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學以致用劉玄德

劉備也不急於一時,不置可否地應了一聲,揮鞭示意李素諸葛亮並轡進城,隨後扭頭問諸葛亮:“賢侄擅學,每向伯雅請益,必有收穫啓發,回頭也跟朕說說。”

李素和諸葛亮也不至於真的並轡而行,諸葛亮基本上是落後了一整匹馬的長度,而李素則只比劉備拖後馬肩和馬脖子這點距離。

諸葛亮聞言連忙應諾,表示回城後跟陛下切磋學問收穫。劉備又有一搭沒一搭地轉身拿鞭梢拍拍李素的肩膀:

“子龍能助翼德獲破曹之功,也算是意外之喜了,說到底,還是賢弟調度有方,讓子龍提前去支援子仲。破曹之功,賢弟也要居三成吶。朕看這次值得給會稽郡封地再加倆縣。”

李素騎的馬位置明明比劉備落後,就這劉備還能拍到他肩膀,不得不承認劉備的肩關節靈活性是真的強,手臂也是真的長。別人根本做不到的動作,劉備做起來一點都不違和。

李素淡然一笑:“不敢,都是子龍謹慎隱忍、士元擅長隨機應變,纔有此功。臣當初建議的部署,只是讓子龍支援遼東。

後來陰差陽錯,曹操力有不及,與袁家開戰後,足足三四個月,都無暇無力分兵攻打遼東,讓子龍閒了那麼久。

但凡子龍稍稍沉不住氣,也是不可能有後來的出其不意機會的。相隔萬里,臣豈能事事提點,只能說是有備無患、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了。”

李素說的也是實話,他對趙雲的調遣建議,說到底只是類似戰前的參謀部部署,後面實際戰局進展,都打得跟最初作戰計劃走樣多遠了。

這裡面一是趙雲沉得住氣,等到了機會,二是龐統在前線的臨時指揮參謀建議給力,第三就是張飛趙雲徐晃傳接的臨門一腳,配合得好。

劉備心裡也清楚的,他就是跟李素分享一下喜悅,見對方謙遜,也不多糾纏,到時候劉備論功行賞心裡有本賬就行。

一行人很快回到城內,這次劉備再來雒陽,就不需要去城南靈帝園林遺址暫住了,雒陽的皇宮已經倒騰好了。劉備也就直接回宮。

雖然面積比東漢全盛時小了一部分,不過劉備的後宮也沒那麼龐大,其實絕對是夠住的。

或者說,只要不是遇到窮奢極欲的昏君,大部分時候任何朝代的皇宮都是夠住的。

皇宮的最後修復、裝修環節,都是今年完成的,李素也加入了一些中西合璧節約成本的操作,讓將作監的工匠和羅馬來的工匠可以互相取長補短。

畢竟也是爲了趕時間,劉備也理解的,有新技術先進的技術幹嘛不用?又不是說省錢寒酸。

再說了,任何技術剛剛出現的時候,因爲新奇,沒人會覺得掉價。就好比後世80年代初,國家剛剛開放沒幾年,那時候修的居民小區,還以貼馬賽克爲洋氣呢。

李素雖然不至於給皇宮裡貼馬賽克,但是也儘量節約了木料和石料的使用,有些引水溝渠之類的配套設施,羅馬來的工匠教將作監用“羅馬水泥”造,李素就拍板定了。

反正下水道這些又不是給人看的,藏在下面功能性滿足就好,何必浪費精細修鑿的青石板?

而且跟羅馬工匠交流多了之後,李素也眼界開闊多想到了一些問題。比如那個羅馬大匠提圖斯,就多次跟李素說過:

羅馬高層貴族早年的健康生活習慣、和如今的每況愈下。有羅馬學者估計肯定是引水或者沐浴或者別的營造建材有點問題,後來發現某些含金屬的管材不能用,有些石料危害也未知。

提圖斯一開始說這事兒的時候,未必有科學依據,但任何時代都是不缺“震驚部”的,古人其實也有各種一驚一乍的揣測。

這些“震驚部”言論提醒了李素之後,李素也意識到引水不能用金屬管,重金屬要排除,畢竟這個時代很多銅材冶煉的時候會加錫、鉛,錫的問題還好,鉛肯定是不行的。

至於石材的健康影響,大理石花崗岩這些好處壞處還不明,但反正修復過程中要圖省錢而非奢靡,那些花裡胡哨的石材不新增用量就是了。

李素前世在京城也學習工作了多年,故宮旅遊也去過好多次,見過故宮圍牆用編草提供張力,然後往編麻草外面塗泥巴,最後刷成紅牆。草纖維的加入,能讓泥土不容易脫落,據說也是明清時候修故宮的古法了。

