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帝國崩盤

在之前的天下大亂之後,原本佔地不多的劉姓王,就已經死得差不多了--和後來明朝不同的是,劉姓的王,到現在其實也不多,這都得益於漢武帝的推恩令以及削減爵位的舉措,開國時候的那些王,因爲各種原因,都被砍了不少,爵位一路砍下來,祖上是王,後人變成農民的也不少--劉備不就是這樣的例子嘛。

這樣做當然有好處,畢竟這些爵位,說穿了都要消耗多少錢財?這些錢財消耗的也都是民脂民膏,明朝滅亡,倒有一半是這些不事生產的朱家龍子龍孫們給花掉的。

歸根結底就是,特權階級多了,對帝國的財政就會形成巨大的負擔,帝國只能去盤剝小民,等到小民基本上都活不下去之後,就是帝國崩盤。

劉家在這方面做得還不錯,後漢的崩盤,是因爲士族和豪強兼併了太多的土地,而不是劉家的子孫們兼併了太多。

可是這樣一來,也讓漢室宗親的力量變得很微弱,沒法幫助皇權,像劉表劉焉劉虞劉繇這些,雖然在各地擔任州牧,可是在本地沒有心腹和支持,劉表算是厲害的,單騎下荊州還能穩定住荊州,劉焉則是原本就帶着強大的勢力去益州,至於劉繇和劉虞就比較慘了,硬生生被當地的勢力給玩死了。

如果這些人在當地本身就是根深蒂固的,有着強悍的實力,也許大漢的天下,還能穩固很長的一段時間。

“封王不可以沒有,可是也不能濫。爵位只是一部分財富,而不能免去所有的賦稅等義務。人活在這個國家裡,不但擁有權力,也需要承擔相應的義務。人與人固然有不同,然而基本的權力和基本的義務,則是理應共同承擔的,不如此,國家不會穩定,不會進步。父親,此次您爲天子之後,不管是封多少王,多少公,多少侯,那都沒什麼問題,可是必須要規定的就是,這些爵位,只代表每年從朝廷拿到的財富,可是理應繳納的稅賦與承擔的義務,都是應該保持的。”王易對劉備道。

“正是如此,雖然我家中落,就是因爲酎金奪爵而來的,可是前漢那種讓各地宗室封土而不治民的做法,確實減少了分裂的隱患,讓郡縣制徹底地穩固起來。”劉備點了點頭。

和高祖、光武一樣,劉備同樣也是起於布衣,所以知道低下的很多事情。

“父親,高祖,光武,和您一樣,都是起於寒微,所以從下到上,很多事情都瞞不過您。可是將來呢?孩兒的後代呢?他們生在深宮,見識短淺。固然可以從書本上獲得很多的知識,然而知道道理,和親身實踐,那是兩碼事。所以將來要形成制度,諸皇子,成年後必須要在各地觀察與巡撫,每年至少下去半年,輪流下去。不參與當地政務,但是所見所得,必須上報。親王可以參與議政而非執政。權力歸於尚書檯。尚書檯人數保持在至少四人多則八人,對各部有約束之權,沒有在地方上有從縣到州執政經歷的,不得入尚書檯,這樣一來,才能上下通達,無阻塞言路之虞。”

劉備詳細地記錄着,本來這些活可以找個人幫着幹,不過劉備還是決定自己記。

類似這種大的政策方針,一般都是劉備父子談得差不多了,然後再去找徐庶等人商談,他們都心知肚明,到時候要設立尚書檯的話,象徐庶龐統劉曄諸葛瑾陳登這些人,多半都是會在其中的。

參政議政,而不執政,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在皇室的手中,尚書檯的尚書們,

地位尊貴,有一定的掌控國政的能力,卻無法具備實際的權力。

而具體的事務,則是交給九卿去做。

最高決定的權力,在皇室手裡。

制定政策的是一撥人。

執行政策的,又是一撥人。

權力分散了,政策實行的順暢卻不會因此受到什麼影響。

這樣的制度,放在中樞,就是朝堂,放在地方,就是地方的政府。

中央、州、郡、縣,將三級政府改成四級政府,這樣整個國家的統治和發展更加的深入。

同時各州郡和縣的劃分會更加的細分,畢竟以現在的劃分,一個縣往往地方也很廣大,就算王易增加了官員的數量,一個幾萬人的縣,就靠七個官來管,怎麼管得過來?

