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5章 五年規劃

章武七年註定還是垂拱而治、休養生息的一年。

關東百姓依然一整年都是全免農業稅人頭稅和徭役。朝廷的大型工程全部停工,軍事行動除了必要的剿匪,其他能停就停。

部隊全部暫時參與軍屯,好好種地,恢復生產爭取自給自足。

除非是有非每年保持維護不可的現有水利設施維修工作,那也儘量農閒時節讓工兵部隊參與施工、朝廷管飯發餉。

實在人手不夠,纔會帶薪徵募一些民夫參與施工,但這顯然不算“徭役”。

春耕的幾個月過得很是平穩,看起來今年大漢境內可以完全杜絕成規模的餓死人事件。些許水旱災害和寒潮導致的減產,也能靠免稅撐過去。

到了農曆四五月份,第一波春季種下的蔬菜成熟,貧民也能用雜菜混幾口飯吃,就算是撐過最艱難的青黃不接時分了。從此開始,大漢算是進入了高度的內部穩定狀態。

從皇帝、丞相到各部官員,也儘量在這一年內不整活,不搞新政,一切按照現有制度慢慢推進,不折騰百姓。

唯一必須堅持推進的工作,只是對土地確權的檢地,繼續深化土地產權的國家登記制度。這活兒必須趁着秩序剛剛建立起來的時候就抓,也算是人口普查後朝廷最重的一項行政任務了。

不過檢地普查的律法,也不是統一之後才定的,前幾年就定了,所以也不算“變法”,只是對已有制度的全面深化貫徹。

之前的人口普查僅僅花了一年就完成了,土地檢地大約需要三年。

具體的制度,之前也說過:“凡是耕地不足一百漢畝的平民,即使不登記,也能確保其土地權益,並且按人頭徵收農業稅時,按擁有一百漢畝來計算。

而擁有土地超出一百漢畝的人,必須在三年內限期完成登記和核查,否則將來發生糾紛時,官府不予支持”。

這個政策實行到今年後,主要的大地主已經被朝廷抓大放小先登記好了,丈量工作也完成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主要是零零碎碎的小地主和富農,登記檢地工作很繁瑣。

所以爲了鼓勵大家都來登記,而且結合如今地廣人稀的特點,劉備跟李素、諸葛瑾商議之後,出臺了一個惠民的政策:鼓勵百姓開荒,或者耕種因爲戰亂而導致的無主之地。

只要確保是自耕農的,而非僱傭佃農佔地,確有餘力一家人種植超過一百漢畝土地的。那麼,只要到官府那兒預登記,就可以多佔田地。

最高不得多佔二十漢畝,也就是實際佔有田地從一百漢畝上升到一百二十漢畝。登記了之後,三年內沒有異議和糾紛,官府就直接承認了對佔地的擁有權,並且寫進官府的“魚鱗冊”。

當然,登記確權之後的最初十年內,官府可以不對多佔的土地徵稅,但十年期滿後,那就按照登記實佔土地的三十稅一,來要求繳納糧稅。

相當於原先每個正丁每年繳納四石糧食的,實際多佔田並登記的人,可能要繳納五石。但相比於多佔田拿到的好處,肯定還是有很多年富力強種田多的人,或者是家裡能獨力養得起耕牛的人家,會樂於多佔的。

這也相當於是一項鼓勵開荒的政策了,還強化了朝廷對民間農業的控制力。假以時日肯定能把現在還比較粗放的“租庸調輸”法中的農業稅部分,往後世晚唐到宋朝的“兩稅法”的“履畝而稅”原則靠攏。

哪怕這一步需要十幾年的時間才能徹底轉型,也算是對國家有長遠好處了。

……

除了上述的土地登記深化,整個章武七年朝廷沒有任何變法折騰的動作,百姓鼓腹謳歌,欣喜於太平之世終於來臨。

官員們的工作壓力也有所降低,沒那麼忙碌了,連科舉取士的規模也有所下降,今年會少錄取一些明算科的人,因爲各種稅務官民政官也沒那麼缺乏了,爭取未來幾年降低一點朝廷的行政開支負擔,更快還清之前的戰爭債券。

