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朝廷不是打打殺殺

“不必如此,想來先生之病,不過是憂患成疾,並非不治之症。如今泰山賊已退、曾經張舉麾下的最後一名餘孽烏蘇也已授首,先生與張逆的瓜葛,可謂是徹底洗清了。心病既去,不日定當霍然。”

劉備還是非常會做人的,他如今是正兩千石的太守、度遼將軍,官位遠遠高於才正六百石的郡丞,所以跟諸葛珪聊天時也不稱官職,只敬對方年長,稱其爲“先生”。

這自發的禮賢下士情商,看得李素都不得不暗暗點頭。

而諸葛珪也確實是一把年紀了,看上去年近五旬,起碼比劉備老二十歲出頭,以年齒學問敬稱先生是沒問題的——諸葛珪與劉備的年齡差,似乎剛好等於劉備和諸葛亮的年齡差。

好像諸葛家的人都有老來得子的基因。諸葛珪有長子諸葛瑾時,已經是三十好幾,而諸葛亮又是次子,再晚七年,是諸葛珪四十出頭才生的。

歷史上後來諸葛瞻也是諸葛亮四十好幾才生,以至於諸葛亮是虛歲九歲喪父,諸葛瞻也是虛歲九歲喪父。

只能說命運的巧合還真多。

旁邊其他人,除了李素之外,聽了劉備那番“心病既去,肯定能痊癒”的話,也覺得很有道理,認爲諸葛珪可能還真有機會痊癒。

諸葛瑾也連連勸父親放寬心好好養病。

只有諸葛珪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而且他心病根本沒有完全祛除,有些話又不好說,就揮揮手,驅趕兒子女兒們先離開:

“瑾兒,亮兒,你們帶着她們先走,我與劉將軍李校尉說幾句話。”

“是,父親。”諸葛瑾恭敬地帶着弟妹們先走。

“回來。”

“是,父親還有何吩咐?”諸葛瑾一點都沒因爲被呼來喝去而脾氣。

諸葛珪喘息了幾口,似乎是在思索:“你雖未及冠,但以後就是家裡的頂樑柱了,我給你取字吧,你名瑾,就字子瑜!爲父心中煩逆,神思混亂,別嫌此字草率。”

諸葛瑾連忙行禮:“父親賜字,豈會草率,此字中正平和,孩兒當畢生謹遵、常省己身,夕惕若厲。”

說完才起身拉着弟妹走了。

……

望着其他人都消失了,諸葛珪才長嘆道:“剛纔我也詫異,青州賊兵十萬,怎能如此快就擊潰,私下問了亮兒,他說是李校尉的離間計,賊兵潰而未滅。

由此觀之,青州之災禍,還遠遠未止,泰山之安寧,也只是一時喘息罷了。我身爲郡丞,受朝廷厚恩,唯有殉城到最後一刻,纔算是洗清曾與張舉同郡爲官的嫌疑。”

劉備沒想到諸葛珪還這麼悲觀,不由仗義道:“備既然能擊潰賊軍一次、斬殺烏蘇,就還能擊潰第二次、第三次,反正遼東已定,烏桓已服,而後數年內幽州都不會有兵戈之事。眼見朝廷板蕩、百姓受苦,豈有不申大義於天下之理。”

諸葛珪苦笑:“此言過矣,度遼將軍身兼遼東太守,烏蘇已死,你還久留青州剿匪,不怕朝廷猜忌麼?劉將軍越境擊賊的藉口,至此已經用盡了吧。”

劉備心中一凜,這才意識到自己剛纔大包大攬,確實是政治敏感性不足了。

他也坦蕩認錯:“此言倒是中肯,是備一時急於救民,操切了。自當聽從朝廷調遣。”

劉備一邊認錯,一邊也在內心快速反省,自己怎麼會說話那麼不小心呢。

反省來反省去,他才意識到:一切,還是要怪他爬得太快了!

兩年,確切地說,是二十個月,就從縣尉爬到了太守、雜號將軍!

當然了,在更早之前,他當縣尉倒是也當了兩年多了,但格局太低。

以至於他腦子裡還缺乏那根時時刻刻考慮“皇帝對於主動越境殺賊的武官會有多忌憚”的弦。

誰讓他第一次“抗命回鄉殺賊”,還特別收到了靈帝的褒獎,還專門讓涿郡地方以此爲由給他舉孝廉了呢,結果劉備潛意識裡就有了個危險的錯覺:只要我是爲了平叛、爲朝廷好,朝廷肯定會支持我。

當他是縣令、都尉的時候,劉虞可以授權他跨縣、跨郡平叛,反正都是在幽州內部,劉虞有這個特批的權限。

可出了幽州,劉虞就罩不住了,烏蘇是最後一個越州殺敵的藉口,用完就沒了。

一盆冷水澆下,才讓劉備冷靜地想起了李素當初勸他越境討賊時的本意初衷:

來青州,不是爲了佔地盤的!哪怕收復了青州再多的郡,也一個都不屬於你!

