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龍行天下

曹睿猶豫了好一會,他上下打量着孫紹,孫紹卻只是高深莫測的笑。曹睿很想問他一句,這曹彰和曹植的王爵和他們現有的四王是不是一樣?要是如此的話,那麼曹家以後難免會有爭正統的麻煩,如果這三個新封的王比現有的四個王略低一級,那自然好了。

可是,他無法開口詢問。

天子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他微微一笑:“今天請諸卿來,便是商量此事,封王是大事,不可兒戲,諸卿不必急着答覆,可以先考慮一下,過幾天再議不遲。”

曹睿鬆了一口氣,生怕孫紹打斷,連忙躬身說道:“陛下聖明。”

孫紹無可無不可,劉禪更是覺得與已無關,他只是可惜,李嚴這麼一員干將不回來了,未免有些可惜,他可是當初父王留給自己的輔政大臣啊。

“諸卿慷慨,朕就下詔命將作大匠準備了,諸卿的三千金一到,立刻開工。”天子笑眯眯的看了曹睿一眼,有意無意的說道:“對了,孫卿,吳國是不是也該照例啊?”

孫紹一聳肩:“這是陛下的事,不用臣多嘴。”

“那我就可下詔給吳王了。”天子嘆了一口氣:“唉,說起來吳王還比朕年輕幾歲,怎麼身子骨這麼弱啊,諸卿,朕真是擔心他啊,雖說立了太子,可是孫霸畢竟年輕,一旦有什麼事,未必能守得住啊。”

孫紹不置可否,全當沒聽到。天子見了,也沒再說什麼,談笑風生的扯起了別的話題。

……

曹睿回到了魏王邸,立刻讓人叫來了隨行的劉放與孫資,把剛纔的事情說了一遍,在這兩個親信面前,他沒有任何隱瞞,直截了當的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劉放字子棄,涿郡人,現任中監,孫資字彥龍,太原人,現任中令,兩人前不久剛剛封了關內侯,在以戰功爲重的魏國來說,這是不多見的。他們爲曹睿處理機密事宜,是當之無愧的心腹之臣。

劉放靜靜的聽完了曹睿的擔心,猶豫了好一會,這件事涉及到曹家王室的事情,並非簡單的國事,處理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曹睿身邊久了,他多多少少也聽到了一些風聲,說曹植和曹睿的母后甄氏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是真是假並不重要,王室的污穢他見得多了,具體到這件事上,他只能信其有,不能信其無,萬一真有這事,他如果說了對曹植不利的話,以後傳到太后的耳中,他豈不是要倒黴?

孫資見劉放不吭聲,卻直接了當的說道:“臣以爲不妥。”

曹睿不動聲色的看了他一眼,端起茶杯輕輕的吹着,語氣輕鬆的問道:“爲什麼?”

“如果他們都封了王,而且是與大王平爵,那以後見了面,大王豈不是要向他們行禮?”孫資慢吞吞的說道:“大家都是王,而且他們的輩份還要高一些,萬一有什麼爭端,聽誰的?而且,子文將軍性格豪爽,喜歡管閒事,他要是插手魏國的事,那怎麼辦?”

曹睿的眉頭輕輕的皺了皺,也有些頭疼。鑑於曹植當初爭嫡,曹睿對宗室防範得一直很嚴,曹操的兒子又多,對曹操把魏王之位傳給曹睿大多有些不同意見,曹操在世的時候,他們不敢吭聲,曹操過世了,他們卻漸漸的傳出一些不平之聲。以前限於尊卑,他們不敢當面表達出來,可是如果曹彰和曹植也稱了王,他們就多了兩個選擇,萬一鬧出出走的事情來,那曹睿的臉面往哪兒擱?

見曹睿爲難,劉放也拿定了主意,附和道:“臣以爲彥龍此議甚當。孫家叔侄便是先鑑,雖說都姓孫,可是孫紹不是硬生生從孫權手中搶走了南海?這次四國聯軍西征,魏蜀都從中得了好處,唯獨吳國卻是什麼好處也沒有,幾萬人被孫紹一口吃掉,連個響聲都沒有。如果二位將軍也稱了王,而且是和大王平爵的王,對曹家來說,恐怕不是什麼好事。”

見兩個心腹意見一致,曹睿也點了點頭:“可是這是越王的上,如果我反對,那以後的合作豈不是困難了?”

