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官制與俸祿改革

在李素這樣堪比節奏大師的把控之下,後續的給甜棗緩解自然是水到渠成。

九月初六,大朝會上,一切如李素所料,因爲前面幾天朝廷顯得“過於偏袒想要背信突圍的士子”,這一派倒是好受些了。但另一邊原本已經支持了科舉制的保守派,又激發出了一定的反抗。

當然了,正如一切保守派攻擊改革派都會重點從人品上攻擊,而非從政策上攻擊,這一次也不例外。

所有提意見的人,都不敢說科舉不好,只是說這一次的科舉中,那些可能突圍的人,似乎人品不好。其中最重要的點,就是“背信棄義,僞諾無行”。

李素當然不用親自開口,他在朝堂上的馬仔會幫他開口,強調“無信是個別現象,不能怪科舉制度”。

同時話鋒一轉,強調“如今這一切的鬧大,也是之前政出數門、爲科舉保駕護航的職權部門責任不清,管理重疊所致”。

要是一開始就保護好那些“沒有圍場情況的郡的寒門士子”,也就是那些沒有任何信用承諾義務的考生,那朝廷也不至於採取臨時措施一刀切保護、把那些背信的考生也保護了進去。

總之,話題兜兜轉轉,最後就被李素如願引導到了兩個點上:首先,目前的九卿和下面各級衙門分權,確實太混亂了,不適合新時期的管理需求。

同時,李素也把最後一個關鍵時刻拋出來讓大家皆大歡喜的糖果,即重新調整全體官員俸祿、確保權責和薪俸一定匹配,不讓老實人做實事的人吃虧。

這套組合拳當然不是今天臨時提出的,而是早在一個多月前、劉備剛登基不久時就開始討論了。

只是討價還價了一個半月,如今李素覺得該是兩邊給甜棗、息事寧人的關鍵時刻,才最終讓這隻鞋落地。這樣一個時機最終拿出來,抵抗才最小效果也最好。

同樣因爲這個改革涉及到的人很多,所以今天朝會上發生的事兒,幾乎在散會後立刻成了長安城內全部讀書人街談巷議的重磅新聞。

……

“聽說了麼,朝廷又宣佈了一輪新的改革了,契機是覺得之前各個衙門政出數門,互相推諉,而且管事兒多的俸祿卻低,還是沿用幾百年前的薪俸制度。”

“沒想到改官的契機竟然是這個,朝廷到底還是一碗水端平,也沒過分偏袒那些背信棄義的小人,終究是才德兼重,確權明責。”

這些談論一開始是一些拋頭露面的小官們在聊,很快蔓延到趕考的讀書人之間,所有人都擠着去看最新的公告。

孫資、賈逵這段時間原本一直在偷偷摸摸抓緊埋頭苦讀數學,不過這兩天聽說朝中風向有可能懲戒“背信棄義”的考生,所以又有點不安,暫時有點學不進去。也就偶爾出來散散心換換腦子。

聽說了同年考生們的議論後,他們也擠着去看新聞。

一邊看,他們就聽到很多考生在讚美朝廷、意淫中舉之後的美好人生。

“真是聖天子在朝啊,俸祿比原先加了那麼多,關鍵是更公平了。這樣的人做官纔不至於家人都養不體面還得貪。當初靈帝時候那種市面行情,買官上任不回本就有鬼了!”

孫資定睛細看,發現如今朝中最高的大司馬、大將軍、太傅等“上公”級別的職務,年俸居然加到了一千萬錢。而且以後除了荒年糧價暴漲時、要發必要的口糧之外,其他都發錢、錦等高價值密度的硬通貨。

“年俸一千萬錢?而且確保其中九百萬發錢、錦或金銀,糧食折價三百錢一石,官員口糧配給部分絕不漲價。這待遇確實優厚了不少倍啊。

原先最高不過‘秩萬石’,按三百錢一石折錢,等於是三百萬錢。大將軍一級漲到了三倍多薪俸。”孫資看這兒這些數據,暗暗感慨。

賈逵指着下面幾條反駁說:“大將軍這級按比例漲得還算少了,好歹大將軍原本就萬石。下面那些原本位低事重的纔算正式翻身了,至少不貪也能活下去。”

只見公告上寫着:

上公:太傅、大司馬、大將軍、丞相。原:秩萬石,現:秩一千萬錢。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尚書令、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原:秩萬石,現:秩八百萬錢。

上卿:禮部尚書(原宗正、太常奉祀官合併)、尚書僕射、中書令、侍中、衛將軍、總督數州諸軍事。原:秩五千石,現:秩六百萬錢。

九卿:吏部尚書(少府改)、兵部尚書(太僕、衛尉合併)、刑部尚書(廷尉改)、戶部尚書(大司農拆)、民部尚書(大司農拆)、工部尚書(將作大匠)、文部尚書(太常諸文教官拆)、使部尚書(大鴻臚改)、執金吾(原執金吾、城門校尉合併)、前後左右將軍、中書僕射、各州布政使/防禦使。原:秩三千石,現:秩五百萬錢。

