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一紙能抵十萬兵(再次五千字大章,追趕主線時間線)

劉備沒能等來南匈奴援軍。

他也並不知道,羌渠單于究竟是如何被朝廷說服派出援軍、又如何最終被下屬叛變弒殺的。

劉備離開雒陽後的這段時間裡,雒陽發生了太多雲波詭譎的外交詐術和機緣巧合。

很多看似順理成章的發展,其實背後有着一波波負負得正的騷操作。

雖然最終結果似乎沒變,但對參與其中的每一個個體而言,卻事關個人榮辱、名望漲跌。

就好比宋義預言項梁必敗於章邯之手,雖然並沒有改變任何結果,項梁該死還得死。但宋義個人卻能因爲這一嘴神預言,收穫“知兵”之名,換來被楚懷王封爲上將軍的資歷。

而如今的雒陽城中,臥虎藏龍着遠比宋義更牛逼的外交詐術大師。

……

視線回到四月上旬的雒陽,也就是劉虞即將被朝廷內定爲幽州牧、但還將定未定的時間點上。

當時,大將軍何進假借天子名義、徵發羌渠單于援軍的第一道矯詔,其實已經發出了半個月。

這也並不奇怪——劉備和李素上洛告發反情是二月底的事兒,三月初陶謙的急報也到了,所以當時何進就已經開始着手徵發南匈奴援軍。

何進那封矯詔的內容,甚至還是袁紹幫他出謀劃策的。

不過袁紹文筆不佳,所以他只提供勸誘思路,至於具體措辭,當然是何進的主簿陳琳寫的。

然而,陳琳文筆再好,也掩蓋不住袁紹勸誘理由的蒼白枯燥。羌渠單于一開始並沒有搭理袁紹,藉口說如今春荒匈奴軍需物資儲備不足,得等秋草馬肥才能南下。

這顯然是準備觀望風勢、拖一拖再說——歷史到這兒,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因爲原本歷史上羌渠單于也不是那麼好說話,你朝廷一徵召他就屁顛屁顛來的。而是磨蹭了小半年、熬到當年秋天才勉強南下。

何進與袁紹吃了癟之後,覺得很沒面子,又調集不到人馬,就把鍋甩到了即將調任幽州牧的劉虞身上。

何進親自請劉虞喝了頓酒,又跟袁紹一起軟磨硬泡,說他們實在沒辦法了。如果任由他們的節奏來徵發,那就等秋天再指望南匈奴援軍吧。

要想提前,就得劉虞動用自己的個人威望和人情,親自給羌渠單于寫私人信件求援,跟聖旨一表一里推動這事兒——何進其實也知道,劉虞的個人威望,在羌渠單于那兒比漢靈帝的聖旨更管用。

劉虞推辭不過,只好暫時把這事兒記下,擱在自己的待辦事項裡。

而何進也沒虧待劉虞,因爲第一時間徵發羌渠單于不順利,作爲交換條件,何進就給了劉虞手下一些武官官職的空缺名額。默許劉虞上任州牧之前可以任用心腹,徵辟一名校尉、數名都尉與軍司馬,再在全國範圍內自行徵兵一定規模,到時候一起帶着去幽州上任。

這纔有了後來劉虞派遣都尉四出、徵發丹陽兵等精兵的編制配額。

……

被何進甩鍋之後,劉虞回府就開始爲他的調任做軍事準備工作。

他當時還是大宗正,手下的屬官也都是一堆掌管王族戶口的漢室宗親,懂兵的不多。

一想到要寫信給羌渠單于、求羌渠單于出兵,劉虞便覺得身邊乏人可用。

缺乏懂外交談判的人才啊!這信可怎麼寫?

