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準備

荀殘的話,其實說的已經是最後的情況下,無可奈何的做法了。

讓出兗州之後,袁紹的勢力,和劉備的勢力,就不可能再有任何緩衝的餘地了。

當然,這是最後的選擇。

在那之前,對袁紹表示一定程度上的臣服,並且表示要和袁紹一同進攻劉備,這也是一個選擇。

總之讓袁紹的注意力的放在劉備身上,而不是放在自己身上,是現在曹操最應該做的事情。

然後就是經營關中,留一條後路,打通和庸涼的通道,爭取想辦法把庸涼拿在自己的手裡,到時候就算退出關東之地,以關中爲基業,也是有機會的。

畢竟虎牢關函谷關天險在那裡,只要扼守住這樣的天險,在關中建立起自己的基業,然後南下去取巴蜀,全據故秦之地,天下尚有可爲。

“另外在荊州方面,要多做準備了。主公您與蔡瑁關係很好,要通過他,多說動荊州當地的大族,如果能夠順利地取下荊州的話,那麼我們的情況,又會要好很多了。”荀殘最後道。

曹操深以爲然的點頭,荊州現在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州,人口不下六百萬,如果能夠投入曹操麾下的話,那麼曹操麾下的人口會膨脹到千萬,有了這樣的底盤,曹操纔有着足夠的底氣。

可是想要做到這一點太難了,荊州的整體雖然還是掌握在各家族的手裡,可是劉表的威望和控制力依舊是極其出色的,劉表本身不鬆口的話,不管蔡家蒯家龐家向家馬家這些家族勢力多大,也只能偷偷摸摸地在私下裡做點事情。

“劉表年近六旬,身體未必很好,我們先和蔡瑁等人多聯絡,承諾對荊州士族保持不變,希望還是很大的。劉表雖然有二子,然而長子闇弱,次子還很幼小,且長子與劉表後妻蔡氏關係不佳。一旦劉表出點什麼事,劉琦是肯定壓制不住荊州的各士族的,只要提前做好準備,就更容易順利地取得荊州。”荀殘道。

曹操深以爲然的點點頭,荀彧提出的這個謀劃就穩妥得多了,現在在袁紹和

劉備兩方面的壓力之下,曹操是沒能力對荊州出兵的,可是如果早做一點謀劃的話,倒是有機會和平地拿下整個荊州,那樣的話,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要知道,如果不是劉表年紀大了,而且他手中的權力不夠集中的話,光是靠着荊州的人口,劉表就足以成爲天下第四的大勢力一一那可是接近六百萬人,和頂得上中原兩三個州的龐大疆域啊!

和揚州比起來,荊州的疆域不會小,人口甚至要一些。

曹操如果能夠拿下荊州,那麼勢力就將會像劉備那樣膨脹起來。

可惜的是,荊州是一個完整的荊州,劉備當時拿下揚州的時候,揚州卻是一個分散的揚州。

“明公,我們不是沒有機會,讓劉備的揚州與劉表的荊州相持,同時徐州和袁紹相持,我們在側面還可以威脅到劉備的徐州,同時不斷地在輿論上抨擊劉備的施政,讓天下士族同仇敵愾,讓劉備成爲天下的公敵,我們就有更加順利地發展我們的勢力了。”荀殘最後總結道。

所謂王佐之才,說的就是荀殘這樣的人--對天下大勢,有着驚人的洞悉力。

郭嘉鬼才,可是他更擅長戰場上出謀劃策,賈詡計謀深遠,卻更擅長計算人心。在天下大勢的計算上,很少有人能和荀殘相比。

和荀殘商量之後,曹操也算是更加安心地開始發展了起來,接下來他要做的事情就是逐步的遷移民衆去關中,反正在那裡,有的是土地,用的土地吸引民衆遷移到關中去,就是一個好辦法。

比如在兗州只有五畝地的,去了關中就可以得到二十畝,同時還官府借用耕牛種子和農具,糧食到時候和官府五五分成就行了,五年之後,農具什麼的就都是自己的,只需要交兩成租子給官府就行。

