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八章 塵埃落定

一六八章 塵埃落定

“元常,天子年幼,尚不識世事人心之險惡,你們這些近臣怎麼也不從旁提點?代天征討不臣,這種旨意豈是說下就能下的?”

“大漢開國至今近四百年,何嘗有過這種先例?天子被董賊挾持去關中,留下一個代天征討的在中原,這,這叫怎麼一回事啊?”

“是啊,是啊……”

大會還在繼續,但很多人已經無心繼續往下聽了,都是留下副手,自己退了席,不約而同的聚在遠處,將鍾繇團團圍在了中間。

“各位,各位,且聽繇一言……”鍾繇被衆人七嘴八舌的說的頭暈腦脹,他高舉雙手,連喊了好幾聲,才把衆人的聲音壓下去。

“天子雖然年幼,但甚有主見,我們做臣子的,只能苦口婆心的相勸,勸不動又有什麼辦法?諸君不在京師,但多少應該知道點風聲吧?當日王羽大鬧河東,天子見到董賊狼狽而走,曾在金鑾殿上放聲大笑!”

“待後來知道王羽的身份,陛下更是時時都在關注其人,諸侯聯盟討董,聲勢浩大,卻許久不見成效,縱有幾人奮起而戰,最終也只能鎩羽而歸,只有王家父子既積極又多有勝績。陛下早將其視爲了中興良將,下旨封賞又是什麼奇事麼?”

說着,鍾繇一攤手,無奈道:“繇縱有蘇秦張儀之能,又豈能勸得動天子?”

鍾繇這話也算是有理有據了,但衆人卻沒這麼容易放過他,這個封賞確實太過格了,誰聽了也沒法泰然處之啊。

“雖然如此……”第一個發難的是荀彧。

“那王羽雖有種種神奇之處,但終究不過弱冠之年,心性人品都未定性,如今雖然有些忠義,但以後又焉知如何?便是當年的霍驃騎,還不是因爲年少驟升高位,以至生出了驕橫之氣,這才自取其禍?此旨一下,王羽權威之大,幾至與天子同!此子用兵又……禍亂起天下來,豈不是更勝董賊?”

董昭也是搖頭道:“元常兄,你這話就說的不在理了,孟子曰: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當今天子得位乃是……咳咳,這種明顯的亂命,元常兄你縱是勸諫不得,也可以不遵行啊!你以爲事事遵從就是盡忠報效嗎?元常兄,你真的令某太失望了。”

名士們受驚過度,鍾繇這個可憐人成了出氣筒。

面對衆人的質疑,鍾繇突然冷笑起來:“公仁,你也是素來被人譽爲智者之人,怎地如此天真?你以爲天子的密旨,真能瞞得過董仲穎嗎?如果真能如此,當日在酸棗,關東諸侯還用得着假借三公之名嗎?”

衆人的氣勢當即一滯,董昭也有些愣神:“元常兄,你是說……”

“這旨意,李儒是知道的,即便繇壓下不提,他也會主動提出來,到時候還不是一樣?與其讓董卓拿天子的恩旨做人情,還不如由繇提出,以君恩爲羈絆,多少也能起點作用。王羽年少,心性未定,但王公節的忠誠卻不需要懷疑。”

“這,這……”董昭質疑道:“董卓與王羽有血海深仇,他爲何要替仇人張目?”

“無非想以此子來牽制諸侯罷了。”

荀彧仰天長嘆,恨聲道:“王羽此子性情急躁,受不得一點氣,偏又能征善戰,西涼軍元氣大傷,此番西去,也是生恐被諸侯銜尾追殺。而今陛下有旨在先,他何必不順水推舟呢?賣王羽個人情之餘,還能借王羽來牽制諸侯……”

荀彧的解釋合情合理,但董昭仍然無法釋懷:“他就不擔心養虎爲患?”

“他連皇陵都敢動,你說他在想什麼?”鍾繇長嘆一聲,道:“窮途末路,自然只能先顧眼前,哪裡又想得了那麼長遠?”

“未必。”田豐一直沒說話,這時卻突然插了一句:“董仲穎此舉,未嘗不是深謀遠慮之後的結果。”

董昭愕然反問道:“元皓兄此話怎講?”

“我等聚在此處,所謂何事?”

