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收納張遼

“還不是那方強那個傢伙,以前張遼有着丁大人的看重他就是嫉恨不已,如今逮着機會,哪裡還有不報復回來的道理?”

“以前有着丁大人的看重?這是怎麼回事?”

衛濤很敏銳地捕捉到了對方話裡的意思,如今丁原不再看重張遼了?

“你還不知道?”

對方顯得也很是有些驚訝,不過很快就是將事情全都道明瞭出來。

原來這一次張遼也不過是得到了一些銀錢賞賜,其他的什麼都是沒有。

要知道張遼也不過就是一個什長而已,原來憑着武藝得到了丁原的賞識,雖然只是一個什長但在軍營當中卻是無人敢惹。

張遼畢竟只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得到丁原的看重之後,言行之間就是多了幾分傲氣,這無疑就是讓原來看他得到賞識而不滿的人更是不滿。

本來按着原來的歷史,這一次北擊匈奴,張遼雖然沒有立下太大功勳,但卻相當於鍍金之旅,更是得到了丁原的看重。

可是如今卻是有了衛濤。

要知道衛濤和張遼同樣都是跟隨着高順一同出戰,那麼丁原想要多做了解,自然是要問高順。

若是沒有衛濤,單單以張遼的表現還是不錯,但有了衛濤的表現,張遼的表現也就不起眼了。

“衛子羽乃統帥之才,若是好生磨練,日後更可鎮守一方。張文遠有些勇力,日後或可爲一員勇將。”

這就是高順對兩人的評價。

最少高順這一次沒有能夠從張遼身上看到他有任何可成爲名將的東西,最多也就是看到他武藝不錯,日後有可能可以成爲一名衝鋒陷陣的勇將而已。

若是其他人如此一說,丁原還是會有幾分懷疑。

但說着這個評價的是高順,丁原就是沒有那麼大的懷疑。

雖然高順也是呂布副將,丁原也不會看重他,但卻是知道這高順卻是一個秉性耿直之輩,要不就是不說,要說,就絕不會胡言。

如此一來,丁原對張遼就是沒有了什麼興趣,坐擁呂布這等三國第一猛將,丁原自然也就不再是對什麼勇將太過執着。

所以對張遼的賞賜也就是寥寥,畢竟他也沒有立下什麼功勞。

加上這一次丁原有意裁軍歸民,如今張遼手下更是無人,除了空有一個什長的名字,其他什麼也是沒有。

這樣,那方強自然就是糾結了營中同樣不滿張遼的幾個人找上了門來。

“機會!這是一個機會!”

衛濤猛然間就是意識到這是自己的一個機會。

雖然衛濤不知道歷史上丁原是如何重用的張遼,但如今看來,張遼也不過就是一個尋常士兵。

屯將雖然不過就是步入將領的門檻,但配合上自己馬邑縣尉的身份,在尋常軍士當中已經算是了不得了。

若是哪一個軍士能夠得到看重,已經是足以讓之欣喜若狂。

張遼再是厲害,總不可能還是能夠預見他將來能夠是有什麼成就吧?

這個時候張遼已經是被那方強一把推倒在地。

“夠了,難道軍營的規矩都忘了不成。”

見此,衛濤也不再多問,一個跨步就是擋在了張遼的身前。

“若是被高將軍知道了此事,所有人都免不了十大板子,莫要繼續爲好。”

衛濤知道自己雖然也有些名頭,但想要嚇住對方卻是不大容易,就是搬出了高順的名義。

高順治軍嚴謹,斷然不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哼,姓張的,這次就算了,下一次你要知道清楚誰纔是彼此之間的身份!”

方強倒也不是怕衛濤,而是知道衛濤這話說得也算對,真的將事情鬧大了,他也同樣沒有好果子吃。

見到沒有什麼熱鬧看,其他人也就是散去。

“文遠,你如何會是變成這般?那方強幾人雖然有些實力,但也不至於難爲得了你吧。”

衛濤看向張遼,當即就是發現他的眼神當中卻是有幾分迷茫。

“我打得過他們又如何,他們可是已經被選爲騎軍,真的打過他們不是徒然招惹來災禍嗎?”

