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六章 春意正濃戰意亦濃

曹、孫兩家連番動作,最終的結果損兵折將不說,卻沒有取得什麼像樣的成果,面對着嚴防死守的諸葛瑾軍,就如同面對着一隻刺蝟一樣,讓人無從下口,在見識到了諸葛瑾軍的戰力之後,曹操、孫堅二人,不約而同的想到了對方,弱弱相連以抗強,如今天下三分,他們兩家若是不聯手,仍舊你爭我奪的拼殺,那麼最終等待他們的,只能是滅亡。

公元209年三月,在這個春意正濃的時節,曹操、孫堅兩人於漢中邊上的上庸城中悄然會面,達成了歷史之上,有名的上庸會盟,預示着大漢之地上,正是進入到了諸葛瑾一家獨大的境況,而上庸這座小城,也因爲這東漢末年三國鼎立爭霸中最大的聯盟,而名留史冊。

對於他處的動靜,問章氏守孝的諸葛瑾一概不理,沒有動刀兵,不代表着諸葛瑾就什麼事情也不去做了,百萬的大軍,因爲着諸葛瑾定下的死守的命令,幾乎有着近八十萬的人,被暫時的閒置了下來,對於這些勞動力,田豐自然不會多有客氣,在操練之餘,全部被安置成了軍屯,半載的時間中,開闢出來的荒地,足夠讓數百萬的百姓衣食無憂。

與此同時,中原書院,在諸葛瑾親自下令下,擴大了幾乎一倍,更是在范陽、晉陽、潁川、壽春、建鄴、彭城、泰山七處建立了分院,分別以七地的地名爲基礎而命名,書籍,對百姓的影響,漸漸變得增大,世家壟斷官場的情況,被進一步的削弱了下來。

在農業上,因爲諸葛瑾的支持,新生品種的推廣進行的異常順利,高產的小麥、水稻已經推廣了開,當然,這裡所謂的高產,也只是僅限於針對古人的這種生產力而言的,而且,在棗祗辛苦的努力下,這些年中,地瓜已經遍佈了整個北方,往南些的,甚至就連長江沿岸,有些地方也種起了這種高產之物,雖然說不能頂替了主食,卻也是一個額外的驚喜,畢竟在古人看來,能夠填飽肚子,纔是天大的事情,至於說是不是好吃,就是另外的了。

中原之地,隨着生活的穩定,人口突增到了一個讓人感到恐怖的數字,據不完全統計,單單只是中京一地,就有着近兩百萬的人口。爲了將富足的人散佈到其他各地,諸葛瑾與田豐等人商議出了各種計劃,許諾下種種好處,或是利誘,或是強制的,將接近半數的人口前向南北兩地,這也是至董卓之亂後十幾年間,規模最大的一次人口遷移。

隨着各地的百姓逐漸填充到並、幽、揚三州,漢族百姓與烏桓、鮮卑、羌、匈奴、山越等各族逐漸開始通婚,雜居在一處的人們,隨着時間的流逝,爲諸葛瑾去實現民族融合的長遠目標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也成爲了大漢民族屹立於世界強族的一個基石。

諸葛瑾的治下發展至今,這一切的一切,可以說都是作爲一個基礎而存在的,而在這些之中,還有着一個環節,尤爲重要,那就是經濟。爲君者,如同諸葛瑾這般,有着天下最爲富庶的三大家族的支撐,是十分幸運的,這幾十年時間的發展,直至如今,對於諸葛家、甄家、糜家三家所擁有的財富,只怕就連身爲三家的家主的諸葛均、甄逸、糜竺三人,也不是很清楚。

當然,凡是有利則必有弊,三家的勢力,遍佈了諸葛瑾統屬下的各地,相當於是壟斷了諸葛瑾治下所有的方方面面,掌控着天下大部分金錢的他們,在支撐起諸葛瑾勢力騰飛的同時,在有些方面,卻也漸漸轉變成了掣肘,因爲壟斷,沒有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壓力,因爲沒有壓力,讓得整個市場變成了一汪死水,這是其一。其二,被三家掌控着國家命脈,對一個國家來說,註定會成爲一個悲劇,此時諸葛瑾在,這一切都能夠按照他的意思動作着,只是之後呢?之後的之後呢?長久以往,必然就會成爲動亂的源泉。

於是,那些早先被削弱的世家勢力,便進入到了諸葛瑾的眼中,在鼓勵工商的基礎上,諸葛瑾更是允諾下一系列的優惠條件,讓那些世家之人如同嗅到血的野獸,瘋狂涌動起來,有着豐厚底蘊的他們,在全力的操作起來後,只是在極短的時間中,就對諸葛、甄、糜三家產生了巨大的衝擊,迅速將三家壟斷的局面一搗而散,形成了一個百家競爭的局面。

