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19章 師夷長技制別的夷

漢江渡江戰役,整整打散了三韓和扶余聯軍至少兩萬人的騎兵部隊,也徹底打滅了公孫家最後一絲出城野戰的膽氣。

從此之後,無論漢軍在野外如何囂張跋扈、孤軍深入穿插滲透,三韓軍隊都一律將其視爲誘敵之計!

不管看上去冒進的漢軍多孱弱,肯定有詐!背後遠處“視野盲區”裡肯定埋伏着恐怖的殺招後手!

此後幾天,趙雲也就沒機會再撈到什麼立大功的機會。畢竟他那幾千騎兵,也不可能真的對堅城發動攻城。

只能是摟草打兔子、順手清掃拔除掉了一些公孫康留在漢江南岸的烽火臺堡壘,然後就等到了太史慈的主力抵達屯南縣外,跟他會師。

不過,趙雲這場決戰,除了殺傷公孫康的有生力量外,也還是有一項別的重大意義的,那就是他極大的打亂了公孫康“堅壁清野”的計劃。

讓公孫康只做到了“堅壁”,卻沒怎麼來得及徹底“清野”。

按照公孫康的原計劃,屯南縣以西的沿海肥沃平原地區,百姓是要逐步往東南方山區遷移、秋收下來的糧食也要全部聚攏,運到後方。

如果敵軍來得太快,公孫康甚至想過把一小部分生長較慢、還未徹底成熟無法收割的農作物,直接放火燒掉,不讓漢軍就地籌糧。

但是,公孫康這個計劃原本是建立在“太史慈到了之後,漢軍才能大規模渡過漢江”的基礎上的。他終究想盡量多保住一些人民和糧食,結果被趙雲這麼一搞,清野工作也就漏洞百出。

至少有數萬戶百姓、大批未收穫糧食,直接落入了趙雲的佔領區。

不過,即使如此,公孫康跟弟弟、兒子、幕僚們商議後,覺得收縮防守的戰略還是得堅持。

一方面,已經撕破臉打成這樣了,漢軍不會給他好果子吃的,這不是“未開戰就主動投降”。

而且他妹夫扶余王尉仇臺都被趙雲殺了,他這時候再投降,內部也無法服衆,沒有任何人會再尊敬他,只會衆叛親離。

另一方面,既然公孫康非打下去不可,而野戰又不可能,那後退堅守就是唯一選擇了。哪怕這個選擇已經變得效果越來越差,也只能在一堆爛招裡選一個相對不那麼爛的。

公孫康盤點過現狀之後,心裡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就兩個點上有希望:第一,就是守城,第二,就是海戰殲滅敵軍船隊。

除了這兩個點,其他任何嘗試,都是絕對沒有希望。

那或許有人會問了:趙雲不是破壞了公孫康的“清野”麼?那漢軍現在是可以就地解決一部分糧草的。這種情況下,就算後續把敵人主力放上岸、水軍繞後把太史慈留在海面上的船隊殲滅了,漢軍也不會斷糧啊。

攻擊方不斷糧的情況下,只靠堅守拖時間是不可能贏的,你又沒有外援,又沒有轉機,堅守城池只是減緩死亡而已,那還有什麼意義?

這番解讀到也不算太錯,但公孫康反覆思量之後,還是從這種堅守拖延裡挖掘出一絲意義:只要後續把太史慈的艦隊幹掉,那麼,他就算拖在三韓實在拖不下去了,還能渡海逃到剛剛被他征服的邪馬臺!

畢竟只要幹掉太史慈的船隻,漢軍就不可能快速渡海了,到時候他在三韓的都城一破,城破之前他假裝縱火焚燒宮室、對外宣稱自己義不受辱,全家畏罪投火自戕了,到時候偷偷渡海、改頭換面繼續當他的蠻王好了。

