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戰象種田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自從孟信和鄂順投降後,李素已經從他們那兒榨取了不少實力,竭澤而漁顯然不是優秀的御下之術,所以這時候就需要先給他們輸血造血,嚐點甜頭。

整個191年的十一月與臘月,建寧郡全境與永昌郡最東部的梇棟周邊地區,就在一股“致富經”的氛圍中如火如荼地種田,休兵息民,一心搞建設。

已經在葭萌和僰道有過兩年優異種田履歷的屯田都尉國淵,也再次被李素調到建寧與永昌邊境地區,整治道路、修造梯田、開墾山坡茶林、幹得如火如荼。至於僰道那邊的後續屯田整治工作,就交給國淵培養出來的新一代屯田官接手。

而且,李素也不白使喚人,在國淵抵達南中的那一刻,李素就已經提前請示過劉備,直接將其從典農都尉提拔爲了典農校尉。

都尉名義上只是同時負責一個郡的屯田事務,而升級到校尉後,按劉備陣營的官職設置,就可以掌管整個南中地區或者說庲降都督府的屯田建設事務。未來如果進一步升職爲典農中郎將,更是能負責整個益州的屯田事務。

南中之地本來就氣候溫暖溼潤、土地肥饒,百姓耕種也不辛苦,所以民力豐裕。反而是因爲植物生長快速、繁茂、野果鳥獸衆多,所以永昌郡境內的人口有一百五六十萬,田地卻不足,所以人均口糧很低。

所以李素來主持屯田之前,永昌的情況幾乎是處在“百姓沒什麼吃的,但也沒什麼活幹,就躺屍休息少幹活,減少能量消耗”的懶散狀態。因此李素只要願意教蠻王擴大生產,其實有的是剩餘勞動力可以大興土木。

短短兩個月內,孟嘗、孟信兄弟就親眼目睹了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

梇棟縣周邊百餘里的山道兩側,至少都開出了好幾排梯田,累計超過五十萬漢畝,而且都是用石頭修葺了梯田邊沿的那種,也就是可以蓄水種植水稻。

在北方,國淵經過這兩年的經驗,算過梯田的開發成本——開旱田大約需要十五人一年的人力,才能開出一人份的可耕種田地。而水田則是二十五倍,因爲要砌石沿蓄水。

也就是說,漢制收稅按百姓人均耕一百漢畝算(折現代三十畝),要新建一百漢畝梯田,要付出十五人到二十五人幹一整年開荒。

五十萬漢畝的梯田,足夠五千名壯丁滿額耕種,而且都是種稻子的水田,原本至少要十三萬壯丁勞作一年開荒,但現在只幹了冬季農閒的兩個月時間,時間縮短了六倍,按說得投入六倍的人數也就是七十多萬開荒勞力。

但實際上,整個永昌郡境內的昆明黑夷也才五六十萬人,佔永昌郡人口的三分之一罷了,還有七八十萬的哀牢白夷和三四十萬的漢人。

而且昆明黑夷也不都是孟嘗部下的,還有些不聽他調遣的小部落,孟嘗在永昌只有三十多萬部衆,在建寧的秦臧縣等地還有十幾萬部衆,兩郡的孟嘗部衆全加起來也才五十萬人。

(注:東漢登記永昌郡、越嶲郡人口時,口徑跟建寧郡、牂牁郡不一樣。永昌越嶲是把夷人都統計在戶數裡的,建寧只統計漢人,所以看檔案建寧人很少,才十三四萬,但其實蠻夷還有三四十萬。而永昌的一百五六十萬是吧漢、夷全算在裡面了,因爲當年哀牢國投降的時候是‘獻上戶籍簿冊’的,也就是說蠻王本身有成建制地統計人口。)

孟嘗部的五十萬人裡,還要刨除老人小孩不會服徭役建梯田,所以實際上只用了一半左右的平均單產人力,就把那麼多梯田修起來了,這個幾乎翻倍的效率,一開始讓李素也咋舌不已,而不懂行的孟氏蠻族就更是對國淵的致富效率感慨不已了。

爲此,在臘月的一天,李素曾經親口問過國淵:“子尼,這南中稻田都是水田,爲何修治難度與人力耗費,遠遠低於僰道的水田,幾乎與葭萌那些只能種蘿蔔和麥子的旱田差不多了。你有什麼妙法?”

