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七擒孟獲(七)

就在諸葛亮統帥的帝國大軍發兵南蠻的同時,帝國北海艦隊的戰船從濟州出發,抵達了倭國海岸。

對於這場大戰,欒奕可謂花了一番大心思。之所以如此,倒不是因爲對此戰信心不足,相反的……據可靠情報顯示,倭國現在仍處於青銅器時代中期,其金屬冶煉技術相當落後,論軍械論戰備都不可能是船堅炮利的帝國軍的對手。更重要的是,倭國現在正處於列國時代,共有大大小小十五六個諸侯,各自爲營,連年征戰不休,沒有一個統一的政權,內耗嚴重。所以他根本不必爲此戰的勝負而擔心,最終的勝利肯定是帝國的。

他所擔心的是,佔據倭國之後如何統御的問題。在這方面,他不是沒有想過把這些後世的曰本人趕盡殺絕,讓他在地球上徹底消失。但是話又說回來,曰本列島雖然不大,但也是一片在後世能容納上億人口的區域。這麼大一片區域裡,現在只有二百多萬倭人,這也就意味着島上有着極多的無人區。

這些無人區多是高山、沼澤地帶,很容易藏人。

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當地國對倭人實施屠殺政策時,他們完全可以躲進無人區域,隨後開展遊擊,在帝國軍走後不斷襲擾帝國在列島上後方的生產,屠戮遷徙過去的手無寸鐵的帝國百姓。

如此一來,奪取倭國反而成了雞肋。帝國無法開採倭國的資源,動用倭國的耕地,便失了攻佔它的意義。

所以,即便欒奕很想將倭國抹除,讓倭人爲一千六百年後的殘暴罪行付出代價,但是理智和歷史的經驗告訴他告訴他,暴政固然可以征服一個民族,卻不可能將一個民族連根拔除。消滅的一個民族的最佳方式並不在於強大的軍隊,也不在於嚴苛的法律,而是甜美的糖衣炮彈。

他要用糖衣炮彈融化倭人的心,讓他們在不知不覺間的融入到中華民族大家庭裡來。並藉助百花齊放的中原文明,一步步將倭人中原化,最後將其完全吞併。到那個時候倭人才會真正不負存在,轉而變爲有着倭人血統的,說着漢話,習漢族禮儀,寫漢字,拜聖母教的帝國一等公民。

有了這番決斷,接下來就該考慮用什麼樣的“糖衣炮彈”才能讓倭人心甘情願的拜倒在帝國的血紅十字大旗下。

說實在的,實現這一點並不容易。畢竟帝國大軍乃是以侵略者的身份入侵倭人世代居住的土地。而作爲土著居民,他們與侵略者從身份上就天生存在着不可調和矛盾,就像貓和老鼠,是大自然一手排列的食物鏈中一對天生的宿敵。

“如何才能讓侵略和土著者和睦相處呢?他們矛盾的根本在於哪裡呢?”

欒奕瞬間想到了土地。作爲農耕文明的基礎財富,無論民族如何信仰如何,土地是人們最爲珍視的財產。而作爲土地的擁有者——土著居民之所以與侵略者針鋒相對,就是因爲懼怕侵略者掠奪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

由此可見,土地是侵略者和原著居民迸發矛盾的最根本的誘因,只要解決這一問題,帝國的侵略便可以變成正義的,從而獲得原住民的善意甚至好感。

想通這些,欒奕立刻想到既能輕鬆攻佔倭國,又能贏得倭人好感的方法。衆所周知,無論是奴隸制國家、封建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土地的所有權都是歸在貴族或有錢人名下的。換句後世一句流行語,便是這世上百分之八十的財富,彙集在百分之二十的富人手中。而餘下的百分之八十平民……只不過是租賃他人土地耕種的佃戶,或者連租賃權都沒有,只是替別人打工賺錢的長工。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在上層階級的不斷壓榨下,他們連飯都吃不起,一輩子攢下的收入也買不起一畝地,可謂永無出頭之日。

過去的大漢就處於這種情形之中,直到聖元元年開始隨着中產階級不斷增多得到有效緩解。欒奕有理由相信,正處於奴隸社會的倭國同樣存在資本分配不公的問題。其中,作爲人口比例佔絕大多數的平民和貧民是他贏得倭人整個族羣信賴、敬仰和臣服之心的核心,是他住要拉攏的對象。而作爲倭國財富和政權的擁有者,倭國的貴族、富人則是他主要對抗的對象。

有了這番思考,對倭國一戰的整體策略就變得明瞭起來——拉攏窮人、剷除富人,而實現這一目標的行動方針,歷史上有着充足的經驗和案例——打土豪、分田地,欒奕要救助一場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將倭國的貧富對立起來。如此,既贏得貧民們的好感,又瓦解倭國的政治、軍事體系,可謂一舉兩得。

隨後,欒奕召集羣臣,將他的想法進行了闡釋,在羣思羣力之下,又深化了一番細節,將思路徹底落實在了之上,成爲真正的策略,交付北海艦隊。

與此同時,囤積在魚臺的軍糧和青州軍械局的軍械也相繼登船離岸,沿着運河一路送至東萊船塢。在這裡,出任本次渡海大戰主帥的衛將軍孫策正做着緊張有序的準備工作。在他旗下,周瑜出任軍師祭酒,楊修任隨軍主簿,北海艦隊太史慈和新任青州軍都督張遼爲副,攜顏良、文丑、周泰、呂蒙、甘寧上將二十餘員。兩萬北海艦隊官兵及帝國青州軍團四萬相繼到位,大戰一觸即發。

聖元二十七年三月,包括二十艘寶船、五十艘海行樓船在內的三百多艘帝國戰艦,整齊的排列在東萊港外。

東萊船塢帝國的軍事堡壘外,孫策一身銀甲在陽光照耀下綻放着金光。他昂然立於空地上搭建的高臺之上,左手按着劍柄,右手掐腰。太史慈和張遼分立於孫策左右,二人雖數平級,但介於太史慈資歷比張遼更老,年齡略大,所以太史慈站在右側,張遼立於左側。

在他們的身後則是周瑜、楊修、顏良、文丑一班文武。

三通鼓畢,孫策站在高臺上,遙望臺下延綿不覺,軍容肅穆、陣容齊整的帝國大軍,臉上露出繼續傲然之色。暗歎:“有如此雄軍,何愁倭人不破!”

