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上元節當天的隨意會談,終究不能形成制度性的安置。

所以把馬提諾思這些人打發走之後,李素和諸葛亮商量起這事兒,就覺得未來可以在雒陽貢院落成之後,增加一些原本太學沒有的功能,提供一些雜學的“選修課”。

等天下太平了,朝廷財政允許,就中央財政掏錢,養一批沒有績效壓力的駁雜之學老師,凡是已經被地方舉到朝廷爲舉人的,如果在雒陽長期滯留、學習備考,那就可以自己選修學點別的東西。

說不定考個幾年之後,覺得科舉無望、實在不是做官的材料,還可以改行往別的方向努力。

這種改革,也算是對太學功能的一種豐富。畢竟後世到了唐、宋,翰林院裡還有各種“待詔”,就是搞琴棋書畫和其他雜學的。

這一世,既然科舉都還沒惡化到“應試教育”的階段,就該從一開始就儘量百花齊放一點,能緩解幾分華人的官本位思想,就緩解幾分。

而且這些雜學也不都是武藝、體育或者藝術,也可以有物理化學醫術嘛。

數學不算雜學,數學是直接入未來的科舉正課了。

貢院在將來不考試的時候,會把太學的功能整合過來,平時學習,考時考試。這也是避免貢院的建築利用率太低。

而且對於這些雜學,只要不涉及意識形態的,官方也不會規定一個正統思想,大家百花齊放就行。尤其教武術教體育,誰強誰弱比一比就知道了,很好判斷,自己能者上庸者下。

……

草草商定完這套努力方向後,也已經忙到上元節當天正午了。

佳節當前,午後實在不便再處理公務,該是陪伴家人賞燈、出遊的時候了。李素一家,也帶着來訪的客人,一起坐上馬車,出城遠遊,往偃師、成皋方向,沿着洛河晃悠一下。

上元節放燈的習俗,大漢原本所無,正是李素跟着劉備入川之後發展起來的,所以是從成都流傳到長安。

後來隨着火藥技術沒那麼秘密了,連關東軍閥都掌握了原始配比、只能無氧自己燃燒但不能猛烈爆炸的原始黑火藥之後,劉備陣營也降低了對這些低端配方的管控。

於是煙花爆竹也成了民間可以生產使用的玩樂之物,最近一兩年,在成都和長安也有出現。

相比之下,雒陽直到去年還是敵佔區,所以今年上元節纔是第一次出現放燈。爆竹更是隻有李素自己官方放一下,民間完全沒有。

這些東西雖然要花些錢,卻也是一種與民同樂,放得高一點周邊方圓數裡的百姓都能看見,對於宣示新統治者的氣象頗有好處,李素也就不會去省這個錢。

他只是要求諸葛亮做好治安工作,城裡的煙花只有官方集中放,圍觀的人不能太擁擠,都有士卒維持秩序。

城外的話,今晚他們也會放一點,同樣會讓隨行出行的部隊遠遠就圍住,不會讓人靠近的。

否則上元節出巡遇神的戲碼也不太好演。

……

李府和諸葛府上的女眷們,這兩天也是八卦了個夠,外面男人在談論國家大事,內宅的女人也跟着瞭解了很多情況。

外面男人聽說的那些異國趣事,但凡無關軍政的,後宅女子也能一起與聞。

此時此刻,甄榮、黃月英等人,也是跟着蔡琰、甄宓一起,寶馬雕車香滿路,東風夜放花千樹,沿着洛水順流而下踏青。

車上,蔡琰獨坐一側,佔着尊位的朝向,甄宓則陪着甄榮黃月英坐另一側。

她們已經知道車隊此刻正在往新城選址的位置而行,越走越近,也忍不住揭開車簾觀望兩側景色,看看未來新城營建的所在是否真的環境優美。

另外,甄宓還帶上了她畫了一半的遇洛神圖,一邊觀察周遭景色,想找找看有沒有什麼標誌性的景物可以畫到背景裡的,以便將來讓這幅畫看起來更有臨場感。

與此同時,甄宓因爲嫁過來之前,也幫着家族在長安做了兩年賣菜的小生意,這方面還挺有商業敏感度,一路上還知道以經濟的眼光看待不同地皮的價值,隨口點評夫君的抉擇。

這一點上,蔡琰和其他貴婦們,與甄宓相比倒是有點十指不沾陽春水,不諳民間疾苦了。

