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劉縣令棄官

李素得到了徵辟,也就能名正言順長期留在京師了。

此後兩天並無大事發生,他就去宗正卿那兒辦了一下“入職手續”,熟悉一下情況,然後業餘時間就繼續完成他的寫書、刻書、印書工作。

兩天後,三月初一,正是朝廷五日一朝的大朝會日期。

算算日子,李素穿越到這個世界,已經過了整整一個月了。在京師滯留,前後加起來也有十幾天。

靈帝如今常年荒於政事,但朝會還是要開的。無非皇帝稍微露個臉就閃,具體事務由公卿初步處理後、交十常侍定奪。

之前幽州刺史陶謙的第一份告急文書,是四天前送來的,錯過了上一次大朝會,所以對於相關告急的獎懲處斷,自然要在這次朝會上討論。

公卿與十常侍一番閉門博弈,最後達成了平衡。

陶謙暫時不獎不懲,仍然暫留在幽州刺史職務上,讓他戴罪立功先把幽州局面穩定住,免得糜爛快速擴大。

不過大家都知道,陶謙這個幽州刺史是當不久了,最多幾個月,就會被藉口調走。

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十天前倉促帶領駐紮在漁陽的烏桓南下迎擊張純。可行至後世居庸關一帶時,其帳下的烏桓難峭王突然發難,與張純裡應外合,擊殺公綦稠,並殺散公綦稠帳下嫡系的漢人部曲。

這次的朝會上,也正式定了調子,把一切都推到了公綦稠這個已經戰死的死人身上,認爲是他御下不明,又剋扣烏桓糧餉,沒有察覺到烏桓人的異心。

與此同時,朝會還正式對劉備、潘鳳、張郃等人之前出首、追捕張純的功過,討論出了一個結果。

潘鳳、張郃功勞較小,或者說行動中有一定的過失,但總體上功大於過,各自被賞賜了一些金錢,但沒有升官。

而劉備功勞最大,因爲有首先出首之功,還是一路殺穿了黑山賊盤踞的地區、冒險南下報信的,追殺張純時作戰表現也英勇敢先。

最終朝議決定,將劉備由安喜縣尉,改遷爲廣昌縣長,秩正四百石,比原先升了兩級。(安喜縣尉是三百石,要升到比四百石、再到四百石)

之所以廣昌縣長只有正四百石,是因爲這個縣比較小——一萬戶以下的縣,只有“縣長”,根據戶口數從正四百石到比六百石。一萬戶以上的縣纔有“縣令”,從正六百石到千石。

而廣昌縣是中山最北面的縣,位於淶水上游(相當於後世保定的淶源縣),這個縣在燕山山區,戶口很少,纔剛剛五千戶左右,所以縣長比較不值錢。

另外,根據之前張郃堵截張純時的部署,當時因爲官軍兵力不夠,只堵截了中山郡與涿郡交界的南部地區、也就是易水沿岸,而沒有兵力去堵淶水。

所以最終,張純確實是從廣昌縣沿着淶水逃脫的。廣昌當地的官員,不是本來就跟着張純從賊,就是被張純殺害殉國了。

因此,廣昌縣官場上的官員,基本上都被清空、騰出了很多官位空缺。

朝議這才決定讓知兵善戰的劉備去當廣昌縣長,也好負責堵住淶水一線,防止張純在幽州做大後,再沿着這條路反向蔓延回冀州。

至於李素,在朝議上倒也有提到他的名字,但後來聽說大宗正劉虞已經徵辟他爲宗正府公主家丞、秩正三百石,也就不再另外處理,只是追認備案即可。

……

可惜,朝廷對劉備的任命徵辟,當然沒能正式下發下去。

因爲劉備早就不在安喜縣尉的職位上了,哪怕把任命送去也是白跑一趟。

朝議後第二天,李素就以“劉備前同僚”的身份,用恰當的渠道,委婉上報有司,說劉備已經棄官回鄉、組織鄉勇抗擊張純了。

有司之中,其實有少數人已經提前知道這個消息了,畢竟劉備離京已有將近十天。但做局需要,他們只能揣着明白裝糊塗,等李素“正式稟報”後再假裝“恍然大悟”。

演得也是挺累的,劉焉的勢力,估計在這背後也花了不少資源,自以爲把劉備和李素當成提線木偶一樣在操縱。

與此同時,在李素把上述情況正式反饋之後,又過了兩天,李素之前在甄家工坊訂貨的第一批防止印刷滲染的楮皮紙,也已經正式造好曬乾、可以用於印刷了。

這批紙的原料並沒有充分浸漚,前後只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出品,所以造出來的紙壽命會短一點,但印東西是沒問題的。

