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誰都想不到

李素跟關羽馬超商議之後,敲定了生產計劃,很快就忙活起來。

在四月下旬這個農閒季節,整個臨洮縣城裡幾乎所有的勞動力,和隴西郡其他幾個縣的成年男性剩餘勞動力,全部被動員了起來,上山砍樹、處理板材。

古代徭役徵發光是往返趕路就容易浪費好多時間,所以能就地解決的事兒儘量就地解決,因此本地人被徵發的比例高一些,也是很正常的。

關羽和李素的規劃,是臨洮縣裡凡是十歲以上的男孩都得兩人一組上山拉大鋸,女人十五歲以上當男孩使,不過考慮到女人體力弱,就讓她們做相對精細的分割木材。

除了臨洮以外的其他隴西縣城,女人和小孩就暫時不用幹活了,留在家裡處理雜務吧。

而隔壁天水郡的徭役就不用趕路幾百裡過來了,反正伐木加工木材的活兒在哪裡都能幹,幹完後直接讓人把木料拉過來。

李素也不讓他們白乾,是嚴格宣佈了租庸調法規則的,反正今年的徵發期限比較緊,沒有超時多少。就算偶爾有超的,或者是不該到服役年紀也來做木工的,那就減免戶調,把本該交的銅錢和紡織品免了。免夠之後就放回去,或者官方給錢給絹繼續僱傭勞動。

李素還趁機給如今只在蜀地有生產的棉布刷了一波存在感,把原本應該給百姓發絹的報酬改爲發棉布,或者是承諾等今年沓中屯田的棉花收穫後改發棉花。

按說棉布成本肯定比絲綢低得多,但因爲百姓們沒見過,而且西北苦寒之地的人不在乎紡織品的輕軟細滑,更在乎毛茸茸暖和一點,所以李素拿便宜貨買勞動力大夥兒都還挺接受的,覺得自己佔到官府的便宜了。

事實上,如果是將來棉花大規模種植、棉紡業發達了之後,那棉布的材料成本肯定連最便宜的絲絹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當然考慮到紡織的人力成本,並不能等比降到織綢緞的五分之一,所以綜合下來最終布料售價是最便宜絲絹的三成,也就差不多了——

棉布紡織也是要歸檔一根緯線就操作一次的,所以女織工的勞動頻率並不低。但總的來說織單位面積棉布可以比單位面積的絲絹少歸檔一半次數的緯線,那是因爲棉紗紡紗的時候可以捻得比生絲粗很多。

比如要是粗一倍的話,棉紗每寸寬度只要歸檔二十根緯線棉紗,而絲綢可能得有四十根緯線生絲,那就等於女工少幹一半勞動量了。而李素爲了節約勞力,也是在跟諸葛芷商量紡紗機造法的時候,讓諸葛芷儘量紡粗紗。

當然這樣做的代價也不是完全沒有,因爲紗粗一倍就意味着布的厚度也要厚一倍,單位面積用掉的棉花分量就多一倍,原材料消耗更大。但李素綜合考慮之後,認爲棉花只要大規模種植就很快會不值錢,權衡還是決定紡粗紗織厚布。

畢竟棉花是直接地裡長的,跟羊毛蠶絲那些動物纖維比少了一級食物鏈傳遞效率損失,便宜五倍十倍都是輕鬆的。而且漢末的北方人也不像後世宋、明那些朝代商業社會徹底發達後,講究奢靡折騰,追求棉布細密,他們只要毛茸茸保暖就好了,棉布織厚了正好棉襖裡面稍微少填充點棉花,總用棉量差不了多少。

按照這樣的估計,將來大批量生產的五尺寬幅棉布,大約可以賣接近一千錢一匹——對這個價錢沒概念的,可以回憶一下幾個參照物。如今的五尺寬蜀錦賣價依然要六千多錢,五尺寬的沒有花紋的素絹帛也要兩千五到三千錢一匹。所以棉布已經是絲綢的三分之一價格了。

