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天下何處得此賢才?

“伯雅,你看看這份表功奏文如何?張純既已授首,幼安先生(管寧)等人皆勸我速速安民撫慰各縣,整頓收拾人馬後,屯沓氏、修港務,通海路商道,南下助平青州黃巾以報國。”

襄平城被攻克的第三天,一大早劉備就把李素喊去,跟他商量下一步的大略。

李素仔細看了一下劉備寫給劉虞的奏表,上面把平遼東過程中各次戰役的功勞經過詳述了一遍,也列舉了一些應該升遷的名額。

典韋數戰有功,在遼隧、襄平兩次斬將、先登,終於也要被表爲別部司馬,成爲這幾個別部司馬中資歷最淺的。

至於太史慈,這兩戰中也殺敵不少,作戰勇猛果敢。只是沒有先登之功,也就不怎麼顯眼。劉備自己就能做主升他爲曲軍侯。

關張趙功勞當然也大,但限於劉備目前的官職,關羽這個都尉一時是升不上去了,其他人也就只能堆積在那兒。

不過,劉備也不光表奏武官的功勞,那些在組織屯田和以工代賑過程中有卓異表現,安撫百姓效果顯著的文官,同樣被表奏了升遷資格。

同時,劉備還不忘在給劉虞奏文的時候,一併給一份金寶禮物,該交的上任錢也都幫下屬交了。

這些普通文官不用太好的名聲,明着給修宮錢也不丟人。

“表魯肅爲襄平縣令,秩比千石,田疇爲高句驪縣長,秩四百石……”

李素看了一下,覺得這些封賞倒也妥當。

魯肅來遼東之前是薊縣縣丞,到遼東輾轉吃苦半年,幫忙理清民政後方,由大縣的丞轉到小一點的縣的令,屬於正常升遷。

田疇在屯田管理中的貢獻不比魯肅小多少,他本身業務也更加精通。

只不過田疇原先只是無終縣負責戶曹的吏,連官都不算,就只能先爬到這一步了。就這還得足額使錢四百萬,因爲之前的吏是不能“折抵回收”的。

李素便點點頭:“表功之事,倒也妥當,不過助討青州黃巾是不是有些操切了。就算不進京請旨,好歹也請個使君的授權。兄且屯兵休養二十日,待我去一趟薊縣,親自與使君陳明利害,討到迴文再行定奪。”

劉備本來也不急,只是這幾天被管寧、太史慈這些北海、東萊逃到遼東的難民攛掇,想要儘快去救他們的老鄉,所以才問問。

見李素如此說,劉備也就順水推舟笑着說:“本當如此,咱就休兵到八月初。不過,伯雅此行只是去使君處覆命麼?不會又要被使君抓取進京獻功吧?”

李素很有把握地說:“這倒不會,一來我如今已經卸去幽州別駕職務,只是遼東長史,名不正則言不順。

二來,上次進京我可能是言多必失了,雖討得陛下歡心,陛下卻也有留我當京官的意思。虧得我說‘遼東未平,不敢懈怠’,搪塞過去了。

兄是知道我爲人和眼光的,陛下年事已高,京師恐非平穩立身之地,我是寧可偏處一隅坐觀天下。所以,能躲則躲吧,儘量少在陛下面前晃眼。”

聽李素提到不願進京之語,劉備的神色也恢復了嚴肅正色,顯然是想到了一些很認真的大是大非長遠問題。

只見劉備從席上正起身,在太守府的大堂內徘徊,偶爾還摸一下佩劍的劍柄,一聲長嘆:

“非我不肯任由朝廷隨意調遣,實是陛下用人昏聵,愈是賊亂四起,換將愈是隨心所欲。便說去年年底至今年上半年,葛陂黃巾、青州黃巾、白波軍三路接踵而起,朝中便爲此三易太尉、其餘諸將更是隨意更換。

便如去年隨張溫爲參軍西討韓遂的陶謙,聽說在涼州也並無甚軍功,只是去年年底韓遂稍退回天水過冬,張溫被罷免後,陶謙也就無所事事。翻篇過今年、青州黃巾興起,居然就讓這種無功參軍改任徐州刺史、備禦青州黃巾南竄徐州,這都什麼任命?