劉放搖了搖頭:“臣以爲,越王未必就希望這三個人成爲與魏蜀吳越一樣的王國。”

“哦?”

“越王此次西征,因自身實力的原故,雖然拿下了波斯,但不得不分封羣臣,非越國力量佔了不少的比例。越王有意安排太子孫奉坐鎮泰西封城,其用意甚明,無非是想借諸軍的力量逐漸征服西夷。孫奉只是一個越太子,他也許指揮得動幾個侯爵,可是他還能指揮得動王嗎?”劉放胸有成竹的一笑:“這不過是越王欲擒故縱之計罷了。”

曹睿恍然大悟,啞然失笑。他頓了片刻:“那又該如何給他一個臺階下呢?”

“和他談談合作的事。”孫資搶着說道:“他要東征,遼東必然是前線,魏國還可以再次成爲他的盟友嘛。”

曹睿連連點頭。

……

楊修快步走進了承光宮,天子和太子正面對面的坐着,一看到楊修,太子連忙起身站到天子身後,天子指了指太子原先的坐席:“楊卿,坐”

楊修連忙搖頭:“嗣君之席,豈是臣敢坐的。”

“不妨。”天子呵呵一笑:“朕今天要麻煩你一件事。”

“請陛下直言,臣萬死不辭。”

“沒那麼嚴重,不過,這件事卻也不是小事。”天子站起身來,連回走了兩步,臉上的笑容漸漸的變成了沉重,他站在殿門口,看着外面燦爛的陽光,沉默了片刻,忽然有些傷感的說道:“算起來,楊公去了十四年啦。”

“十三年四個月又十一天。”楊修不假思索的說道。

天子轉過頭看了楊修一眼,點點頭:“你現在知道了楊公爲什麼一定要把你送到越國爲官嗎?”

楊修默默的點點頭:“臣已經明白了,臣願爲陛下效犬馬之勞。”

“朕心甚慰。”天子長長的吐了一口氣:“我大漢雖然歷經磨難,卻顛而不僕,就是因爲有楊公父子這樣的君子在。光武皇帝獎扶氣節兩百年,這纔是我大漢的立國之本啊。德祖,楊公爲了輔佐朕殫精竭慮,死而後已,不僅如此,他還爲朕考慮到了更多。你隨越王西征,對越國的事務瞭解甚明,現在是該回朝庭來輔助朕的時候啦。”

“臣……等候此日已經兩年了。”楊修哽咽着。

“好啊,好啊。”天子感慨的點點頭,對楊修的忠心十分滿意。現在一般人都願意去越國爲官,很少有去了越國還願意再回到洛陽的朝庭來的,因爲朝庭除了一個名份之外,各方面的實力都不如越國。這次隨曹彰出征的北軍中,大部分人都留在了波斯,只有荀惲帶着一些軍官回到了洛陽。天子十分感激,立刻封荀惲爲郎中令,那些軍官也都升了官。

“德祖,你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教導好朕的太子。”天子輕輕的拍拍楊修的背,“朕才疏德薄,掙扎了一生,勉強保住了祖宗的一點基業,卻沒有能力恢復當年的榮光了。現在我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生怕有一個應付不當,就陷入萬劫不復之地。現在朕老了,縱有萬般雄心,也沒有時間去奮鬥了,朕只能把願意寄託在後人的身上。太子雖然不是什麼聰穎之輩,卻還算忠厚,德祖,你要好好教導他。”

“臣……萬死不辭。”楊修跪倒在地,連連叩頭。

“起來,起來。”天子彎下腰,扶起楊修,讓他坐在席上,然後吩咐太子上前行拜師禮。楊修本不敢受,可是爲了師道尊嚴,他還是受了一禮,鄭重其事的吩咐了幾句,這才避席,給太子還禮。

等一切禮節行完,太子按規矩開始問道:“請問先生,我大漢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楊修撫了撫頜下的短鬚,打量着眼前恭敬的太子,沉默了好一會,這才說道:“是太子殿下與越太子孫奉之間的差距太大。”

太子一愣,這個答案顯然出了他的預料,他回過頭求助的看了一下天子,天子也有些愕然,不過他很快就反應了過來:“這麼說,大漢的危險不在越王,而在越太子?”

