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國制(下)

國家之中事務繁雜,各種政策更是數不勝數,但真正的關鍵核心還在於用人爲官之上。

所以在天下將定之時,沒有人去糾結其他,全都是將注意放到了用人之上,以此可決定未來樑朝只命運也!

衛濤兩世爲人,以前世之資訊發達,對於歷朝歷代的政策,衛濤自然都是有所耳聞,甚至後世更有君主立憲,民主共和等等,也算是瞭解一二。

不過經歷了那麼多的事情之後,衛濤卻是不可能全然照搬,尤其是這用人之策,科舉能夠數千年流傳,自然也就是衛濤的首選。

但正如周瑜所言,那兩大不足,前者是讓吏員欺上瞞下,甚至因此造出了大批的糊塗官員,而後者,則同樣是歷朝歷代,禁之不絕之事,哪怕是衛濤也不可能是保證什麼。

這也是衛濤雖然已經知道這是經過歷史證明過了的,但也始終是猶豫不決的原因。

而衛濤所言之改變也正是如此,若是將九品中正制與這科舉結合起來會是如何?

結果可能會是更好,結果也可能會是變差,但無論如何,衛濤卻是明白,在外患暫時安寧的時候,卻正是自己最好一試的時候。

五胡亂華已止,但未必不會捲土重來,自己要做的就是儘可能提升大漢民族實力,讓這事情永不可能發生也!

“公瑾所言的確是不差,事情也正是如此也!”

衛濤微微一笑,卻是認可了那周瑜所言。不過下一句就此話題一轉。直接而道。

“不過此事我卻是有所思也。長文的九品中正制的確很是不差。若是兩者相結合,雖然未必可絕徇私舞弊之患,但卻絕百無一用之儒生也!”

“敢問,陛下是爲如何也?”

聽到衛濤這話,周瑜等人皆是精神一振,直接齊聲而問。

真的說起來,徇私舞弊幾乎就不可能杜絕,畢竟人皆有私心。但若是能夠保證官員不昏庸,那麼天下的安寧就是指日可待也。

“九品中正制,以分九品而定官,其中自有其利處,然卻讓寒門無路,科舉一途,雖然有徑可尋,但易於陷入經書不可自拔,未可是治理天下也!”

衛濤微微一笑,娓娓而道來。

“我之意。是以科舉選才,但凡能夠行科舉一事者。皆可是爲官吏,然此官職位不過最高者九品,無論是世家子弟,還是寒門子弟,最少也需與此幹上一年,一年者當以定優劣,但凡是優者,則以九品中正制以定品級。品級高者,則大升其職,品級低者則其位不動。至於劣者,自當革除其職也!不過此等提升,縱有大功者,最多拔擢二級,而且還需再經三年曆練,有此而後,行定品選出有資質之人,而後再行科舉,以科舉成績定優劣,優者更上,劣者則下。”

聽到衛濤所言,周瑜等人更是皺眉而思。

其實衛濤這一套也是簡單,就是將每一次官員的提升都用科舉來確定,而得不得到科舉的資格則是由着九品中正制而決定。

當然,若是如此一來,那麼寒門同樣也是沒有絲毫機會,因爲按着原來的九品中正制,他們往往都是屬於沒有資格參加入科舉的人。這也就不是衛濤的意思了。

所以衛濤對於九品中正製品級的評定還是要有修改,當下不等周瑜等人開口衛濤就是繼續而言道。

“九品中正制之中所言定品的確不錯,不過經此一來卻是有所不足,其中還需加上官員資歷,官員聲望,以及官員才幹評定,另外天地君親師也,其老師,姻親之家等等都須是考量,其中分寸細節還需好生考量纔是。此爲萬世之基礎,切不可親率纔是。”

“這……這……”