國淵也不藏私,非常得意地揭秘:“屯田屯久了,就善於觀察環境,因勢利導。南中屯田雖是水田,卻比僰道、葭萌那邊還省了一項工程,故而快捷。”

李素:“哦?有話徹底說清楚,省了什麼。”

國淵:“我也是到了這裡之後,觀察了一段時間的天候、問了本地故老才知道的——本地老者都說,永昌、建寧四季如春無冬,故而也無秋燥冬凍,四季都是春雨綿綿,天無三日之晴。

所以我就決定,省掉了梯田的灌溉水路與提水的水車,連蓄水石沿也可以稍微做差一點,可以向下微微滲水即可,但憑下雨就滿足全年灌溉。正是因爲省掉了灌溉的考慮,足足可以減少四成的工程量。”

李素一聽就恍然大悟,內心也是感慨不已:熱帶雨林氣候就是爽啊,哪裡需要考慮“灌溉”的難題,往地上丟一把種子等它自己長出來就好了。難怪東南亞那些熱帶民族可以懶散一些,但照樣吃得飽。

雲南這地方,好像也就臘月和正月雨水稍微少一點,但中間這一個半月本來就可以休息不種田,剩下十個多月作物生長期內雨水始終是充足的。

不過,五十萬漢畝梯田,也還只是額外給五千壯丁找到農活幹、或者說額外養活兩三萬人口(一個壯丁對應一戶五口之家),乍一看並不算多逆天的福利。

在短時間內,真正讓孟嘗孟信兄弟看到漢人屯田官指導種田療效的,還是茶樹和花椒、胡椒的種植。

雲南本來就有野茶,而國淵在組織開梯田的過程中,把河谷兩側山坡上、比規劃的梯田區更高的區域,都直接規劃成了茶田和椒田。

種茶樹所需要的山坡平整工作量就小得多了,因爲只要沿着山的走勢,每一排茶樹在一個高度上就可以了,不用跟種稻子那樣平出大塊的平地。區區幾萬民夫兩個月的忙碌,就能燒荒伐木整治出幾十萬畝的茶園。

而花椒和胡椒就連平整土地都省了,直接安排在山坡更高層的位置。

國淵帶來了至少幾百個屯田技術人員,手把手教這些不識字的昆明黑夷種田技巧,沒兩個月就都學會了。

孟嘗、孟信兄弟視察了自己的領地之後,稍微讓漢人賬房算了一筆賬,發現只要一年時間,就可以實現對北方地區的花椒反向出口,兩三年內就可以發展到賣茶葉。而到時候只要量產花椒,就能換回本地不出產的鹽,沒必要再用糧食或者獸皮去換了。

獸皮、生漆這些資源可以換北方的蜀錦,讓蠻人中的上層階級改善生活。畢竟西南夷沒有遊牧民族的野心,他們可沒有牴觸穿蜀錦的戒心,也不怕經濟上受制於人。而且南中那麼炎熱,爽滑的絲綢哪怕僅僅是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考慮,穿着也是非常舒服的。

……

國淵在兩個月內屯出幾十萬漢畝的梯田和更多的茶林、藤椒種植園的同時,還有一項更大的意外收穫,是李素沒有想到的,那就是國淵居然順便把從秦臧縣到梇棟縣的山道初步平整了一下。

讓未來的過往商旅可以更加輕鬆地行路,一些原本因爲崎嶇顛簸而只能用牛馬馱貨的路段,運輸方式終於可以升級爲牛馬拉車,如此一來,陸路運能好歹也在原先的基礎上提升了好幾成甚至一倍多。

李素來之前就知道,他想打通新一代的“蜀身毒道”商路,只有成都到昆明、不韋到印度洋這兩段是可以走水運的,而昆明到不韋之間,大部分只能是陸路運輸。 щшш⊕ тt kan⊕ C〇

這九百里的陸路運費損耗,肯定會比成都到昆明的一千八百里長江水路、再加上不韋進入印度洋的兩千二百里怒江水路的總和還要大。

一般來說,陸路就算有車載貨,運費比開船貴五倍都是很正常的,九百里陸路拉車可以折抵四千五百里水路,而上述兩段水路加起來也才四千裡。

更何況,這兩個月李素也在建寧和永昌實地看過了,知道昆明到不韋之間,雖然談不上崇山峻嶺,總能找到容易走的丘陵道路,但道路的不平整問題肯定是非常嚴重的。當地人都是挑擔或者牛馬馱貨。

李素最初看到國淵在河谷兩側屯田時、連道路一起平整,還非常詫異於國淵爲何能那麼快完成這麼大的工作量——雖然看起來,只是在修幾道狹長的梯田時,把中間最低的道路也修一下,但畢竟憑空多出來那麼多平整工作量。

但國淵很快告訴李素:“平整最低處的土地,沒有高處梯田層那麼費力,因爲可以藉助重型牲畜。我看南人除了馴化牛馬之外,居然還會馴化大象之類的巨獸。

我就按照北方屯田時用牛馬刮地平整的推子,放大數倍之後,讓大象拖着走。只要每天給大象吃幾棵樹,一頭兩萬斤重的巨象就能拉平兩裡地的土路。等巨象過去之後,人工再用鋤鏟稍微平整夯實一下就可以過車了。”

李素一開始不信,後來親自到工地上看了國淵展示的大象平地機,頓時目瞪口呆:“子尼你真特釀是個人才啊!既然連用大象平整地面都能想到了,咱再做個放大的、有好幾排犁鏵的犁,讓昆明夷學着用大象耕地,豈不美哉?”

