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免費感言

(本章免費沒扣錢,請不要驚慌)這兩天大家關於裝備種田的吐槽,我也看了。本來想穿插在劇情裡解釋,但是想想看不合適,那是要收錢的,絕大多數人還是不感興趣的,所以還是免費單章說兩句。

大家主要說的最多的點,是“歷史上的山文甲和陌刀都不夠強”,這個我承認,但是我也沒說我書裡搞的東西,就是“歷史上那種山文甲和陌刀”啊,對吧?我這個東西是怎麼造出來的,技術原理路線也大致儘量在不水字數的前提下推演了,所以,這其實不是一個東西。

而我之所以要借這些名字,是因爲如果不那樣約定俗成的話描述就會更加困難,我如果每次都寫“衝壓式標準化造型鐵葉鑲嵌札甲”,一來是肯定有人說我水字數,二來葉不利於讀者構建想象。

就像寫歷史小說的人,很多之所以做文抄公,不是因爲古人的詩真的好,而是你託了名人的名後讀者才容易想象它有多牛逼。

今天那一章裡那幾句蔡琰的賦是我臨時瞎編的,我如果直接告訴你是我寫的,你們就會覺得“好垃圾啊”。

但我如果模糊處理,騙大家“這是歷史上蔡琰寫的”,那些讀不懂漢賦的讀者說不定就覺得“這篇賦貌似還挺厲害的樣子,既然我看不懂,應該也不是很差”。

具體到武器裝備的問題上,“歷史上的山文甲防禦力比魚鱗甲還差”是完全有可能的(當然也不能完全定論,畢竟大家都證據不足,我就相信有八成概率不如魚鱗甲好了)。

但如果自己分析了,很容易想到其中的幾個原因——注意,下面的話不是我網上查資料的,是我自己的思考,我敢保證不是資料黨網文寫手能做的,你自己得有理工科基礎。

首先,我覺得,在甲片厚度一樣的情況下,山文甲弱就弱在“甲片之間的互相勾連鑲嵌容易脫落”,以及“甲片之間縫隙太大,有防禦漏洞,近似於鎖子甲”,這兩點文中其實也提過了。

那麼,爲什麼會造成呢?有點機加工常識的讀者不難想象,大概率是因爲“歷史上的山文甲是手工一片片鍛打甲葉”的,手拿錘子鍛打就沒法確保標準化,每一片形狀不完全一致,這時候,就容易拼不起來。

做過鉗工的都知道,這種情況下,工匠們肯定傾向於“寧可做小,不能做大,寧可磨細,不能磨粗”,因爲細了無非是卡進去之後還有餘量,鬆鬆垮垮,但粗了直接就插不進去,沒法組裝了。所有工匠都把誤差往“寧可做細”的方向留,最後就導致實際的山文甲縫隙很大,防禦不全面。

活塞比氣缸小,充其量只是氣密性不好。活塞比氣缸粗,那就直接插不進去了。

而這些問題,主角用衝壓工藝、標準化生產,是不存在的。換句話說,歷史上的山文甲不行,但這種模式,在“標準化零件生產”指導思想下,可以得到的提升空間,比其他型號更大。這是在用20世紀的工業思維,在指導15世紀的工業工藝。

(我自己簡單用結構軟件幾分鐘建了個模,甲葉形狀設計得好,是可以拼進去,而且不留縫隙的。)

而板甲的問題,我最新章節也說了:防禦力是最牛逼,最好的板甲也確實不影響出招——但大家在視頻裡看到的那些,都是古代國王或者至少伯爵侯爵公爵們穿的,那些才留下來當文物了。

普通的“騎士爵”和“男爵”,說不定16世紀初還在穿鐵桶一樣有棱有角對的頭盔呢,那也是防禦力高超的板甲盔,沒錯吧?那種也不影響出招靈活性麼?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所以,我還是那句話,寫得影響大家約定俗成認知,這個是我的問題,我確實以後儘量不做這種事情了。但是做都做了,希望大家有精力還是多看幾眼,別跳看,最好別“看到一個歷史名詞”,就直接眼光一掃跳過後面幾段,然後認爲後文再提到這個歷史名詞時,“就是指原本歷史上的那個東西”。

上面只是隨便舉一個例子,例子本身其實不重要,所以後面陌刀我也就不解釋了,例子舉一個就好。

我也要繼續檢討如何提升自己的傳達率,把那些有難度的歧義更加通俗易懂地傳達出去。

……

最後說一句:大家都知道,主角的上限是寫手。如果李素在第五層,我至少也要在第五層,我才寫得出一個在第五層的主角。

而實際上,如果我要寫出千人千面,要寫出一些“別人懂而主角不懂”的東西,那我自己就得在更高的層數。一本書裡,主角越是並非全知全能,那就需要一個比主角全知全能得多的寫手來左右互搏博弈,否則寫出來就會看上去像“剛立弗萊格敵人就掉坑裡”的鬧劇感。