倒不是說她們從小沒見過農民種地,比如黃月英這種出身小地主家耕讀傳家的,也是認識五穀蔬菜的。但她們至少不是絕大多數品類的蔬菜、種在地裡的樣子都見過。

“這邙山東坡確實平緩呢,營建整地花費應該不多,只是普遍地勢高了,只有引水不利一個弊端。未來造好的城池,或許也會順着坡勢,西北高而東邊低,緩緩而下。

這點坡度對車馬通行應該沒有影響,不會導致陡坡下衝或者上坡拉不動。城裡的排水渠反而好修了,就西北向東順勢排下來。

河谷邊上最低窪潮溼的地方,沒必要全部浪費來築城,可以種些茼蒿、菰菜,順便收點菰米。這些都是產量高得跟蘆葦一般,不用太多地,城邊上游幾十裡,沿河最潮溼的地,種出來就夠幾十萬人吃了。”

菰就是現代漢語裡的“茭白”,菰菜是像筍一樣的果肉部分,菰米則是其種子,其實也能當米吃,因爲茭白本來就是禾本科稻亞科的植物,它的種子也能算是一種“米”。

早在東周的時候,《周禮》上也有記載把野生茭白的米種蒐集起來吃。只是產量太少,一顆茭白纔對應幾粒種子,要用來煮飯實在是難,所以纔是周天子和洛邑周邊諸侯才吃。

後世有不少花裡胡哨的網紅食品,嫌賣米賣不出花樣、不夠奢侈裝逼。就炒作一種華夏流到北美的菰米變種,所謂的“蘇必利爾野米”,號稱五大湖區的天然饋贈,一斤要賣大兩百。

但其實就是茭白種子,也就宰宰抖音上那些虛榮小白而已。

甄宓對於這些東西頭頭是道,蔡琰和黃月英倒是不奇怪,反而她親姐姐甄榮覺得有點不認識一樣,嘆道:

“唉,從小就看出小妹你少年老成,這幾年幫着家裡,做那些改善民生又不怎麼賺錢的營生,也是苦了你了,還要操這些心。”

甄宓嫣然一笑:“閒着沒事才鬱悶呢,能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不是正好麼。而且,就是因爲不掙快錢,所以也沒人來爭——這還是嫁過來之後,夫君安慰我的話,我覺得很有道理呢。

那些很賺的生意,我們這樣的人家做,人家還背後說你與民爭利。我們這樣,賺點小錢,也讓百姓用同樣多的地,有更多可選的吃的,也是一件美事。

我還想着,關中養長安還是比較寬裕的,長安周邊百姓,前些年我們只是組織他們儘量種菜、甄家從別處運來糧食賣給他們。

但百姓響應號召的比例終究不夠大,還有自留地種點糧食養點家畜的。唯恐我們家的商隊來得不及時,冬天不能足量賣米,餓到了他們,一定要自己種點才心中不慌。

如今指望伊洛養活未來的雒陽城,但凡人口過了百萬,那就非得好好勸導百姓,一點稻麥都不種,本地蔬菜纔夠吃。

養豬羊也得控制數量,只許養吃家裡爛菜幫子老葉子那點量,多的不能讓他們本地養,還是得外地運活畜過來、全部到本地宰殺賣肉,這樣百萬京城百姓的民生才能穩定。”

甄宓說着這些穩定民生的話題,蔡琰和甄榮都不感興趣,倒是黃月英也喜歡統籌雜七雜八的東西,勉強跟着她的節奏討論幾句:

“小妹最近跟着夫君籌劃造新城的事兒,也在鼓搗一些加快營建的奇巧機械。我弄了一種可以用水車驅動轉動的,或者是直接用腳踏齒鏈輪轉動的圓鋸子。

鋸齒就跟普通木匠的鋸子一樣,做成圓鋸片之後就不用往復拉了,可以一個方向一直轉下去,分割木料可快了,造城修屋的木頭加工起來,能便利得多。

這種圓鋸子改一改,以後也可以直接拿來宰殺分割豬羊。說不定過兩年雒陽新城造好,百姓稠密之後,可以開一個屠宰的工場。

聽說司空當初在成都時,就搞出了用水車推動碾米磨面的磨坊,那何不推而廣之,用水力大規模殺豬殺羊呢。要靠外運供應國都的話,可以考慮大批量進貨幷州的山羊。

幷州地勢崎嶇,可以種的田地不多,聽說百姓也多養山羊補貼民生,而且跟雒陽就隔着河內,到時候組織關東的商船走沁水、丹水去上黨太原賣當地短缺的民生物資,買回山羊池鹽,也好供給雒陽。”

