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初中化學從未如此通俗易懂

樂山堰的開鑿進入正軌之後,李素就懶得再在南安縣視察下去了,反正後續都是按計劃照搬的體力活,能幹上差不多大半年。

南安這地方生活條件又不好,交給基層的監工監軍管着就是了。

不過來都來犍爲了,回成都之前,李素也不吝再繞百十里路,去僰道、自貢再轉轉,督導一下大鍊鋼鐵的事業。

李素是二月二十三這天到的僰道縣,跟他一起來的,只有幾個親隨,加上跟着他學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諸葛亮。其他有名有姓的能吏一個都沒來,諸葛瑾和荀攸都在成都和南安搞別的事兒呢。

之所以帶着諸葛亮,也是希望他多漲漲見識,知道各行各業的民間疾苦是怎麼回事兒。畢竟後世的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有十一年時間是在隆中附近躬耕隴畝、交遊讀書。

李素一直覺得,那段經歷對於諸葛亮人格的形成、閱歷的豐富有很大幫助。這一世沒工夫讓諸葛亮長期慢慢親自種田參加勞動了,只好帶着他視察各行各業來爭取速成補足這塊短板。而且說不定見識一下鍊鐵工業的運作,李素還能教他點半吊子的化學常識。

因爲只是臨時視察,所以李素抵達僰道之前,本地的鍊鐵工坊建設工作,就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了。

可以說是去年冬天農閒時,鐵礦石和無煙煤到貨後,當地的官府就已經在犍爲太守陳實的領導下,做了一些擴大鍊鐵坊的基礎工作。李素到了之後,直接在初具雛形的半成品狀態往上走馬觀花指點改良就好。

過完年剛剛虛歲十四歲的諸葛亮,這輩子也是第一次進鍊鐵工坊的後堂,心中頗爲好奇,也很是珍惜學習機會。畢竟年少嘛,他原先也只見過鐵匠把已經初步去掉雜質的鐵鍛打成型,或是百鍊法鍛鋼,但從沒見過鐵從鐵礦石變成粗鐵的過程。

諸葛亮可以感受到,李師對他有很高的期望,似乎比他那個已經當郡丞的兄長還高不少,又談不上嚴厲。但就是這種“老大哥注視着你”的期望,讓諸葛亮自己都反而有些壓力,比直接上戒尺和言語嚴厲訓誡還不敢懈怠。

類似於那些上進的學霸偶爾考砸一次回家,寧可被打一頓或者辱罵一頓,也不希望被冷暴力以悲憫同情的目光注視上一個月。

相比於諸葛亮的好奇與不敢懈怠,李素的情緒要輕鬆得多,視察時也偶爾有些小驚喜小意外。

說實話,李素原先也沒怎麼關心過“鐵礦石到粗鐵”的生產工藝,沒怎麼到現場看過,只關注過鍛造加工環節。所以,在陳實的帶領下,參觀僰道新造的最大“高爐”時,李素也驚歎了一下。

陳實剛把李素領進工場,就自豪地顯擺:“右將軍,此爐方廣兩丈,深逾半丈,爐溫甚熾,就算不用無煙泥炭只用木炭,怕是也能日出鐵數千斤,不下於當年京雒之地的國之重器。”

李素頻頻點頭,又問了一些掃盲的問題,才知道,原來西漢末年東漢初年,鍊鐵就已經有了原始的“土高爐”,這並沒有什麼稀罕的。理論上用到黏土坑實現熔鍊的、爐膛封閉的建築,都算土法高爐,所以只要會砌窯內溫度一千一兩百度以上的密封瓷窯,就能造出土高爐了。

東漢初年,朝廷最大的高爐就位於雒陽以東的滎陽地區(後世的鄭州),是國家官營的,出的鐵也都是供京師武庫的配套工匠使用。

那種爐子尺寸是一到兩丈長寬,但高度很矮,不到半丈,內爐膛是黏土貼壁,還沒有耐火磚技術,所以爐膛溫度最多也就一千兩百度。滎陽那座最大的熔爐據說每年爲朝廷練十萬漢斤以上的鐵,摺合後世重量大約是三百噸,足足佔了東漢全國鐵產量的近三成。

可見滎陽的鐵爐在東漢絕對是國之重器,也是東漢皇帝確保首都附近的冶金武備能夠碾壓地方外藩的重要保障(雒陽附近的大型鍊鐵基地不止滎陽一處,有考證認爲司隸地區的鍊鐵產量達到東漢全國的一半以上,是技術和資源密集型產業)

此時此刻,陳實在僰道這兒搞的鐵爐,最初的原理和思路顯然還是一樣的,只不過規模和工藝有所區別。

不過,李素在簡單的初步參觀後,還是有些疑惑。

李素前世雖然是文科生,但好歹中學化學會考那點知識點還是挺紮實的,純鐵的熔點要一千五百度左右,他還是知道的。

而按照工匠的介紹來估計,李素知道漢末的這種熔爐,估摸着最多隻能到一千二百度,居然也能熔出鐵水——工匠當然說不出“一千兩百度”這個概念,所以當時他們的描述是“爐溫可以在純銅徹底熔汁之後,再提升一成多”。而李素知道純銅差不多是一千零幾十度,再提升一成多爐溫差不多就是一千二了。

李素就忍不住逮着現場一位工匠頭目諮詢:“這位老丈,還未請教高姓大名,這熔爐的溫度,似乎不足以熔融純鐵,你們是怎麼煉出鐵水來的呢?”