“可以這麼說。”楊修緩緩說道:“臣在越王身邊數年,潛心觀察越王,知其雖然雄才大略,世間少見,但是,對大漢來說,他卻有些常人難以理解的忠誠。”他看了一眼天子,“雖然他對陛下不夠謙遜,但是他對大漢的那份愛護,卻是任何人都難以越的。”

天子眨了眨眼睛,想了一會,點點頭笑了:“不錯,我大漢之火之所以還能不滅,與他的忠誠有莫大的關係。前有曹公,後有越王,如果不是越王的維護,只怕大漢早就不復存在了。朕至今對當初東海之上,他逼着衆人折箸爲誓的場景仍然歷歷在目。”

“陛下言之有理。”楊修鬆了一口氣,接着說道:“越王放蕩不羈,不好禮節,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覆滅大漢,他寧願不遠萬里的到波斯去征伐,也不願意在大漢境內挑起戰事。其實,他之所以要把曹彰、曹植和李嚴等人安排在波斯爲王,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

天子若有所悟,不住的點頭。

“臣敢說,越王有生之年,大漢都不會有覆亡之禍,但是,越王之後呢?”楊修憂心沖沖的說道:“越太子孫奉不過二十歲,已經立下了如此戰功,雖說越王已經決定讓他坐鎮泰西封城,在未來的二三十年內,他可能都會致力於征伐西夷,無暇東顧。可是臣擔心的是,一旦征伐過於順利,亦或征伐不順,導致他決定把注意力轉回國內,那時候恐怕……”

天子瞪大了眼睛,禁不住倒吸一口涼氣,他聽出了楊修話裡的意思。孫紹在世,大漢無憂,二三十年後,孫紹也老了,孫奉將繼承越國,如果他在波斯的征伐順利,也許二三十年他已經將那一大片土地收入囊中,實力之強難以想象,而如果征伐不順利,他也許會退而求其次,回到大漢來尋求展,那同樣沒有人能是他的對手。

到了那個時候,大漢的存亡也許只是孫奉的一個念頭而已。孫紹不圖漢,焉知他是不是要做周文王?

二三十年後,將是太子面對孫奉的時候,大漢能不能存在下去,全看太子和孫奉之間的實力和智慧對比。就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太子如果能保住現在有的疆域,就是一個莫大的勝利,更不用說其他了。

天子在心驚的同時,又夾雜着一絲失落,大漢難道就沒有希望了嗎?就算有楊修這樣的人才相助,中興也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夢?

楊修目不轉睛的看着天子,看着天子的神色由震驚到沮喪,又從沮喪到痛苦,他一直沒有吭聲。他知道天子還有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如果不把這些想法先打破的話,他擔心天子會做出蠢事來。他在孫紹身邊兩三年,深知越國的實力之強悍,如果不是孫紹有一種他姑且先稱爲“忠誠”的信念,只怕大漢早就變成了過去。他其實對孫紹並不是完全相信,但是除了相信孫紹之外,他還有什麼辦法呢?他雖然自負有才,但是他對能否和孫紹對陣卻一點信心也沒有,只能寄希望於孫紹的良心。

他把目光看向二三十年後,他不敢奢望自己能把太子教得比孫奉更強,但是他希望儘自己的努力,把太子教導成一個知進退的天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能保住現有的地盤就是最大的勝利。

