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零章 激戰方酣

王羽一直覺得老爹王匡的軍事眼光有問題,現在,見識過這個時代真正的陣地戰,他更是感慨萬千。

王匡在老家招兵買馬,花重金打造了一支精兵,結果卻是一支弩兵,然後用這支兵馬跟黃巾軍對敵。這種做法,已經可以用不可理喻來形容了,強弩這種武器,純粹是爲了打正規戰用的,破盾、破甲、亂陣,對付黃巾軍,根本就用不上。

用在強弩上的花費,不是一次性的,這東西很強,也很嬌貴,平時的保養亦花費不菲。

用同樣的錢,足可以打造一支一兩千人的步兵部隊了,五百強弓,再配合以一千刀盾長槍,實際戰力比五百強弩高出何止一倍?要是打造出一支數目的騎兵,同樣戰力不俗。

不過,說老實話,王羽沒什麼可埋怨的,這五百強弩在王匡手裡沒發揮出什麼作用,但在他手裡,發揮的作用可就多了。

遠的不說,就說近的,強弩的幾輪齊射,給徐榮軍造成的殺傷確實有限,但對盾陣的破壞卻不小。不是什麼人,都能拿得起這樣的巨盾,而且還能跟其他同袍保持默契,維持盾陣不露破綻的。

強弩就像是鐵錐,硬在盾陣上撕開了幾個口子,殺傷了盾手,若對面領軍的不是徐榮這種名將,很難說後面的軍士來不來得及補位,補位的效果又能不能跟先前一樣。

此外,他也驚歎於漢軍的強大。

那些被後世稱道的馬其頓方陣,羅馬盾陣,甚至西班牙方陣,其實都是華夏老祖宗們玩剩下的。真把那些西方人頂禮膜拜的軍陣拿過來,哪怕是西班牙方陣,只要他們用的不是燧發槍,在漢朝正規軍面前,一樣只有被碾壓的份兒。

黃巾軍勢力再大,也打不過漢軍,真是再正常不過了。除非他們能一直保持狂熱的狀態,不畏生死,否則憑他們簡陋的裝備,粗糙的戰法,怎麼可能在這種軍陣前討到好?

光是那暴雨一般的弓弩風暴,就足夠讓一支數千人的黃巾軍傷亡慘重,士氣崩潰了。

同樣的,在這種軍陣面前,個人的武力也是微不足道的。哪怕是全副武裝的呂布,如果孤身衝擊這樣的軍陣,能扛過強弩齊射,也抗不過箭雨啊。

何況,後面還有更狠的呢。

隨着距離的接近,兩支軍隊化成了巨大的洪流,伴隨着急如雨點般的戰鼓聲,頂着弩箭撕破空氣的淒厲而刺耳的嘯叫聲,鼓足全身的力量,發出了最響亮的怒吼。

“殺!”

如同驚濤駭浪撞擊在了堅硬如鐵的磐石上;又如天雷降世,與大地爭鋒,喊殺聲相撞!

洪流相撞!

最終,化成了驚天動地的一聲轟然巨響,壓倒了戰場上的所有雜音!

最先撞在一起的是盾手。

“嘭!”