他隨即從懷裡取出一支龜殼,又取了三枚銅錢塞到龜殼裡,衝着臺下六萬大軍,揚聲祭奠道:“主母在上,您的子民神聖華夏帝國衛將軍孫策拜啓。”言訖躬身一拜,“方今,我帝國大軍將奉您之名,攜威武正義之師發兵倭國,將您的榮光散播至東海列島。如若您恩准我等攻打倭國,並願意賜福我等,當我灑出龜殼內的銅幣時,請您讓它們皆‘字面’朝上。”

話畢,孫策一抖龜殼,將殼內銅板灑在了案中的托盤上。臺上文武紛紛探頭張望,驚呼:“啊?全都是‘字’。”

周瑜隨即令人將托盤呈給臺下的六萬衛士觀摩,“還真都是字啊!乖乖,有聖母庇佑咱們還怕個逑!”

“聖母保佑!”帝國衛士士氣大振,紛紛在胸前划起十字。

孫策、周瑜相視一笑。只有他們知道,這三枚銅錢其實是他們特製的,兩面都是字。也就說,無論孫策怎麼撒,永遠都會呈現出‘字’的一面。目的就是爲了借聖母之名,拔高軍隊的士氣。

祭奠完畢,孫策大手一揮,“登船。”

大軍有序上船,六萬人馬足足用了兩個晝夜才全部進入船艙。

二日後,戰船起錨,千張風帆升入半空,駛入茫茫大海。

艦隊一路駛向東北,在帝國濟州新羅郡補充了足量的淡水後,徑直開到倭國九州島海域。

沿岸倭人漁民看到如此龐大的艦隊向岸邊駛來,嚇的魂不附體。一溜煙跑到人多處報信去了。

一個時辰以後,帝國艦隊找到適合登岸的水域。小型走軻相繼從大船側弦落水,一隊隊帝國軍在走軻承載下駛離船隊,在海灘登陸。

就在這個時候,一彪倭人從內陸喊着不明意思的口號從內陸殺了出來,一副誓將帝國軍趕回大駭的架勢。可是這對約有五千人馬的倭人看起來氣勢洶洶,殺氣騰騰,但是他們的裝備實在磕磣,磕磣到孫策在看到他們的那一刻不由愕然。並且一度覺得臨來前,那拔高士氣的小把戲有點多此一舉,如果倭人的兵馬都是這幅模樣,這仗還用打嗎?

視線中,這五千名倭兵,只有不到一半披着皮甲或竹甲,拿着青銅刀劍和木盾,剩下的人則是破衣爛衫,揮舞着農具。那副模樣,讓孫策和手下的將領一度響起了黃巾起義時期的黃巾軍。說他們能跟黃巾軍一較短長都是擡舉他們,畢竟黃巾軍亂黨孬好拿的還都是鐵器,不像他們……過時好幾百年的青銅兵刃。更爲重要的是,黃巾軍裡的反賊都是漢人,而漢人的平均身高約合七尺,也就是都在一米七以上。而眼下這羣倭人,平均也就一米五多,跟羣穿着衣服的猴子似的。

459襄陽之戰(五)366火攻417張榜393幷州平定13五官213燒糧122子龍威武399烏丸之敗30夜有賊來521七擒孟獲(七)150高人範兒329觸動心絃(第27更)271雲中錦385郭圖之死305歷城之戰(第4更)65小武之死28遊學進京83太極538羅馬執政官189神將戰飛將(上)468合圍440囑託197深谷設伏306山陽之敗(上)第5更74教主令272組合拳148牢獄之災278水淹下蔡496國書220野心425伏波將軍446兼相愛389行路難346補鴿熱潮226雄獅騎士297欒奕之死461襄陽之戰(七)318二位一體369官渡大捷534閱兵(上)254以券治券247改號聖元292走漏風聲483蜀中地圖178鬆筋骨215誤會415比文搶親49廣置產業493草原大戰339後院起火434神的眷顧519七擒孟獲(五)272組合拳324恩人離世(第22更)534閱兵(上)233服務行業364地道戰74教主令466全面反攻(一)511蹴鞠大賽(六)401鼠噬之罪460襄陽之戰(六)237招兵買馬193妖母娘娘11神童32河東衛仲道319借錢(第18更)387何爲大289大喪125勞改(求花)311會宴滄浪亭(第10更)355臨淄保衛戰(五)454彈盡533閱兵前夕143獄友309任城失陷(第8更)30夜有賊來227封號騎士66小柏之死466全面反攻(一)539網絡人才355臨淄保衛戰(五)507蹴鞠大賽(二)540埃及獨立戰爭222工宣隊234秘密任務98朱英來襲45歷城縣令20熊口脫險24欺君之罪373張文遠威震逍遙津437大開殺戒452全面總動員488喜歡的事233服務行業495蘆洲11神童109財神爺475孫策請降289大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