副卿:九部少卿/侍郎,黃門侍郎(侍中副職)、諫議大夫(納言官正職)、四徵四鎮四平四安將軍、各州觀察使。新設,秩四百萬錢。

郡級:太守、諸雜號將軍、京軍四中郎將、九部卿各司郎中/令、太中大夫(納言官副職)。原:秩兩千石,現:秩三百萬錢。

副郡:郡長史/丞、外鎮中郎將、諸校尉、九部卿各司員外郎/丞。原:秩比兩千石(一千五百石),現:秩一百五十至兩百萬錢。

縣級:縣令、郡諸曹長官、都尉,原:秩六百石、千石至比兩千石,現:秩六十萬至一百萬錢。

副縣:縣丞/尉、牙門督、軍司馬,原:秩四百石至六百石,現:秩三十萬至五十萬錢。

曹級:縣諸曹掾、曲軍侯,鄉老,原:秩一百至三百石,現:秩十萬至二十萬錢。

(注:公=國級,卿=省部。郡=地市,縣就等於縣)

新法實施之後,對於原本權重而俸薄的尚書令、侍中、黃門等相當於隋唐三省官的待遇強化,是最明顯的。

同時九卿改九部之後,對於部屬官員級別不清晰的問題也徹底做了釐清。不至於像原來那樣令、丞屬官高低混亂,有些部的丞甚至比另一些部的令還高。全部統一爲尚書(卿)、侍郎(少卿)、郎中(令)、員外郎(丞)。

另外,這套新的官制待遇改革,還給因爲地方重要性程度不同而升降小半級留了方便,也是避免官制本身太複雜級別太多。

比如因爲京城非常重要,所以京兆尹仍然地位比外郡太守高出很多,甚至能高於某個州的防禦使/布政使,介於上卿和九卿之間,拿的薪俸也是特事特辦專門定的,高於九卿低於上卿。

其他同類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州治所在的郡級別提高小半級,郡治所在的縣提高小半級。其他郡、縣有別的理由導致特別重要應該提級的,後續都可以一事一議、朝廷專門發文申明。

……

“這個新規看起來清晰多了,權、責、遇都互相匹配,職權大的責任也大,薪俸禮遇也高。桓靈以來爲了賣官而設置的那些秩高而無權的榮譽官,算是徹底掃清了,要不就併入實權官,真是新君自有聖天子氣象。”

“誰說不是呢,而且嚴格來說,這也不光是革除桓靈以來弊政,以‘位清高而無實權’的官位籌勳,那也不是近幾十年的事兒了。自商鞅爲秦行二十等爵始,就已經這麼幹了,那其實就是世官制的積垢,無非一開始賣的爵和封的官還分得清,越到後面越一團亂賬。”

孫資、賈逵等人看完全部官制改革公告之後,由衷歎服,旁邊的應考士子也普遍都是如此反應。

有識之士都已經看出,朝廷這次是要解決幾百年來賣的官、勳貴酬遇官和因功勞才能授予的官的界限了,絕不允許再出現位高祿重卻沒實權職責輕這種不匹配。

不過,大家也都意識到,這樣一改之後,很多要酬勳的事情就沒法做了——比如歷史上糜竺贊助劉備之功,就是給“安漢將軍”這種高位的頭銜,但權力可以小一點,來報答君主的恩人。

李素把所有高位虛官清理掉,肯定得進一步細化爵位,把官爵分得更徹底明晰,才能根本上解決這一塊的缺位。

孫資、賈逵繼續耐着性子往下看,很快注意到了後續的補救措施:朝廷宣佈會在數月之內進一步完善爵位體系,確保除了列侯和關內侯之外,還有其他新爵,把籌勳所需的功能補上。

只不過這一塊的改革跟目前的事務官設置、薪俸改革沒關係,所以不用一起公佈。

孫資等人便在揣測:莫非這是要完全恢復秦朝的二十等爵,或者是從中吸取更多要素?但總不至於直接開歷史的倒車吧。

他們當然想不到李素的計劃了。

但實際上李素覺得這種改革根本不觸動利益,只要劉備覺得新改革不至於導致爵位貶值或者氾濫,而且確實是在“精兵簡政”做減法,那麼減二加一這種妥協絕對是可以接受的。

李素已經想好了把季漢的爵位最高提到不設祖廟的郡公,反正這事兒袁紹也已經幫大家探過路了,後續的反抗應該不至於激烈。

剩下的列侯和關內侯以下,需要恢復周禮的伯、子、男,這也非常容易接受。如今列侯當中比較低的一些存在,也可以往伯、子裡面歸併。

一部分子爵和男爵的地位,會低於目前侯爵裡最低的關內侯。同時又不至於含金量低得跟秦二十等爵裡那些賜給有功百姓的民衆爵位那樣氾濫,所以還是可以充分籌勳的,還避開了“白馬之盟”封侯門檻太高的問題。