說起戰爭債券,章武七年也是朝廷最後一年發行戰爭債券性質的帶息抄引,發行的目的也不是爲了打仗,只是爲了堵住關東免稅帶來的財政缺口。

(將來還會持續發行抄引,但不是戰爭債券性質的,大部分時候也不給利息,只是可以折抵工商稅和特許經營權)

劉巴估算之後,給皇帝上報,也顯示今年會是最後一年財政赤字繼續擴大的年份,明年開始就能穩住並略微收窄。到章武九年時,就能開始進入穩定還債的週期。

官僚系統自己就能把日常行政工作搞定,李素這個丞相當然也是早早地進入了半休息狀態。

這一年的李素,倒不像是蕭何的人設,反而有點像是提前轉型成了曹參,自己的規自己隨,每天喝點小酒鍛鍊一下身體,養養生,安排點娛樂活動。

當然了,李素的性情也絕對算不上怠工,他只是不想被繁瑣的事務性工作纏住。如果有那些建設性、創造性的活兒,能讓他有興趣並且帶來足夠成就感,那他還是很樂於投入精力的。

被他所影響,這一世的諸葛亮,其實也有點往這種稟賦靠攏,工作的時候不再“事必躬親”,而是儘量抓大放小,挑難的,非自己不可的挑戰性工作來做。

如今天下太平了,他們師徒倆的這種性情稟賦就愈發明顯了。

閒來無事,師徒倆不約而同盯上了幾件有趣的事情:

首先,是他們發現在海外殖民了五年之後、剛剛重新投降歸順的周瑜,似乎帶來了一些好東西,還有一些奇人異事,值得好好鑽研一下,看看如何爲大漢所用,把周瑜貢獻的收穫消化掉。

其次麼,就是李素覺得,趁着眼下休養生息,可以對大漢朝未來幾年要搞定的問題,先未雨綢繆做一個展望,然後寫一個計劃,跟劉備彙報備案一下。

晴天的時候該修補屋頂,戰略規劃當然要趁太平的時候寫,居安思危。

……

五月底的一天,李素完成了一個規劃草稿,也沒刻意挑日子,就直截了當去找劉備彙報。

劉備也沒有覺得意外,很適應這樣的工作模式,也不覺得需要“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反正只是個遠景規劃,沒必要跟羣臣商議,先聽聽就是了。

李素把草稿在劉備面前鋪開,通俗直白地說:

“陛下,趁着今年沒什麼事兒,臣這幾個月在府上隨便琢磨了一下,給未來幾年朝廷要解決的事情,列了個優先級。

今年就不必說了,不會再有任何擾民。明年開始,免稅全面結束、稅賦徭役恢復,差不多可以着手解決公孫度的問題了。

大漢如今還有東夷、東北的扶余、逃到草原上的高幹、河套與幷州以北的鮮卑、已經被重創的河西羌和海西羌等等邊患。

這些外患裡面,還是從東邊開始解決比較好,因爲補給相對容易,可以走水路運兵運糧,而且大漢如今普遍是南方各州在朝廷統治之下年限較長,建設也好。

而關東的北部地區纔剛光復兩年,破壞嚴重。河北還不足以支撐北伐草原的軍需供給,從其他州再調運則損耗過大,用民過重。先東後北,正好充分節約資源。”

李素說到這兒,先停頓一下讓劉備消化信息。

他的這番規劃,如果是對原本歷史上的大漢而言,那肯定是不合適的,因爲原本歷史上的海船製造水平和海運經驗、海軍水手規模,都不支持,也就談不上“海運比陸路遠征草原成本低”的問題。