這樣的做法毫無疑問對兗州士族的利益是有些侵害的,然而兗州本來就在不斷地變亂中,很多士族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剩下的都算是曹操的鐵桿了,就算有些怨言,也知道這個時候曹操是爲了自己留後路,同時也是爲了給他們留後路。

而關中的那些殘留的士族們,也很歡迎曹操轉移民衆去那邊,雖然暫時不會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卻會讓關中恢復元氣,這樣一來的話,他們留在關中,才

會有更好的前途啊。

當然,這些事情,都是偷偷進行的,現在已經入冬了,遷移不易,不過看到能多四倍田的情況下,還是有很多兗州豫州的貧民,願意背井離鄉的去關中。

在曹操轉移兗州豫州的貧民去關中的時候,王易則在消化呂布的故地。

徐州現在經過幾年的發展,人口倒沒有出現爆炸的情況,畢竟這才幾年,新一代的人要長大,也時間不夠,不過不少人家的人口比之前多了不少,分家的情況也多了許多,這樣一來,徐州的田地,馬上就顯得有些不夠了。

其實並不是因爲田地不夠,而是在東海,不少地方都開始修建工廠,佔了很多地方罷了,而且那些生產鋼鐵、水泥和橡膠的廠子,確實有些污染,所以往往這樣的地方劃分出來之後,附近都不怎麼住人的,當然工人本身收入都很高,所以很多自耕農願意脫產當工人,這才讓田地減少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而現在,王易則是開始朝着東萊大量的轉移民衆,依舊是田地置換之法。

東萊是青州最大的一個郡,也就是後世的膠東半島一帶,這裡地方廣闊,雖然大多數都是丘陵地帶,可是並不算是很崎嶇,一部分作爲田地,最合適不過,雖然降水量較少,然而早禾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剩下的沿海的地方,王易則是都流了出來--這種地方,修建工廠,是最合適的。

到時候膠東半島的海港,可以作爲運輸原材料的港口,然後將原材料送到這裡進行加工,東海那裡還是更適合耕種一些。

第337章雙頭出擊第531章不能崩形象第297章諸葛亮的糾結第668章不識時務的結局第164章忠義第84章在下王易第632章四分五裂第214章知識的財富第635章按照圖紙第448章不得不甘拜下風第285章衆人的力量第183章等着那一天2第535章令人爲之害怕的巨響第503章誰的墊腳石第36章將作營與求賢令第330章衣帶詔第33章敗家子第454章殺人誅心第69章袁術最後的精銳第238章神速第376章寬容第316章戰爭的陰雲第34章敗家子第182章等着那一天1第73章再難也要辦第714章哪裡不一樣第478章吃的其樂融融的第463章一步步遠離第114章王易的計劃第606章不太妙第201章攻城下第32章不爲錢財所動第719章能夠知道對方第17章每次抽獎都很開心第166章代表第519章考慮事情第249章告別第300章主觀與客觀第141章舒縣城牆第122章吳縣和烏程第333章天子還願第298章劉備的體系第571章竟然會是這麼一個結果第635章按照圖紙第26章心中悽苦陳叔至第113章調兵遣將第256章控制第144章皇族的角度第349章喪失信心第581章反而還移開了第490章見證第594章根本就不需要知道第285章衆人的力量第628章順風順水第257章舌戰羣儒第548章十分讓人有快感第370章逐漸穩定第288章誰更強第91章孫策的決心第365章組織大戟士第486章有點莫名其妙第41章門閥第295章建安九年第7章和曹操的協議第231章大魚第608章來回變換的臉色第466章忐忑第674章鬥志昂揚第379章投降第23章貧窮的汝南黃巾第476章保重第468章再一次重演第258章聯盟第416章交織第342章我有外掛我怕誰第562章專注於這麼一件事情第81章喬家第612章比之前要好第650章發揮作用第303章天下第一大諸侯第610章詢問問題第517章着實是讓人噁心第342章我有外掛我怕誰第9章老鄉見面第732章經歷還有很多第306章唯一的道路第673章反思情況第10章忽悠之路從今始第66章守城開始第567章更謹慎第635章按照圖紙第65章最好的結果第634章爲了任何事情付諸行動第112章暢所欲言第232章大島第728章沒有那麼大的限制第664章第一次第146章騙得我好苦第269章先登營的覆滅第303章天下第一大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