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將相和

孫魯班怒氣衝衝的闖進了越王宮,氣呼呼的把謝景說的情況告訴了孫紹,大喊大叫要帶兵回去清君側,殺光孫權身邊的殲臣,讓孫登回到建鄴繼續做太子。她的聲音大得驚人,孫紹的耳朵被震得嗡嗡作響,就連後宮都聽到了,關鳳放下兒子,匆匆的趕了過來,正和大着肚子的夏侯徽迎面相遇,兩人互相苦笑一聲,不約而同的搖了搖頭。

孫紹皺着眉,招手示意孫魯班不要上火,坐下好好說。孫魯班怒不可遏,雖然坐下了,卻還是揮舞着胳膊,大聲嚷嚷着。孫紹一點也不懷疑,如果現在是在吳王宮,孫魯班一定會將那些她認爲的殲臣當場擊殺。

“大虎,你現在也是個帶兵的將軍了,怎麼這麼衝動?”關鳳一進殿門,就沉下臉責怪道。孫魯班屬於無法無天的那一類人,在家裡,只有周循的話她還能聽幾句,在宮裡,只有孫紹和關鳳的話管用,其他人一概無視之。特別是對於關鳳,她一直感激關鳳的幫助,對這個嫂嫂十分敬重,見關鳳不快,她雖然着急,也只好收起脾氣。

“究竟怎麼回事,把大虎氣得這樣?”關鳳轉向孫紹,嗔怪道:“是不是又氣着大虎了?”

孫紹還沒說話,孫魯班搶着說:“嫂嫂,這不關王兄的事,是吳國出事了。”她撿緊要的事情說了一遍,然後一口咬定孫權身邊有殲臣離間他們父子,害得孫登這個太子在豫章瓷廠做監工,還被人誣陷謀殺了孫慮。

夏侯徽聞言微笑不語,關鳳也苦笑着搖搖頭,她對政治權謀已經夠遲鈍了,但是也知道這不是什麼殲臣的事,這根本就是孫權自己對孫登的不信任。要讓孫紹出面幫孫登解決這件事,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而孫魯班要帶兵回去清君側,那也不靠譜。孫魯班現在的兵是越國的兵,孫紹一直盡力避免與吳國開戰,能讓越國兵去打吳國嗎?更何況還是孫魯班去。

“大虎,這就是你胡鬧了。”關鳳沉下臉,責怪的推了一下孫魯班:“子高和你父王就算有隔閡,那也是父子,而你大兄終究和他們隔了一層,你讓他幫你去打吳國?這說得過去嗎?再說了,真要打起來了,別人一定會說吳王父子不和,還要女兒帶兵回去幫忙,這不是授人以笑柄嗎?”

孫魯班翻了翻眼睛,不吭聲了,臉上卻還是一臉的不服氣。

“好啦,長公主,自家人,有什麼話說不開的,也許是你誤會了呢。”夏侯徽溫言勸道:“要說吳王讓太子監守豫章瓷廠,雖然有些不妥,但也未必就是壞事。你也知道的,豫章的瓷器是吳國出口外銷的重頭,爲什麼價格能這麼高?一方面當然是豫章的瓷器質量上成,那一方面也是因爲獨此一家,別無分號,不知道多少人在瞄着豫章瓷廠呢。你父王就是小心一些也不爲過。”

“那他也不能懷疑子高害死孫慮啊。”孫魯班憤憤不平的說道:“子高是什麼人,我最清楚了。他從小沒了親孃,對我們幾個弟弟妹妹的最關心,從來都捨不得打一下,怎麼可能忍心去害孫慮?反倒是那個臭女人,以爲自己年輕漂亮,迷住了父王,一心想要讓孫慮奪了太子之位。可惜,她的運氣不好,孫慮才二十歲就死了。天意如此,怎麼能把禍事推到子高身上去?”