雕版也已經在等紙的過程中雕好了,就等紙一到立刻就能印——

雕版過程中,當然也遇到過一些技術難題,比如一開始李素都沒考慮到陰文雕版雕出來的字是反的,所以讓鍾繇抄寫的在正常的紙上,沒法翻轉。

但這些都好解決的,李素讓鍾繇在很薄的絹帛上重新抄了一遍,這種絹帛是拓印章專用的,透墨性比紙更好,寫完後絹背面也能清晰印出字跡,所以把絹反過來蓋在木板上、讓木匠順着反的字刻,就能刻出可以印書的雕版了。

李素還做了一個滾筒狀的、外面包裹類似海綿一樣吸墨材料的工具,用於給雕版刷墨,免得墨沾多了楮皮紙也撐不住。

總之一番折騰,總算是把這世上第一批黑底白字的陰文卷軸書印了出來。

給劉備授官未遂後的第三天,這批書就開始在雒陽流傳開來了。

最初的賣家,是甄家的商鋪,他們就跟原先賣紙一樣賣成品書。

畢竟這個時代原先還沒有書籍這門生意,大家都是買紙回去自己抄的,就算有交易,也是讀書人之間買賣,沒有商人批量賣的。

……

三月初四,也就是《孝義錄》開賣後的第二天。

李素一早去衙門裡點卯,處理了些事務,等着逮到公務的空閒,就翹班溜出來。溜到甄家商號,向管事張亮查問一下賣書的情況。

張亮對李素的態度,着實比較兩面化。

一方面很感激李素髮明瞭這門新生意(雖然現在還對甄家人技術保密),看起來整體行業前景很開闊。

但另一方面,最初出版的這本書,質量確實不咋地,賣得不太好。

張亮便如實相告:“先生,自昨日起,來這兒看新鮮的人不少,很多人試讀了之後,也覺得故事精彩,也頗有教化之功,發人深省。但很多人覺得這書價錢太貴,於仕途經學並無補益,捨不得花錢買。”

李素對這個暫時的結果,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他沒想到,大家不買的主要原因居然是嫌價格貴。

他便耐心問道:“這書價格還貴?光是賣紙,這樣一張長卷,蔡侯紙都要十幾錢,左伯紙更是要三十錢。我造的左伯紙,比尋常左伯紙質量還好,光賣紙賣四五十錢,因爲稀缺,恐怕也不爲過吧?

我還把字弄上去了,只收一百多錢一卷,貴麼?這一卷好幾千字,找個文書抄寫,手慢也得抄幾天,讀書人的時間,一天不得至少當得百錢工錢?”

李素非常中肯地剖析,一度以爲是甄家的人不會做生意,不會給客戶找參照對象說服,才導致客戶不肯掏錢。

另外,或許有人會覺得一張紙賣十幾錢到幾十錢太貴了——但實際上,這個時代的紙是非常長的,也就是跟後世宣紙一樣寬闊,比宣紙窄一些,但更長。

因爲漢朝的人寫書的習慣,還沒脫胎於竹簡,竹簡就是很長一排竹片捲起來的,有紙之後舊習難改,也就依然做成長長的卷軸。所以書纔是以“卷”爲單位的,一張長紙寫滿卷好就是一卷書了。

沒有蔡侯紙之前,這樣面積的一條絹帛,至少要幾百錢。紙只賣十幾錢到幾十錢一卷,已經比寫在絹帛上成本便宜了十幾倍了。大家的心理價位對標的是絹帛,所以對紙的售價也是很認可的。

面對李素的分析,張亮耐心解釋:“先生,你這書,算紙錢和工費,確實不貴,說到底還是題材。讀書人花大錢買書看書……目的終究是要有益於仕途,只是故事的話,看過記個大概也就罷了。

你要是肯賣經學書籍的話,我倒是可以保你銷量至少漲幾十倍。以雒陽城讀書人的數量,只要我們一家獨攬,《春秋》一天賣出幾百卷都沒問題。”