張遼臉上浮現出一抹苦笑,擡起頭來看向衛濤。

“子羽,你說以往我是不是靠着丁大人的支持纔是有些本事,沒有了丁大人的支持,我就一點事情都做不到。”

迷茫,現在的張遼的確是迷茫。

無論是什麼名將,十一二歲的時候,總還是一個少年。

說句不好聽的話,若是這個時候衛濤多說一兩句打擊的話,說不定張遼就是以此志氣消沉頹廢下去,最終泯然於衆人,而不再可能成爲未來的名將。

“文遠何故如此?昔日高祖數敗於項羽,然垓下一戰大勝項羽,定鼎我漢家天下,若高祖一遇挫折便是放棄,哪裡有如今我大漢輝煌?如今文遠不過小挫,難道便要放棄心中志向不成?”

衛濤面色肅,將張遼拉起來順手拍去他身上的塵土,誠懇而言。

“我不管他人如何看待,但我相信文遠的能力。丁大人委任我爲馬邑縣尉,代領縣令事,若是文遠不棄,可願意與我一行?以文遠之能,可爲我副手,若是文遠有何建議,我自當聞聽文遠所言。”

張遼渾身一震,眼中顯露出不可思議之色。

實在沒有想到這個時候竟然還是有人願意如此相待自己。

“可是,那方強可是騎兵之選……”

這事情衛濤也是知道,卻是這一次突襲匈奴之後,雖然各個軍士解甲歸田,但並不意味着幷州的實力減弱。

這一次其實也是丁原整軍舉措,並且準備趁着這一次整軍的時候建立一支幷州騎兵。

想要成爲這一支幷州騎軍,不僅要本身具有武藝,同時還是要是爲幷州之人,三代皆爲幷州之人。

因爲諸多軍士解甲歸田自然就是省下了一大筆軍資,如此建立起來的騎兵,實力如何自然是可知。

這可是實力更在陷陣營之上的軍隊,哪怕其中一個尋常士卒,都要比一伯長要大。

“此事我自然而知,不過文遠當真是要尋此藉口?若是如此我倒還是真的要小瞧文遠了。”

衛濤笑着搖搖頭,會是說出這樣的話也不過就是張遼最後的一點掙扎而已。

“此事卻是我矯情了。”

果然聽到衛濤如此一說,張遼也是發現自己這個藉口的確是有些哭笑,臉色神情微微一動之後,就是嚴肅地向着衛濤一拜。

“今後就是拜託大人了。”

“文遠何必如此,若是不棄,一如以往稱呼我表字即可,若是文遠如此,我可真是適應不了。”

衛濤沒有讓張遼拜下去就是將他雙臂托住,認真而道。

“文遠依舊是文遠,我亦是不希望文遠變成那等應聲之徒。”

“上下有別,若是我等上下不分,如何爲大人樹立威信?若是無有威信,尋常士卒如何看待大人?”

雖然是如此一答,但張遼的眼中還是不可抑制的流露出感激之色。

畢竟張遼所說也不無道理,所以在勸慰了數句之後,衛濤也就是由着他去了。

張遼年紀雖小,但衛濤卻是知道其實他的才能也是不凡,只是過於年幼而未曾圓融,所以對於如今自己的處境衛濤也是沒有絲毫隱瞞,當是直言。

“少爺,我已經是書信給了老爺,想必很快老爺就是回派人前來相助,只是邊關危局,恐怕人數卻是不多。”

王賀雖然不知道衛濤爲何是如此看重張遼,連這等隱秘之事都沒有避諱,但卻是什麼也沒有多說,而是遵照而行。

陳留衛家也是大家族,而且在這個時代哪怕是行商也要有自保之力,所以私兵也就是應運而生。

事實上如今哪一個世家大族沒有隱匿人口,暗建私兵。

只是這等邊關終究是陳留,只有最爲忠心的人才是可以託付,所以註定能夠到來的人卻不是很多,只有三十人而已。

就算加上了三十人,衛濤百人編制也不過就是滿了一半而已。

“若是大人想要籌集士卒,那麼我可是爲大人相助一臂之力,多者不敢言,二三十人還可,而且皆是有武藝在身,實力不弱。”