哪怕周瑜等謀臣皆是不世謀臣,但一時之間也不可能就是想得清楚明白,同樣也需要花費時間細細思量,同樣是需要時間細細思量。

“呵呵……公瑾,汝等不必着急回覆於朕,其實這也只是朕的一些想法,至於可不可行,還需要重臣商討,如今將汝等找來,卻是先與汝等定下個大概而已,汝等回去之後好自而思之便可。”

衛濤微微一笑而道,其實衛濤這也是藉着他們的口這一份決議通告給各個世家大族,以此來看看他們的反應如何。

“臣等領命,還請陛下給予臣等一些時日好自商議。”

果然一聽,周瑜等人皆是相視一眼,而後就是向着衛濤拱手而道,都是頂級謀臣,雖然一時有些想之不透,但也知道這其實就是衛濤先小讓一步,是給世家顏面,也是向世家表明,想要獨攬朝政是爲不可能。

對此,衛濤自然不會不允許,隨即就讓周瑜等人各自歸去。

時間一過數日,這一段時間當中,這一陣議事已經是在天下傳揚了出去,不少人都是在議論,而各大世家更是因此往來頻繁,席間所言之事便爲如此也!

對此,衛濤是樂觀其成,只要最後的結果能夠是好便好,九品中正制若真正能夠讓漢族萬世強盛,衛濤必定以取之。

可惜九品中正制卻是做不到此。

當然,雖然也是經過衛濤一番修改之後,但衛濤同樣也是不敢說自己做法就是爲正確,最多隻能夠是說試上一試而已。

這期間倒還是發生了一件小事,司馬懿癲瘋失蹤,真正的失蹤,哪怕是衛濤下令去查,也沒有查出個所以然來。

不過無論司馬懿是不是真的癲瘋,但從此而後再也沒有絲毫那司馬懿的跡象,誰也不知道那司馬懿當時是不是真的已經癲瘋。

集合天下所有的謀臣,將最後九品中正制最爲重要的用人部分九品官人法,再是與科舉結合到了一起。

那些世家大族的人不傻,他們也知道,衛濤能夠容得下世家大族,但不可能無限制的容下世家大族。

如今天下已經平定,衛濤就是九五至尊,雖然只是一人,但本身便在所有世家的聯盟之上,而如今衛濤既然已經有所退卻,那麼也沒有必要一定是逼迫至極的道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無論我衛濤還是那些世家大族,雖然也是你來我往的討價還價,但其實根本也不過就此在認真的探討而已,最後終於是就此將之定下。

這一局真的說來,其實也是各個世家向着衛濤投降,雖然衛濤依舊是要世家,而且世家的根基也不會被寒門動搖,但相比其真要達到的卻是沒有得到,衛濤還是能夠以寒門制約住世家。

畢竟雙方的實力不等,衛濤的實力更強而已。

而當這等協議一成,除了一些真正是爲灰心喪氣不願再是出仕的人之外,絕大多數的人全都是留了下來,收回了辭官之請。

而在經過了這麼一次之後,衛濤趁機梳理天下,將各地之權利儘可能是收歸道自己手中。

這不是衛濤戀棧權利,而是當此之時,唯有是如此纔是能夠更好的穩定天下。

而在用人制度上適用了九品官人法之後,很快九品中正制就是風行天下,不少讀書之人都是習慣於以此分定種種高下。

不過正如同九品中正制結合了科舉一般,但凡是有推行,無不是如此,都是與着考驗相結合,並不單單指着出身分品。

其實這其中少不得衛濤在暗中的大力推廣,如此一來,不少事情自然也就是順理成章很是輕易就此可行了。

事實上,在九品官人法將第一批官員選出,而後又是在原有的官員之中相互考覈,衛濤已經是發現如此一來,效果的確是上佳,所以乾脆就是主動推行天下,有着衛濤自己的引導,比之歷史上要好上許多。

