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民富國強(第15更)

聽了欒奕對民富國強的解釋,曹操問:“照子奇這麼說,百姓富了,國庫也應該跟着充裕纔對。可爲什麼卻是入不敷出?”

欒奕微笑道:“這就牽扯了另一個問題——藏富於民。”

“藏富於民?”

“沒錯。”欒奕娓娓道來。他告訴曹操,爲了讓教區百姓都能過上富裕的生活,他先是藉助稅收,用富人交入國庫的高額賦稅反哺教區內生活困難的貧民,給與他們物質和生活上幫助。他將這番調節,稱之爲收入再分配中的第一槓杆。

第一槓杆調節過後,教會還會從日常會費中拿出一部分資金,給百姓予以救助,並號召教區內商家,給貧苦大衆以慈善資助。這是收入再分配的第二個槓桿。

如此一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從物質層面拉近貧富差距,讓富人少富,貧民少貧窮那麼一些。

除此之外,欒奕還以朝廷的名義,在各地動工修葺城牆、溝渠之類的官方工程,募集窮人前來務工,並支付相應薪俸。用以工代賑的模式資助窮苦大衆,同時還能讓窮人學得一技之長,將來也好謀生。

藉此種種,教區的百姓日漸富裕,而與之相對的,國庫裡的稅收大部分都用在了改善民生上,再加上戰事不斷,自然空虛。

聽完欒奕的解釋,曹操繞了個圈又把剛纔提過的問題搬了回來,“如此……若遇到戰事或修橋鋪路之類的國事,可國庫又沒有錢那可如何是好?”

欒奕微微一笑,“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是藏富於民的本意。而要真真正正視線藏富於民,同時又不至於國事遲滯,就必須懂得如何讓民間的財富爲國所用。”

“藏富於民?民財國用?”曹操一頭霧水,不明所以。他想不透,依照他多年來積累下來的經驗,錢財進了豪強、百姓的腰包,再想讓他們捐出來用於國事簡直比登天還難。“這怎麼可能?”

欒奕答非所問,“天下悠悠皆爲利往,以利誘之無往而不利。”

曹操愈發的疑惑,“此話何意?”

“這事一句兩句也說不清楚。孟德兄在教區多呆一陣子,自然會明白。”說完,欒奕扭頭往內室而走。

曹操被欒奕吊足了胃口,此時戛然而止,說不出的憋悶。他追着欒奕問:“哎,子奇。你倒是給我說說啊!”

“哎呀,孟德兄,我這正撒尿呢!”面對曹操喋喋不休的詢問,欒奕很是無奈。可是曹操所提及的“如何將民財國用”的問題,確實不是一句兩句話能說完的。況且,欒奕一時半會還真不知道從哪裡跟他講起。最後逼得實在沒有辦法,索性向他承諾過陣子操刀一個“民財國用”實例讓曹操開開眼。

而實例實施的地點,就定在戰後的豫州。

常言說的好,“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在戰爭的硝煙結束後,戰後的果實——無論是惡果,還是善果,終歸還是要回歸到朝堂上來收割。

與資財雄厚的兗州不同。過去的十餘年裡,豫州的百姓在昏庸無道的袁術統御下飽受摧殘。貪婪的袁術和地方士族對各地百姓巧取豪奪,無所不用其極,瘋狂的從他們手中盤剝財富,非但把百姓們身上的油水都刮沒了,連骨頭都削下來一層。

窮的不能再窮。

貧困如斯的他們,近兩年多豫州又戰事不斷,更讓他們雪上加霜。僅去年一年,豫州全部登記造冊的耕地裡只有三成收穫了糧食,其餘七成或毀於戰爭,或壓根無人耕種。

糧食不足,直接影響到豫州百姓的菜籃子——生存問題。

此外,戰爭過後,豫州到處都是滿目瘡痍的城鎮,馳道、橋樑等基礎設施多數受創,且年久失修。

面對如此多的問題,豫州戰後重建工作可謂困難重重,連學富五車如盧植也是一個頭倆大,立刻篆書向欒奕求救。懇求國庫和聖庫(聖母教財政)派錢糧到豫州賑災。

就曹操看來,按照千年歷史沿襲下來的慣例。此時,欒奕應該先派人從青州、徐州、兗州這些富碩地界籌集糧草調往豫州,同時再從國庫中支應錢財,支援豫州用度。

當然,現在的國庫確實是入不敷出的,這一點曹操親自驗證過。可沒有錢該怎麼辦呢?曹操琢磨過許久,終有所得。國庫沒有錢,可是教會有錢,就算教會的錢不夠用,他欒奕背後不是有欒家商會嗎?

現在的欒家商會可了不得,說是富可敵國一點都不誇張。先從欒家商會支出錢財救災,問題不久解決了嗎?