來的目的,首先只是裹挾人口、挽救一部分誤入歧途的百姓,讓他們擺正位置,去遼東或者帶方屯田渡荒。

其次是趁機招攬東萊、北海、泰山三郡的英才俊傑。

第三是練兵、從青州兵中篩選一部分兵源擴大武裝。

最後是“因糧於敵”,減輕遼東苦寒之地第一年的後勤壓力,用山東的糧食養小半年兵。

當初李素跟他一二三四說得清清楚楚,絕對沒有第五點!

不能忘初心啊!

如今還是漢靈帝沒駕崩的世界,皇帝但凡稍微有點智商,就絕對不會鼓勵“誰主動幫我平亂,我就把他平下來的地盤也封官封給他”,那是取亂之道。

因爲皇帝知道,只要他“追認”了一次,那第二天全天下的州牧太守將軍,都會主動攻擊隔壁的反賊以擴大自己的地盤。

當初劉備“棄官殺賊”是可以鼓勵的,因爲你得先棄官,你得先給朝廷好處,皇帝巴不得你棄官後他重新提拔你、再把人情恩惠賣你一遍。

這兩件事的政治邏輯是截然相反的。

天下的邏輯是分幾個階段的。

188年就是皇帝讓你去哪你就得去哪的威權世界。

露出絲毫在沒有旨意授權的情況下、自發靠武力拓展地盤的想法,都會直接被打成反賊,遭到天下共誅之,之前多少忠義的戲碼都白演了。

以劉備的智商,他只要注意到這一點,就不會產生試圖割據青州的妄想。

從另一個角度說,要是這種妄想行得通,天下也不該是曹劉孫來三分了,而應該是盧植、皇甫嵩、朱儁三分——他們這些年爲朝廷收復的地盤,哪個不比劉備多?你劉備算老幾?

要到190年,天下才進化到第二階段邏輯:你可以藉着討董的旗號搶地盤,但僅限於搶董卓直轄的地盤和親董地方官的地盤。而討董諸侯之間內戰依然是不行的,會犯衆怒被天下羣起而誅。

而且其中只有搶董卓直轄地盤是毫無政治風險的,搶“董卓黨羽”的地盤,風險還是很大的。

主要代表就是孫堅殺了被說成是“討董態度曖昧不明”的荊州刺史王睿,結果孫堅自己都差點成爲朝敵,幸好是擺出非常堅定討董的姿態立功、加上賣給袁術投效,才躲過了被羣毆的危險。

縱觀歷史,一直要到192年,天下才徹底進入“搶誰的地盤都不需要理由”的第三階段。代表事件是劉岱殺橋瑁、而後劉岱自己也戰死,加上同年的公孫瓚袁紹龍湊之戰。

從那之後,任何搶地盤纔不用揹負“背叛討董聯盟”的罵名,不會成爲天下公敵。

李素要是自以爲是想靠“先知先覺”勸劉備提前佈局抗拒朝廷割據,那纔是害了劉備。

……

劉備跟諸葛珪、李素聊了一會兒,反省了自己“急切救民”的過錯後,倒也誠懇,連忙追問李素:

“伯雅,此間戰事結束,不知道朝廷會不會派天使來查問細節?到時候接使又該如何應對?可要勞煩你了。”

李素拱手言道:“府君放心,在陳明戰況的奏表中,素自會組織措辭,另外,我們實利撈得也夠多了,有些功勞方面,該模糊還是得模糊,該春秋筆法讓一讓還是得讓,這樣才能減輕朝廷的猜忌。我們只要實利,少圖虛名,適可而止。”

因爲是在外人面前,他也不便稱呼劉備“兄”,就喊府君了。

“李校尉真是少年老成,持重謀國。”諸葛珪在一旁插話讚許,隨後趁機話鋒一轉,“既如此,泰山之禍,就更加只是暫時的喘息了,不可能指望劉將軍克竟全功。

我心已死,恐怕也撐不過這幾天了,只能請劉將軍勿辭。我身爲郡丞,是不能拋棄百姓逃命的,將軍一定要帶走我的家眷。我若活着,父母在不遠游,瑾兒亮兒不肯與城同殉,豈不是成了不孝?”

話說到這份上,纔算是徹底表露了諸葛珪的必死之心,不想掙扎了。

他的泰山郡丞始終沒有朝廷肯來撤他的職,所以他必須盡忠到死,跑都跑不了。

諸葛瑾諸葛亮是不用爲朝廷盡忠的,但父親不死他們就得盡孝啊!