不得不說,有的時候,獨權確實要比民主要來的好,就如同在這一系列的調派中,若非是諸葛瑾一力堅持,這個新生的國家,只怕還如同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孩兒,在跌倒與爬起之間摔打着,而對於有着後世無數先進經驗的諸葛瑾來說,在結合瞭如今現狀而制定出來的各種制度,自然是已經超出現在這下人的承受能力之外,而面對着衆多的反對,獨權,就顯示出了他本身的優勢,迅速實施起來的各種政策,逐漸的將新生國家的種種不足梳理開來。

當然,這一切的變化,都非是一朝一夕所能看出成效的,只是對諸葛瑾來說,年僅才三十有三的他,最不缺少的,就是時間,只要方向不錯,終有一天,他能夠見到那最終的騰飛。

四月底時,堅持守孝半載時光的諸葛瑾,外表看起來,變得更加的內斂了,半年時光的沉澱,讓他變得更加成熟了起來。這一日,他的茅屋處,卻是再一次的迎來了諸葛亮、諸葛均兄弟二人,兄弟三人,對於章氏的感情來說,誰也不弱於誰,只是三人之中,卻只有諸葛瑾站出來爲章氏守孝,到不是說諸葛亮、諸葛均二人就不想,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對古人來說,他們所在意的,只有忠、孝兩種義,只是先賢有語言:忠孝不能兩全。而盡忠,乃是大義,古人在面對着忠、孝抉擇的時候,往往不可避免選擇的,都是忠,他們兄弟二人,也沒有例外,他們能夠做的,也只有那每隔一段上時間,便前來祭拜一下。

“大哥,如今底下的人,已經越來越多的傾向於對孫、曹開戰了,剛剛傳來的消息,說是樊城那邊,丟了。”看了一眼神色淡然的諸葛瑾,諸葛亮眉頭微微的皺了起來,這次他來,可是還有着諸葛珪對他的要求,只是熟知大哥脾性的他,對於將其勸說離開這裡,無疑是難如登天,略微沉默了下,他還是開口,將剛剛送到他手中的消息說了出來。

“有舍有得嘛,我們不也是拿到了武關嗎?在我看來,拿下武關,比之一個可有可無的樊城來說,更加的重要一些。”諸葛瑾眼簾都不曾擡起一下,諸葛亮所說的消息,他也是在第一時間就知曉了,自他在這裡住下之後,天堂所傳回的消息,都是一分爲二的,一份傳到他的這邊,而另一份,則遞給了諸葛亮,也是由此,諸葛瑾雖然足不出戶,對於天下間發生的事情,心中還是明瞭的,而這樣一個消息,顯然不能讓他心中升起一絲漣漪。

對於趙雲這次抓住時機突然出動,諸葛瑾十分讚賞,要知道,趙雲在他心中,那可是國家未來的帥,若是一個帥,沒有着自己的思想,那諸葛瑾是萬萬不會允許的。樊城的丟失,乃是身在武關的蒯良翻越秦嶺,沿着丹水的源頭沿河而下,悄然間襲了關羽後方的補給線,這才意外丟失的,說起武關,因爲被蒯良經營成了一個只能進不能出的關隘,讓諸葛瑾在武關中的眼睛徹底的失去了作用,爲了不打草驚蛇,曹操其他地方的兵馬並沒有調動,也是因爲這樣,在之前的時候,諸葛瑾這邊卻是沒有得到一絲的消息,樊城,在堅守了七日之後,便被孫堅、曹操的聯軍攻陷了,關羽連退數百里,直退到安衆,才止住了頹勢。

武關兵出,關中自然就沒了守備,爲了保證樊城的勝利,曹操卻是將武關中所有的士卒都讓蒯良帶了去,趙雲在知曉了孫、曹兩家的動作之後,雖然說諸葛瑾一再的強調不動刀兵,趙宇卻還是堅持着出兵突襲了武關,以斷了蒯良北歸的道路。也就是這樣的堅持,在面對着只有五百人防守的武關,一個時辰,只是不到一個時辰的進攻之下,武關便改了姓名。

諸葛瑾在知曉了這個消息之後,除了最開始稍微有些惱怒之外,卻並沒有怪罪趙雲,反而爲其的果斷而拍手叫好,對於趙雲的請罪函,不疼不癢的責罰了他十軍棍之後,便再無其他。佔據下武關,就如同一把鋒利的錐子,扎進了曹操的胸膛,諸葛瑾見此,自然是樂得其成,畢竟,他不可能就永遠的住在此處,在這一年結束之後,便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對峙消耗戰,據有武關,在這處三家交匯的地方,就有着先天的優勢。