他自己的威望當然是足夠的。但跟單于談條件這種具體工作,纔是要擅長外交的人才行。

劉虞把宗正府裡的屬官在腦中全部過了一遍,最後竟然想到了那個官職最小最卑微的傢伙——只有正三百石的李素。

“此人在宗正府中雖然名微望寡,但當初聽君朗說,他在大將軍府上時,就曾面駁袁紹、直諫袁紹不諳胡人心思,君朗與曹操也都覺得李素所言不無道理……這求援信,就讓李素來想想說辭吧。”

他這麼想着,就把李素招來。

“拜見宗伯。”李素很快就到了,恭敬地任由劉虞吩咐。

劉虞也不客氣:“大將軍矯詔徵發匈奴騎兵,但是暫且被羌渠單于拖延了。大將軍便讓我以個人之名,給羌渠單于私信,從旁慫恿。素聞你知胡情、擅揣摩胡酋心意,可願幫我寫這封求援信?放心,最後我會親自潤色、謄抄一遍的。”

劉虞只需要李素幫忙想幾點勸誘的話術。

李素心中一沉,第一反應依然是勸阻:“宗伯,我一貫以爲,縱然徵發南匈奴成功,只要朝廷不給錢糧,南匈奴內部恐怕也遲早不穩。何進既然徵不到,不如就此作罷?”

要李素寫信,對李素而言當然毫無難度。

他上輩子就是外交學院的,只是後世天下太平,用不到他那一身詐英坑美的屠龍之技,他才大材小用去當談判專家。

現在能學有所用,把本專業的技能用上,李素早就陰血沸騰,想要發泄陰謀騙人了。

但提醒是不得不說的,否則將來南匈奴真出了事,劉虞怪罪他那就不好了。

劉虞也有很多難處,最終果然沒有聽進去:“你說的,不無道理,但‘南匈奴遲早不穩’,這個遲早究竟是多久呢?朝廷枯竭,遠水不解近渴。

如若強徵南匈奴,會導致羌渠單于一年半載之後纔不穩,甚至數年後才逼反,那麼眼下就該徵!匈奴人不會連這點壓迫都受不了吧?總不至於第一次不給錢徵,他們立刻就反?

而且,箭在弦上,已經不得不發,羌渠單于跟何進虛與委蛇,也只是說秋草馬肥之後再南下,沒說不南下。我們不寫這封信,羌渠單于最終還是會南下的,我總不好從中作梗阻撓何進。既然如此,遲不如早,說不定靠着這些兵,還能儘快壓制幽州亂局。”

劉虞都把話說這麼明白了:徵發不徵發是何進的鍋,他們宗正府的人推動,只是加速這個進程,結果不是他們決定的。

既然如此,李素覺得他已經仁至義盡,而且已然撇清了全部“你爲什麼不提醒”的嫌疑。

咱就當一把宋義,預言一次“項梁之死”,長痛不如短痛吧。

李素拱手應諾:“既如此,素願效犬馬之勞。還乞一封宗伯原先與胡酋之間的撫慰書信,好讓卑職習學宗伯的口吻措辭、稱謂禮數。”

劉虞便翻出一封原先在幽州做官時,跟胡人酋首往來的舊書信,內容不太敏感的那種,遞給李素當面揣摩。

李素略微看了一會兒,便提筆開始寫,居然都不用怎麼想。

“這李伯雅寫這類書函,竟如此輕車熟路?怕是盧子幹勸誘胡酋,都沒他這麼利落吧?”

劉虞光是看李素下筆的速度,就是微微一驚。

李素之前的文筆速度,已經驚訝過很多人了,從劉備到張郃,都見識過。

但劉虞卻是第一個見識到李素寫外交文書速度的人。

他腦中第一印象想到的對比參照物,就是盧植盧子幹——

盧植的職務是尚書。漢朝沒有翰林院一類專門幫皇帝蟹聖旨的文學機構,所以少府卿下面的六曹尚書,其中有一項職責,就是幫忙草擬詔書。

盧植在六曹尚書中以知兵事著稱,往年何進還未攬權矯詔之前,皇帝給南匈奴、烏桓、鮮卑那些的單于、酋長下詔書,都是盧植寫的,盧植就相當於漢末外交國書寫作的第一高手。

須臾之後,李素就把東西遞給了他。

除了字醜了點,別的暫時沒看出毛病。

劉虞也不在乎字,反正要親自再抄一遍的,他關心的是勸誘的藉口。

“匈奴諸部,漢眷之盛,起於昭宣,衰於哀平,不過八十載……烏桓諸部,漢眷之盛,起於光武,盛於明、章,至今百五十載……”