果不其然,西北的服徭役百姓們超期幹活後,稍微拿到了官府給的幾尺棉布,以及更多的“秋收後再發棉布”的白條,或是優先給他們發明年的棉花種子,當地百姓就開心得不得了。

“這新布真是又暖和又毛絨,穿着比絲綢都舒服。只有西羌和樓蘭人龜茲人的毛線布比這好,但毛線布可貴呢。”

“是啊是啊,關使君李使君真是仁厚之人吶,幫忙多砍十天八天木頭,就多給好幾尺棉布。”

這裡必須說一句——漢末原本雖然沒有棉紡技術,但毛紡卻已經有了,而且就是在西羌流行的。華夏文明最早有成熟毛紡織布機械記載的,大約就是班超出使西域的時候,在養羊剪毛織布的西域多國有。

至於北方匈奴大草原上,匈奴人雖然也養羊,但不像羌族那樣培育出了綿羊,不好剃毛搓絨,也就沒法織布(羊毛也要用綿羊之類的長毛,才能跟棉花裡的長絨棉搓棉紗一樣搓成毛線。山羊的短毛沒法搓毛線,只有到了近代才能做山羊絨)

所以,隴西的百姓們,好歹還是知道“羊毛線布料”這種東西的存在的,只是太貴了用不起。而且羌人即使學習了漢人的紡織技術,他們的毛紡器材依然是非常原始,基本上就是那個紡錘搓捻製造毛線,然後跟織十字繡似地拿擋板提縱器控制經線開合,也就停留在漢人先秦戰國時的紡織科技水平,連漢地的腳踏式織布機都沒有。羊毛布料的價格其實比絲綢還貴,但供需都很少。

漢人則因爲自己不養綿羊,沒有大規模紡毛線織羊毛布料的需求,懶得爲羌人那點破產量研發機器。反正這時代也沒有專利保護制度,漢人能工巧匠就算髮明出只對羌人有用的好用機器,羌人也不會付他專利費啊。

李素則是在徵發徭役伐木的過程中,親自深入民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不由很是感慨。他知道他有諸葛芷的紡紗機和織棉布機,那些東西都只要稍稍調整,就能改成對毛線毛布生產同樣適用的。既然如今西涼即將成爲他的領地,給自己人逐步擴散一點技術也是好的。

畢竟棉花的種植不可能一年內就徹底推廣開,而養羊這種活兒也不可能在西涼絕跡,既然如此,能讓過渡期那幾年裡民間的羊毛也充分利用起來,何樂不爲呢。

棉花需要的灌溉還是比較多的,只能在河谷兩岸種一長溜兒,祁連山高處坡地乃至弱水、浪水右岸的大片戈壁,還是不適合種棉花的。河西走廊以東以北,降水稍少的草原,將來還是得養羊。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

李素就這麼和關羽整軍備戰、瘋狂製造後勤車輛和木車牀、備用車輪、可替換式槍桿箭桿,忙活到了五月上旬。

造車的速度比他預想的要慢一些。主要是爲了水陸兩用,車底要用好幾條直通頭尾的三丈長弧形厚木板製造、確保中間凹陷有船一樣的穩定中心,所以比平板車底加工起來慢多了。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畢竟水陸兩用纔是西部大篷車的精髓,要是到了河裡穩定性不好可就抓瞎了。調整過之後,李素估計到五月中旬開戰的時候,最多造出五六百輛這種大篷車。即使工期拖到六月份,也就增加到七八百輛。

原計劃的上千輛肯定是做不到了。

不過重新覈算之後,關羽覺得打武都之前五六百輛大車也夠用了,將來去張掖酒泉七八百也能湊合,畢竟單車載重量大了那麼多,一車一萬五千漢斤以上。六百輛就抵得上傳統兩輪單牛大車三千輛的載重了。

到時候第二階段追擊的騎兵部隊不會超過兩萬人,怎麼都是夠補給的。

……

五月初十這天,他最後跟李素合計了一下,讓李素繼續坐鎮臨洮大本營,繼續生產任務,一直到六月初都不要停,也就是繼續開工至少二十天。

而關羽自己,會帶着步兵主力部隊,在五天之內做好出擊準備,先逐步沿着洮河往北推進到金城城下,跟可能出現的韓遂軍稍微打幾場野戰。如果韓遂不敢出戰,那麼在五月下旬也會完成對金城城的包圍,並且開始打造攻城器械,爲後續的攻堅做準備。

