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諸葛亮拜師

“勞二位久候,實在慚愧。”

李基謙遜地道了一句,然後邀請諸葛玄與諸葛亮重新落座。

而在雙方簡單地交談表明身份,熟絡了些許後,諸葛玄連忙衝着諸葛亮遞了一個眼色,讓諸葛亮快快主動表明拜師之意。

會意的諸葛亮也不遲疑,當即再度起身朝着李基一拜,道。

“久聞國士侯賢名,亮雖爲一山野小兒,卻也有濟世救民之心,只恨心有餘而力不足,斗膽欲拜於國士侯門下,還請侯爺允許。”

李基見狀,連忙起身親自將諸葛亮給扶了起來。

看着眼前這個似乎已初具風姿的少年郎,李基臉上忍不住流露出笑意,道。

“既有濟世救民之心,那你我便是同道中人,互爲友人相互指教便是了,倒也無須行那拜師之禮。”

若是說憑藉着年齡優勢,李基以大欺小偶爾逗一逗郭嘉也就罷了,可李基還當真不願在諸葛亮的面前託大。

不僅僅是因爲諸葛亮的能力如何,而是諸葛亮那名垂青史的忠賢之心,實在是讓李基敬佩不已。

所以李基願與之爲友,卻不想佔了諸葛亮的這個便宜。

再者,李基的年齡也就比諸葛亮大了個十歲出頭罷了。

看似二十餘與十歲似乎差距很大,但放到三十餘歲與二十歲,四十餘歲與三十歲,甚至更長呢?

這個年齡差,連忘年交都算不上。

且當世賢才,李基無疑最爲看重的便是諸葛亮。

也知悉諸葛亮跟劉備與自己的相性或是最高的,他日互爲同僚的日子還長得很,恐怕更多的也確實是相互指教。

只是,李基的看重卻是驚呆了諸葛玄,這一番話完全算得上是折節下交的君子典範。

便是諸葛亮,那清徹深邃的眼眸也是微微睜大了些許。

諸葛亮自小便目睹亂世慘狀而立下壯志,更因兒時偶遇了劉備於泥水之中不惜污了衣袍爲偶遇之人扶棺,這讓諸葛亮對於劉備感激不已。

也正是因此,多年來諸葛亮一直默默地關注着劉備,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知悉了大量李基的事蹟。

可諸葛亮即便自命不凡,但也不敢肯定在國士侯如此年紀便能行如此種種非常人之事。

且在抵達了吳郡後,諸葛亮之所以四處轉悠了一陣,便是打算實地親自了解一番李基的治政理念是否與己相符,再行拜師之事。

以結果而言,諸葛亮覺得國士侯既心懷仁德,又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全才。

甚至讓諸葛亮對於國士侯都不免升起幾分尊崇之心,覺得今後若有國士侯如此能力與成就亦不枉此生了。

正是因此,諸葛亮才徹底下定決心上門拜師,且決心待有學成之日,便爲劉皇叔獻上微薄之力,早日匡扶漢室,平定亂世。

而驟然感覺到了所尊崇的國士侯,如此看重自己,願以同道友人相待,這讓諸葛亮頓生一種微末之中驟逢知己的感覺。

尤其是有陳羣的輕蔑在前,這更是顯得李基的折節下交難能可貴,讓諸葛亮心生感動。

反應過來的諸葛玄連忙開口道。

“承蒙國士侯看重亮兒,能讓亮兒拜於國士侯門下聽訓已是亮兒的福分,如此黃口小兒豈敢稱與國士侯爲友?”

李基擺了擺手,不以爲然地開口道。

“我的年歲與諸葛亮長不了多少,便是平輩論交亦無不可,且……”

李基的聲音略微一頓,回想起史書中對諸葛亮的記載,那可是常以管仲、樂毅自比,點評友人之纔不過刺史郡守,自號“臥龍”,可見其年少之時亦是自傲之人。

“我曾耳聞諸葛亮在家讀書也不過自學,便已頗有才學,可見其聰慧程度。如此早慧之材,也未必就輕易拜他人爲師。”

只是李基的話音才落,諸葛亮便是躬身一拜,口稱。

“老師,諸葛亮有禮了。”

這讓李基險些一口氣沒能喘上來,看着諸葛亮那一副認真的模樣,一時反倒是不知道說些什麼了。

尤其是諸葛亮那明明不過是少年模樣,但沉穩氣質比之夏侯蘭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時間,李基甚至覺得諸葛亮身上這沉穩過頭的氣質似乎有些熟悉……

李相?!