李素在勸說信中,直接就對比南匈奴和烏桓,被漢朝皇帝重用的歷史。

原來,南匈奴內附的時間,是比烏桓更早的,因爲漢武帝的兒子昭帝的時候,匈奴就分裂了,南匈奴就內附當了漢朝的僱傭兵。

但南匈奴當僱傭兵、每年有固定錢拿的好日子,只持續了幾十年。

後來到光武帝中興,漢朝皇帝最信任的僱傭兵民族,就換成了烏桓。

這裡面原因是什麼呢?匈奴單于估計都沒透徹想過,但李素幫他們想了一條:

是因爲新莽代漢的時候,南匈奴當時認爲西漢氣數已盡,所以也沒打算再爲大漢盡忠、跟王莽保持距離。所以等劉秀重興漢室,當然要另外找一派一貫支持他的!

其實說白了,烏桓人也是匈奴當中的一部、再次分裂出來的。

確切地說,烏桓當年就是位於河北的南匈奴。而“光武距河內”,劉秀是從河北起家的,所以他就要把“外族僱傭兵領軍餉”這個好處留給最早支持他的外族嫡系!至於那些王莽代漢時跟着王莽走的,你們就別想再有拿錢當兵的好日子了!

這纔有了東漢後來近150年裡,烏桓族每年能領到平均兩億錢的僱傭兵軍費,可以給漢朝拿錢打仗,而南匈奴只有在特別吃緊的時候才能偶爾拿一筆!

150年了,烏桓人爲漢朝打了那麼多仗,也累計收了將近300億錢。

把這些歷史分析明白後,李素在信中話鋒一轉:現在,烏桓人短視,無非是因爲他們以爲漢室即將衰微。可大漢四百年威烈,豈是那麼容易傾頹的?

如今朝中有能有威望的漢室宗親那麼多,就算形勢危急,破而後立的機會也是大得很!

到時候,羌渠單于今日的雪中送炭,便可以至少在爲子孫後代再謀一份150年的長遠工資!烏桓人如今不靠譜,你們卻靠譜,等漢室三興、朝廷有錢之後,再要外族僱傭兵,可不就永遠長久僱傭你們了麼!

當然了,李素的具體措辭,還是比較隱晦文雅的,他不會直接寫那些大逆不道的話,只是作爲外交騙術,這麼鋪張一下。

劉虞看了之後,臉色也是數變。

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覺得李素這番長遠考慮的話,成功說服羌渠單于的概率太大了!條件也太有誘惑力了!

李素把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的道理寫得太精闢了。

誰讓後世那些欠包工頭項目款,說“忍一忍,現在手頭緊,這個項目你幫我扛過去了,我記得你的人情仗義,後面一輩子的項目都給你做”來勸誘包工頭暫不收錢的開發商,也都是這麼騙人的。

論用外交詐騙暫時穩住對方,漢朝人哪有李素陰呢。

能把“不給錢白漂對方精銳大軍”這種不要臉的事情,寫得如此清新脫俗,這世上恐怕真沒第二個了。

而劉虞的第二個反應,竟然是有些惶恐和不好意思。因爲這封信,最終是要以他的口吻去寫給羌渠單于的。

如果按李素的寫,暗示羌渠單于“不要怕漢室衰微、投資到漢室身上的錢回不了本,就算中央不行了,肯定還有漢室宗親三興漢室……”

那他自己就是大宗正,而且是如今宗室中威望最高的,那豈不是在暗示他劉虞能三興漢室?好像有點大逆不道啊……

劉虞掙扎在三,最後還是決定國事爲重。

這是給羌渠單于的私信,是爲了儘快求援兵,單于看完之後也會燒掉的,稍微措辭露骨一些,也就罷了……

爲了天下!劉虞大義凜然地決定不避嫌疑,按李素的寫。

……

第二天,這封信就被劉虞最心腹的密使送走了,信上封了最嚴密的火漆,用了封印。

劉虞最終還非常厚道地在信的末尾稍微隱晦地加了幾句話,主要是安撫羌渠單于,讓他“量力而行,實在有困難少出點兵也可以,內部團結也要注意。”

然後就是等待了。

信使騎的是最快的馬,四天之後就送到了幷州西河郡以北、雁門郡以西的南匈奴王庭。

羌渠單于見信後,深以爲然,一改之前看到那封何進矯詔的態度,跟部族內部好幾個心腹商議(主要是他的兒子們),最終決定果斷出兵!