單單只是如此,就足以是讓衛濤欣喜不己,也許自己沒有完美之策可以讓漢族永世爲強,但隨着自己一點點的努力,卻是可以讓漢族儘可能的是保持着強大。

這對衛濤而言,的確已經是可以算是儘可能做到的事情了。

五胡亂華已經被衛濤多生生改變,而且隨着新朝建立,中原百姓也可重新安居樂業,不斷增強整個大梁王朝的實力。

而且衛濤還更不止是如此,憑藉着自己對於外族的同化之策,漢族越來是越強,越來越是爲壯大,並且隨着外族的融入,漢族本身也是多出一種對外的侵略性,哪怕這侵略性往往只在邊疆纔是濃厚,但也足以是支持漢族不斷對外開拓進取。

因此,對外的戰爭並沒有因爲天下一統而停息,反而是因爲衛濤當時之策而更爲強烈。

那些本來是爲大漢邊患的民族,在無法寇略中原之後,全都是被衛濤打發出去成爲了不斷向外的遠行軍,而有着大漢爲後盾,這等遠行軍始終是保持着強大的實力,爲着大梁朝擴充領土。

如此一來,歷史上因爲土地兼併,最後不得不內爭不斷自耗元氣的中原內部終於是被儘可能的延期了下去。

如此而來,大梁王朝就是比任何人所想象的都是要長,成爲了這一代歷史上最爲鼎盛的王朝!(……)

第188章 大勝第375章 江東英傑亡(上)第43章 袁紹與袁術第170章 ‘買’來潘璋第6章 結識周瑜第177章 貂禪第164章 天子召見第189章 鞠義換張合第161章 子瑜顯才第169章 聯姻第76章 洛陽動亂(下)第195章 荀攸爲謀第315章 夜襲曹營第172章 大敗高覽!第118章 聯軍內訌(上)第167章 袁術稱帝第241章 輕取水軍營第435章 魏帝曹操第426章 再戰第9章 匈奴遊騎第336章 陽謀對陽謀第345章 短暫的和平第418章 惡來鬥虎癡第95章 欲說高順第51章 城戰不利第441章 雙雄縱論(上)第380章 陸遜行詐降第437章 空城謀?第386章 大戰之前第51章 城戰不利第373章 決斷第256章 兵伐冀州第46章 送功上門第176章 夜襲與夜襲(下)第345章 短暫的和平第321章 青梅煮酒論當今第345章 短暫的和平第279章 長安城下戰三傑第163章 長安大旱第224章 先挫一陣第427章 呂布殤第48章 黃巾之亂始第318章 三鬥約戰第240章 伊籍之謀第161章 子瑜顯才第356章 欲平孫權第87章 衛子羽十騎赴會(下)第20章 倒黴的張遼第233章 見甘寧第415章 最後再相談第356章 欲平孫權第412章 威壓孟獲第298章 衛濤一言降士氣第113章 呂布敗三英第82章 不一般的黃巾第258章 斬顏良誅文丑(上)第157章 草木皆兵第44章 黃巾道人第353章 雙方真正的打算第336章 陽謀對陽謀第201章 沮授的缺點第178章 勸降高覽第304章 天下情勢第330章 襄陽陷劉表亡第438章 兵圍許昌第389章 劉備失算第347章 細言四方第139章 途經北海第379章 陸遜來見第154章 欲謀匈奴第184章 鬥顏良第280章 周郎妙計安天下(上)第252章 魏文長強勢硬提親第413章 曹操封魏王第73章 突然的昏迷第141章 入下邳第435章 魏帝曹操第295章 羌族欲動第18章 人牆與勝利第26章 馬匪來襲第292章 陳羣勸言第324章 博望火燒阻衛濤第242章 揚帆而去第246章 鬥孫策!第254章 衣帶血詔第174章 袁軍首敗第434章 曹操真意第145章 陶家紈絝第276章 先戰龐德再鬥馬超第371章 夜襲江東第59章 還是火攻!第171章 計!第155章 以退爲進第208章 戰關羽第284章 劉備入益州第18章 人牆與勝利第34章 張遼舞劍鬥匈奴第96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409章 將計就計欲破蠻營第414章 曹操再相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