國淵摸着鬍渣子想了想:“都督妙計啊,倒是我燈下黑了,如今還沒到春耕時節,我還沒想到大象還能耕地,只想着可以平整梯田平整路面了。要是真能用大象耕田,這些蠻夷肯定也會更加敬畏我們漢人的巧思吧。”

第230章 鐵馬秋風大散關第266章 “歡慶”變法成功第655章 諸葛亮也有預料不到敵軍增援的時候第704章 李司空的幕府,當然是大漢朝各個利益集團都要代表第204章 李都督給的實在太多了第58章 此功配享孔廟第701章 克復兩京,還於舊都第34章 渣男級別的上中下策第501章 稱帝的條件第798章 做丞相的好處,就是隨口說句話都能當科舉考題第398章 曹操的忠誠變質了番外第22章 大漢不能只有十五個州第92章 消滅張魯第714章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397章 能做諸侯的人心裡都有逼數第750章 博望坡到底是劉備打的還是諸葛亮打的第350章 有驚無險第17章 舌戰羣儒-上第854章 天下統一不是結束,只是“治國”這場無限遊戲的開始第249章 破除迷信的日常第28章 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第850章 劉曹對決-下第189章 屯兵犍爲尋釁端第8章 進擊的黑山賊第407章 尤里卡時刻第567章 走一步修補一步第218章 郿塢的美女都是徵西將軍仁義的證人第125章 讓叛軍看見了還以爲我們吃不起呢第799章 史上僅此一次番外第72章 收下四個國家作爲外交利息(六千字大章)第642章 孟德野望第744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387章 “歷史的倒車”:最後一任益州牧第779章 重回桃園張翼德第349章 比脫錦袍玉帶還乾脆第583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277章 槍打出頭鳥第811章 東出虎牢關,光復全大漢第789章 無謀匹夫都升級了第186章 化解董賊的最後一張牌番外第29章 航海先鋒周公瑾第341章 看菜下飯的精髓第74章 黃天蕩測試版第109章 吃完上家吃下家第446章 收拾舊山河第699章 搜刮得心服口服第236章 勤王綱領第82章 拖人下水第239章 大道至簡第814章 諸葛亮不是四年前的諸葛亮了,但郭嘉也不是四年前的沮授第33章 劉焉的賞識第543章 圍標式科舉第52章 辱師之仇,九世可報也番外第64章 大漢是來帶給蠻夷先進生產力的第776章 焦觸迎擊張翼德番外第14章 公孫度已死第598章 刺蝟呂蒙第502章 嶺南一月第277章 槍打出頭鳥第95章 李中郎回京第105章 破門者趙子龍第317章 北伐在即第718章 神劇輕鬆做到的事情,李素花了十幾年第513章 連敵人也引用你的經文第667章 諸葛亮:你覺得以我的智商,會錯過這種白給的機會麼?第360章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七千字大章)第330章 雙方都是貨比三家只看不買第854章 天下統一不是結束,只是“治國”這場無限遊戲的開始第666章 沮公!事急矣!第307章 法孝直再出五丈原第47章 子龍!你搶我人頭!第538章 折返跑冠軍呂布第36章 徵辟只是走走過程第531章 援軍抵達第643章 請沮監軍出戰!第807章 李素也有跟袁紹一樣好謀無斷的時候第513章 連敵人也引用你的經文第116章 師妹你聽我解釋第35章 終於忍不住了第764章 似乎跟原來也沒什麼不同第405章 四兩撥千斤第20章 漢朝也有價格雙軌制第8章 進擊的黑山賊番外第42章 高幹:請諸位單于努力,再來一次白登之圍第857章 光復大漢全境第465章 萬里長城今猶在(三更贖罪)第11章 要不先給個關內侯意思意思?第345章 荀攸的迪化段位第654章 互相包餃子第265章 荊益一盤棋第842章 荀彧的和平談判建議第732章 自古以來蔡伯喈第424章 對韓遂的最後一戰第210章 竄天猴談笑間,戰象灰飛煙滅-下第680章 統一計劃第756章 曹、關對決第334章 推演得再神也得隨機應變(八千字大章)第821章 莫非有詐番外第47章 搶得越狠,死的越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