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章 張燕其人

出了太守的府衙,與劉關張三兄弟匯合,看到大家一臉關心的神色,呂鵬心中無限安慰,有時候自己有點小小的愧疚,兄弟還是兄弟,雖然現在沒有名義上的,但是大家在心裡已經當對方是兄弟了。

劉備急急的上前拉住呂鵬的手:“先生所談還順利吧,沒有什麼變故吧?”

張飛更直接,一巴掌拍過來,大聲的說道:“我們是有功勞的,若是你被爲難,俺燕人張翼德,立刻就打進去搶你出來。”

燕?張?就這一句話,當時讓呂鵬感覺到天雷滾滾,不是兄弟之間的溫情,而是在他的腦海裡突然閃現了那個叫褚燕的傢伙,對了,就是這個傢伙,實際他後來的名字叫張燕,這可是三國時期最有名的人物之一,在黃巾賊裡也是數一數二的傢伙,先從張牛角,張牛角陣亡,由於威望在,被黃巾賊公推爲首領,在全國黃金失敗之後,獨有他一枝獨秀,最終去了各地流散的黃巾軍,有10萬之衆,可見這個人的組織能力是多麼的不一般,同時在今天,在自己的帳篷裡,那十幾個黃金的就以他馬首是瞻,也算是嶄露鋒芒,這樣的人絕對不能讓他跑了,收爲己用必須的。

在張角起事之後,張角的徒衆在各地發動起事,但是很快都被各地官員剿滅。但是,正宗的黃巾軍雖然沉寂,可是卻有許多新人崛起,這些人也打着黃巾軍的旗幟,攻城掠地,割據一方。褚燕就是其中之一。“黃巾起,燕合聚少年爲羣盜,在山澤間轉攻。”褚燕的興起,首先是選擇的起事地點正確,在一些偏遠山區和湖泊河流之間。正對着農村包圍城市的不二法門。

這些地方朝廷的力量大大減弱,兵馬不多。而褚燕在各地輾轉,吞併其他小股的起義勢力,最後回到真定,這個河北重鎮的時候,張燕已經聚集了萬餘人。在這個時候,褚燕正式攻佔真定,公開和朝廷爲敵。這叫佔領城市以爲根本,這又和了太祖的要義。可謂後世太祖思想的活學活用。

積攢力量,等待時機,該出手時就出手。褚燕一登場,就和其他農民起義軍領袖拉開了差距。

當時,全國盜賊紛起,《九州春秋》記載:“黑山、白波、黃龍、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劉石、平漢、大洪、司隸、緣城、羅市、雷公、浮雲、飛燕、白爵、楊鳳、於毒等各起兵,大者二三萬,小者不減數千。”在各路黃巾勢力中,褚燕號稱“飛燕”,本是其中獨立的一支,可是,褚燕卻做出了一個讓很多部衆難以理解的事情。放棄飛燕軍的領袖地位,率領全部,加入張牛角一部。

這和老司令又有的說。要不說聰明人永遠聰明,保存實力,依附大豪,你不得不給個贊。

當時的張牛角在博陵起兵,起兵之初,張牛角就“自號將兵從事”。看得出,張牛角是一個心有大志,不甘平凡的人。可是,在起兵之初,就給自己建立名號,又可以看出張牛角不瞭解黃巾軍所面臨的窘迫局勢。而褚燕呢?“燕推牛角爲帥,俱攻癭陶。”褚燕讓張牛角擔任主帥,那是另有目的。其一,自古以來,就是“槍打出頭鳥”。褚燕起兵,一直很低調,而張牛角起兵之初,就建立名號,必然引起朝廷的重視,必然派大軍鎮壓。褚燕雖然有萬餘人,但是畢竟手下多是烏合之衆,投入張牛角門下,可以藉助其勢力遮風擋雨,合力抵抗朝廷兵馬。其二,合併之後,兩人立刻對官軍駐紮地癭陶發起猛攻。這是兩人合併之後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大規模的進攻。這次進攻無論成敗,褚燕都是最大的受益人。張牛角獲勝,褚燕自然是第一功臣;張牛角失敗,褚燕可以接管其部衆。

果然,張牛角在戰鬥當中被流箭射中,受傷嚴重,臨終之際告訴手下將領:“必以燕爲帥!”你們一定要把褚燕當你們老大啊。雖然正史當中沒有過多的渲染,但是可以想象,褚燕在和張牛角的交往過程當中,在張牛角面前的表現一定是非常好。於是在張牛角臨終之際,沒有像晁蓋一樣耍花招,搞什麼誰抓到了放冷箭的人,誰就是你們的老大。

褚燕是一個深通權術之人,看他在張牛角死後的表現,可見一斑。“牛角死,衆奉燕,故改姓張。”爲了表示對大哥的紀念。

褚燕做了一件讓許多兄弟非常感動的事情,竟然放棄了自己的本姓,跟着大哥改姓張。於是褚燕消失了,黃巾大豪張燕誕生了,這是張燕人生的第一次轉變。

收買人心啊,這說多麼的果斷?那是不是跟着自己就改姓呂?呂鵬如是想

褚燕改姓之後,擁有了原張牛角的三五萬人,加上自己的一萬多人,於是成爲冀州地區最爲強大的一隻黃巾軍。而張燕更是憑藉其口才、眼光,四處遊說其他黃巾勢力。大家漸漸明白,只有走合併道路,纔是黃巾軍存活的唯一道路。而張燕的寬容大度,謀略機智,更是讓無數迷茫中的“黃巾賊”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於是,不過一二年功夫,張燕的勢力就遍及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各地,手下人馬超過百萬,號稱“黑山軍”。漢靈帝多次派軍隊征討,可是都被張燕成功擊退,河北的大多數郡縣都已經脫離了朝廷的控制。