既然如此,他重新裝修雒陽北宮的時候,原則就是能用泥土和草實現的效果,就儘量少用木石和金屬,表面光鮮就行。

歷史上東漢皇帝大多短命,跟酗酒好色、幼年時就生活習慣不良固然有很大關係,但某些野史也說可能跟雒陽皇宮建築材料不環保不健康有關。

而皇帝死得早換得太頻繁,對於外戚和宦官這些接近皇帝的近幸之人得勢顯然是起到幫兇作用的。

爲了減少政治內耗、宮廷政變戰亂、禍及天下。這種事情還是順手爲之搞一搞,反正同時還省了錢,又不是壞事。

一言以蔽之,劉備看了雒陽重新裝修粉刷整頓後的皇宮,也是非常滿意的,他這人好聲色美衣服,說到底就是圖個漂亮,但不是真的故意奢靡浪費。

所以只要皇宮看起來漂亮,實際上是否用了廉價材料,劉備是不在乎的。他又不是沒過過苦日子、理解不了民間疾苦的紈絝。

這種感覺,就像是有些人買奢侈品是爲了階級裝逼、碾壓鄙視窮人,就是要貴。而有些人買奢侈品就是圖個洋氣漂亮,至於是不是水貨其實無所謂。

劉備這種人要是擱在現代,就屬於只要買個漂亮衣服,哪怕是假冒名牌也行,真名牌質量還更差呢。

……

花了半天時間視察重裝後的皇宮,劉備非常滿意,最後在正殿德陽殿用晚膳。劉備是剛來的,一切當然是李素提前準備好的,劉備讓李素諸葛亮一起吃,順便繼續對天下大計的討論。

德陽殿這種地方,本來設計是要上朝的,周遭可站下萬人。但靈帝時期因爲是北宮,所以從來沒實際組織過朝會,朝會都是在南宮溫德殿、嘉德殿這些地方。

如今在正殿吃飯,只有三個人一起吃,最多加上站了幾十個伺候的宮女、常侍,也還是非常空曠。

每人旁邊點起一圈二十四根巨牛油燭,還是覺得挺昏暗的,因爲空間太大,光線得不到反射。只能說是劉備剛來,心中獵奇,忍不住嚐嚐鮮,以後就不會這麼安排了。

劉備繼續進城前的話題:“伯雅,趁着現在有暇,不如細說說你爲何不建議趁着入冬、整軍攻打鄴城?孝直和子初他們的意見也是一正一反,朕還沒跟你說過吧?”

李素放下筷子:“子初在勸諫陛下之後沒多久,其實又給臣寫了私信,討論得失利弊,把他的理由跟臣說了。至於孝直爲什麼支持,臣確實不知道細節。”

劉備就簡明扼要,把法正的那些考慮轉述了一下。

李素聽完後,反而愈發堅定了他自己的觀點——從政治上來說,法正的見解着實不太好,從經濟和變法改革的角度來說,劉巴的意見則非常正確。

政治、經濟上看速戰都沒好處,只有軍事上有點好處,二比一,當然應該以政治、經濟之失爲重。

李素整理了一下思路,誠懇地解釋道:“陛下,民生和變法的賬不用臣再說了,陛下已經聽了子初之勸。軍事之利,也不用說,孝直說得有道理。

軍事得而民生失,一利一弊相抵。所以臣以爲,影響這個決策的最後關鍵,在於速攻鄴城,大義上是否有利。

而這個問題是顯而易見的:之前我軍攻幽州,是討伐國賊袁氏,這沒有問題,曹操來了,那也是救袁熙,被我軍一併擊潰。所以我軍始終佔據了討國賊、平僞朝的大義名分。

如今鄴城未破,袁尚還在抵抗,而袁氏是關東第一國賊,劉和爲袁紹所立,僞朝爲袁紹所倡建。我軍攻鄴城,是助袁尚先擊退曹操、還是助曹操直接攻打鄴城?

如若視曹操爲無物,堅持我軍的大義傳統,不跟頭號國賊合作,那曹操會趁機跟我軍爲敵,袁尚也會恐懼於必死無疑,說不定主動開城降曹,到時候還是袁曹合力戰我。

所以,臣以爲,示天下以誠信,彰顯正朔,比戰事上少死幾萬人,要重要得多。如今我朝已經必得天下,爲何不再謹慎一點,確保將來無可指摘呢?

我們不需要任何跟敵人虛與委蛇、先誘騙其歸降、合作,最後卻找藉口殺降,壞了青史大義。既然陛下決心要消滅袁家和曹家,就不用跟他們談判誘降了。

如果將來最終敵人自己想投降,陛下也答應他封侯受降,那就要讓他們善終。我大漢正朔,說到做到。不可如秦始皇出爾反爾害死齊王建。

陛下去年求學的秦之得失,以及陛下後來苦心爲高祖時韓信之死、和帝時竇憲之死平反,不就說明陛下已經重視這些了麼?爲何會有反覆呢?”