至於其他原本屯駐在天水、甚至漢中的二線部隊,也在五月初十這天開始北上機動,往臨洮方向集合,要求五月二十之前全軍到齊。

李素對這個安排沒什麼異議,反正他就算去了前線,也對攻城戰沒有絲毫幫助,就繼續安心生產。

不過,就在李素安分種田的時候,隨着援軍的集結,新來臨洮的部隊也帶來了不少東部的消息,還有劉備派來給李素回信的使者,也夾雜在援軍隊伍裡,跟着援軍一起抵達了臨洮——算算日子,李素是從益州出發前,三月底給劉備上的書,請求在益州交州設立三使廢除州牧,劉備是四月拿到信,四月下旬送到雒陽請皇帝討論的。

如今五月十幾號了,距離皇帝劉協批覆下旨,又過去了近二十天,消息纔算傳到隴西。

確切地說,李素直到此刻纔算是正式在朝廷官場層面意義上,卸掉了益州牧的職務,改任雍州牧。

朝廷宣旨使者和劉備的私人信使,顯然也不可能只帶來這一點點消息。李素追問劉備派來的費詩,東邊如今近況如何。

費詩果然帶來了猛料,他先說了一條跟己方陣營有關的,那就是交州三使的人選問題:

“陛下直接批覆了大王表奏的益州三使和滇州三使人選,許靖、簡雍,高順、顧雍他們全部上任了。不過右將軍您也知道,大王當初沒有表交州觀察使,讓陛下定奪,所以陛下只是許了趙雲、魯肅後,加派了王朗爲交州觀察使。”

當李素最終聽到王朗能當觀察使這個勁爆消息時,也是瞠目結舌。

臥槽!歷史被碾壓成啥樣了?誰還能看清後面的走勢?

那不是著名無恥老賊嘛,咱還指望阿亮將來像我罵華歆一樣羞辱那個無恥老賊嗯,這都到了己方陣營了,還怎麼罵?

不過靜下來仔細站在小皇帝劉協的立場上看,這個任命又完全沒有問題。王朗確實瞭解南方夷越的情況,名望資歷級別都夠,劉協身邊也找不出更有忠誠度和合適的人了。

“罷了,走一步看一步吧。”李素平復了好久的情緒,才接受了這個糟心的設定。

然後他繼續問起關於其他諸侯的新聞,費詩繼續直截了當地往外拋猛料:

“東邊的袁紹和曹操終於起了衝突。曹操去年冬天設法向袁紹示弱的嘗試似乎沒有完全成功,進入初夏農閒的時候,袁紹仍然以曹操‘離間諸侯、阻塞王路’的理由南侵。

而且這次袁紹居然以去年深秋剛剛斬殺了張燕、立了大功的呂布爲先鋒,呂布的參軍幕僚陳宮也隨軍,隨後還有顏良文丑在沮授的監軍下作爲後續援軍,支持呂布。

曹操害怕衝突繼續擴大,第一步時姿態比較忍讓,依約讓出了東郡西部的延津、白馬和燕縣,以及陳留郡在虎牢關外的酸棗、匡亭、烏巢、封丘等地。曹操軍退到浚儀縣與封丘縣之間的官渡,隔汴水爲界。

不過聽說是袁紹認爲當初陛下支持了他的請奏所表,批覆的就是讓曹操讓出兩郡、交給朝廷直轄,所以拿下六個縣還不滿足,堅持要繼續進兵。目前兩軍已經在官渡對峙了有五六天了——這還是以我離開雒陽西行之日算的,如果現在還在對峙的話,已經有二十多天了。”

李素聽到這個消息,神經也是高度敏銳起來:難道會有一場提前了五年爆發的官渡之戰?不至於吧。曹操應該知道自己肯定不是袁紹的對手。

軍事上要是不行,就只有外交上更多退讓,或者打別的政治牌擠兌、示好,想辦法緩和。

尤其是李素聽說袁紹居然把呂布都派出來了,這戰鬥力曹操怎麼扛得住?