但現在的實際情況顯然是反過來了,李素和糜竺、魯肅多方努力,把大漢的航海實力提升了那麼多,東征成本還真就更低,還能充分用起來南方富庶的資源。

同時讓河北再多休息幾年、種田恢復,先別去折騰。

劉備稍稍捋了一下李素的思路,覺得很合適,就繼續往下看李素大致列的時間表。

按李素的規劃,朝廷今年還是完全休整狀態。

從明年(204)開始,要着重建設揚州的會稽郡和吳郡,乃至揚州的廣陵郡和東海郡,發展長江口南北岸的航運和民生。

李素建議在長江口附近擇地建設良港,並且再由朝廷規劃、官民共辦弄一個大型的海船造船基地。便於將來朝廷的南北物資調度儘量走沿海,擴大海運。

同時,這也是考慮到長江口以南的東海,和長江口以北的黃海,水文地形完全不同,北部淤淺嚴重,只能開大型沙船,南部纔可以用“福船”。

所以,在長江口設置大型港口,才便於河海轉運集散。

因爲哪怕是都在海上航行,沙船到了長江口後,只能要麼進入長江,在內河行駛,卻不便於直接南下,否則平底的沙船到了南方,很容易被浪打翻的。

同理在長江裡和東海南海很適航的福船,如果要去北方,直接進入黃海也容易被“滾塗浪”破壞。所以長江口附近搞個大港口作爲換船集散地肯定是必須的。

此前大漢也已經有三處大型造船基地了,最早的是在荊州,是趙雲、魯肅任內花了多年建設的,還爲後來的平江東做出了突出貢獻。

荊州造船基地分別在夷陵和長沙,夷陵的更早也更小,無法造海船。長沙的在洞庭湖裡,可以造河海兩用船。不過隨着大漢統一,有更好的沿海城市,當然要往長江下游挪。

大漢另外兩大造船基地,分別是魯肅後來去交州時,在南海郡番禺建的船廠,以及糜竺歸順後,遼東沓氏縣的船廠。

這兩個分別位於大漢最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交趾和林邑不算在內),中間也缺乏一個作爲銜接的沿海基地,現在在長江口補一個,區位正好合適。

等長江口的河海轉運港和船廠造好、再略作準備,差不多就能渡海把公孫度徹底滅了。

李素記得公孫度肯定沒活到207年,所以204年開始準備,正好趁着公孫家權力交替的時候,輕易滅掉。

有了東海上的絕對海權,哪怕公孫度已經滲透到了對馬甚至曰本的九州,也能全部收掉。

最後,東海長江口的港口和造船廠,也能更好地對剛剛歸降的周瑜所獻夷洲地區,進行更好的控制和交流,進一步強化官府的統治,加速建設。

在李素的時刻表裡,207年之前搞定東海問題後,再預留一兩年略作休整、或者應對後續的突發情況(比如公孫度的後人要是真繼續東逃到了曰本,那可能就要多花一年時間追擊掃清殘敵)

那麼,到了209年左右,屆時河北戰後平靜恢復也有整整六年,恢復河北全面收稅也有四年了。北方的物資已經足夠靠本地產出支持對草原的戰鬥,到時候高幹等袁家叛國逃亡者,正好摟草打兔子全部幹掉。

考慮到支持高幹的主要是死忠劉和的一小撮烏桓部落,這個問題一兩年內可以徹底搞定。

210年之後,朝廷計劃的主要敵人,就是鮮卑了。考慮到鮮卑的體量、對大漢危害的持久,要徹底解決鮮卑問題,需要的物資還是比較巨大的。

所以李素建議到時候在動手之前,花點人力新挖一些河北的運河,並且疏浚河南的運河,確保中原腹地和荊、揚的物資抵達代郡、上谷等地能更容易些。

損耗至少要壓到當初衛青甚至竇憲時的三分之一以下。

對於運河的規劃,李素心裡也很清楚,現在的大漢朝,對運河的需求跟原本歷史上隋甚至明,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也沒必要搞那麼大的工程量。