李素的核心思想就是一條:對於你可以不殺的人,你可以外交合作,對於肯定要殺的人,從頭就不能流露出合作。如果自己很弱,不得不如此,那是沒辦法。現在我方很強。

所以,打是可以的,真要打,就擺出一起打的趨勢,沒想清楚的話,就誰都不放過。

劉備一愣:“這事兒,朕倒是沒想到這麼多。看來朕之學,還是停留在學,沒有學以致用,時時謹慎,不夠深刻。

不過,孝直勸朕時,也說過一些藉口,確實讓朕有所迷惑。如孝直言,謹守信義之事,也是可以略有權變的,要看是否是爲了百姓少受苦難。

另外孝直學了賢弟的《史記索隱》之後,也另有心得,他曾勸朕,說秦始皇當年雖然失信,卻也不過是以暴易暴、以詐易詐。戰國之時,列國均詐術層出不窮,對於使詐在先之敵,難道也要死守信義麼?

朕不是後悔,今日之事,就事論事,朕聽賢弟的便是。只是其中關竅,終究不夠透徹,請賢弟仔細分辯。”

劉備的態度倒也很誠懇,直接承認他確實是學習得還不夠透徹,到了“學以致用”的環節,發現了更多實際問題,也經受了更多誘惑。

其實不光是劉備會有這樣的疑惑。

哪怕是21世紀的人,看了李素當初那番對秦始皇“滅史滅法”之過的剖析,也會有很多人不服的,他們的觀點,還多半跟法正相似。

李素覺得有爭論是好事,精進就是要事上練,學完之後要去用,要指導政治實踐,用了才知道自己哪裡沒學透。

所以他也很快捕捉到了法正的問題所在。

第36章 踢到鐵板了第363章 百廢待興番外第46章 吃了沒文化的虧第614章 圍魏救趙的反面教材第775章 他一直這麼勇敢嗎第167章 時代受益者第241章 太史慈迴歸第310章 威逼利誘第16章 高考移民舉孝廉第260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第534章 放着歷史書白讀都不讀,活該他找死第649章 雖不中,亦不遠矣第145章 一個時辰攻下西陵第382章 打仗全靠嚇第161章 關、孫討董第857章 光復大漢全境第789章 無謀匹夫都升級了第27章 好戰略也要有好執行第332章 大家一起來繞後第36章 徵辟只是走走過程第634章 黃蓋:我不會在翻一座山時跌倒兩次第15章 這不是訛詐,是友好協商第725章 蠻夷到了極點第564章 孫策十萬奔夏口第16章 高考移民舉孝廉第104章 止不住的連環弄巧成拙第4章 三月磨一劍番外第60章 無聲的擴張第582章 周瑜的人生巔峰第214章 董卓篡位了?第492章 似曾相識的勤王討董第365章 衆正盈朝豈能用宦官的發明!第279章 後生可畏第761章 丞相司直諸葛亮番外第6章 周瑜的波利尼西亞航海術第427章 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17章 桑拿巴山夜雪時第612章 蒼蠅不叮無縫蛋番外第22章 大漢不能只有十五個州第436章A上去,F2A第49章 一紙能抵十萬兵(再次五千字大章,追趕主線時間線)第150章 荊州太平第582章 周瑜的人生巔峰第736章 該出土時就出土第698章 工商稅變法-下第72章 載譽歸幽州第387章 “歷史的倒車”:最後一任益州牧第534章 放着歷史書白讀都不讀,活該他找死第457章 阿亮的畢業旅行第81章 要臉就得花更多錢第760章 步子邁大了容易扯着單第55章 如果你誠心誠意被我利用第420章 以戰求和第717章 用心平而勸誡明第103章 何進掙扎導致的蝴蝶效應第45章 臥槽這也行?第509章 樑綱你過來啊!第38章 張純與遼東世家同歸於盡第435章賈詡的B方案第81章 楊昂的企業級理解第724章 蓄勢待發第92章 消滅張魯第598章 刺蝟呂蒙第212章 克竟全功思北歸第20章 漢朝也有價格雙軌制第220章 深諳制衡的王允第501章 稱帝的條件番外第73章 覆滅漠北鮮卑(第二更五千字。新書已開)第122章 浩然正氣皇甫嵩第734章 狂造核心李伯雅第353章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第152章 劉焉殺吾內應矣番外第12章 想總結叛亂成功規律的人都得完番外第59章 黃金五年第252章 天胡開局的新年第765章 都當了丞相了,總得乾點活第273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641章 李素:都說我心臟,程昱的心也一樣髒第238章 大王無小事第49章 官場鬥爭果然來了第654章 互相包餃子第712章 歸己之功爲天有第44章 諸葛珪的遺言第11章 取信賈琮番外第57章 平定漠南第78章 命都沒了還要錢有毛用第276章 跑官不成就開噴第844章 各方面都被碾壓第619章 還是年滿三十歲再當丞相吧第417章 誰都想不到第405章 四兩撥千斤第470章 苟聖難得破一次例第29章 世上再無三郡烏桓第834章 東出虎牢定陳留第2章 先攢一波怒氣值第856章 處理劉和第849章 劉曹對決-中第601章 忍辱負重孫仲謀第37章 平定遼東指日可待第680章 統一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