……

接下來的時間對孫紹來說變得非常愉快,曹睿主動向他表達了善意,希望與他加強合作,天子也對他十分客氣,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還讓太子主動和孫奉套近乎,劉禪倒沒有太多的動作,他除了經常來和孫奉聊一些不着邊際的閒話之外,幾乎不涉及國事,直到兩個月後,蜀國的丞相長史馬謖星夜兼程趕到了洛陽,纔開始洽談相關的合作事宜。馬謖帶來了諸葛亮的意見,對李嚴封王之事大加贊成,同時建議下次東征的時候,再算上蜀國一份,他連將領都選擇好了,就是眼前這位馬幼常。

孫紹一一答應,具體細節的商談則交給孫奉去處理。

談判一直拖到又一個新年之後,那些已經在波斯有了封地的將士們陸續帶着家眷開始集結,孫紹安排在成都、豫章、青州、錢唐的大船接上了他們,趁着北風陸續南下,趕往特牧城集中。二月,孫紹父子辭別了天子,趕往特牧城。

四月,迪石港旌旗招展,三百多艘樓船將迪石港擠得滿滿的,孫奉帶着龐大的船隊即將離開特牧城,啓程趕往波斯灣,這一去不知哪一年纔會回頭,從太后大橋到王后關鳳都依依不捨,送了又送,將隨行的王妃張瑜、夫人羊徽瑜怎麼勸都勸不住。

只有孫紹很淡定,站在不遠處靜靜的等着。

孫奉費了老半天力氣,最後保證每兩年回來看一趟,大橋和關鳳這才心不甘情不願的鬆了手。

孫奉小心的將她們送下船,這才鬆了一口氣,趕到孫紹身邊,躬身說道:“父王,兒臣要起程了。”

直在看遠景的孫紹應了一聲,過了好一會,才轉過頭來,看着孫奉道:“一路順風。”

“多謝父王。”孫奉張了張嘴,似乎有話要說。孫紹看見了,笑笑:“有什麼話你就直接問。”

孫奉尷尬的笑了笑,揮手讓身邊的人退下,偌大的甲板上只剩下他們父子兩人,他才輕聲說道:“兒臣敢問父王,如果羅馬人知道菲力普不是亞歷山大之子,又當如何?”

孫紹無聲的笑了,他揹着手,慢慢向前走去,孫奉拱着手,亦步亦趨。兩人誰也不說話,一時只聽到腳步聲在甲板上回響。孫紹慢慢的走到跳板邊,擡起手,輕輕的扶着孫奉的背,將他推到跳板邊,孫奉不解其意,卻也不敢違拗,猶豫着一隻腳已經踏上了跳板。

“奉兒。”孫紹忽然開了口:“你知道嗎,我之所以沒有在拿下泰西封之後立即進軍羅馬城,不是因爲菲力普是你的弟弟,而是因爲以我們目前的實力根本不可能拿下羅馬。不錯,我們有世上最強大的戰船,我們有世上最好的武器,我們還有世上最善戰的戰士,可是你要記住一點,僅憑武力,也許能征服象鮮卑、匈奴那樣的蠻族,也許能征服象薩珊、貴霜這樣同樣以武力立國的國家,但是卻不能征服羅馬這樣立國數百年的泱泱大國。記住,打敗不等於征服,就和羅馬人打敗了希臘人,不等於征服了希臘,安提帕打敗了波斯,不等於征服了美索不達米亞一樣。到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行使武力的權利,但是,如果以爲武力萬能,那你就離失敗不遠了。”

孫奉靜靜的聽着,這樣的道理孫紹已經給他講過好多,這個時候再老調重談,似乎有些多餘,可是他知道,孫紹這麼鄭重的說這些,絕對不是因爲分別在即,一個父親忍不住再對兒子囉嗦幾句那麼簡單。他仔細品味着孫紹的話,忽然之間,他明白了孫紹的意思。

是否進攻羅馬,絕不是因爲菲力普,而是要真正征服羅馬的時機有沒有到來。

孫紹見孫奉的眼光一亮,知道他應該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他笑了笑,伸手扶正了孫奉已經戴得很端正的冠,輕輕的撫了撫他被西亞的風吹黑的臉龐:“唯強者能容人,我相信你不會容不下你的兄弟,你好好的去做,我相信你能做出最確當的選擇。”