如今的袁紹,可是比歷史上官渡之戰前的袁紹,多了呂布、張遼、陳宮、麴義。而曹操卻比歷史上還少一個典韋,雖然典韋只是禁衛而非統兵大將,但張遼到了敵軍那邊,還有徐晃消失了,曹操在將領層面可是弱了太多。

“曹操會如何繼續在外交和政治上忍辱負重呢?”

第171章 呂布逃命第186章 化解董賊的最後一張牌第766章 以兩次笑一萬次第516章 勝利會師第292章 讓陷陣營強制執行老賴第570章 大網收攏番外第67章 黃金帶來的底氣第293章 乾坤大挪移第496章 弒君-下第57章 貼錢做官的好官第381章 大行令楊修第340章 大展旌旗,以壯軍威第423章 鴻溝停戰協議(五千字大章,附停戰協議地圖)第9章 關張千騎劫逆營第691章 作的最高境界:不氣死老公不罷休第211章 平定永昌郡第253章 南蠻物種大交換第126章 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第789章 無謀匹夫都升級了番外第67章 黃金帶來的底氣第295 劉備牌滷肉飯第146章 北關羽,南道榮第172章 救火雒陽城第163章 風蕭蕭兮潁川寒,壯士渡河不復還第360章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七千字大章)第855章 法孝直也有怕的時候第113章 劉焉公然謀反第784章 曹操:仲德你每次都多慮了,孤早已提防第463章 西行漫記番外第74章 英雄豪傑總是成批地來,又成批地走第20章 漢朝也有價格雙軌制第695章 別說陛下沒給你們進行哪項變法的選擇機會第748章 袁紹之死番外第51章 水利之神諸葛亮的變廢爲寶第205章 戰象種田第536章 諸葛三策第72章 載譽歸幽州第409章 承諾不首先使用大殺器第478章 我無法解釋主角爲什麼會像我一樣博學第716章 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第149章 教科書式的劫營第625章 你這動員效率還不如曹操第6章 赴常山第610章 諸葛亮:專治各種懂人第737章 太原圍城戰第294章 諸葛亮半鍋實驗第120章 釣魚城圍城第647章 以消耗袁紹有生力量爲任第118章 內行打仗看後勤後續更新和開新書計劃第700章 邀買人心的本能第85章 巴西三賊第293章 乾坤大挪移第236章 勤王綱領第473章 噴瘋了第833章 秋天來了,收穫的季節到了第46章 天殺的臧霸!你居然背叛我?第716章 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番外第44章 當年怎麼打公孫瓚,現在就怎麼打二田第511章 龐統詐降救橋蕤第110章 搜刮京師番外第28章 咱不是要扶桑人的命,是用扶桑人的命修扶桑人的路第294章 諸葛亮半鍋實驗第263章 世人分黑白,往來爭榮辱番外第1章 中興六公爵第513章 連敵人也引用你的經文第630章 只要夠自虐,敵人就想不到第222章 虛與委蛇第361章 庶竭駑鈍攘除奸兇第27章 好戰略也要有好執行第380章 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盤棋第138章 劉君朗死戰綿竹第342章 像活塞撞潤滑油一樣輕鬆番外第29章 航海先鋒周公瑾第511章 龐統詐降救橋蕤番外第49章 殺之前先扒一層皮第365章 衆正盈朝豈能用宦官的發明!第31章 飲馬遼河第63章 磨鏡不誤募捐功第22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753章 三合一毒打你一次性挨完了吧番外第52章 漢化東胡草原第494章 是皇帝逼我走到這一步的第491章 連遭喪變番外第42章 高幹:請諸位單于努力,再來一次白登之圍番外第30章 即使拿回來的是垃圾,丞相也要叫好第779章 重回桃園張翼德番外第67章 黃金帶來的底氣第314章 賈文和佔北原渭橋,法孝直用木牛流馬第359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606章 輕取石門第709章 天子腳下才需要摻沙子第192章 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第225章 長安淪陷第797章 丞相無赫赫之功第255章 諸葛子瑜可爲大司農第796章 李丞相說要有光,世界便有了光第674章 周瑜覆滅第223章 紙包不住火第689章 不攔頭不截腰只擊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