搞定了相關事務,李素也總算是爲新皇踐祚以來的選官、用官、官員待遇三大問題都理清了脈絡。他也總算可以安心去襄陽,操心他自己的事兒了。

——

PS:過渡章節,就這樣了……改革細節比較流水賬,一章帶過吧。

第660章 不犯點兵家大忌,敵人都不敢跟我打第291章 資金鍊斷裂了還不容易?抵押田產加槓桿啊第543章 圍標式科舉第324章 關雲長水淹陳倉第581章 天下水戰巔峰對決番外第28章 咱不是要扶桑人的命,是用扶桑人的命修扶桑人的路第573章 貪心不足望當陽第829章 走王道的紅利第515章 打了再投算投降,還沒打就投算起義第800章 有超能力也不能膨脹第104章 止不住的連環弄巧成拙第625章 你這動員效率還不如曹操第44章 馬蹄北去人北望第146章 北關羽,南道榮第120章 釣魚城圍城第310章 威逼利誘第795章 不管你跑幾步,你都有資格笑百步第578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40章 過渡性的官也要好好幹第594章 赤壁烏江(第二更還是六千字)第833章 秋天來了,收穫的季節到了第172章 救火雒陽城第281章 環環相扣第562章 蔡瑁的決斷第846章 要追,緩追,不給曹操喘息機會第607章 無魏可圍,何來救趙第193章 蜀豬兀,火鹽出第513章 連敵人也引用你的經文番外第73章 覆滅漠北鮮卑(第二更五千字。新書已開)第79章 死裡逃生張翼德第544章 改元稱帝第313章 人生就是這樣大落大起大落大落第787章 許褚裸衣鬥張飛第833章 秋天來了,收穫的季節到了第332章 大家一起來繞後第95章 李中郎回京第444章 千騎欲問邊,斬汜過居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659章 成廉:我有呂將軍給的一萬兩千騎兵,你能秒我?第304章 天命不可違第261章 此法可用三百年第329章 果斷只會白給第497章 微妙的二袁恩怨第232章 連弩送上路夠牌面了吧第508章 有歷史能抄我就安心了第64章 賊改不了走空第414章 恍如西部片第46章 天殺的臧霸!你居然背叛我?第58章 此功配享孔廟第497章 微妙的二袁恩怨第115章 據說泡澡傷元氣第10章 李丞相的一生,是搶奇觀的一生第536章 諸葛三策第314章 賈文和佔北原渭橋,法孝直用木牛流馬第228章 伏路把關饒子敬第40章 過渡性的官也要好好幹第741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第170章 忠義楷模第167章 時代受益者第26章 談笑袁本初,往來曹孟德第449章 出兵交趾第391章 閻象舌戰諸葛亮第812章 天下洶洶徒爲你我而已,願與將軍會獵許昌第729章 居然敢在漢人面前玩詐降第609章 袁紹軍:哼!沒有人比我們更懂挖地道第139章 龐羲求降第846章 要追,緩追,不給曹操喘息機會第406章 一個優秀的甲方,就是幹啥啥不行,挑刺第一名第736章 該出土時就出土第371章 范仲淹王安石都能拿來主義第626章 託名司空,實爲漢相第513章 連敵人也引用你的經文第70章 大破韓遂只是基本操作第221章 拖就硬拖番外第28章 咱不是要扶桑人的命,是用扶桑人的命修扶桑人的路第30章 收復了遼東就不能享受享受嘛?第332章 大家一起來繞後第612章 蒼蠅不叮無縫蛋第707章 到了李司空手上,什麼都可以化腐朽爲神奇第498章 孤欲帝則帝,何須遺詔第48章 可惜隊友不給力(五千多字大章,劉備支線結束)番外第27章 一拳打在棉花上第554章 官制與俸祿改革第663章 雙英戰呂布第834章 東出虎牢定陳留第235章 將士長歌入漢關第605章 旱地行舟2.0第201章 居然真有人敢面對鼓譟睡大覺第55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第49章 一紙能抵十萬兵(再次五千字大章,追趕主線時間線)第733章 統治階級才能學的歷史課第581章 天下水戰巔峰對決第670章 雒陽八關取其五第852章 狐死首丘第48章 可惜隊友不給力(五千多字大章,劉備支線結束)第55章 如果你誠心誠意被我利用第142章 散關縣長法孝直第229章 連敵人是誰都沒搞清楚番外第20章 海陸都不是大漢的對手第683章 公爵的制度設計沒你想的那麼簡單第208章 哀牢夷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漢軍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