做事隨性而爲,只知逞武力之人。之所以不被人理解。只是因爲他的想法太獨特,這不算是壞事,非常之人才能行非常之事麼。

想通此節,田豐不欲多做討論,直接反問道:“第三點,想必君侯是要從寒門子弟,甚至從普通百姓之中選拔人才了?”

“正是。”田豐不糾結,王羽回答的也痛快:“我打算出榜招賢,不論出身,招募天下英傑,依照能力委以官職或軍職。”

“想法是好的,但君侯要如何鑑別人才呢?”田豐的反問再次直指問題核心。

“很簡單,考試。”王羽不假思索的回答。

“考試?怎麼考?”

“按照應募的類別,是政略、武藝還是謀略,統一加以考試,考官由本侯的幕府指派,考題由幕府頒發,只要合格,就加以任用,公平,公正,公開,元皓先生以爲如何?”

這些事,王羽早就成竹在胸了,連名字都不用他自己費神思考:“因爲是分科進行,所以,可稱之爲科舉。”

“科舉……”田豐有點跟不上王羽的思路了。

他很有才不假,但再有才,也比不上王羽多出來的兩千年的知識,對王羽來說已經過時的落後制度,在田豐來說,就是開天闢地的新舉措,幾句話的功夫,他怎麼可能全盤思考清楚?

王羽卻不給他留下深思的餘暇,而是乘勝追擊道:“此外,本侯還打算恢復西漢時代的兵制,藏兵於民,重揚尚武之風。必使壯者務於戰,老弱者務於守,死者不悔,生者務勸,民聞戰而相賀也……”

田豐一時沒反應過來,賈詡卻是心中一凜,他猛然擡起頭,直勾勾的看向王羽,一臉的不能置信:主公居然引用了商君書的文字?

“等青州名士加入後,新建的書院也會發揮作用,一則可以啓蒙明智,使人人知曉禮儀;二來,還可以作爲諸家學派的研究深造,以及互相辯論之所。朝廷的官學已經衰弱,在可以預見的幾年內,爭取要讓泰山書院,成爲天下學術界的風向標,成爲真正的泰山北斗。”

“還有……”

王羽努力思考着,將從古至今最有朝氣和活力的那些政略篩選出來,然後組合進他的青州新政當中去。

隨着信息量的增加,賈、田二人心中也如起了驚濤駭浪一般,若不是親耳聽到,親眼看到,誰能想到,這些理念會出自一個少年人的手筆?如果沒經過深思熟慮,甚至反覆推敲,哪會知道,這少年心中竟然蘊藏着這等遠大的目標?

“總之,青州就是新政的試點,屯田、安民、尚武、舉士,就是青州未來幾年的方略!”見火候差不多了,王羽向田豐一拱手:“其中涉及甚多,非羽一人之力所能成事,爲了大漢的千秋萬代,元皓先生可願助羽一臂之力?”

“固所願耳,不敢辭也。”田豐慨然應諾一聲,繼而長揖到地,朗聲道:“田豐拜見主公。”

二五八章 王羽的兵諫三零六章 水落石出第72章 夜探皇城四五六章 一語破迷津二三六章 龍戰於洋第3章 偏向虎山行一六五章 二次會盟第66章 激戰大河畔六六零章 一路碾壓九六四章 窮追猛打第97章 仙法之秘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八八零章 互做試探三八六章 沮授遺策三三九章 不戰屈曹操九一五章 破箭之陣六二五章 順天者昌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二一六章 態勢與憂慮第79章 追魂索命四二零章 圍而盡殺之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第96章 一戰定河東六四九章 虎女亦有謀一六七章 史無前例八九二章 用心良苦第95章 黃巾力士七三零章 許攸毒計五三一章 比武招親五零二章 挑釁與暴怒八七四章 碾壓式陣容第59章 威勢凌羣雄二四七章 好大一盤棋八九六章 時也命也三二四章 忠言與陰謀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五四四章 人人如龍四七一章 轅門射戟一六五章 二次會盟七二四章 兄弟齊心九四四章 生死鏖戰八九三章 大亂終起二六八章 英傑匯聚八八一章 忽聞故人來第87章 一入白波谷五三四章 孔明議政二九七章 相交貴相知七八六章 尋根究底一四八章 最後一着三零九章 掎角之勢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八九四章 連營夜戰七四三章 漢道乃昌四八六章 巍巍乎太行九一七章 趙雲戰馬超六五九章 突城而入八四七章 情報系統第39章 雄關名虎牢四六六章 再見麴義第16章 復仇誰當先三三一章 臨危誰不亂四五二章 戰場之外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五三九章 夜宴議政事七二三章 郭嘉策謀九五四章 追悔莫及四二二章 戰後關係第16章 復仇誰當先二三五章 正面強攻二四三章 誰家奇女子一三五章 天下矚目四三零章 徐庶弄險第33章 籌謀須在先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六五五章 連鎖反應三零六章 水落石出五八二章 大亂將起三九六章 泰山之危二九八章 以攻爲守七九三章 強弩風暴五二一章 投機者魏延第36章 梟雄劉玄德七九五章 禍福難料七八五章 家書和秘辛八九二章 用心良苦第36章 梟雄劉玄德第46章 不負霸王名二八零章 再起風雲第77章 一石千層浪二八九章 再興兵戈一二八章 羣雄退避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六六八章 太史慈歸來九七八章 天下一統第52章 煊赫洛陽城二零一章 王羽的殺招八一零章 富貴險中求三五三章 弓刀皆稱絕一三七章 善戰者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