我在這裡說這些,也不是爲了自吹,而是我意識到我寫這種書肯定會面臨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如何設想“有些事情作者懂,而主角不懂”。

就好比最近章節裡面李素的很多分析,哪怕不是硬知識,僅僅是“思維習慣”,其實作爲一個文科生外交專業的人,李素是不該懂的。而我不好意思懂了,偏偏我又會經常忘了控制,只限制了李素對硬知識的認知,而導致他在軟知識方面偶爾超出自己該懂的。

這方面我以後再注意換位思考壓一壓,說句不謙虛的話,這或許也是一種“智者的詛咒”吧,因爲一樣東西如果你很熟,你很難想象“一個不熟的人是怎麼樣不熟”的,或許你覺得吧這個知識點摳掉後,就是不熟的人該有的樣子。但實際上吧這個點摳了,還得把通往這個點的線也都摳了,纔不顯得突兀。

第40章 瞞天過海第785章 岌岌可危第104章 止不住的連環弄巧成拙第312章 “黃色計劃泄密”第734章 狂造核心李伯雅第420章 以戰求和第582章 周瑜的人生巔峰第134章 報信的都沒我快第158章 不爲五斗翡翠折腰第584章 遲必有變番外第45章 蔡邕:死後五年才發威第849章 劉曹對決-中第318章 世界線收束第146章 北關羽,南道榮第806章 田種不炒第739章 先打擊一下呂布的自尊心番外第46章 吃了沒文化的虧第298章 強偷弱是賭,弱偷強是白給第283章 岳陽樓單扇赴會第260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第663章 雙英戰呂布第744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18章 舌戰羣儒-下地410章 準備北伐涼州第100章 能當諸侯的都是人精第673章 周瑜:我有經驗,李素:我有科學。第793章 遷都雒陽第681章 論功行賞第289章 李素不在時的暗戰第48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758章 曹子和突圍遇關羽第88章 天子明詔舉茂才第321章 隕石術算什麼,咱有更強的大魔導師禁咒第740章 這次不用你殺故主,傳檄天下辱罵袁紹一頓就行了第501章 稱帝的條件第800章 有超能力也不能膨脹第390章 哪怕比扯淡還是比不過諸葛亮第601章 忍辱負重孫仲謀第331章 被關張趙馬圍毆的最高待遇(九千字大章)第544章 改元稱帝第157章 臘月渡瀘,深入不毛第157章 臘月渡瀘,深入不毛第595章 如仲謀不才,公瑾可自取第132章 敵進我退,敵疲我打第289章 李素不在時的暗戰第709章 天子腳下才需要摻沙子第803章 曹操新政:耕者有其田第394章 諸葛之算,恐怖如斯(八千字大章,舌戰完結)第177章 胸甲騎兵第814章 諸葛亮不是四年前的諸葛亮了,但郭嘉也不是四年前的沮授第452章 給你機會跑你不跑第16章 高考移民舉孝廉第23章 屯田不是請客吃飯第544章 改元稱帝第228章 伏路把關饒子敬第105章 破門者趙子龍第597章 呂蒙死於此樹下?第132章 敵進我退,敵疲我打第553章 我見猶憐,況老賊乎第416章 伐伐伐伐木工第392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第808章 陛下自己想變法,關曹操什麼事第833章 秋天來了,收穫的季節到了第495章 弒君-上第20章 漢朝也有價格雙軌制第31章 飲馬遼河番外第2章 周瑜歸降番外第8章 出鎮關東第71章 斬太守祭鉞第127章 不太好意思取標題第545章 都當皇帝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嗎?第248章 出來混久了回家還債第21章 說服沮授-上第587章 李素的秘密武器第330章 雙方都是貨比三家只看不買第782章 張郃高覽降曹第427章 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24章 卻月陣的精髓第87章 關雲長義釋嚴顏第318章 世界線收束第511章 龐統詐降救橋蕤第211章 平定永昌郡第810章 策劃對曹賊的最後一戰第681章 論功行賞第324章 關雲長水淹陳倉第223章 紙包不住火第110章 搜刮京師第650章 提前引爆了煙霧彈第575章 敵人不上鉤就繼續扮豬吃虎番外第67章 黃金帶來的底氣第665章 袁紹:孤怎麼看誰都像內奸第248章 出來混久了回家還債第12章 一魚三吃,一功三立番外第47章 搶得越狠,死的越慘第60章 衣錦夜行關長生第457章 阿亮的畢業旅行第633章 演技的關鍵是要自然第446章 收拾舊山河第523章 宛雒那點齷齪事第667章 諸葛亮:你覺得以我的智商,會錯過這種白給的機會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