驟然,李基想起了自家的那個省心兒子。

那與年齡不符的沉穩氣質,簡直就是如出一轍。

而看着諸葛亮主動稱呼“老師”後,諸葛玄那一副喜笑顏開的表情,李基幹脆也不勉強,擺了擺手道。

“也罷也罷。”

“這麼說老師是願意收下弟子了?”諸葛亮確認道。

“對外,琅琊諸葛氏可宣稱諸葛亮爲吾弟子;對內,你我可隨意些,相互探討指點便是了。”李基開口道了一句。

此言,讓諸葛玄的老臉不禁微微一紅。

只是如今的琅琊諸葛氏確實是沒落了,原本諸葛氏中唯一的頂樑柱諸葛珪也不過是官至郡丞便英年早逝,僅剩的諸葛族人無一人爲官,影響力日益下降。

因此,近幾年來諸葛玄一邊代兄養育諸葛亮兄弟姐妹,一邊積極地四處跑動,尋求門路爲官振興琅琊諸葛氏。

而國士侯將諸葛亮收爲門生之事傳出去,對於琅琊諸葛氏而言無疑有着莫大好處,這也是諸葛玄表現得尤爲積極的原因所在。

可以說,以着李基如今的地位威望,便是從指縫之中漏出些許好處,便已足夠振興一個小家族了。

旋即,李基爲表親近,特意留了諸葛玄與諸葛亮在府中用晚膳,且準備讓諸葛玄與諸葛亮留宿在府中。

只是諸葛玄也是深諳人情世故,如今諸葛亮也拜李基爲師,雙方已形成僅亞於父子的緊密關係,留諸葛亮在府中暫住指點自無不可。

但他作爲外客,留於府中可就可有不便,且不太懂事了。

因此,諸葛玄以留在琅琊郡內的諸葛均太過於年幼爲由,當晚便推辭離開了。

對此,李基也沒有特意挽留,在府中爲諸葛亮安排了住處。

恰好,此前夏侯蘭與郭嘉相繼被安排出府後,正好有房間空置了下來,且那兩間房間距離李基的書房也較近。

第283章 烏雲踏雪第257章 吳郡存在的漏洞第443章 可以改第316章 勝負已定!第346章 七三開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324章 董卓入京第485章 漢庭是大恐怖!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362章 我兒奉先莫要再喝了第463章 何陋之有?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386章 溜鬚拍馬賈文和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281章 蹋頓第393章 莫須有?!第497章 兩個極端第347章 溫酒斬華雄136.第136章 仁德書院138.第138章 “軍”與“政”第10章 門下督賊曹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241章 新的浪潮第35章 戒“備”森嚴第35章 戒“備”森嚴第259章 甘寧的禮物第314章 關原之戰第76章 以身入局第505章 荊州事變第406章 惑敵之計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74章 大漢基瘟?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378章 國士侯第61章 吳郡郡守第287章 人情世故棋第155章 欲爲王乎?第115章 蔡邕!第384章 一年前開始編織的大網第325章 當世文武天花板第495章 臥龍已入我手第477章 何人爲漢使第347章 溫酒斬華雄第80章 往吳郡第168章 進擊的士子第407章 唯一的機會第163章 許文第507章 連橫三州的大略第186章 比之叔父如何?第325章 當世文武天花板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第4章 計將安出?第37章 二選一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412章 策與瑜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314章 關原之戰第178章 養寇自重第81章 流民問題142.第142章 立場問題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48章 李基論戰第224章 以勢壓之153.第153章 誰讓吾賈文和心善乎?第242章 太平清領書第363章 匡扶漢室第515章 劉表評三家第496章 諸葛亮拜師第167章 一撮清澈又愚蠢的嫩蔥第519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303章 昭亭侯第502章 繼續躺着第182章 父親何故嘆息?第266章 烏桓之亂第428章 不能勝,毋寧死第322章 阿斗,拜見亞父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95章 當世非我莫屬第477章 何人爲漢使第446章 笮融東渡第13章 口袋陣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第245章 冤否?第265章 似乎是個盡興的機會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259章 甘寧的禮物第32章 白袍返鄉第500章 白毦重甲兵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440章 腹有錦繡盛世第412章 策與瑜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261章 徹底定調第518章 滿堂唯我一個聰明人?第341章 西涼鐵騎VS白馬義從第344章 無雙上將潘鳳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