甄宓和黃月英你一言我一語,似又討論出一條讓民生商業化的路子來。

原本在漢末的經濟環境下,肉食者也多半隻是自給自足的莊園豪強經濟,說白了都是跟張飛那樣家裡有莊園,然後自己莊園裡養了給莊主莊客吃,百姓很少在流通市場上買肉的。

雒陽之前作爲大漢朝的國都,但一直到桓靈時期,周邊依然有很強的莊園自然經濟屬性,城裡吃肉的權貴,都是在城外伊洛平原範圍內有農莊,自己莊子養牲畜專供。

這樣的經濟效率,其實是非常低下的,一來可以吃到肉的人因此極少,規模大了根本供給不起。二來也極大浪費了首都周邊寶貴的田地,沒有分給其他需要時效性、無法長途運輸的農作物的生產。

這一點,一直到唐朝都沒改善,要到宋朝,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商業貿易打破自然經濟低效狀態,纔算是好了一些。

宋朝汴梁人吃的肉大多數都不是本地或附近養的牲畜,還有商人沿着大運河,超過五百里把豬羊用船運過來,或者其他善於自己奔走的家畜,直接趕到離城比較近的地方,再集中宰殺。

動物比植物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活着移動、到了要吃的那一刻再宰殺,依然是新鮮的肉。

這麼一個樸素的道理,但是從漢到唐百姓都沒有利用起來,寧可頂着高損耗本地養殖,說到底就是商品經濟太孱弱。

讓百姓不敢把全部身家都投入到單一產品的生產中,唯恐被奸商囤積居奇、控制貨源,市場上買不到生活必需品導致自己凍餓而死。

畢竟誰都怕“我全家只種一種東西,或者只養殖一種東西,但這種東西供過於求滯銷、價格暴跌,賣了之後買米都不夠,全家餓死”。然後爲了生存安全,只能分出一部分田種保命的口糧,才能心中不慌。

另一方面,從漢到唐,官府沒有在乎這事兒,也沒有刻意去盯着市場、嚴厲打擊囤積居奇、炒作民生物資的奸商,久而久之導致了百姓沒有安全感。

宋朝能解決這個問題,有個重要原因,也是宋朝確實富了,而且官倉積儲豐富,經常主動用常平倉平抑糧價、不讓囤積炒作的奸商得手,時間久了之後百姓安全感建立起來了,才全身心投入資源利用效率更高的商品經濟。

這些歷史事件,甄宓又不是穿越者,她當然不可能知道。但她好歹也有了兩年在長安周邊賣菜、平抑糧價的從商經驗,這兩年也見識過這種事情了。

她前年冬天的時候,就親自遇到過扶風郡郡治槐裡一帶,有豪強姦商因爲發現京兆周邊各縣有很多農莊都被甄家壟斷、勸導百姓種菜不種糧。

然後趁着冬天蔬菜不能長的季節、百姓剛把菜賣完手裡留着錢準備買米,那些豪強姦商就趁機囤米不往外賣,想誘導糧價暴漲狠狠撈一筆。

甄宓當時因爲經驗不足,加上覺得“秋收後初冬時糧食本來就多,糧價不貴,所以沒必要甄家的商船隊遠途運糧過來賣,給百姓錢,百姓自己問槐裡、美陽一帶的糧商買餘糧就行了,節約一點運輸成本”,所以甄家一開始沒有自己親自做糧食生意。

結果糧荒開始之後,京兆西部數縣那些聽了甄家的話純種蔬菜不種糧食的農民,果然出現了恐慌,還集中起來找代表來甄家的商號要求幫助。

甄宓當時聽了商隊總管張權的彙報,知道賠錢事小,信譽事大,讓張權別怕賠錢,立刻開甄家的存糧倉敞開賣糧。

同時去更遠的渭河上游陳倉、郿縣一帶高價收購餘糧,不夠的話再去天水、冀縣買,最後總算是甄家賠了一大筆錢,但把信譽保住了,也沒導致因爲相信甄家號召而不種口糧的百姓餓死。

年少不知人心險惡,賠了這筆錢後,甄宓纔算是吃一塹長一智商,知道從此主持這些民生生意時,要防着莊園經濟豪強跟你對着幹,專門狙擊響應你號召的良民。

所以,一定要一開始就建立起完全自己控制的“供應鏈”,而且要建立起足夠應對突發事件的安全庫存。(雖然甄宓不知道“供應鏈”這個專業術語)

此刻,甄宓跟黃月英聊這些民生問題,聊到得意之處,也免不了把這些經驗教訓都跟黃月英和盤托出。

黃月英聽了,也是頗爲感慨:“姐姐真是心懷貧苦呢,真是沒想到,姐姐之出身如此富貴之家,還心地如此善良。”