不得不承認,曹操所想的確行得通。只不過,這套彷彿不符合欒奕的風格。

就欒奕看來,他的錢就是他的錢,與國庫無關。莫說他現在只是朝廷名義上的掌舵人,就是將來他真的當了萬人之上的皇帝,他的財產也是個人的私有財產,應該與國家財政區分開來。除非特殊情況下他有捐獻的意願。

所以,在豫州錢糧極度短缺的境況下,欒奕一個銅板也不想掏。實際上,他也沒有必要掏——因爲,他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既不必考慮國庫空虛的問題,也不用掏自己的腰包。

具體解決方法便是“民財國用”。

如何才能將散落民間的財富,爲國家所用呢?這就牽扯到一系列重要的措施。

首先,豫州連年征戰不斷,有大量的人口因戰流失。其中,一部分礙於生存,逃到其他州郡避難。戰火過後,一切迴歸平定,他們還會返回故土;還有一部分則是死在了戰爭和權利爭奪上。

在死於非命的這部分人裡,有相當一批人屬於土地主。如今他們死了,這些土地也就成了無主之地。作爲戰爭的勝利者,欒奕理所應當的把它們收歸了朝廷。

如今,遇到了財政難題,欒奕做出的第一步就是公開售賣這些無主的土地。

3000文一畝的價格,放在全大漢各州算不上便宜。可是相較於濟南國寸土寸金的價格,絕對可以稱之爲廉價了。

仰賴於聖母教強大的軍事實力,穩定的社會治安,友善的社會環境,漕運和四通八達的馳道交通網,及百姓富足的生活等諸多因素,徐、兗、青三州的土地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其中以戰事剛休的兗州地價最低,可即便是教區裡土地最廉價的地方,那裡的一畝良田也得要5000文一畝。現在戰事休止,土地的價格仍在攀升,只怕用不了多久就會跟青州看齊,達到7000文的高價。

現在,教區各地百姓一聽說豫州有3000文一畝的土地出售,眼睛瞬間燃起了綠光。

當然,教區絕大多數豪門、士族已經習慣了實業、服務業這些高營收的資本投入,靠天吃飯的土地上那點收入已經入不得他們的法眼,懶得去牽扯精力經營打理了。

所以這次對土地有着極強購買慾望的,多數都是那些教區裡的中產階級,比如那些五級以上的大工匠,他們有着穩定而又不俗的收入,而又無力自主創業,便將多出來的財產用於置地,以獲取長久的收益;再比如那些通過幾年努力,攢下些財富的長工。在過去的若干年裡,他們一直在替別人耕地,做夢都想擁有一塊自己的土地。

總之,這年頭但凡在教區生活過三五年的人,誰手頭兒還沒點閒錢?有大錢的人幹大買賣,沒大錢的人都把目光盯向豫州境內的那一畝三分地兒。

連續幾日,百姓們但有閒暇便掐着指頭算,自家的存款能買幾畝幾分,如果吃緊差上那麼點兒是不是該找親朋好友借上一借?

於是乎,一股購地的熱潮在豫州境內颳了起來,短短半年內,絕大多數無主土地銷售一空。豫州各地衙門就地賣地,就地收錢,既充盈了地方財政,又引來了大批人口,給郡縣增添了活力。可謂人、財兩收。

欒奕幫扶豫州的計劃並未由此而止,相反的,這不過是個開端而已。在土地交易熱火朝天的同時,他又拋出一劑猛料。

表示欒家商會要在豫州汝南郡境內興建一座規模宏大的工坊,工坊建成後涉及傢俱生產、首飾陶製器皿神才紙製作、書籍印刷等諸多產業。同時,還公之於衆,說:陛下體恤豫州連年征戰,百姓生活,決定從明年,也就是聖元二年開始,免除豫州境內兩年的稅賦。

得知這一重要消息,處於欒家商會商業體系下游的那些木材、金銀礦石、陶土等原材料供應商,以及那些位於上游的零售商家紛紛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在過去十多年裡,他們正是依靠了欒奕這顆大樹,才從小本經營走到了現在的富甲一方。

如今,欒家商會又有新舉措,在豫州添置了產業,他們自然也要搶先一步,與欒奕保持步調一致,這樣才能在大樹底下繼續乘涼。更何況,豫州未來兩年可是免稅的啊。那得白得多少利益?

想通這些,教區各地商會便相繼在豫州汝南諸郡搶購地皮,建廠的建廠,開鋪的開鋪。

143獄友12荀府家宴485真相大白(下)32河東衛仲道486萬民請願494軻比能之死492加冕117人之常情497破百濟114救命稻草482肅米240半渡而擊412入闈528羊城393幷州平定38癡心一片240半渡而擊10開業大吉352臨淄保衛戰(二)201強攻潼關(下)158曲線救國436合圍493草原大戰379簡單任務219衝突291可惜了452全面總動員173幸不辱命92兄弟情誼336何爲靈魂(第34更)472長江水戰(中)480小比試200強攻潼關(上)123永恆的燃燒206錦囊467全面反攻(二)44女人心海底針361八門金鎖112奴家願往124增兵減竈466全面反攻(一)424滅門99血紅十字大旗下的信仰78野戰與凋零241囚徒困境509蹴鞠大賽(四)225任命421迷失485真相大白(下)122子龍威武204內援148牢獄之災327龍洞踏青335大地之母138清者自清430遊說(下)45歷城縣令516七擒孟獲(二)276憨人163黑幽靈291可惜了540埃及獨立戰爭327龍洞踏青178鬆筋骨419交情495蘆洲252石價百錢必遭責譴173幸不辱命498搶灘登陸470得而復失302疑竇重重(1更)8共食與分食342南下計劃472長江水戰(中)517七擒孟獲(三)462襄陽之戰(八)518七擒孟獲(四)57神仙釀54禮拜日97黃巾音訊516七擒孟獲(二)245徐州易主434神的眷顧229兗州刺史236家法325真相大白(第23更)27蓮花大錘281游龍戲鳳(下)391願賭服輸271雲中錦74教主令419交情167大漢劍聖290噩耗連連136聲東擊西407建城332黑山賊(第30更)405意料之外467全面反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