在讓朝廷認識到黑山軍的厲害之後,張燕開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轉變。

這就是邊打邊談,有實力第一。似乎那誰也誰這麼做的。

《三國志》記載:“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難中郎將。”《水滸》中的宋江和張燕走的是同樣的路線,朝廷大軍不是前來征討嗎?一開始想招安,那是不可能的,只有打,打到朝廷認輸,那個時候再談招安,纔有籌碼。而張燕也是在“靈帝不能徵”,的大前提下,主動派人到京城,聯繫招安事宜。張燕沒有親自去,親自去雖然夠誠意,但是太危險。派人去是最好的選擇,既顯示了自己主動投降的意思,又可以免除被朝廷抓捕的禍患。要知道朝廷那些官員,可沒幾個是講究信義的。

既然打也不行,那就只能招安了,於是漢靈帝任命張燕爲“平難中郎將”。中郎將是漢代低於將軍的一個軍銜。官職不大,但對於朝廷來說,已經是很大的讓步。不過從官名來看,讓叛賊張燕擔任“平難”中郎將,實在是個諷刺。

不過,張燕在和朝廷談判的時候,對中郎將這個職務沒有做過多的糾纏,反而是想朝廷討要,自己必須擁有一項特別的權力,可以每年向朝廷推舉孝廉、計吏。漢靈帝也沒在意,就答應了。漢靈帝忽視的,正是張燕所看重的。

在漢代,由孝廉出仕,由計吏當官,正是漢代士人進入仕途的主要方式。張燕並不甘心一直做一個叛賊,要想真正融入士大夫這個階層,不但是需要給朝廷權臣送禮,給各路豪強屈膝,更重要的是獲得人事權。可以推薦孝廉、計吏,也就意味着追隨他張燕,也可以獲得官方認可的出仕文憑。而只要有了頒發通行證的權力,張燕自然在河北豪強心中擁有了不一樣的位置。

於是,張燕上位了,至於怎麼死的,那就沒有記載了,從沒有記載上看,這小子是善終了。

你看看,這樣的人,在將來就是自己的組織部長的職位,怎麼能讓他跑了?

不行,趕緊回去,問問盯着他的兄弟,可別那張燕已溜走了,或者乾脆一刀把這個人才砍了,那自己可就損失大了。

《大明督師》不錯的官鬥文,敬請書友關注,謝謝

第390章 援軍到來第623章 徐庶的理由第215章 囂張第562章 第二戰場第217章 義收猛將第317章 修成正果第526章 井陘之戰3第014章 豬腳武力值第042章 攪鬧法場第302章 大宴文武第127章 各家反應第314章 翁婿妥協第638章 南方錦衣衛第661章 主動熱情的糜方第920章 空虛的世界第804章 三英戰趙雲第784章 摧枯拉朽第381章 草原夜話第315章 誰做惡人第7726章 跑偏的判斷第295章 新的危機第390章 援軍到來第070章 彷徨無計第047章 沒正行的上司第028章 沒有希望的出征第932章 暗中動作第344章 突然感悟第884章 欣欣向榮第193章 暗潮升第324章 混亂局勢第010章 我也截胡第532章 奇襲險關第232章 利益交換第687章 全局震動第295章 新的危機第139章 送禮還是救助第382章 將殘忍進行到底第297章 打倒軍閥第663章 天下矚目第919章 衝入徐州第599章 軍火買賣第307章 挑撥離間第543章 翼州刺史徐晃第041章 人手不足第928章 張飛死了第264章 緊張的關係第831章 孫劉聯合第009章 桃園結義沒有俺第396章 圖謀天下第750章 滅馬超的原因第575章 繼續剽竊第198章 火攻第050章 佈局第143章 伊人消息第031章 感情戰爭是這樣的第171章 風雨欲來第408章 鎖城法第156章 威震敵膽第638章 南方錦衣衛第703章 無奈殺民第143章 伊人消息第425章 血肉鏖戰第841章 龐德的戰爭藝術第339章 篝火下盟約第716章 河岸遭遇第970章 大唐建立第102章 打斷腿的溫馨第519章 外號與玄學第194章 小山對峙第729章 大兵壓境第362章 赫連窘境第707章 對撞廝殺第932章 暗中動作第972章 統一之戰第236章 加強軍備第137章 落魄的劉備第033章 戰爭與發財第406章 兵臨涿郡第520章 衣錦還鄉第016章 馬脖子先生第824章 人才濟濟第530章 突襲第854章 各有道理第713章 雙方對比第020章 太守催戰第074章 分道揚鑣第181章 風雲咋起第049章 巨大商機第670章 指點劉備第226章 分崩離析第933章 諸葛瑾的斥責第568章 賈詡的追求第777章 信陽之戰第435章 守城2第374章 談判第840章 素利的進退之想第200章 暴動第131章 敲打敲打第391章 回家之路第971章 夷陵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