甄宓委婉謙遜:“哪裡,畢竟錢是賺不完的,哪怕我沒有出閣之前,家中四位姐姐也都是嫁了權貴,她們夫家都是做大事的。

我們這種人家,更不能丟了家族的臉面,尤其不能丟了夫家的臉面,做生意也不能吃相難看。做生意,有賺點小錢還改善民生的,又沒人爭,那就放開手去做,別的就不與民爭利了。”

姑嫂妯娌一羣人聊到熱絡處,天色也漸漸暗了。車隊早已紮好了野遊的露營,外面的侍女也已經開始點放花燈、懸掛佈置在各處,營造一會兒野外夜遊的氛圍。

黃月英看到車窗簾外的燈光,這纔回過神來,連忙起身:

“哎呀,差點忘了,小妹先失陪一會兒——我夫君讓我弄的‘潛水桶’,還在跟來的船上呢,我去調試一下,放到河裡,一會兒纔好洛神顯聖。”

原來,爲了今天的洛神顯聖,李素提前吩咐諸葛亮預做準備了。他們籌備了一個用耐壓封閉的雙層殼體大木桶,體積大小足夠鑽進去兩三個人的。

而且儲備浮力也足夠額外在上面站好幾個人,頂部還固定了一個平面的平臺,浮在水面上的時候可以直接像船甲板一樣在上面站人。

尾部鑽了個孔穿過轉軸,然後裝上簡易的螺旋槳葉,裡面有曲軸踏板,可以讓一個人坐在裡面跟踩自行車一樣腳踏驅動螺旋槳旋轉、潛水艇前進。

唯一的技術難點,其實只是螺旋槳軸穿過艇殼時的密封問題,因爲軸孔是在水下的,密封不好進水的話很快就沉了。

所以諸葛亮最後的決策是既要用雙層殼,加一點保險,也防止萬一外層殼破了漏了,蹬船的人直接沉入洛河淹死。

同時,軸穿過艇殼的位置,通過油布彈性包裹,而且反覆塗抹油脂儘量塞滿孔隙。如此雖然蹬的時候會費力一點,摩擦阻力大一點,但是安全。

這種東西難度並不大,歷史上法國人在工業革命之前就造出來了,大約是路易十六前期,也就是距離拿破崙上位和工業革命至少還有五十年呢。

而且法國人1730年前後搞出來的那個,還帶換氣系統,有通氣管防止潛水艇裡面的人時間久了憋死。

而李素讓諸葛亮搞的這個,暫時都不用考慮這些長時間冗餘結構,因爲他壓根兒不需要這個“潛水艇”潛多久,

只要下去幾分鐘,最多二十分鐘,前進個一百丈,把“洛神出水、凌波微步”的戲碼演完就能收工了。

艇殼裡自帶的那幾立方米空氣,就足夠蹬船的人呼吸了,不會缺氧的。

李素的一衆妻妾和其他諸葛家女眷,就看着黃月英出去,離車登船,不知道鼓搗了些啥。

但是沒過多久,隨着天色又幽暗下來一些,太陽已經落下,只剩下晚霞的餘輝時,洛河上忽然出現了一幅奇景。

一個仙女衣袂飄飄地踩着凌波微步(只有一部分腳面浸在水裡),直接漂在洛水上,先是順流往下游朝着黃河的方向飄去,隨後又徘徊回溯。

旁邊還有幾盞飄飛的孔明燈花燈跟着一起飛舞,照亮了仙女的蹤跡,當然誰也沒注意到,仙女的衣袂袍袖裡牽出幾根細絲,正拉着這幾盞孔明燈,防止飄遠。

周圍早就有不少百姓,遠遠的在圍觀,因爲之前李素已經開始佈置花燈、準備天黑了燃放煙花。對百姓而言,上元節白白看花燈和煙火這麼好的福利,怎麼能錯過呢?要不是李素的衛兵攔着不讓靠近,他們絕對會逼近到三百步之內近距離觀察的。

所以仙女的出現,立刻讓圍觀百姓驚呼不已,一個個大驚小怪。

他們眼睜睜地看着仙女漂到岸邊,漂到李司空的船旁,似乎交代了什麼,李司空還親自走到船舷邊接見,還接過了仙女給他的一個卷軸狀物體,也不知道是不是跟“河圖洛書”一樣的神秘玩意兒。

然後,仙女就又飄走了,給仙女照亮的孔明燈隨之也飄上天去,黃昏的餘暉也徹底暗去,圍觀百姓也就失去了仙女的蹤跡,不知道她最後去了哪兒。

別說遠遠圍觀的百姓看傻了,連幫李素寫《洛神賦》的蔡琰自己都看得有些傻了,她都沒想到原來可以導演得這麼唯美。

“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原來這些預先描寫都是真的,是他設計的場景!”