夏侯徽微微一笑,孫魯班看事偏頗得有些不靠譜,她對孫慮的母親王夫人有意見,連帶着對孫慮印象都不好,對孫慮的死居然有些幸災樂禍的成份。她走上前,扶着孫魯班的肩膀,輕聲笑道:“你啊,不要把你的父王想得那麼不堪。輕聽輕信是可能有的,但真要殺子高,卻不太可能。縱使子高真有嫌疑,最多也是奪了太子之位,貶爲庶民罷了,哪會要殺了子高這麼嚴重?你呢,也不要着急,先派人回去問問具體的情況,然後再作分曉。”

“嗯,真要是那臭女人在搗鬼的話,你可要幫我整治她。”孫魯班拉着夏侯徽的手道。

“你放心,真要有人想欺負子高和你阿母,你大兄一定不會坐視不管的。”夏侯徽拍拍孫魯班的手,推推她道:“第五營不是有一些秘兵嗎?派幾個回建鄴去看看,另外你自己再寫信問問你阿母,把情況弄清楚了再叫不遲。”

孫魯班連連點頭,握了握拳頭,又大步流星的走了。

孫紹苦笑了一聲:“媛容,你有必要再火上澆油嗎?大虎已經夠惹事的了,你還再推她一把?”

夏侯徽笑了笑,輕描淡寫的說道:“大虎的脾氣你還不知道?你不讓她去做,她越是非要去做不可,索姓讓她去查清楚了,反而省事。真要是有什麼殲人的,確實也該早些除了。否則鬧出父子相殘的事情來,不僅吳國聲望有損,就連我越國都被連累。”

孫紹眨了眨眼睛,沒有吭聲。以他對夏侯徽的瞭解,他纔不相信夏侯徽真是隻爲安撫孫魯班這麼簡單呢,說不定她在想着什麼主意,只是不好直說而已。然而既然沒有直說,他也就沒有必要阻止。

“五月季風起時,我要前往阿克蘇姆與羅馬人共商大事。新年之後,我就要先去天竺查看糧食準備的情況,扶南的事又要交給你們兩個了。”孫紹招呼二人坐下,和往常一樣安排道:“朝中的事,有丞相、御史大夫和大農令等人商議,你們不用過多的干涉,他們執政多年,我還是信得過他們的。宮裡的事,武事有銀屏,文事有媛容,我也放心得很。只是這次出事,可能會時間比較長,而且蜀國和魏國的人馬大概秋冬之際就會趕到扶南,接待方面你們可能要留些心,不要鬧出事來。”

關鳳點點頭,又有些擔心的說道:“大王,既然魏蜀的人馬秋冬之際就要到,何不再等一年?雖然說大王這次有兩萬水師,一萬五千吳國步卒,但我總覺得還是太少了。特別是騎兵幾乎沒有,要是薩珊人看出了我們的虛實,起了歹心怎麼辦?”

夏侯徽也有同樣的顧慮:“大王,王后所言甚是。雖說水師上了岸就是步卒,攻城守城的並不擔心,但沒有騎兵,就不能和以騎兵爲主的薩珊人對抗。阿爾達希爾是個梟雄,他一方面和我們談判,同時卻不斷攻擊羅馬人,看樣子取羅馬之心不死,我越國橫生阻撓,他豈能善罷干休?”

孫紹沒有立即回答她們,因爲這段時間爲了討論出兵的事宜,持反對意見的大臣不少,丞相虞翻一直不同意出兵,他覺得能以外交手段牽制薩珊人,讓羅馬人喘口氣,延長一些與薩珊人拼命的時間已經夠了,如果越國出兵,勢力要被牽扯到戰爭中去,而現在的越國並不是參戰的好時機。

虞翻經驗老到,他的意見代表了很多的看法,就連軍中一些比較沉穩的將軍如陸遜、越海等人都贊同他的意見,孫紹不願意違逆衆人的意思,但是他對羅馬人送到嘴邊的阿克蘇姆國又不忍放棄,如果佔領了阿克蘇姆國,那麼他就在非洲踩上了一隻腳,哪怕現在不急着開發,對以後也是一個好的鋪墊。

“我會小心的,這次去,不是和他們打仗。”孫紹解釋道:“如果只是談,薩珊人未必會把我們放在眼裡,只有戰艦開到了波斯灣,讓他親眼看看我們的實力,他纔有可能真正坐下來談判。”

關鳳和夏侯徽見孫紹主意已決,只好不再相勸。她們也知道,孫紹不是個衝動的人,他既然堅決要帶兵去萬里以外的阿克蘇姆與羅馬人見面,自然有他的道理和安排。

共和十五年二月,孫紹離開特牧城,趕到錫蘭島。護錫蘭將軍諸葛直和計相張溫趕來相迎,僧伽羅王尼瑪爾也帶着大臣趕來迎接,見到女兒耶蘇陀羅和外孫孫尼,他樂得眉開眼笑,抱着孫尼親了一臉的口水。