大漢朝以孝治天下,舉孝廉查得那麼狠那麼嚴,揹負上一個“臨危拋棄父親”的重大不孝罪名,諸葛瑾諸葛亮這輩子還能做人嘛?

除非是諸葛珪一開始就沒把子女帶在身邊,他們不知道父親要戰死,那還無所謂。已經帶在身邊再趕走,解釋都解釋不過去。

唯有病死,病死了才幹淨,徹底切斷了前者必須忠而後者必須孝的紐帶!

諸葛珪不死就得諸葛家全家死了。

這也絕了劉備希望諸葛珪活下去的幻想。

劉備終於是第一次充分認識到了爬到高位後的“樹欲靜而風不止”。

“沒想到,竟要眼睜睜看着朝廷忠臣放棄求生之念。這朝廷的猜忌、避忌,竟然如此之多,報國真是處處掣肘。”劉備起身長嘆,不能說是黑化吧,但至少是心智又往前略微成熟了一步,更多了幾分經權揣摩之心。

李素靜靜地看着劉備的成長,等他感慨過了,才恰到好處地補上一計:“既然明瞭了諸葛郡丞的以死報國之心,素有一言,倒也不必避諱了。”

諸葛珪眼神一閃,轉向李素:“李校尉足智多謀,請李校尉言之,我相信李校尉定然是爲了我們諸葛一門好。”

李素點點頭:“是這樣的,這次我說服臧霸反水、與我們聯手殺烏蘇時,用的說辭,其實就是以‘只要烏蘇一死,劉將軍就再無留在青州的藉口’,來誘導臧霸賣主兼逼走敵人。

不過,此計多少有揣摩朝廷潛例的嫌疑,我要是在表功奏摺上這麼寫,豈不是成了我們在揣摩朝廷的任官擢黜之道?這些話是不好明講的。

既如此,我與劉將軍就只領正面殺敵破賊之功,這離間計的功勞,反正在我們的立場上也無法吹噓,就成全了先生吧。先生身爲泰山郡丞、明瞭泰山各路賊寇內部矛盾、恩怨糾葛,所以在知道劉將軍將與烏蘇決戰之後,星夜使計反間了臧霸。

此計如果是出於先生之口,那就是先生‘揣測臧霸會相信劉將軍會從這個角度擔心被朝廷忌憚’,是臧霸以小人之心、信君子之腹,而非劉將軍內心真的如此想。而先生也能在死前收穫一個離間賊寇、使其中一些賊軍反正的定策之功,豈不是兩全其美?”

李素這番計謀,彎彎繞聽起來有點多,正常人可能要多捉摸一會兒。

但諸葛珪和劉備,倒是先後反應了過來。

妙啊!

這樣一來,劉備就是“一心只想殺賊報國”的形象,從頭到尾都沒想過“如果烏蘇死了後我不退兵,朝廷會不會猜忌我”的問題,真正是“心神無二,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

是諸葛珪提醒臧霸、如何才能把劉備逼到“不退兵朝廷就會猜忌他”的境地,臧霸才想明白的。

劉備淳樸,諸葛珪聰明,臧霸小人。三方人設各得其所。

這個傻,劉備和李素值得裝,裝得大智若愚!

一陰解三結。

諸葛珪思前想後,最後報之以目瞪狗呆:連這一層,李素都提前想到了麼?

“李校尉之謀,真乃……吾無憂矣。還請李校尉在我死後,收瑾兒當個文書幫辦,允許亮兒拜您爲師,珪死而無憾矣。珪這便上遺表,詳述泰山破賊之功內幕,定然叫各得其所。”

說着,諸葛珪居然精力都回光返照了一些,拿起筆來草草如飛,把他如何設計臧霸、有離間叛賊之功、而劉備李素又如何在正面戰場運籌帷幄、在雙方各自沒有通氣的情況下,靠着天然的靈犀配合擊破賊軍……大略寫了一遍。

李素在旁安慰:“兩位公子,我會視之如弟,爲師還是勉強了些。這樣吧,素讀書只觀其大略,對於經義細微之處,並不考究。我看子瑜賢弟文章經學倒也工整,就留他在身邊做西席。

恰好遼東糜子仲,也將其子糜威託付於我教導,我也無暇授課,唯恐誤人子弟。那糜威與諸葛亮年紀彷彿,就都跟着子瑜賢弟學日常文章經義、諸子百家。等先學上三年,這些學完了,要學以致用時,我再親自指點。”