蔡琰結結實實看到了一次凌波微步,也不由服氣了,不再覺得夫君是個堆砌女神外貌描寫的庸俗好色之輩。

這些都是真的。

“看完了,放煙花吧。”

隨着潛水艇被成功回收,黃月英甄宓也都檢查了一下,沒有遺留問題,兩人言笑晏晏地回來拉着衆女一起放煙花賞燈,似乎什麼都沒發生。

——

PS:今天兩更雖然都晚了,但是字數多,所以就這樣吧,一個五千一個六千。我知道有人不愛看女角色出場的章節,那就大章一次性搞定。

番外第61章 歷史的玩笑第733章 統治階級才能學的歷史課第656章 文丑:我與淳于瓊將軍同年同月同日死第406章 一個優秀的甲方,就是幹啥啥不行,挑刺第一名第355章 拿個真發明造假(三更!第三更四千字)第266章 “歡慶”變法成功第10章 鄴則鄴城水漳水第595章 如仲謀不才,公瑾可自取第29章 世上再無三郡烏桓第457章 阿亮的畢業旅行第405章 四兩撥千斤第451章 大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第312章 “黃色計劃泄密”第428章 三方齊集殺關羽(五千字大章)第157章 臘月渡瀘,深入不毛第374章 “天高三尺”李府尹第121章 討不了董自有人背鍋第147章 打不過就上嘴炮第62章 誰告訴你造玻璃就能發財的第58章 此功配享孔廟第128章 劉瑁中毒暴斃,釣魚城投降番外第45章 蔡邕:死後五年才發威第493章 是個人都會盡量隨機應變第70章 大破韓遂只是基本操作第630章 只要夠自虐,敵人就想不到第14章 定個親有什麼好墨跡的第403章 二世紀的新生活運動第23章 這點破事也想見陛下?第79章 死裡逃生張翼德第13章 悠然神往第557章 步步緊逼番外第70章 海軍居然還能用來打草原遊牧第590章 孫策小兒你已經被包圍了第730章 光復兩千裡第626章 託名司空,實爲漢相第292章 讓陷陣營強制執行老賴番外第2章 周瑜歸降第359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48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4章 定個親有什麼好墨跡的第219章 當你覺得我還要謙虛一下,這個要價就不算高了第737章 太原圍城戰第266章 “歡慶”變法成功第523章 宛雒那點齷齪事第487章 打了勝仗一定是好事嗎第261章 此法可用三百年第82章 張魯的信用暴雷了第348章 奪宮前夜番外第63章 航海保險第669章 滅袁是一場持久戰番外第30章 即使拿回來的是垃圾,丞相也要叫好第350章 有驚無險第188章 淪落爲島夷的公孫度第507章 新野練手第118章 內行打仗看後勤第112章 徵西將軍唯車騎將軍馬首是瞻第371章 范仲淹王安石都能拿來主義第731章 拿來吧你第42章 皇帝直接賣給個人買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715章 文化交流不光是紙面的第10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40章 瞞天過海第654章 互相包餃子第497章 微妙的二袁恩怨第81章 要臉就得花更多錢第349章 比脫錦袍玉帶還乾脆第86章 此功當浮一茂才第15章 原來漢朝人覺得關羽最帥番外第31章 扶桑是遼東人的扶桑第818章 帕提亞式鐵騎初戰第407章 尤里卡時刻第367章 諸侯之間也是要競爭拉攏的第434章堅壁清野清了個寂寞第115章 據說泡澡傷元氣第384章 我到底是上次中計了還是這次才中的計?第411章 派王朗去監視趙雲魯肅第3章 什麼?州郡兩級領導都是反賊?第346章 工具人之王袁術第165章 先入雒陽者當何如第461章 蠢蠢欲靜而風不止第229章 連敵人是誰都沒搞清楚第79章 張翼德速取定軍山第645章 袁紹親征第742章 準備再打一場昆陽之戰第172章 救火雒陽城第528章 最強大敵第419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21章 說服沮授-上第43章 連滅二賊救泰山第92章 消滅張魯番外第57章 平定漠南第276章 跑官不成就開噴番外第55章 族運決戰第485章 “要靠道德感化才能治本”第209 竄天猴談笑間,戰象灰飛煙滅-上第452章 給你機會跑你不跑第415章 旱地行舟的後勤奇蹟第153章 蜀中對第515章 打了再投算投降,還沒打就投算起義第374章 “天高三尺”李府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