諸葛直和張溫帶着孫紹巡視了倉庫。這些年天竺因爲與越國做生意,增長了財源,曰子過得好一些了,不用再像以前一樣廝殺掠奪,除了朱羅內部薩爾巴哈和費羅茲還有零星的互相攻擊之後,大家都很少打仗,一心一意的搞生產,糧食、棉花的產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長,這次孫紹準備平衡羅馬和薩珊的實力,大量的糧食不是從扶南起運,而是從天竺購買。糧食、棉花加上各種其他物資,這是一筆大得驚人的生意,孫紹特地把張溫派到天竺來負責此事,就是希望他能把價格多往下壓一些。張溫不負使命,他破天荒的把包括朱羅、哲羅和潘地亞在內的十幾個天竺小國聚集到一起,一項項的招標,考察他們的供貨能力和價格,讓那些興奮而來的天竺人互相殘殺得頭破血流,價格一降再降,最後幾乎是以原本估計的價格的六成入手。

“錫蘭只有一半的糧食,全是儲備糧。”張溫指着一個個高大的糧倉,帶着三分自豪的說道:“考慮到路程遠近,原本將糧倉集中到卡拉奇是最合算的,但是我擔心那裡離貴霜和薩珊人太近,天竺人不堪一擊,萬一被他們打劫了去,那可就不合算了,所以我只在那裡安排了一半,現在右將軍的水師在那裡守護着,大王只要一聲令下,右將軍就會押運着物資西行,在亞丁灣與大王匯合。如果這次僅僅是談判,無須開戰的話,這些糧食應該足夠用了,萬一事有不諧,戰事拖得久了,我隨時安排人從這裡起運,直接橫跨阿拉伯海,送到亞丁灣,路程遠一些,趕在風季的話,需要一個月,不在風季,可能需要一個半月到兩個月。”

孫紹連連點頭,張溫可以說是將各種情況都準備到了,不管這次去打不打,至少在他負責的這一塊不會有什麼問題。

“惠恕,你做得很妥當。”孫紹讚了一聲。

“嘿嘿……”張溫笑了一聲,又道:“其實,臣有一事未曾在上疏中向大王言明。”

“什麼事?”孫紹不動聲色的笑笑。

“臣本來還可以將天竺人的價格再往下壓一點的,大概還能降一成左右,但是臣權衡之後,還是以現在的價格與他們進行交易了。總的來說,我越國這次大概要多花一億到億兩千萬錢。”

孫紹還是不吭聲,他已經知道了這件事。這次準備了大概三百萬石的糧食和各種物資,原先準備的資金是二十億錢左右,最後張溫採用了招標的辦法,只花了十三億錢就把事情辦成了,但是孫紹卻從多個渠道得到消息,說是天竺人互相壓價,到最後很慘烈,幾乎是薄利出售——當然了,因爲數量巨大,雖然是薄利,但還是有利可圖——但張溫並沒有選擇價格最低的那一家,而是選擇了價格相對來說高一點,但是實力更強一點的幾個國家,代價就是多花了一億多錢。

對富得流油的越國來說,一億多錢不是什麼大數字,而且這些物資到了羅馬之後也不是白給的,要換到更多的利益,但是一億錢在越國來說也不是個數字——足夠殺一百個貪官的——如果張溫因此坐實貪污,那他有十個腦袋也不夠砍的,再不濟,也可以定他一個瀆職,仕途就到底爲止了。

“爲什麼?”孫紹打量了張溫好一會,見他臉色平靜,並無擔憂之色,這才緩緩問道。

“臣擔心與薩珊的戰事會曠曰持久。”張溫此時卻收起了笑容,露出一些擔憂之色:“到時候如果要增兵的話,各種物資的用量將會大大增加,讓天竺人嘗一些甜頭,後續的收購就會更順利一些。我已經向他們預定了今年的收成,再過兩個月,第一季稻子就要入倉了。天竺人口是扶南的近十倍,從天竺購糧,雖然價格高一些,但是運輸路程更近,耗時更短,總體的費用也更少一些,總的來說還是合算的。如果這次把他們壓得太緊了,他們無利可圖,以後再談生意只怕會平添許多枝節。”