工匠頭領先不知所措地看了一眼太守陳實,然後連忙下跪:“右將軍折煞老朽了,不敢稱貴,老朽姓周名炳,右將軍此問着實懂行吶,這生鐵一物,確實不該如此爐溫就能熔化。

不過,根據老朽冶鐵三十年的經驗,生鐵此物愈是雜質繁多,熔爲鐵水所需的溫度就會越低。往昔用優質木炭鍊鐵時,爐溫燒到極致,也只是紅熱軟化,並不流動。但用上無煙泥炭,或是帶些硫磺的木炭來煉,出鐵的質地較差,雜質生脆,但鐵水確是更容易出。

老朽年輕時,大約是桓帝朝末年,在雒陽的滎陽爐也幹過些年頭,當時我師傅也是這般教我,後來我又摸索數年,才自己掌握了其中分寸。”

李素聽了,微微點頭,沒想到這個姓周的老鐵匠,還是個“高級人才”呢,是從雒陽周邊的國家頂級工場混過的。

李素就忍不住岔開話題,先問他是怎麼混到蜀地來的,後來才知道是劉焉入蜀的時候,重金挖了一些雒陽的軍工技術人才。

李素心中忍不住吐槽:“看來劉焉這廝,當年剛入蜀時就有不臣之心吶,連朝廷中樞的軍工技術骨幹都挖角,而且還挺有眼光,那麼重視相關產業。”

然後,李素又問了周炳各種混入雜質的燃料鍊鐵出鐵水的難度對比,琢磨了好久,才總算是用前世的化學原理理解了這事兒:

初中化學課本上有一句基本知識點,那就是“純質的金屬熔點最高,合金熔點較低,合金中混入的雜質種類、分量越多,熔點也越低”。

漢末的熔爐沒有一千五百度,煉不了純鐵,就指望摻雜、以犧牲鐵的質量和純度來降低熔化難度。

所以用木炭鍊鐵,讓鐵裡殘留百分之幾的碳、磷、硅之後,熔點就能降低到一千兩百多,差不多就燒成比較稀的糊糊了。如果用無煙煤,無煙煤還會混入少量的硫,進一步可能降低到一千一百五十度。

所以用無煙煤煉出來的鐵質量其實是比木炭的鐵還差的,因爲有了更多煤裡的硫雜質,鐵更脆更弱。但好處是產量一下子能提升到二點五倍!

畢竟鐵水越稀薄,還原反應效率就越快、鐵水跟摻進去的還原劑反應速度也越快,礦石氧化鐵裡的氧被奪走地也就越快。糊糊一樣的優質鐵水要兩天半時間反應完一爐,稀薄的像純水一樣的鐵水一天時間就反應完了。

這是以提升到二點五倍的生產速度,來換取產出更劣質的鐵!這也是爲什麼一直到唐宋,產量稀少的“閩鐵”纔是優質好鐵。浙南地區從春秋末期那些鑄劍大師,到後來福建地區的龍泉寶劍,都是用無硫木炭煉的,那裡沒有煤炭,絕對不沾染煤炭裡的硫元素。

“鬧了半天,宋朝人因爲引入煤炭而讓鐵產量暴漲到幾乎三倍,是以犧牲一定的鐵的質量爲代價的啊……這可不是好事兒,咱要兼顧質量和產量,用來造兵器的鐵肯定還得除硫,要不就是在反應的最後環節加入別的工序……”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李素心中對這個問題很是警覺,他覺得不可以聽之任之。

想來想去,李素髮現最好的兼顧的解決辦法,還是繼續提升爐溫。

畢竟,鍊鐵的鐵水最後之所以凝固,其實就是一個煤炭等還原劑投入之後、氧化鐵裡的氧元素被還原出來,鐵的純度越來越高、熔點也越來越高,最後超過一千兩百度了,於是在一千兩百度的爐子裡也就凝固了,沒法繼續以液態的高交換比快速反應。

而李素跟周炳瞭解之後,得知目前的“百鍊法”,乃至初具雛形的“炒鋼法”,其實目的就是一個,那就是“在粗鐵不再是鐵水狀態後,依然儘量讓鐵與還原劑的接觸面積和反應面積儘可能大,讓還原反應繼續進行,進一步反應掉裡面的雜質”。