但即使如此,南匈奴內部依然有很多反對意見,主要是休屠各部的人。

休屠各部首領須卜骨都侯,力諫羌渠單于不要搭理漢庭的徵發,也對羌渠下注漢庭的做法完全不信任。

爲了阻止發兵,須卜骨都侯還在各部散佈言論,強調漢室不可能再興,現在再爲了漢朝皇族的人情而給漢人白白打仗,只是把南匈奴勇士的性命往沒有回報的無底深坑裡填!

羌渠單于與須卜骨都侯的矛盾進一步激化,但羌渠竟然不覺得有必要防備內患,自信仍能控制各部,大大咧咧就讓自己的長子、左賢王於夫羅、帶領單于直屬的八千最精銳匈奴騎兵,號稱兩萬,南下幫助漢朝勤王了。

大軍行進到雒陽就得走個把月,但信使比軍隊快得多。

四月中旬的一天,傳遞南匈奴正式出兵勤王消息的信使,就抵達了雒陽,先把這個好消息稟報了何進,隨後又稟報了劉虞。

何進、袁紹、曹操、陳琳,乃至劉虞本人,或震驚不已,或覺得“沒想到果然能成”。

“劉虞的威望這麼高?天子詔書請羌渠單于出兵,都要藉口多拖延數月,劉虞一封書信,都不知寫了些什麼,竟然羌渠就這麼果斷出兵了?”

爲了這事兒,何進都忍不住幾次找劉虞試探口風,想知道劉虞是怎麼勸誘的。

劉虞都有些惴惴不安,怕那些“三興漢室”的說辭暴露,就推到了李素身上。

“此事,某隻負責付出名望、擔保罷了。具體遊說之辭,是我府上的公主家丞李素寫的,是他的計策說服了羌渠單于最終出兵!”

劉虞直接就把仇恨值甩到了李素身上。

“什麼?我設計的勸誘條件、配合孔璋的辭令文筆,所擬的天子明詔。對單于的說服力,居然不如李素編的一封信?這李素究竟是何等文采口才、洞悉人心?韓非之書,儀、秦之舌,恐怕都不過如此吧?”

袁紹和陳琳聽說了這條內幕後,直接震驚地呆滯到說不出話來,只覺得自己的才華和智商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簡直特麼見了鬼了!

這樣的人才,要是出身足夠高貴、官職起步足夠高,簡直可以去當“使匈奴中郎將”了有木有!代表朝廷持節去當駐匈奴大使都沒問題啊(類似於蘇武乾的活)

李素的信水平如何,他們是看不到原文了,只能靠袁紹這個勸誘失敗的同行來襯托。

……

另一邊,袁紹和陳琳並不知道,就在他們被李素的騷操作震驚不已的同時,李素本人卻毫不居功。

劉虞只是在得到回信後,驚喜交集,從而對李素更加信任。但劉虞手下人才匱乏,他只能用升官賞賜勸誘能者多勞,很快又堆給李素更多的差事任務。

“你此番勸誘南匈奴有大功,但此事不宜明着宣揚,但我定會另給差事,使你立功。待你下次回返,兩功並賞,至少升你爲宗正府私府長。屆時讓你以私府長之職,跟我平調到地方。”

宗正府的私府長,秩比六百石,與公主家令平級。

李素如今是公主家丞,才正三百石,“丞”和“令”有多大差距,看看縣丞和縣令就知道了,直接是品秩翻一倍的。

這一步,可是跨得夠大,難怪光靠一次的功勞還升不上去。

“但憑宗伯吩咐,爲國效力,豈敢推辭!”李素答應得很漂亮。

“南匈奴行動拖沓,不能全指望他們。既然大將軍特許了我募兵之權,明日你便以我屬吏身份,跟隨擬上任漁陽郡都尉的毋丘毅,南下招募丹陽兵。

任務完成後,也不必回京了,從兗、青之地直接渡河,把兵帶回幽州便是。朝廷已經暗定我爲幽州牧。給你和毋丘毅的期限,是兩個月,兩個月後要帶着兵回到幽州,最晚不能超過三個月!”