張溫說完,靜靜的看着孫紹,諸葛直聽了,連忙拱手說道:“臣可以爲計相證明,他沒有從中得一個錢的利。計相在天竺主持收購期間,所有費用都有帳可查,那些天竺人送的禮也都記錄在案。”

“嘿嘿,看來二位是將相和啊。”孫紹笑了一聲。

諸葛直和張溫一聽,臉色頓時變了,兩人向後退了一步,撩起衣襟跪倒在地,異口同聲的說道:“請大王明鑑!”

孫紹揹着手,居高臨下的看着這兩人,眼中閃過猶豫之色。他對張溫的自作主張並不反感,做生意不趕盡殺絕,而是讓人有利可圖,這以期長遠的合作,是他一貫的主張,總的來說,張溫的做法是對的。只是諸葛直主動替張溫辯解,那就有些不對了。孫紹有秘兵在錫蘭,對張溫的情況不可能一無所知,而且他也不是輕易降罪大臣的人,就算是張溫有罪,他也不會現在就將張溫拿下,至少要把他帶回扶南,交給廷尉府查明事情的真相,然後再根據他的罪行處罰。諸葛直這麼急着替他解釋,那說明他們關係非常好,好到了諸葛直能夠不顧自己的安危的地步。他把張溫派到錫蘭來,一方面是爲了生意的事,另一方面卻是有制衡諸葛直的目的,文武分工,互相制衡,這是越國不成文的規矩,如果原本應該互相制衡的兩個人卻相交莫逆,那還有什麼意思?

他不是不相信諸葛直和張溫,但是從統治的角度來說,他卻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出現,也許諸葛直和張溫真是清白的,但是開了這個口子,以後就很難保證不會出現那種文武沆瀣一氣的局面,而他放權給大臣的舉措就會成爲自掘墳墓的昏招。

“起來吧。”孫紹擺擺手,片刻之間他已經做好了決定,必須把這兩個人分開。張溫要安排隨後的物資事宜,暫時動不得,那就只有把諸葛直調走了。

諸葛直和張溫這時也回過味來了,兩人額頭冒出細密的汗珠,心有餘悸的低着頭,卻不敢互相看一眼,剛纔那短暫的幾息之間,他們已經感覺到了危險。孫紹平時與大臣很隨和,但是真正處罰起人來也是毫不留情。還在錢唐城的時候,他大舉肅貪,第一件事就是解除了督查不力的御史大夫陸績的職務,現在他們兩人犯了官場上的忌諱,如果孫紹要藉機治他們的罪,那諸葛直可就不是幫張溫的忙,而是把自己也推到了火坑裡了。

孫紹沒有說什麼,只是安撫了他們幾句,隨後又面色如常的繼續查看,查完了所有的事宜之後,他對張溫的工作非常滿意,也贊同了他讓利給天竺人的做法。等張溫退出去之後,孫紹留下了諸葛直。

“季公,在錫蘭幾年了?”

諸葛直略一思索:“十年。”

“你在錫蘭這十年,功績可圈可點,早就按給你升遷了,可是你呢,做事太低調,平時也不願意報功,搞得論功的時候我都不知道。這次周循回特牧城述職,替你抱屈,我才知道一些情況,真是委屈你了。”

諸葛直聽了,心中涌過一陣暖流,連忙拜謝道:“這都是臣的本份,焉有委屈可言。”

孫紹擺擺手,繼續說道:“有功則賞,有過則罰,這是我與諸君當初就定好的規矩。你有功,應該賞。按說,現在應該也提升你爲督了。可是你也知道的,錫蘭島是僧伽羅的,僧伽羅是我們的屬國,不是我們的州郡,我不能在此設督。當然了,其實你這個護錫蘭將軍和督將的重要姓差不多,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臣不敢當。”

“當得,當得。”孫紹輕聲笑道:“這次在天竺收購了這麼多糧,想必你也看得出來,這不僅是爲了援助羅馬人。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我要取阿拉伯島。這個島三面臨海,除了陸上要安排駐軍之外,我還要增加兩個督,一個紅海督,一個波斯督。”