奉躬身應命,再拜了兩拜,吞聲道:“父王保重,兒臣去了。”說完,向後退了兩步,一撩大氅,踩着輕快的步伐,走向自己的樓船。

關鳳走到孫紹身邊,眼巴巴的看着揚起了風帆的樓船,忍不住又流下了淚水。孫紹回頭看了她一眼,笑了,他伸出手拉着關鳳的手捏了捏:“有這樣的好兒子,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好男兒志在四方,你應該高興纔是。”

“可是……”關鳳抹了抹紅腫的眼睛,抽噎道:“這一去又不知哪天才能回來,你讓我如何不想。”

“他沒時間回來,你去便是了。”

“這倒也是,我也想看看羅馬是什麼樣子,他那個羅馬兄弟又長得什麼樣,還有那個羅馬皇后,究竟是何等的女中豪傑……”

孫紹眼睛一翻,下意識的鬆開了關鳳的手,轉身衝着站在遠處的兒女們大聲叫道:“孩子們,有誰想和你們的兄長一樣去遠航的,我帶你們去啊。”

“我要去我要去”一幫大大小小的小子、丫頭七嘴八舌的叫了起來,五歲的孫小蠻健步如飛,搶先撲到了孫紹的懷裡,一把揪住了孫紹頜下的短鬚,嘎嘎的笑道:“父王,我要去獵北極熊我要去美洲”

“父王,我也要去”年方七歲的二公子孫承有板有眼的行了一禮,一本正經的說道。

“都去都去。”孫紹哈哈大笑,手一揮,豪氣如雲的大聲說道:“孩子們,去征服——”

“哦——”丫頭、小子們都興奮的叫了起來,“去征服囉——”

夏侯徽瞟了關鳳一眼,掩着嘴,禁不住輕聲笑了起來。

(全完)RO~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19章 送終第9章 觀滄海第77章 聲東擊西第4章 橫起風波第79章 鷹揚周郊第37章 新軍第57章 深入淺出第66章 策反第90章 漁翁得利第34章 操之過急第100章 洞房花燭夜第54章 兵不厭詐第28章 喪家狗第55章 野種第87章 馬屁不穿第7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93章 一滴水中的智慧第7章 一山更比一山高第12章 伐交第39章 財帛動人心第85章 關羽的危機第102章 走光第72章 誰中誰的計第50章 戰機第53章 夢想第90章 中毒第5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59章 攻心爲上第2章 唯利是第83章 水淹七軍第58章 老將出招第80章 步步緊逼第84章 賣方市場第74章 摻沙子第63章 提前分贓第38章 歪理第9章 觀滄海第26章 幾條破船第65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58章 老將出招第104章 交換第16章 生財有道第97章 破局第86章 心懷叵測第104章 交換第68章 假公濟私第87章 皆大歡喜第31章 太湖水第28章 喪家狗第13章 狂士第77章 聲東擊西第19章 休養生息第91章 先下一城第47章 虛實第73章 掩耳盜鈴第68章 破綻第96章 遷怒第101章 女兒心思第86章 吉士誘之第24章 新發明第56章 母老虎第84章 關公門前罵大街第86章 吉士誘之第80章 步步緊逼第17章 本是一場戲第80章 一個不如一個第2章 說客蔣幹第11章 渾水摸魚第55章 野種第27章 十年一夢第21章 薑是老的辣第4章 殺人與論佛第75章 近在眼前第66章 天高皇帝遠第97章 下馬威第53章 條頓騎士團第5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35章 一鳴驚人第80章 豆腐第92章 組團去打劫第32章 你佔我便宜第22章 學問第16章 月下飲新茶第90章 漁翁得利第54章 鈴兒響丁當第42章 以一當千第17章 所謀者大第34章 將計就計第65章 放水第34章 請君入甕第58章 漏網第66章 神蹟第72章 雛鳳初啼第24章 新發明第83章 軍備競賽第80章 節外生枝第64章 不給我就搶第101章 公道在人心第73章 僵局第37章 一本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