當然周炳的原話當然不是這麼說的,這是李素根據工匠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化學常識腦內翻譯的。

歷史書上說過,唐朝到了“灌鋼法”,鍊鋼的反應效率比炒鋼法更好很多,原因就是液體鐵水反應面積大、滲透率高嘛。

爐溫高就可以讓液態的高效率反應時間持續更久!攪動鐵水還原一個時辰,除雜效果抵得上“液態還原劑淋灌在固態粗鐵上”反應三四個時辰,抵得上“固體細顆粒還原劑撒在固態粗鐵上”反應半天,更抵得上“固體大塊還原劑砸在固態粗鐵上鍛打”好幾天。

想來想去,李素想到了最樸素的一招:提升不了燃料的火焰溫度,那就減少燃燒時的熱量損失嘛。

——

PS:大家再等等,今天還有第三更,爲2000人次打賞臨時加一更(剛纔早晨臨時看到達到2001次了)。所以三更完成之後還是依然欠四天三更。

第641章 李素:都說我心臟,程昱的心也一樣髒第404 敏感的人看啥都敏感第379章 關起門來才能說大逆不道的話第274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827章 平推如虎第359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84章 三隻手都要硬第588章 孫策周瑜回援第674章 周瑜覆滅第597章 呂蒙死於此樹下?第182章 打不過你噁心你第19章 冊封都亭侯第506章 袁術咬誰誰躲第635章 火攻周泰第197章 連耗糧都耗不過劉備(三更)第317章 北伐在即第66章 漢中太守假節鉞第742章 準備再打一場昆陽之戰第720章 息壤降世:李司空強要逆天而行,遭天譴啦!第332章 大家一起來繞後番外第56章 呂布:死前也要殺個可汗墊背第327章 不到渭河心不死第495章 弒君-上第735章 古今東西皆然第700章 邀買人心的本能第722章 產業鏈從上到下一盤棋第49章 一紙能抵十萬兵(再次五千字大章,追趕主線時間線)第415章 旱地行舟的後勤奇蹟第178章 南中真正的經濟價值第680章 統一計劃第368章 沒有西瓜,葡萄也好第212章 克竟全功思北歸第346章 工具人之王袁術第31章 飲馬遼河第813章 目標郾城第810章 策劃對曹賊的最後一戰第70章 大功告成(第三更!)第247章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諸葛亮番外第74章 英雄豪傑總是成批地來,又成批地走第21章 不毛之地第357章 荀攸的堵漏第711章 出現在大漢朝的羅馬高架第348章 奪宮前夜第580章 太史慈大戰周瑜第37章 平定遼東指日可待第620章 一段恩怨的終結第785章 岌岌可危番外第16章 公孫康:西扛太史慈,北拒趙子龍第271章 女學霸不好糊弄番外第39章 一波三折第444章 千騎欲問邊,斬汜過居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654章 互相包餃子第28章 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第608章 只給三天時間差?足夠攻下野王城了!第604章 善謀者無赫赫之謀第610章 諸葛亮:專治各種懂人第417章 誰都想不到第423章 鴻溝停戰協議(五千字大章,附停戰協議地圖)第204章 李都督給的實在太多了第364章 大災之年,過分了啊第539章 四渡黃河越鬼門第631章 棋盤直徑三千里,一子牽動十四州第52章 宗正少卿劉玄德第628章 戰前準備第482章 追亡逐北第783章 曹操:慢性完蛋還是再賭一把第295 劉備牌滷肉飯第376章 當世子貢楊德祖第680章 統一計劃第269章 還沒北伐先分贓第805章 連荀彧都反對第282章 本將軍自有主張第250章 教壞百姓李伯雅第824章 大軍十萬出揚州第635章 火攻周泰第617章 即將到來的春季攻勢(兩線時間線吻合)第378章 功過誰人評第748章 袁紹之死第445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14章 以鄰爲壑奈若何第37章 劉縣令棄官第360章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七千字大章)第183章 咱不是一審判決執行人,咱是二審審判人番外第15章 降維打擊第222章 虛與委蛇第850章 劉曹對決-下第771章 有種就全家老小一波流第5章 和雪翻營一夜行,神旗凍定馬無聲第628章 戰前準備第586章 海盜本色(今天就恢復兩更吧,還四千字)第521章 多米諾骨牌第219章 當你覺得我還要謙虛一下,這個要價就不算高了第535章 讓敵人以爲我們不知道他們以爲我們知道第753章 三合一毒打你一次性挨完了吧第788章 攢了五年的水師,一夜回到一無所有第127章 不太好意思取標題第556章 荊州泥潭第384章 我到底是上次中計了還是這次才中的計?第600章 袁術駕崩,曹操南下第76章 老子全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