當此之時,如若我們想偏處一隅,不受亂命,待朝中穩固,再重新尊奉朝廷的正常調度,以免疲於奔命,可呼?不會被人視爲有異心吧?又或者說,要如何做才能不被人以異心爲由相攻訐?”

李素聽劉備這番感慨,倒是心中也頗有些警惕和意外。

喜的是,至今劉備的大體態度還沒變,依然是絕對忠於朝廷的。

畢竟至今爲止他一直在升官,怎麼可能不忠?

但他對於朝廷瞎折騰、亂耗民力兵力,也是有所警惕的,已經不想白白當無用功的炮灰,想更效率的平叛效力——這是一種大節不虧、忠義不改,但又希望“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想被皇帝微操的微妙態度。

讓李素意外的是,這一世的劉備,居然對陶謙的態度如此不看好,看來人和人之間的“相性”也不是天生寫死了的。

另一世陶謙對劉備有提攜之恩,劉備當然要感恩戴德。

但如今的陶謙,在劉備看來卻只是一個“辦事不力,留了個爛攤子給劉虞的甩手掌櫃”,加上陶謙在涼州張溫那兒大半年也啥沒幹成,自然就覺得陶謙座談客了。

這是立場決定的,劉備這輩子如今最感恩的人已經是劉虞了,所有給劉虞添麻煩的人,在劉備心中都會有壞印象。

蝴蝶效應已經越來越猛烈了。

想明白這些後,李素微微試探:“兄欲抗命?”

劉備似乎被嚇了一跳,連忙否認:“怎麼能叫抗命呢,只是不想被一時興起的朝令夕改所折騰。但又恐世人不知我真心,故而猶豫,不知具體如何表現。”

李素想了想,覺得這時候是得說些“隆中對”級別的心裡話了。

因爲劉備已經名義上有了一塊根據地,他如何看待這塊根據地、在皇帝死前還有幾種想法,現在必須攤到檯面上說清楚了。

否則一個處置不當,地盤固然可以保住,但一年半來“天下忠義無雙”的美名,可就要遭到一定的損害了。

想李素爲劉備籌劃這一年半來,從“棄官救叔,揚天下義名而舉孝廉”開始,一步步毫無保留爲朝廷盡心的形象,可是非常不容易的。

這個形象和名聲,對於劉備未來招攬天下人才,已然是最大的助力。行百里者半九十,對於功虧一簣的風險,可不得不慎吶。

必須堅決堅持,演到靈帝駕崩,甚至是少帝都被董卓廢黜爲止。

李素想明白之後,深呼吸了一口,勸道:“兄既有疑慮,我願爲兄釋之,不如咱便假設幾種情況,看兄心中願如何應對。只要心中早有預案,那麼臨事也不至於慌亂。”

劉備鬆了口氣:“如此甚好,我早知伯雅必有奇計,每每思慮周全,請試言之。”

李素正色提問:“若遼東徹底平定後,陛下有心調遣兄去別處平叛、但長久保留遼東太守之職,兄可願毫無保留爲朝廷效命?”

劉備也正色回答:“這是自然!但凡殺賊救國,義不容辭。只是,當天下賊亂甚衆時,還是先由近及遠比較好,否則千里奔波,軍隊調遣糧餉浪費巨大,豈是愛惜民力所爲?”

李素進一步問道:“那如果連遼東太守之職,都要平調它處,再找一個落入賊手的郡,遙命兄爲太守,要親自收復才能上任,兄可願效力?”

這一次,劉備顯然沒有最初那麼果決了,人都是有私心的,他也不由猶豫:“只要……朝廷能夠善待遼東百姓,別再派個搜刮民脂民膏的濫官汙吏來折騰,也就罷了。

主要是遼東安寧不易,被張舉張純這般洗刮,百姓連自力活下去的過冬糧都不夠了,初定這一兩年,必然是需要一個強硬、事事都能爲民管束的太守,組織屯田,渡過赤貧年景,如此纔有安定的可能!朝廷換官事小,如若使屯田渡荒之法因此中斷,豈不是害民於水火!”