巨盾撞在了一起,發出了一聲砰然大聲,力氣稍弱的人,瞬間就被撞得倒飛出去。

不過這種情況極爲罕見,盾手,都是精選出來的大力士,就算力量不及,也很少有相差這麼懸殊的,戰線的絕大多數地方,都是僵持局面。

這些大力士用手推,用腳蹬,用肩扛,拼命的要壓倒對手;盾牌則發出了不堪重負的吱嘎聲,和尖銳刺耳的摩擦聲。

盾手們在奮戰,其他人也沒閒着,弓弩手自發的散開,不再齊射,而是根據自己的觀察,將箭矢拋送到最應該去的地方。

手持矛戈的長兵佔據了弓箭手讓出來的位置,隔着對峙中的盾手,將長矛刺向敵人。

於是,盾陣兩邊,好像長出了一片不規則,而且還帶刺的叢林,像是兩羣憤怒的蜜蜂一樣,互相刺擊着,如波浪般捲動着。

每一次此起彼伏的捲動,都會帶起一蓬蓬血雨,觸目驚心。然而,沒人退縮,不斷有士兵上前補位,壯大着波浪的聲勢。

持刀盾、斧鉞的短兵也沒閒着。

雖然盾陣的存在限制了大規模的混戰發生,但是,再怎麼精妙的指揮,也不可能完全保證盾陣的完整,一旦有某處盾陣崩潰,哪裡就會成爲刀斧手們的用武之地。

如果缺口是雙方的盾陣同時崩潰產生的,那麼對戰的就是雙方的刀斧手,他們揮動着手中的刀斧,怒吼着和持有相同武器的敵人搏殺,寸步不讓。

激戰的結局只有三種,要麼戰死;要麼新的盾手來補位,戰線恢復;要麼殺退了對手,順勢攻入對手的陣線,在對方的陣列上撕出更多的缺口來。

長矛兵攢刺的時候威力巨大,但若是失去了身前的保護,被短兵攻到近前,那就只有被砍殺的份兒了。所以,盾陣一旦出現缺口,就必須得死戰,避免被敵人趁勢擴大。

最理想的結果,就是一方的盾陣徹底崩潰,另一方整軍而進。那樣的話,對陣型崩潰的一方來說,將會面臨一場屠殺,組不成隊列的散兵,在陣列而前的軍陣面前,完全沒有抵抗之力。

最常見的結果則是雙方的陣列都漸漸崩潰,然後陷入一場大混戰,誰輸誰贏,就不在主將的控制之中了,正應了那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說法。

當然,也有可能雙方都認爲拿不下對方,忍受不了巨大的傷亡,雙方的軍陣會在主將的命令下,逐漸脫離接觸,然後各自鳴金收兵。

不過眼下這一戰,戰局卻一直處於膠着狀態。

雙方的戰線犬牙交錯的交接在一起,不斷出現缺口,不斷有人補上,然後往來重複,時起彼伏。仗打得相當膠着,所以愈發的慘烈了。

鮮血漫天飛濺,殘肢四處翻飛,屍體隨處翻滾。

戰刀在飛舞,矛戈在歷嘯,箭矢在長號,戰馬在嘶叫!

武器撞擊在一起的金鐵交鳴聲,士兵們奮戰時的吼叫聲,負傷時的痛呼聲,臨死前的慘叫聲,渾厚猛烈的戰鼓聲,激越高昂的號角聲……

各種各樣的聲音交織在藍天之下。

塵霧漫天,隨風飄蕩在空蕩蕩的大平原上,使得空中的雲層都變得厚密起來。濃烈的血腥味沖天而起,薰得太陽都頭昏腦漲,臉色蒼白,最後不得不躲進了一片厚厚的雲層裡。

李村滿臉驚駭的望着于禁,儘管王羽在佈陣上取了巧,但眼前的陣列戰卻是實打實的,沒有絲毫取巧之處。當日在成皋,頗負盛名的曹將軍就是在陣列戰中一敗塗地,當時,聯軍的兵馬還更多一些。

如果指揮這場戰役的是王羽也就罷了,可王羽根本沒出手,就是隨便指派了麾下一個貌不驚人的校尉,結果就能跟所向披靡的徐榮打成平手,這真是太讓人匪夷所思了。

這種戰法其實沒什麼訣竅,無非是想方設法的維持住陣列的穩定,然後設法破壞敵人的戰線而已。但這種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通過觀察,指揮者要在第一時間發現險情,甚至提前預判,然後在險情變得不可收拾前,指揮部隊頂上去。反之也是一個道理,無非破壞和維持的區別罷了。

在千軍萬馬的大戰中,想做到這種事又談何容易?

開始的時候,或者戰況不激烈,或許還能從容調度,可眼前的激戰已經白熱化了,外行人恐怕連旗號都分辨不清楚,又如何在紛亂的戰場上,分別找到需要救援的部隊和閒置的部隊,並且讓他們去到該去的位置上,還不會互相干擾呢?

這種事,光是想想,就已經讓人頭疼欲裂了,實際去指揮?李村知道,自己這輩子是不可能做得到了。他很好奇,手下的部將都如此厲害,那正主兒王鵬舉出手,又將是怎樣一番場面?