所以,步步堅守拖延還是得執行!雖然最終的終極目標,已經不得不又降低了一級要求。從保住三韓,降低到確保逃命,而在大陸上的那部分地盤,極端情況下只能是全部捨棄。

……

公孫康的慫和識時務,也就導致了趙雲和太史慈後一階段的進展看起來非常順利。

太史慈還挺鬱悶的,他的船隊抵達漢江口之後,分出小船繼續逆流而上跟趙雲會合,大型海船因爲航道問題,留在了後世仁川附近的河口位置。

前前後後過去了五六天,太史慈幾乎沒有撈到仗可打,野戰都被趙雲那一波打完了,剩下的都是些工事堡壘。

太史慈也沒法渡海直接帶來重型投石機,最多是帶一些關鍵複雜的部件、金屬零件,而投石機的木質主體,乃至其他攻城器械,都得到了三韓之後,就地採伐木料打造。

所以最初十天八天之內,太史慈也不可能直接攻打公孫康的國都,只能是拔除外圍縣城、據點。

太史慈憋着一肚子的求戰欲,在攻堅時也就有些冒進,他看三韓人的城池都是木頭的,應該跟中原的營寨堅固程度差不多,便很是輕視,

稍微籌到幾個輕型投石車、幾輛稍微加個頂蓋、一根撞木的衝車,就直接要求攻城、拔除烽火臺堡壘。連雲梯都沒造,就造了點簡易的飛梯。

而在太史慈心目中,他覺得這些飛梯都不需要用上——木頭牆有什麼好登牆的?直接撞倒不就好了?

結果,太史慈還真爲他的輕敵,略微付出了一點代價。

好多公孫家部隊守衛的堡壘,還真就堅固難攻,輕型的投石砸擊和撞木撞牆,居然幾乎沒有效果。而且三韓人擅長弓箭、射術精準的優勢,在守城牆時也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對好幾處縣城的試探進攻,都以漢軍付出了百十來人的傷亡爲代價,不得不暫時撤回來。

而守軍只是被漢軍以神臂弩覆蓋牆頂拋射、射殺了一些。雖然守方傷亡也不低,可漢軍畢竟是統一了天下的久戰之師,跟這些蠻夷之地的敵人換命,顯然是不划算的。

……

太史慈不得不略作休整,蒐集情報思索對策。

“這些三韓蠻夷的木牆怎麼那麼難撞塌?看上去不是跟中原那些夯土砌尖樁的營壘差不多麼?打這種堡壘衝車還不夠?”

回營之後,太史慈立刻招來部下幾個負責具體攻城戰的副將,好生盤問。

幾個部將也各自陳述了一些困難,說法不一,總之是強調三韓的防禦工事確有獨到之處,讓太史慈有些鬱悶。

他這邊正開着戰爭會議呢,另一邊趙雲聽說他進攻受挫,也派了人過來協調,交流經驗。來的人正是田豫,他更瞭解情況,撞見這場面,就給太史慈一方的將士們講解。

“太史將軍稍安勿躁,這些敵人雖爲蠻夷,但築城之法還真是確有其獨到之處,某久居遼東,對三韓、扶余多有了解,故而知之。”

太史慈耐着性子,虛心求教:“哦?願聞其詳。”

田豫便用他們的實戰經驗來解說舉例:“將軍您抵達之前,我軍在驃騎將軍率領下,也攻破迫降過十餘處漢江南岸的烽火臺堡壘,那些容易打的都被驃騎將軍順手拿下了,所以留給太史將軍您的就難啃一些。

某曾進入過幾座攻下來的烽火臺堡壘看過,果然印證了戰前的猜想,這些蠻夷修堡壘,都是用的扶余以巨木爲筋骨之法,中實夯土。

故而極爲厚重堅固,可不能以中原的夯土埋木樁式的營壘視之。而且此物造價低廉,建設快速,故而可以廣築堡壘,比中原更爲儉省。”