田豐也不客氣,直截了當的自問自答起來:“還不是爲了應付王羽帶來的威脅?拋去鍾元常宣旨這一節不談,各位聚在此處,無非是想商議出個妥善的對策來,以應付接下來的局面。最終計將何處?無非合縱連橫罷了。”

“何謂合縱連橫?諸弱合力,齊心抵禦一強!如今泰山軍連戰連勝,兵威煊赫天下,任何一路諸侯也沒信心獨立當之,故而只能結盟共御之。王羽此子被稱爲泰山小霸王,脾氣也頗爲暴烈,有人打上門,就算衆寡懸殊,他也不會畏懼。”

“以此子的軍略,縱是諸侯聯手對敵,也未必能在短時間內將其解決,若諸侯各懷私心,說不定還會吃個大虧。到得最後,中原大戰連場,烽火連綿,董卓安坐關中,坐山觀虎鬥,豈非正合心意?”

田豐性格剛硬,脾氣直率,加上他和韓馥只是從屬關係,而非主從,也不用顧忌太多,這一開口,把衆人藏着的那點小心思都給擺到了明面上,搞得衆人面面相覷,氣氛頓時顯得有些尷尬了。

董昭強作笑臉道:“打也不是,等也不是,元皓兄既然說的如此篤定,心中想必也已經有了成算,何妨說出來讓大家一起參詳?”

“無非各行其是,暗中保持默契,”田豐毫不推諉道:“王鵬舉若安安分分的攻略青州,便隨他去,若依仗軍勢,圖謀其他地方,便羣起而攻之,讓他首尾難顧,最終只能敗亡收場。”

董昭疑慮道:“話是這麼說不錯,可是元皓兄,你也應該王羽化名去河東之事,白波接受朝廷招撫之事,也是他一力促成的,足可見他在黃巾之中的威望。若是他在青州也能故技重施,豈不是平添臂助?”

“雖然都是黃巾餘孽,但青州黃巾和白波豈能同日而語?”田豐的視線在兩邊一掃,準確的找上了一直沒說話的陳珪:“漢瑜,你久在徐州,與青州毗鄰,應知青州黃巾詳細,何妨與諸君一說究竟?”

從聽到鍾繇宣旨開始,陳珪就一直皺着眉頭,也不知在想些什麼,聽到田豐相邀,他的臉色就更苦了。

“青州之地臨山望海,本是富庶之地,但近幾十年來,此地災害日漸頻繁,海侵、旱澇、蝗災接連不斷,建寧四年,熹平二年渤海兩次海溢,沿海州郡溺死者以千計,無家可歸的流民以萬計……”

陳珪沒有正面回答田豐的問題,而是說起了青徐兩地的往事,好在這裡都是博聞廣記的名士,都能聽懂陳珪的話外之音。

青州,就是後世的山東東北一帶,自古就是民風彪悍的地方,歷來就有造反的傳統。早在黃巾起義前的幾次大型天災,造就了無數流民,朝廷沒有撥撫卹,這些流民同樣不願意坐以待斃,早在那個時候,青、徐兩地就已經烽煙四起了。

後來的黃巾起義,對其他地方來說,是晴天霹靂一般的噩耗,和平的環境一下就被打破了。但對青州人來說,只是多了個造反的名目,和遍佈天下的友軍,還擁有了新的口號和綱領,如此而已。

“白波賊到底如何,珪未親見,也不好做斷言,但他們既然樂於招撫,顯然未脫草民習氣,尚存敬畏之心,但青州黃巾……”陳珪搖了搖頭,不說話了。

衆人心下了然,青州黃巾就是掛了個名,裡面的中堅主力都是積年悍匪,對太平道的信仰也很成問題。王羽想要故技重施,應該是不太可能。

“何況,青州之地久亂難平,郡縣早已殘破。沿海之地近年雖沒有繼續發生海侵之災,但海侵過後,水土都被侵蝕,水不能飲用,亦不能灌溉,土裡也生不出青苗。就算有人以天縱之才,盡收青州黃巾於麾下,他又上哪兒找那麼多糧食來養人?真是讓人憂心難平啊!”

陳珪最後那聲嘆息似乎在爲王羽發愁,但明白人都知道,他這是在爲徐州發愁呢。

陶謙與王羽交好,王羽陷入窘境後,很可能會向徐州求援,一次兩次倒也罷了,若是時間長了,誰又能受得了?可若是拒絕,王羽沒準兒直接就翻臉了,徐州拿什麼抵擋這種狠角色?