隋的運河主要是爲了集結天下物資到東都洛陽,次要目的才從涿郡繼續往東北北伐。而明朝的運河更是隻爲了吸收江南的物資到燕京。

相比之下,李素現在已經瘋狂點航海科技,經營海運,所以如果只是爲了把江淮的物資弄到薊縣周邊,大漢完全不需要運河,直接“漕糧海運”就能搞定了,成本不會比運河高。

所以,大運河的建設規模,肯定會比隋朝小,黃河以南那些運河,只要把歷史上的故道疏浚拓寬,連接鴻溝、討虜渠、南陽渠、邗溝、淝水濡須水等故道,基本上有現成的了。

至於歷史上隋朝大運河的“江南河”部分,如今的大漢甚至可以完全不在乎,或者晚修,或者減少修建規模、以連接現有自然河道與太湖爲主。

因爲從會稽到廣陵這段,直接走長江口沿海也行嘛。哪怕修了運河,未來也只是爲了優化沿途小縣城的運輸環境。

第306章 魯肅加法正,抵個賈文和番外第51章 水利之神諸葛亮的變廢爲寶第338章 反間反間計的反間計(八千字大章)番外第22章 大漢不能只有十五個州第524章 撂最狠的逼,挨最毒的打第291章 資金鍊斷裂了還不容易?抵押田產加槓桿啊第77章 曹操的離間是單發的,李素的離間是羣發的第427章 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271章 女學霸不好糊弄第465章 萬里長城今猶在(三更贖罪)第690章 對付鴕鳥心態只能捂蓋子第670章 雒陽八關取其五第52章 辱師之仇,九世可報也第541章 袁紹擁立第70章 大破韓遂只是基本操作第349章 比脫錦袍玉帶還乾脆第329章 果斷只會白給番外第70章 海軍居然還能用來打草原遊牧第138章 劉君朗死戰綿竹第670章 雒陽八關取其五第32章 不署名纔是最大的揚名第529章 不是徐晃無能,而是“陰間歸來”的賈詡太狡猾第243章 太史慈和周瑜遇到水賊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第637章 憋出內傷的周瑜第714章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133章 三天一個郡第754章 夏侯幼常的爛攤子,只好讓李子均來收拾第117章 桑拿巴山夜雪時第34章 沒有反賊殺害朝廷使者,咱就製造一股反賊第48章 可惜隊友不給力(五千多字大章,劉備支線結束)第799章 史上僅此一次第17章 來將可留姓名第659章 成廉:我有呂將軍給的一萬兩千騎兵,你能秒我?第203章 要當酋長必須讀書第331章 被關張趙馬圍毆的最高待遇(九千字大章)第167章 時代受益者第733章 統治階級才能學的歷史課第830章 斬曹休,下合肥,圍壽春第63章 磨鏡不誤募捐功番外第29章 航海先鋒周公瑾第243章 太史慈和周瑜遇到水賊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第585章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第503章 兩路北伐第361章 庶竭駑鈍攘除奸兇第98章 李儒在第五層,李素在大氣層番外第42章 高幹:請諸位單于努力,再來一次白登之圍第624章 瘋狂生長的兵法思想樹(七千字大章)番外第38章 進兩步退一步第616章 戰略挺近第844章 各方面都被碾壓第552章 不是李司空不盡力第241章 太史慈迴歸第81章 楊昂的企業級理解第591章 一錘入魂番外第67章 黃金帶來的底氣第94章 朝廷不讓去的地方我們絕對不去第459章 科學和文學並不衝突第11章 要不先給個關內侯意思意思?第12章 一魚三吃,一功三立第443章 撞槍口上了(七千字大章,所以更晚了)第647章 以消耗袁紹有生力量爲任第370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454章 天降軍糧第13章 悠然神往第470章 苟聖難得破一次例第27章 閻柔就計詐李素第700章 邀買人心的本能第98章 李儒在第五層,李素在大氣層第456章 海軍不是一朝一夕的第433章 攻心爲上,攻城爲下第134章 報信的都沒我快第268章 炒期貨的下場第839章 曹操:所有籌碼全押了,跟他堵命第170章 忠義楷模第250章 教壞百姓李伯雅第583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68章 誰敢殺我第749章 街亭分亭博望坡,當道紮營夏侯惇第501章 稱帝的條件第55章 如果你誠心誠意被我利用第405章 四兩撥千斤第629章 知可戰與不可以戰者勝第181章 讓蜀郡百姓也賺幾個億第67章 遊說單于第795章 不管你跑幾步,你都有資格笑百步第84章 三隻手都要硬第13章 屁股決定立場第807章 李素也有跟袁紹一樣好謀無斷的時候第396章 官渡陰雲第670章 雒陽八關取其五第190章 開戰藉口:花椒鹽事變第602章 大漢天下一盤棋第170章 忠義楷模番外第21章 平定日韓第99章 欽定反賊劉焉番外第8章 出鎮關東第723章 南北兩路開花第214章 董卓篡位了?第557章 步步緊逼第420章 以戰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