太史慈聽了這個簡略的概述,還有些似懂非懂,只是不得不相信敵人在防禦死守方面確實有獨到之處。

田豫也覺得這樣講解效果不好,就邀請太史慈去一座趙雲之前拿下的烽火臺堡壘實地看一下。

太史慈一行策馬出營,來到漢江之濱,田豫帶着他們登上一座被半拆卸研究的陷落堡壘,太史慈這纔看得分明。

原來,扶余人築造木質堡壘,是拿粗大堅實的圓木,一部分沿着牆體長度排布用的木頭就不砍,另一部分沿着牆體厚度方向排的,就砍成八尺長的段子。

兩者先搭成“井”字形的交叉長方格——嗯,說“井”字形還有點過了,因爲四周露出的部分沒那麼長,確切地說應該是介於“井”字和“口”字之間。

第一層兩根橫放的、上面一層就兩根縱放,第三層再是兩根橫放……然後搭到足夠高,就瘋狂往框子裡填土,一直到填滿爲止。

木頭和木頭搭接的位置,爲了確保穩固,所以稍稍拿木錛刨平一點,好讓兩個平面的部分搭在一起。

當然,這樣的搭建,還是會在每層縱橫木頭之間留出比較大的縫隙,夯土填進去壓實的過程,會有很多土從木框縫裡漏出來,但施工的人也不管,繼續往下塞,塞到徹底夯實爲止。

這樣築出來的堡壘,牆體還是會呈現一定的坡度,跟重力壩一樣,下面被漏出來的土堆得更寬,上面窄一點,還是比較容易被沿着牆爬上去的,但結實絕對結實。

畢竟牆體有八尺厚甚至一丈後,中間的木框子等於是起到了鋼筋籠一樣的效果,投石車都不太容易砸毀。

也虧得太史慈不是穿越者,所以他只是覺得這玩意兒精妙,沒看出別的端倪來。

而要是讓李素今天親自來檢閱,看到這種扶余人的原始堡壘,他肯定會詫異——這貨怎麼跟一千年後,羅斯人征服西伯利亞時修的克里姆林那麼像?

殊不知,歷史上羅斯人就是從東北漁獵民族那兒擴散過去的技術,發展出征服寒溫帶原始森林所需的堡壘的。

“克里姆林”這個詞,一開始就是指羅斯人在寒溫帶原始森林裡修的木質要塞,也兼作冬季伐木人的聚居堡壘。

大約出現在13世紀、也就是蒙古人西征又離開之後,羅斯人趁着蒙古人把當地原有的漁獵民族驅逐幹掉了,回來填補真空,這個時期就大肆修了克里姆林,逐步蠶食西伯利亞。

當然,後世經過近千年的發展,羅斯人的克里姆林肯定比長白山區原始森林裡的扶余人修的木質堡壘要完善很多——

至少羅斯人知道把壘牆的圓木削出半圓柱形的凹槽,確保上下層圓木可以嚴絲合縫地堆好,木頭和木頭之間不會有土漏出來,然後再往木框子裡灌滿土夯實。

這種要塞連15XX年的早期原始火炮轟擊都能扛住,再往後羅斯人才需要在喀山修建石質包土的近代棱堡要塞。

具體缺乏想象的看官,可以去看《帝國時代4》羅斯族戰役的技術講解實拍視頻。那裡有詳細介紹克里姆林是怎麼蓋的。

當然,克里姆林類要塞的修建,也不是沒有劣勢——真要是那麼強,可以輕易防住投石車甚至原始火炮,那也不會一直在東北長白山區、大興安嶺發揚光大,卻無法傳入中原了。

克里姆林類要塞,最大的缺點是怕火攻,尤其是夏季高溫又幹燥的時候,畢竟外面包的都是木頭嘛。

其次,就是克里姆林類要塞會消耗巨量的木材,在東北和西伯利亞茫茫林海中,伐木工村落小範圍修個堡壘是可以的,要跟中原城市那樣把幾萬人口都包進去住在城裡,那妥妥會把當地樹木全部砍光都不夠用。

而且南方也沒那麼多樹木可以長到參天大樹的程度。

最後,這些未經處理、乾燥的原木直接築壘,也就只能在極寒低溫環境下確保常年不腐爛。在西伯利亞,克里姆林要塞是能耐久五百年左右的。到溫熱潮溼的中原,可能幾十年就腐爛了。

這些因素,導致了這種城寨結構只能在西伯利亞和大興安嶺長白山使用,推廣不到中原的。

而歷史上的匈奴、鮮卑、蒙古這些草原遊牧民族,其實也不掌握這些技術,也沒法用。因爲他們是草原民族,不是更北方的原始森林民族。

後世蒙古和羅斯的分界線,基本上就是草原文明和原始森林文明各自的發展極限了。草原民族也不是越往北就越適應、越強的。

他們只能在漠南漠北草原、以及那塊“漠”中間耀武揚威,真到了比漠北草原更北的貝加爾湖,草原遊牧也會被制約,得換上漁獵樵採民族的舞臺。

只可惜,古代中原王朝的皇帝大多數不知道這個道理,從劉徹到朱棣,腦子裡只有一個大而化之的空泛概念,覺得“草原遊牧肯定是越往北越強,一直到最北面的世界盡頭,都是這些遊牧蠻子如魚得水的地方”。