諸葛瑾諸葛亮,在父親死後守孝也得守三年。

李素也怕過多幹預諸葛亮的成長會讓諸葛亮跑偏,所以最穩的辦法就讓他和糜威一起跟着大哥學基本功。讀三年書再談別的。

諸葛珪眼神中閃過最後一絲高光,靈臺空明地一笑:“遼東麋子仲派子請李校尉教導?怕也是質子吧。呵呵,李校尉倒是爽快人,知道我快死了,連這些話都不避着我。

好,有這話我就放心了,李校尉,勞煩您請我那些不肖子女進來吧,我最後交代他們幾句。”

李素這才把那些不能聽少兒不宜談話內容的少年少女帶回來。

諸葛珪也很仗義,不該在孩子面前說的秘密一句都沒提,只說:“子瑜!李校尉肯給你俸祿,聘爲西席。往後三年,你就教導弟妹們,以及糜竺的公子糜威一起讀書。三年之後,能否出仕,就看你自己是否長進了。”

說完,諸葛珪一一摸了孩子頭髮,欣慰斷氣了。

第662章 完美繞後開團第85章 巴西三賊第401章 太守隨便封的感覺真爽第788章 攢了五年的水師,一夜回到一無所有第14章 以鄰爲壑奈若何第217章 攻個郿塢都能遇到皇甫嵩第32章 羣賢畢至第611章 最想不到的地方纔最有操作空間第390章 哪怕比扯淡還是比不過諸葛亮第831章 震驚!大漢最難攻的城池竟是這裡!第836章 四姓漢臣楊修第824章 大軍十萬出揚州第403章 二世紀的新生活運動第515章 打了再投算投降,還沒打就投算起義第259章 學不可以已第279章 後生可畏第467章 男女組合雙打第550章 天下數學家盡入彀中矣(八千六百字大章)第800章 有超能力也不能膨脹第753章 三合一毒打你一次性挨完了吧第773章 龐統第一策第666章 沮公!事急矣!第588章 孫策周瑜回援第812章 天下洶洶徒爲你我而已,願與將軍會獵許昌第284章 逐漸迪化第74章 黃天蕩測試版第796章 李丞相說要有光,世界便有了光第856章 處理劉和第394章 諸葛之算,恐怖如斯(八千字大章,舌戰完結)第541章 袁紹擁立第826章 入秋之前,孤就要看到曹仁首級第238章 大王無小事第60章 衣錦夜行關長生第467章 男女組合雙打第702章 偃皋新區第625章 你這動員效率還不如曹操第6章 弒君就允許你投降第11章 取信賈琮第88章 知恥後勇張翼德第169章 大漢忠臣朱內應第649章 雖不中,亦不遠矣第803章 曹操新政:耕者有其田第531章 援軍抵達第811章 東出虎牢關,光復全大漢第453章 勢如破竹、直撲龍編第716章 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第234章 天羅地網,全軍覆沒第68章 降徐晃,赴陳倉第552章 不是李司空不盡力第741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第497章 微妙的二袁恩怨番外第50章 單于從此成爲一個歷史名字,可汗還能稍微多存在幾年第579章 江陵舌戰第377章 歷史進入了深水區第67章 李伯雅單刀赴會第45章 我守居庸關,敵在八達嶺第417章 誰都想不到一些扯淡的章節感言(關於加更)……第270章 草木竹石皆可爲琴第77章 曹操的離間是單發的,李素的離間是羣發的第213章 還生病就說明生活條件還是不夠好第704章 李司空的幕府,當然是大漢朝各個利益集團都要代表第335章 假裝這是一場靜坐的戰爭第725章 蠻夷到了極點第516章 勝利會師第578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48章 老闆,把還沒燒的魚香肉絲換成龍井蝦仁第742章 準備再打一場昆陽之戰第510章 圍毆的作用只是在幫子龍攢怒氣第22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709章 天子腳下才需要摻沙子第464章 無聊瑣事第577章 兩場大戰之間的賢者時間第544章 改元稱帝第490章 “專家解讀”第359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8章 進擊的黑山賊第751章 不到最後一刻,連隊友都不知道諸葛亮要幹什麼第303章 身陷重圍馬孟起第153章 蜀中對第806章 田種不炒第560章 張鬆禰衡中門對狙第165章 先入雒陽者當何如第492章 似曾相識的勤王討董第433章 攻心爲上,攻城爲下第462章 戰略恫嚇第270章 草木竹石皆可爲琴第829章 走王道的紅利第743章 別擠,一個個排隊搖號第32章 不署名纔是最大的揚名第437章 馬超騎臉怎麼輸第21章 說服沮授-上第209 竄天猴談笑間,戰象灰飛煙滅-上第450章 王朗殉國第833章 秋天來了,收穫的季節到了第196章 景毅的抗劉三策第555章 要利用敵人吸取歷史教訓的機會第573章 貪心不足望當陽第46章 虛實之法第823章 曹操的認知,是停留在沒有地圖編輯器的前提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