銷量暴漲幾十倍,也才能保證一天賣出幾百卷。可見李素這個《孝義錄》,如今只能每天賣出十幾卷,攢一個月也不到一千卷,只能覆蓋到如此少量的讀書人。

幸好,李素知道自己有後手。

他拍了拍張亮的肩膀:“別急,再觀望兩天。明天,又到了朝廷朝會之日了,我相信不出數日,這套書就會大賣的,到時候,定然會有貴人相助。”

張亮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真的?讀書這種事兒,就算有貴人相助,都不能逼着士子去買吧?除非是太學都規定孝子人人要讀此書,那倒是有可能賣出去。但太學是太常卿管的,那些清貴之人怎麼會關心這些污濁俗務呢。”

李素眼神一亮,暗忖這張亮倒是個做生意的福將嘛,弗萊格立得不錯。

番外第60章 無聲的擴張第86章 此功當浮一茂才第261章 此法可用三百年第175章 利益最大化第155章 打工人打工魂第402章 就像打遊戲一樣看屬性第1章 知之爲知之第458章 有錢人的揮霍方式第324章 關雲長水淹陳倉第453章 勢如破竹、直撲龍編番外第33章 滿載而歸第206章 摟草打兔子第91章 打仗髮型不能亂第447章 似曾相識的場景第682章 冊封公爵第350章 有驚無險第59章 使匈奴中郎將李素第529章 不是徐晃無能,而是“陰間歸來”的賈詡太狡猾第61章 狗急跳牆第372章 收網第189章 屯兵犍爲尋釁端第625章 你這動員效率還不如曹操第197章 連耗糧都耗不過劉備(三更)第66章 漢中太守假節鉞第113章 劉焉公然謀反第78章 攻克陽平關第714章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155章 打工人打工魂第245章 你這個長沙太守就是有可能辦不出房產證的小產權第268章 炒期貨的下場第383章 小賊才做選擇,老賊全都要第681章 論功行賞第174章 境界高下立判第702章 偃皋新區第38章 欽定人教版第670章 雒陽八關取其五第415章 旱地行舟的後勤奇蹟第625章 你這動員效率還不如曹操第579章 江陵舌戰第727章 打不過也耗死你第517章 天下諸侯都在忙着瓜分戰果番外第1章 中興六公爵第298章 強偷弱是賭,弱偷強是白給第102章 圖書館裡宅出來的大功德第88章 天子明詔舉茂才第365章 衆正盈朝豈能用宦官的發明!第114章 不要小看劉焉的動員能力第72章 載譽歸幽州第626章 託名司空,實爲漢相第258章 初中化學從未如此通俗易懂第34章 渣男級別的上中下策第643章 請沮監軍出戰!番外第48章 午時已到第98章 李儒在第五層,李素在大氣層番外第73章 覆滅漠北鮮卑(第二更五千字。新書已開)第623章 見識一下沮授的真正實力第631章 棋盤直徑三千里,一子牽動十四州第21章 不毛之地第833章 秋天來了,收穫的季節到了第728章 斬殺林邑王第52章 辱師之仇,九世可報也第10章 李丞相的一生,是搶奇觀的一生第202章 蠻將歸降,景毅授首第50章 鄭玄諸生入彀中矣第290章 九月懲處名單番外第11章 只要是改革,就沒有不難的第424章 對韓遂的最後一戰第263章 世人分黑白,往來爭榮辱第340章 大展旌旗,以壯軍威第98章 李儒在第五層,李素在大氣層第40章 瞞天過海第806章 田種不炒第71章 豐收的季節第623章 見識一下沮授的真正實力第268章 炒期貨的下場第42章 遍地賊情第831章 震驚!大漢最難攻的城池竟是這裡!第768章 爲什麼只有“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後面就沒了第798章 做丞相的好處,就是隨口說句話都能當科舉考題番外第51章 水利之神諸葛亮的變廢爲寶第838章 兩矛殺三將,陣斬夏侯淵第664章 趙括式的敢死隊突圍第367章 諸侯之間也是要競爭拉攏的第43章 連滅二賊救泰山第837章 二破鄴城第490章 “專家解讀”第174章 境界高下立判第813章 目標郾城第156章 調兵遣將第424章 對韓遂的最後一戰第198章 佯攻弄假成真了第636章 黃蓋被俘第779章 重回桃園張翼德第247章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諸葛亮第174章 境界高下立判第425章 四省鎖鑰番外第22章 大漢不能只有十五個州第791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渡過易水別想還第126章 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第24章 洛陽紙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