殊不知真到了西伯利亞,其實就換了另一套生存邏輯了,那兒哪來的草原給你混。

第73章 反向圍城打援第263章 世人分黑白,往來爭榮辱第628章 戰前準備第27章 閻柔就計詐李素第728章 斬殺林邑王第34章 沒有反賊殺害朝廷使者,咱就製造一股反賊第496章 弒君-下第62章 誰告訴你造玻璃就能發財的第337章 長安城裡的三重套娃第705章 諸葛瑾進京第734章 狂造核心李伯雅第491章 連遭喪變第73章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陽平關第332章 大家一起來繞後第125章 讓叛軍看見了還以爲我們吃不起呢第312章 “黃色計劃泄密”第197章 連耗糧都耗不過劉備(三更)第306章 魯肅加法正,抵個賈文和第810章 策劃對曹賊的最後一戰第361章 庶竭駑鈍攘除奸兇第62章 誰告訴你造玻璃就能發財的第583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150章 荊州太平第263章 世人分黑白,往來爭榮辱第743章 別擠,一個個排隊搖號第5章 水到渠成第537章 量子疊加態打野的精髓:只要我不出現,我就有可能在任何一路出現第549章 法正:我不做人了!第21章 不毛之地第508章 有歷史能抄我就安心了番外第32章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第10章 李丞相的一生,是搶奇觀的一生第478章 我無法解釋主角爲什麼會像我一樣博學第549章 法正:我不做人了!第38章 張純與遼東世家同歸於盡第565章 孫策的真正實力第277章 槍打出頭鳥第136章 劉焉的垂死一搏第384章 我到底是上次中計了還是這次才中的計?番外第26章 像希臘人征服古亞馬遜人那樣第90章 沒有人比甘興霸更懂渠江水戰第371章 范仲淹王安石都能拿來主義第235章 將士長歌入漢關第502章 嶺南一月第299章 旅遊式偷襲番外第69章 最後一站第143章 三線戰場聯動第168章 讓!全都可以讓!第322章 張濟:還沒打我就被包圍了第29章 世上再無三郡烏桓第300章 李傕問計賈文和第28章 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第25章 胡酋授首(五千字大章)第801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283章 岳陽樓單扇赴會第404 敏感的人看啥都敏感第236章 勤王綱領番外第50章 單于從此成爲一個歷史名字,可汗還能稍微多存在幾年第460章 不再發生的魏晉玄學第775章 他一直這麼勇敢嗎第521章 多米諾骨牌番外第40章 破除迷信任重道遠第40章 過渡性的官也要好好幹第346章 工具人之王袁術第1章 我不想被滅口第495章 弒君-上第594章 赤壁烏江(第二更還是六千字)地410章 準備北伐涼州第529章 不是徐晃無能,而是“陰間歸來”的賈詡太狡猾第528章 最強大敵第230章 鐵馬秋風大散關第482章 追亡逐北第821章 莫非有詐第766章 以兩次笑一萬次第403章 二世紀的新生活運動第336章 欲令其亡,必令其狂第585章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第741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第591章 一錘入魂第739章 先打擊一下呂布的自尊心第60章 惺惺相惜第57章 廢黜董仲舒,復尊真孔孟第209 竄天猴談笑間,戰象灰飛煙滅-上番外第68章 你說這個朕就不困了第477章 從租庸調法到租庸調輸法第164章 低調斬華雄第136章 劉焉的垂死一搏第90章 沒有人比甘興霸更懂渠江水戰第216章 徵西將軍又來共襄盛舉了番外第58章 新時代不用刻意炫耀第690章 對付鴕鳥心態只能捂蓋子第25章 胡酋授首(五千字大章)第343章 被踩得懷疑人生第843章 詐談示弱之計第181章 讓蜀郡百姓也賺幾個億第83章 無血開城下南鄭(三更)第679章 平定吳越第11章 取信賈琮第363章 百廢待興第762章 德配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