古代皇權不下鄉,往往也有這個原因。

所以擴大行政劃分,減少每個縣的範圍,同時也可以拉動基建,將土地上出產的糧食,通過工業來轉化爲生產力,這樣國家纔會迅速地富強起來。

“治大國,若烹小鮮,父親,我們之前在徐州揚州試驗的一些做法,推廣到全國,不是不可以,可是不能着急,只能逐步的推動,不然的話,容易欲速則不達啊。”王易最後道。

劉備深有同感的點點頭。

時間過去得很快,在建安十一年的剩下的幾個月裡,劉備治下的各地,也開始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這半年裡,劉備的地盤上都沒有動過刀兵,只是在休養生息,可是所有人都清楚,劉備這樣的做法,只不過是想要積蓄的力量,然後一舉平定整個天下罷了。

之前他們兩父子就一直是這麼做的,現在已經有了這麼大的地盤,再要先積蓄力量再推出去,那隻會更快。

雖然民心思定,可是這麼大的優勢,加上天下一統就在眼前,就算是普通的老百姓,也希望能夠重新建立起大漢的。

自從黃巾之亂開始,已經足足有二十多年了,無數人流離失所,天下的元氣喪失了那麼多,現在也確實到了要安定下來的時候。

而對於曹操來說,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所以在這段時間裡,曹操是頻頻出擊,他的麾下也確實能打,夏侯淵、李典、樂進、于禁、張郃、高覽 ……

這些就算放在中原也堪稱名將的將領們,率領着曹操麾下的虎狼之勢,往北壓制了河套地區的南匈奴,將他們的精壯都徵調出來,充實到部隊中,往西直達雍涼,在馬騰韓遂的支持下,凡是不臣服的各部,都被他們快打服了,勢力開始不斷地往西擴展,將大量的人口遷居到雍涼之地下 ……

第263章趙雲第315章堅持下去第524章傳國玉璽的真假第658章要求不嚴第10章忽悠之路從今始第212章英雄上第408章暴亂第151章基礎第612章比之前要好第521章又是激動又是沉重第645章兵臨城下第269章先登營的覆滅第570章心中一陣難過第664章第一次第10章忽悠之路從今始第40章士族的本質第384章甄家的老窩第394章雙重打擊第684章擴大勢力第193章不能再打了第156章奇門兵刃第627章夙願第487章什麼的都準備好了第50章只等你稱帝第731章扼制在揺籃裡第207章準備第64章紀靈回撤第268章衝擊的先登營第564章有什麼熱鬧的樣子第86章狹路相逢第404章不合適第278章華麗的出場第661章沒有任何行動第72章要儘快第115章鬱悶的孫策第558章並不是好惹的第484章所爲何事第449章征戰第255章七軍第357章前往烏巢第550章傳國玉璽第651章戰鬥方式第88章我不是嚇你第443章得意洋洋第595章應該是這樣的第143章舒縣城牆2第119章唯一的可能性第89章約定與選擇第659章精神抖擻第34章敗家子第638章需要的物資第718章幫對方一把第474章忍不住起了雞皮疙瘩第408章暴亂第27章贏一場就行第716章還是很有好處第459章名正言順第191章總攻第20章和平與戰爭1第652章訓練的過程第116章對付不了烏龜第482章要定了第33章敗家子第458章生死大敵第593章一場惡戰將要來襲第626章凱旋而歸第332章皇上您這是坑人啊第427章一表人才第479章閃着古靈精怪的光芒第138章小將姓甘第731章扼制在揺籃裡第308章田豐定計第100章初次殺人第452章偷襲第351章舊識第552章能夠安心工作了第554章和誰結盟合作第189章陣前第478章吃的其樂融融的第15章誰的命第61章雷霆萬鈞第83章由細微處見人性第484章所爲何事第221章年輕人們第24章讓你們活下去第75章不丟人第346章攻城器械第103章饒不了你們第131章受不了編入了孫策的隊伍。第36章將作營與求賢令第252章劉表與諸葛亮第626章凱旋而歸第469章隱藏的意思第352章憋壞了的關羽第533章計劃着接下來事情第476章保重第394章雙重打擊第344章互相爭鬥第729章逐漸適應生活第390章營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