“屬下領命!”

第166章 華雄需要急,呂布不用急番外第11章 只要是改革,就沒有不難的第576章 長阪坡:一腳地板油幹到底(七千字大章)第514章 斬殺弒君賊一些扯淡的章節感言(關於加更)……第618章 劉備飄了第322章 張濟:還沒打我就被包圍了第263章 世人分黑白,往來爭榮辱第740章 這次不用你殺故主,傳檄天下辱罵袁紹一頓就行了番外第60章 無聲的擴張第734章 狂造核心李伯雅第83章 無血開城下南鄭(三更)第63章 前門潰韓暹,後門來楊奉(三更)第759章 斬曹純,奪襄城第709章 天子腳下才需要摻沙子第249章 破除迷信的日常第639章 連環挖坑一時爽,連環引爆時更爽第485章 “要靠道德感化才能治本”第99章 欽定反賊劉焉第855章 法孝直也有怕的時候第398章 曹操的忠誠變質了第327章 不到渭河心不死第657章 關門打狗第216章 徵西將軍又來共襄盛舉了第745章 該醒醒了,還在打仗呢第267章 炫富凡爾賽番外第59章 黃金五年第26章 談笑袁本初,往來曹孟德番外第22章 大漢不能只有十五個州第296章 決賽圈王者第411章 派王朗去監視趙雲魯肅第392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第54章 收服典韋只是開始第647章 以消耗袁紹有生力量爲任第11章 取信賈琮第557章 步步緊逼第345章 荀攸的迪化段位第615章 諸葛亮:打一杖就能總結出一本兵法第524章 撂最狠的逼,挨最毒的打第823章 曹操的認知,是停留在沒有地圖編輯器的前提下的第42章 遍地賊情第87章 表面兄弟第687章 袁公定然否極泰來第382章 打仗全靠嚇第265章 荊益一盤棋第71章 斬太守祭鉞番外第13章 移民拓荒基本國策第296章 決賽圈王者番外第9章 南方大開發第110章 搜刮京師第548章 溫水煮蟾蜍(五千字大章……)第6章 赴常山第20章 漢朝也有價格雙軌制第574章 長阪長下坡,需要人肉剎車片第417章 誰都想不到第350章 有驚無險第412章 一路種田到前線第628章 戰前準備第763章 三十而相第313章 人生就是這樣大落大起大落大落第583章 戰略相持階段番外第30章 即使拿回來的是垃圾,丞相也要叫好第302章 馬超過街亭第263章 世人分黑白,往來爭榮辱第289章 李素不在時的暗戰第654章 互相包餃子第764章 似乎跟原來也沒什麼不同第215章 要演也得演到底第449章 出兵交趾第855章 法孝直也有怕的時候第183章 咱不是一審判決執行人,咱是二審審判人第738章 呂將軍不要衝動咱談談條件第518章 你這是在懷疑孤的凝聚力麼第21章 不毛之地第239章 大道至簡第38章 欽定人教版一些扯淡的章節感言(關於加更)……第727章 打不過也耗死你番外第56章 呂布:死前也要殺個可汗墊背第5章 水到渠成第37章 劉縣令棄官第18章 舌戰羣儒-下第719章 讓曹操袁紹來幹這事兒,早就心態崩潰好幾次了番外第38章 進兩步退一步第73章 反向圍城打援第420章 以戰求和第75章 數郡之地也敢稱帝?第238章 大王無小事第642章 孟德野望第817章 只不過是被包圍而已番外第65章 江湖越老,膽子越小第734章 狂造核心李伯雅第330章 雙方都是貨比三家只看不買第437章 馬超騎臉怎麼輸第289章 李素不在時的暗戰第828章 難怪一個個地進退失據第88章 天子明詔舉茂才第537章 量子疊加態打野的精髓:只要我不出現,我就有可能在任何一路出現番外第8章 出鎮關東第45章 我守居庸關,敵在八達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