他驚歎,王羽也在驚歎,不過王羽在驚歎之餘,還發現了點別的東西。

他悄聲問道:“漢升,我軍的局面是不是……”

“我軍局面不利,文則已經到了極限,徐榮似乎還遊刃有餘,其實,就算不是如此,這樣打下去我軍遲早也是敗。我軍兵少,文則已經開始調派丹陽兵上陣了,很快就會陷入無兵可調的境地,到時候,他指揮才能再高,也只有……”

黃忠也對於禁的本領感到震驚,不過,他一直保持着清醒的頭腦,冷靜的對局勢作出了準確的判斷。

“可是,這樣就退的話,局面恐怕會一發不可收拾。”王羽沒忘,徐榮擺的是魚鱗陣,這是個突擊陣型,追擊起來也一樣犀利,這種時候撤退,那真是上趕子找死了。

黃忠問道:“要不然……先反擊一下?”他知道王羽手裡還有兩張王牌,幽州軍和徐晃的重裝步兵,無論哪一個出手,都能將局面扳回來。

王羽有些猶豫,那兩張王牌不能輕動,否則就沒有反擊之力了。白馬義從還好,只要不用他們強衝敵軍陣勢,造成太大的傷亡,就能反覆用,徐晃那五百重步兵基本就是一次性的,而且,他們所在的位置也不對。

“主公勿憂,末將幸不辱命……”

因爲于禁正滿頭大汗的在指揮作戰,所以王羽和黃忠說話的聲音很輕,可是,于禁突然說話了,而且他一直緊繃着的表情也出現了鬆動,竟然露出了一絲輕鬆和寬慰的笑意!

面對王羽、黃忠疑惑的目光,于禁輕聲道:“徐公卿要變陣了!”

三五四章 宜在速決二三六章 龍戰於洋七九三章 強弩風暴二九一章 盡帶黃金甲五七五章 豐厚遺產一七五章 北海來使第90章 驅狼搏虎一九六章 大風起兮六五二章 激鬥與勝負五八六章 存乎一心八七八章 各掀底牌四三四章 民兵戰法八八六章 烈火焚城九六九章 孫策兵敗八三九章 步步驚心五一七章 因緣際會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二八三章 新的戰場八五二章 家國天下事第55章 禍端起蕭牆第56章 聯營劍弩張三九三章 善泳者溺七五九章 力士再現一五五章 軍心盡收六二三章 輕取下邳城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四七七章 高唐得勝山九一四章 勢如破竹五一零章 迴歸正朔二五九章 河北有名將九七一章 月下煮酒五二五章 日趨複雜六五六章 異變陡生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一八一章 馬踏連營六零六章 江淮變局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三零二章 就是欺負你三三二章 大舉反攻四八零章 個性魯子敬四六二章 營建亦爲才四九三章 底氣十足五五八章 高調南下七一七章 冰上激戰六九七章 猛虎搏狼六七四章 窮的只有糧第13章 莫問女兒心二九二章 無雙騎射一四一章 驃騎遺陣六零四章 能者多勞六七四章 欲盡全功一二三章 最強的對手一三九章 箭風血雨五八五章 馬陵之戰四四二章 鬼才郭奉孝九六五章 強渡黃河三七七章 子系中山狼七百章 鐵騎碾壓八七六章 沉重打擊八七八章 各掀底牌五二零章 共效于飛二零四章 喪膽之敵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軍第4章 月黑殺人夜九五六章 鐵騎踏陣六三六章 回馬一槍四五七章 繁忙除夕夜七八七章 壓迫式戰法六五零章 處處針對九一三章 利劍出鞘三二七章 帝王心術二七二章 擊破大戟士九四八章 禍起蕭牆內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第41章 何處藏玄機五二五章 日趨複雜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九四八章 禍起蕭牆內八七九章 涉水攻關四七四章 全面壓制八四二章 決戰之期七三七章 徒勞的伏擊三九八章 權謀與忠信七五九章 力士再現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八一五章 貿易戰爭四九六章 連鎖反應二四五章 生機勃勃三七六章 提前決戰八五二章 家國天下事六六五章 兩強之爭四四一章 難忍之痛五三四章 孔明議政三六三章 民心似水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七二三章 郭嘉策謀四四七章 驃騎名錄一八二章 勇不可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