就在這個時候,張遼突然就是一拱手說道。

不得不說張遼的確是未來名將,雖然年歲尚小,但行事之間卻是頗有法度,讓那王賀看到也是不由得暗暗頷首。

“文遠,快快講來。”

“是,啓稟大人。我本聶壹之後,先祖避怨改姓爲張,先祖曾經是爲雁門馬邑大族。雖然如今在馬邑未曾是有多少根基,但若是能夠有機會重返馬邑,我張氏子弟自然希有所願,定會是全力投效而來。”

聽到張遼的話,衛濤卻是感覺到一陣莫名其妙。

對於張遼,衛濤的瞭解也多是從那一部名傳千古的《三國演義》,不說那其中多有不實之處,衛濤也不可能是因爲喜愛着誰,就是將其出身來歷等等全都研究默記,所以聽到這話,卻甚是糊塗。

“莫非是昔日的馬邑聶壹?聞說也曾經是世代大族,可惜後來卻是漸漸無有了聽聞,原來卻是隱姓埋名,無怪如此。”

倒是想不到王賀倒好似聽聞過這馬邑聶壹之名。

第371章 夜襲江東第37章 當街遇殺人第246章 鬥孫策!第36章 孝第413章 曹操封魏王第324章 博望火燒阻衛濤第362章 徐盛忠誠第326章 爲攻襄陽第284章 劉備入益州第54章 劍師王越第254章 衣帶血詔第382章 迎娶孫尚香第191章 袁譚再敗第347章 細言四方第334章 五溪蠻敗第30章 張遼歸心第438章 兵圍許昌第425章 兩軍俱重創第279章 長安城下戰三傑第298章 衛濤一言降士氣第225章 破襲烏桓第406章 孟獲一怒第81章 虧空情弊第283章 曹操攻江東第396章 張飛來襲第323章 諸葛孔明駐新野第258章 斬顏良誅文丑(上)第407章 調虎離山之計第441章 雙雄縱論(上)第277章 短暫的平局第266章 衛濤計謀算匈奴第224章 先挫一陣第310章 強迫爲行第351章 計困司馬懿第431章 大勝曹操第322章 荊州戰開第113章 呂布敗三英第141章 入下邳第143章 出戰迎曹第402章 劉禪降第171章 計!第415章 最後再相談第213章 破釜沉舟(下)第258章 斬顏良誅文丑(上)第313章 再鬥呂布第337章 荊州大戰起第25章 馬匪示威第112章 溫酒斬華雄第413章 曹操封魏王第194章 連娶三女第213章 破釜沉舟(下)第86章 衛子羽十騎赴會(中)第73章 突然的昏迷第105章 相鬥黑山軍第190章 聯合袁尚?第362章 徐盛忠誠第254章 衣帶血詔第297章 贈送天子第263章 匈奴再犯境第109章 詐城無功第247章 途經九江第43章 袁紹與袁術第70章 提前設立的西園八校尉第129章 敗張繡第373章 決斷第231章 天下第二將第216章 斬殺軻比能第358章 一陣斬三將第379章 陸遜來見第62章 朝廷來使第66章 謀算對道術(下)第441章 雙雄縱論(上)第102章 洞房花燭夜第164章 天子召見第252章 魏文長強勢硬提親第173章 自傲袁氏第242章 揚帆而去第363章 孫權生退意第375章 江東英傑亡(上)第105章 相鬥黑山軍第16章 陣前對決第84章 童淵來意第216章 斬殺軻比能第246章 鬥孫策!第370章 周瑜身死?第403章 引來蠻夷第296章 劉協所爲第133章 張寧再至第437章 空城謀?第345章 短暫的和平第48章 黃巾之亂始第405章 法正投效設計第139章 途經北海第420章 再衝殺第120章 公瑾新謀第340章 智鬥一陣第325章 直逼襄陽第25章 馬匪示威第228章 幽州之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