聽到這個結論,李素心情複雜,也有些欣慰。

複雜是因爲難度有可能提高,欣慰則是覺得劉備守住美名到最後,問題應該不大。

他原本還以爲,需要跟劉備之間有一番曹操和袁紹式的“方面何所可據”的對話,然後提醒劉備“關鍵不是根據地,而是‘任天下之智力,御之以道’”。

但是,看來是自己想差了,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在“人心和根據地哪個更重要”這個問題上,劉備和曹操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曹操認爲“天下之智力”最重要。

而劉備更是本來就更進一步,認爲“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

所以,不需要再有人勸劉備註意“人心有多重要”這個問題了,劉備懂的。

歷史上到了隆中對的時候,劉備給諸葛亮的留言依然是全部在談人心,“不度德量力,欲申大義於天下”。

反而要諸葛亮來潑冷水、讓劉備現實主義一點,先想想根據地“跨有荊益”。

跟人說話,說什麼,是要看對象的。得對方缺什麼才說什麼,不缺的東西,哪怕是非常正確的大道理,也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

李素想明白這一切,決定不再剽竊曹袁“方面何所可據”的對話了——這個對劉備沒用,他不缺,說點缺的吧:

“既然兄如此忠義,願爲朝廷赴湯蹈火而不惜官爵,素倒有一些預留的後手對策,可以爲兄所用——至於如何靠這一以貫之的忠義,繼續贏得善始善終的天下美名,素本來也有所謀劃,只不過,觀兄本身亦長於此道,這部分看來是不需要我說了。”

劉備:“但說無妨。”

李素:“那便說說,萬一朝廷見遼東無事,要調兄另任太守,當如何確保人去政不熄、遼東之地依然推行兄長的屯田政令、閉關自守如世外桃源,遙尊兄之舊政。”

李素是個絲毫不肯吃大虧的人,所以遼東打下來了肯定不能白打。

最壞的情況下,即使靈帝最後這九個月的壽命裡還能折騰出點幺蛾子,李素也要保證劉備人走茶不涼。

好在遼東本來就跟遼西隔着燕山走廊地帶的四百里無人區,只要遼東軍控制住了海軍,不讓進攻者從海路運糧補給,那麼在遼東形成幾十年的割據自閉還是很輕鬆的。

李素要做的預案,就是哪怕劉備離開的時候,漢靈帝不會任命一個不靠譜的遼東太守過來摘桃子。

至於靈帝、少帝雙雙死後,那就無所謂了。

歷史上董卓之所以能聽徐榮的推薦任命公孫度空降遼東太守,那是因爲遼東當時本來就處於半無政府狀態,太守出缺,也沒有強勢人物,更沒有人組織打起討董的旗號。所以董卓控制的朝廷才能空降成功,加上公孫度自己也是個“單騎入州”的狠人。

不過,這一世,即使在如此情況下,只要遼東早早扯起跟公孫瓚、袁紹他們一起討董的旗號,哪怕因爲地方太遠自閉而事實上不出兵,那也夠了——我都討董了,怎麼可能還承認董卓派來的太守?公孫度要是還敢來,就當作從賊之輩一刀斬了。

當然,這只是最壞的情況。也是爲了守住“忠義到朝廷崩潰的最後一天”這個美名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凡事不預勝先慮敗嘛,李素這種做方案跟現代參謀部一樣縝密的人,肯定是把方方面面的可能性和應急預案對策都想明白。

劉備大致瞭解了李素的意思後,便虛心追問:“伯雅當如何佈局,確保朝廷不會亂命、在調我去別處平叛後,不派人壞我屯田之政?”

李素:“我們當立刻開始人事籌備,想想何人可以在兄外出帶兵時,坐領遼東內政——我先說,我是不行的。我隨兄謀劃太久,外人都以我爲兄之智囊。陛下如若真起了調兄外任、防止割據之心時,定然不會放心我當遼東太守。

所以,此人必須內政治理有方、如今官職又不低,至少有比千石上下,年齒也不能過於年少,以免被人說德不配爲太守、長史。同時,此人在官場上與兄的正式共事合作又不是太久,不至於被朝廷視爲兄之心腹,但實際上卻又要對兄忠心耿耿,不用擔心人去政息……”