“陶恭祖精明半世,臨到老來,確是有些糊塗了……”人羣中,也不知是誰低低的嘆息了一聲,說得衆人都是心有慼慼,送兵再送糧,說不定連地盤都要送人,不是老糊塗還能是啥?

正唏噓間,河畔大帳方向有了動靜,名士們精神一振,都望了過去。最後一個懸念也要揭曉了,到底是誰得到了攻取洛陽的權力?

提前離場的,都是對洛陽沒有興趣的,要麼離得太遠,要麼就是張楊這種沒實力,也沒野心的。

這個結果本來不難猜,沒有了天子,進不進洛陽的意義就不是很大了,進了洛陽,反倒會遭到夾擊,陷入不利的境地,頂多就邀個虛名。

而且,有實力做到這一點的,無非就是那麼幾家,以王羽和袁術的同盟關係,應該是跑不了的。可最近有些風聲說,王羽和袁術鬧翻了,所以,洛陽的最終歸屬,也變得有些撲朔迷離起來。

離帳走過來的幾個人,臉色都有些古怪,看不出什麼端詳,田豐性子急,他直接走上前,輕聲問道:“公與,如何?”

“還能如何?”沮授搖頭苦笑。

“果然還是袁公路麼?”田豐沉吟道:“袁公路果然勇而無謀,佔據洛陽雖然能得一時之利,但長遠來看……”

“他圖的就是一時之利,打退西涼軍,佔據洛陽後,他會從洛陽退兵,將洛陽讓給王鵬舉保奏的新任河南尹……”

“是誰?”田豐急問道。

“你看看少了誰?”沮授向身後擺擺手。

“……幷州的張文遠不在?”田豐擡眼一掃,很快發現了沮授暗示的是誰,這是一個讓他始料未及的答案:“是呂布?”

“嗯。”沮授點點頭,感慨萬千道:“世人都說王鵬舉只會打仗,其實啊,他若是去做個商人,恐怕也不會在當年的陶朱公之下呢。就是個洛陽而已,居然讓他做出了這麼多文章出來,賣了這麼多人情和好處……他年紀雖小,這人卻已經成了精吶!”

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五一五章 危難之際五六九章 徐州暗流八四七章 情報系統三七六章 提前決戰六一四章 兵不厭詐一八零章 都昌城下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九五零章 八方雲動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九二九章 風冷心亦寒九一零章 雨戰之密九六四章 窮追猛打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五五五章 青州羣英會第93章 劍指何處一六一章 願者上鉤二八四章 輿論體系五一七章 因緣際會七四五章 長久之策一三七章 善戰者何如五八八章 以漢之名八九四章 連營夜戰二九五章 狼煙四起三八二章 夜襲與潰敗第44章 連環計中計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九一四章 勢如破竹五九六章 裝備換命七一二章 狼羣戰術四九六章 連鎖反應三七一章 小鎮殺機二二五章 田豐治政二八七章 集思廣益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第10章 漢魂永不死七零六章 所謂霸氣七一二章 狼羣戰術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六八三章 其疾如風八四八章 談判的可能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五六六章 奇招迭出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二九九章 一發動全局九二七章 盟誓古城下一三五章 天下矚目八四七章 情報系統二九三章 徐晃戰麴義二四三章 誰家奇女子三八九章 飛馬踏陣一八五章 運氣惹的禍二零九章 神兵自天降一一一章 威逼利誘三五九章 連環反間計九二九章 風冷心亦寒九六四章 窮追猛打二二八章 後院失火四三三章 原山之戰三二七章 帝王心術九百章 馬超對策一七六章 東萊太史慈七九九章 最新動向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三三零章 冥冥中聞聲一三五章 天下矚目八五零章 波瀾漸起二一一章 明火暗箭四五零章 人才儲備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二七四章 十蕩十決四五五章 震動與變局第58章 亮劍誰爭鋒八九零章 屋漏偏逢雨九四六章 虓虎的奮迅七零二章 巨馬水之戰一五九章 兵者詭道也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七一零章 神醫華佗二九零章 龍湊之戰二二四章 冀州兵鋒二六零章 尋他千百度四九零章 潛入安邑七五九章 力士再現七一三章 夜襲與破襲八七二章 曹操的苦惱六九五章 全線被敵五四四章 人人如龍三七二章 鐵騎突出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二三五章 正面強攻九四六章 虓虎的奮迅六零六章 江淮變局九一七章 趙雲戰馬超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八五零章 波瀾漸起九七五章 吾志高遠第54章 謀事貴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