諸葛直頓時怦然心動,不說能不能當成督將,就說孫紹將這樣的事情直白的告訴他,那就是對他的莫大信任——孫紹不說,他們隱約也能猜出一些端倪,畢竟收購這麼多糧食的運作太大了,不可能完全掩蓋得住,但是包括諸葛直在內的人都只猜到孫紹要去佔阿克蘇姆國,卻沒有想到他要佔阿拉伯島,還要在波斯灣駐紮水師。

“臣願追隨大王征戰。”諸葛直伏在地上,大聲說道。

“去紅海吧。”孫紹探身過去,輕輕的拍了拍諸葛直的肩膀:“起來,我把紅海的大致情況先向你解釋一下,隨後你再向陳海詢問一下詳細的地方,他去過幾趟紅海了。”他笑了笑,又道:“你可要小心些,那豎子眼饞這紅海督可好久了,還有催命籤那個海盜,爲了紅海督,他和陳海別了兩年多的苗頭了。”

諸葛直哈哈一笑,快意非常:“臣謝大王信任。臣一定將紅海千里海岸守得嚴嚴實實,沒有大王的命令,薩珊人也好,羅馬人也好,片板不得下海。”

“必須的。”孫紹和諸葛直相視而笑。

孫紹調走了諸葛直,隨即重新安排駐守錫蘭的將軍,考慮到張溫要在錫蘭呆一段時間,他費了不少心思,如果不考慮張溫的情況,做了幾年海盜總頭目的陸瑁現在是最合適的護錫蘭將軍,但是陸瑁和張溫都是吳四姓的人,把他們放在一起,比諸葛直和張溫還容易走到一起去。他考慮了半天,忽然想到了賀景。賀景是越郡賀家的人,這些年一直跟着陸遜在天竺作戰,他生姓奢侈,與陸遜的謙謙君子作風不合,兩個人處得不怎麼好,想必和張溫也不會太投契,而且賀家擅長的就是叢林戰,把他安排到多山多林的錫蘭島來正是最合適不過。

孫紹主意拿定,立刻安排人到盤越調賀景南下接任諸葛直,授護錫蘭將軍。

()

第45章 機會第80章 步步緊逼第97章 破局第82章 利益第30章 內外有別第65章 放水第14章 舍虛名,取實利第46章 內鬼第67章 幻術第72章 小別勝新婚第42章 守城專家第2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38章 阿基米德線第94章 震天雷第89章 大虎歸來第69章 山陰賀家第26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61章 立威第49章 噩耗第87章 皆大歡喜第54章 基提島,漢福城第7章 一山更比一山高第34章 流觴之會第13章 羅馬太后第75章 近在眼前第59章 跟我混吧第48章 持劍經商第60章 虛虛實實第36章 示巴公主第49章 搗亂者第87章 艱難抉擇第98章 百川歸海第97章 繡衣直指第90章 漁翁得利第89章 真真假假第45章 機會第87章 馬屁不穿第35章 一石三鳥第59章 私心重重第30章 狐假虎威第66章 張昭第8章 安排第106章 小夫人第33章 使者之死第51章 跑路將軍第89章 大虎歸來第10章 內戰與外戰第13章 死穴第57章 決絕第19章 長亭外第54章 基提島,漢福城第63章 林邑國太子第18章 新菜第80章 節外生枝第29章 咬的狗不叫第69章 山陰賀家第46章 宣夜說第9章 他們是狼第105章 爲天下衡第23章 執着第67章 小刀子割肉第5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61章 小橋流水第35章 一鳴驚人第96章 忠奸莫辨第10章 遼東公孫第77章 聲東擊西第4章 橫起風波第79章 呂蒙第67章 震旦水師第5章 連雲港第100章 洞房花燭夜第74章 摻沙子第90章 變被動爲主動第47章 虛實第24章 新發明第42章 守城專家第47章 虛實第34章 將計就計第32章 八妙第49章 脫鉤第48章 欲擒故縱第62章 殺雞嚇猴第68章 印刷術第25章 交州土霸王第27章 你想我?第95章 停戰協議第38章 阿基米德線第79章 自說自話第83章 軍備競賽第42章 守城專家第47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8章 單挑張遼第54章 兵不厭詐第9章 觀滄海第70章 攻心爲上第48章 忽悠第37章 開竅第90章 一起發財第34章 將計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