李素一下子拋出了好幾個條件,着實讓劉備非常頭大。

又要絕對忠於劉備,又不讓外人看出來他早就忠於劉備,年紀至少也要將近三十歲不能太年輕,官位又要比千石……

這也太難了吧?要確保最壞情況下依然遙領遼東自閉、確保將來遼東不會資敵,人選真不是一般的難啊。

第181章 讓蜀郡百姓也賺幾個億第475章 奢靡不亞於隋煬帝第707章 到了李司空手上,什麼都可以化腐朽爲神奇第682章 冊封公爵第566章 科場見聞第22章 說服沮授-下第732章 自古以來蔡伯喈第787章 許褚裸衣鬥張飛第704章 李司空的幕府,當然是大漢朝各個利益集團都要代表第45章 我守居庸關,敵在八達嶺第580章 太史慈大戰周瑜第792章 虎視何雄哉第767章 嘗試修補信任第705章 諸葛瑾進京番外第42章 高幹:請諸位單于努力,再來一次白登之圍第170章 忠義楷模第80章 帶着三點五個億的戰利品跑了番外第52章 漢化東胡草原番外第44章 當年怎麼打公孫瓚,現在就怎麼打二田第775章 他一直這麼勇敢嗎第384章 我到底是上次中計了還是這次才中的計?第8章 一點寒芒先到第12章 一魚三吃,一功三立第42章 皇帝直接賣給個人買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番外第47章 搶得越狠,死的越慘第114章 不要小看劉焉的動員能力第751章 不到最後一刻,連隊友都不知道諸葛亮要幹什麼第18章 你丫開自瞄掛了吧第301章 這點間接證據根本騙不過賈詡第82章 拖人下水第315章 凜冬之怒第88章 知恥後勇張翼德第681章 論功行賞第555章 要利用敵人吸取歷史教訓的機會第406章 一個優秀的甲方,就是幹啥啥不行,挑刺第一名第625章 你這動員效率還不如曹操第10章 鄴則鄴城水漳水第763章 三十而相第438章 人非聖賢,都會衝動第668章 光復河內、上黨第577章 兩場大戰之間的賢者時間第132章 敵進我退,敵疲我打第823章 曹操的認知,是停留在沒有地圖編輯器的前提下的第289章 李素不在時的暗戰第70章 大功告成(第三更!)第513章 連敵人也引用你的經文第626章 託名司空,實爲漢相第812章 天下洶洶徒爲你我而已,願與將軍會獵許昌第209 竄天猴談笑間,戰象灰飛煙滅-上第334章 推演得再神也得隨機應變(八千字大章)第857章 光復大漢全境第398章 曹操的忠誠變質了第282章 本將軍自有主張第132章 敵進我退,敵疲我打第582章 周瑜的人生巔峰第564章 孫策十萬奔夏口番外第7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12章 一年不再赦第390章 哪怕比扯淡還是比不過諸葛亮第520章 勝利的陰影下第723章 南北兩路開花番外第61章 歷史的玩笑第35章 從來就沒有什麼玄學第839章 曹操:所有籌碼全押了,跟他堵命第447章 似曾相識的場景第101章 徵西將軍南鄭侯第38章 欽定人教版第35章 終於忍不住了番外第53章 當年匈奴能打李廣,今天鮮卑就能打呂布第251章 我們被迫開噴第107章 少帝膽怯天下知第453章 勢如破竹、直撲龍編第9章 關張千騎劫逆營第766章 以兩次笑一萬次第318章 世界線收束第161章 關、孫討董第240章 這很合理也很合邏輯第472章 食色性也第812章 天下洶洶徒爲你我而已,願與將軍會獵許昌第113章 劉焉公然謀反第267章 炫富凡爾賽第677章 于禁願降第280章 意想不到的展開方式第146章 北關羽,南道榮第677章 于禁願降第285章 孫堅中箭第133章 三天一個郡第685章 有兵無糧豈可冒進第283章 岳陽樓單扇赴會第137章 困守孤城第666章 沮公!事急矣!第208章 哀牢夷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漢軍還擊第451章 大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第526章 斬顏良,中箭第659章 成廉:我有呂將軍給的一萬兩千騎兵,你能秒我?第134章 報信的都沒我快第642章 孟德野望第397章 能做諸侯的人心裡都有逼數第64章 賊改不了走空第88章 天子明詔舉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