沉默良久,諸葛瑾雙目中霍然閃過一道亮色,看着諸葛亮道:“所謂言出必行,有些事情,既然決定了,就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軍中衆將的情緒,二弟卻是放心就是……”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 ,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21章 明情志,黃巾衆聚第二百一四章 決意起連夜進兵第三百四二章 如此父子袁家二分上第三百五七章 再回中京揮師向北第二百八五章 有客西來田疇拜主第三百二一章 中京逸事再爲人父上第三百七一章 惡漢典韋許褚虎癡第三百七九章 上蔡攻守野望潼關第49章 偷得閒,再見袁紹第34章 朱儁敗,南陽陷落第二百九七章 大敗鮮卑兄弟再見第二百二三章 大凶之物一弩三矢第三百八零章 夏雨連綿龐統再現第17章 論時局,糜竺拜主第103章 意濃濃,何氏有婉第二百二二章 閒情逸事乍逢意外第三百七四章 心未服老身已垂暮第304章 修養已畢,倪漏爪牙第一百一二章 巧用計首下千乘第二百一二章 雁門畢天下難安第40章 爲子女,張角始動第一百七五章 下邳議武安國出第302章 連戰不止,蹉跎傾頹第95章 悲喋血,白馬飛熊第98章 謀諸侯,董卓回京第二百二五章 確是爲女利爪初露第一百六六章 袁紹退陶謙決意第一百六七章 人心散衆叛親離第203章 再回返,接風喜宴第52章 初進府,表訴衷情第二百二八章 下邳議事詭異無息第一百九一章 狠毒計堅壁清野第三百四二章 如此父子袁家二分上第207章 戰未止,血跡不幹第二百五零章 意外頻生竟然是她中第105章 計議定,準備出兵第三百三五章 禍起蕭牆張頜歸漢上第二百一一章 李當之神醫高徒第二百一七章 逞心機城下對答第5章 主僕論,初現端倪第32章 戰廣宗,初見張角第26章 黃巾起,諸葛出戰第一百八四章 一波平一波又起第二百二六章 藉機生怒天子受難第一百九四章 初對陣意外故人第200章 血鑄軀,百死不悔第二百六二章 三人爭鋒箭技無雙下第三百一七章 龐統乍現事出有因上第三百七九章 上蔡攻守野望潼關第三百三一章 兩戰揚名鬼神之機下第49章 偷得閒,再見袁紹第三百一八章 龐統乍現事出有因下第95章 悲喋血,白馬飛熊第89章 二英動,豪莽張飛第二百五九章 一半天堂一半地獄第一百六七章 人心散衆叛親離第三百七三章 慘敗而退戰事暫畢第42章 有女寧,縱論黃巾第301章 時間匆匆,天下不靖第102章 再相見,曖昧漸起第二百八一章 張遼返晉計議出路上第三百四五章 裸衣許褚霸氣孫策上第一百九二章 汶水助兵分兩路第二百七五章 背棄盟約戰神之殤中第24章 論後計,女女初聚第59章 風雲動,何進三邀第一百九四章 初對陣意外故人第一百七二章 烽煙起雁門風雲第300章 觀念衝擊,諸葛明志第三百八一章 龍遊潼關鳳指荊襄第36章 敗管亥,李典遭擒第85章 汜水定,初臨虎牢第82章 諸葛謀,澆鑄軍魂第74章 洛陽亂,董卓進京第三百七六章 閒情逸致其父其子第二百五七章 壽春城外小策怡情第100章 聯盟散,天下紛爭第二百六三章 戰事僵峙如此練兵第二百七三章 劉府驚魂乍聞變故下第93章 先登士,壯哉狼騎第一百三三章 得子嗣三喜臨門第三百二零章 北地風起羌族謀劃下第三百三零章 兩戰驚天鬼神之機上第206章 結聯姻,兵指昌邑第306章 幽州動盪,辛毗吐密第三百八七章 意料之外周瑜身隕第106章 戲忠動,沮授遣將第三百八五章 兵進雍州舊友再見第71章 黯傷神,有女婉玉第三百四八章 初至魯山計指臧霸第30章 袁孫動,羣雄匯聚第17章 論時局,糜竺拜主第三百七一章 惡漢典韋許褚虎癡第三百四三章 如此父子袁家二分中第66章 身份轉,趨之若鶩第一百九四章 初對陣意外故人第三百三八章 紛亂難理諸事難安上第三百八五章 兵進雍州舊友再見第12章 遺憾事,常山趙雲第150章 兵鋒指,輕取留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