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場的讀書人都覺得方運似乎說的不透徹,不清楚方運是故意隱瞞,還是對法家聖道瞭解得不夠透徹。
不過,無論怎樣,方運對《憲法》的理解都遠超所有人,
在《憲法》確定的第三天,法家聖道文會開始預熱。
爲了等待居住在遠處的法家讀書人,又不至於讓先到的讀書人無聊,刑殿人員舉辦多個文會,每個文會討論不同的議題。
在《憲法》確定的第七天,法家聖道文會終於正式開始。
入夜的京城,燈火輝煌,而最璀璨之處,則是景國學宮。
整個景國學宮都被天地貝佔據。
天地貝內空間改變,形成一個巨大的扇形會場,在扇形中間的區域,上百萬法家人根據文位高低,由近到遠依次排列。
在會場的高臺之上,坐着人族幾乎所有的法家大儒,除此之外,還坐着唯一一位非主修法家的讀書人。
方運。
離高臺最近的坐席,不是法家的大學士坐席,而是人族大儒坐席。
這是景國京城歷史上匯聚人族大儒最多的一次文會。
即便是當時岳陽樓文會,人族的大儒都遠遠不如這一次多。
得益於妖界至今停戰,許多大儒不用鎮守兩界山,可以抽身前來。
目前,人族七成以上的大儒位於這裡!
大儒,是觸摸聖道邊緣之人。
每個人選擇的聖道雖然不同,但萬道歸一,若能深刻了解別的聖道,必然會觸類旁通,對自身聖道也有益處。
所以,參與此次文會的,不只有法家人,還有衆多其他各家讀書人。
法家讀書人佔據扇形坐席中間的位置,而其他各家讀書人分列兩側。
這就使得目前會場在座的讀書人總數,超過了三百萬。
這還是因爲龍族沒有動用海眼,若是龍族捨得動用海眼挪移人族,這裡的人數必然會超過千萬,遠超岳陽樓文會,也會遠超人族歷代文會。
即便如此,此次文會也已經打破了之前的記錄,成爲人族歷史上讀書人數量最多的文會。
在文會即將開始的時候,依舊有源源不斷讀書人從四面八方趕來。
不過,這次的人數在景國人預料之中,因爲有相當一部分人無法前來。
雜家讀書人。
即便是以柳山爲首的那一批雜家人,也沒有進城。
由於這次聖道文會參與的人太多,所以在開始前便定下規矩,論而不爭,避免引發聖道力量對抗,波及其餘人。
雖然衆人都知道這是閹割版的聖道文會,但沒有人在意,因爲這已經是人族最頂尖的盛事。
其餘各家都想召開聖道文會,但聖道沒有大幅度的提升,沒有條件召開。
因爲參與文會的人數太多,僅僅出入口就超過一百個。
從凌晨開始,會場就對外開放,開始連續不斷有人進入。
京城附近的所有官兵都負責維持會場秩序。
大多數讀書人只能根據時間先後被安排到指定區域的地方落座,但文位較高之人,或衆聖世家之人,或手持景國高官名刺之人,都可以自己選擇區域。
不過,只要是非法家之人,無論是誰,都不可做到中間位置,國君也不例外。
在聖道文會之上,國君只有資格在法家大學士席位的左側貴賓席就坐。
而在法家大學士席位的右側,便是各家大學士席位,可見貴賓席何等重要。
貴賓席最前面是各國國君以及少數人,貴賓席中間則是衆聖世家閣老和嫡系子弟的位置,普通世家子弟都沒有資格位列貴賓席。
貴賓席最後,則是人族各地的重要人物或名士,諸如豪門家主,翰林十老,三境妙手等等。
在貴賓席不起眼的地方,有多位年輕人聚在一起。
他們坐在一起,只是暗中傳音交談,並不高聲喧譁,稍遠一點的人都沒有關注他們。
但是,凡是看到他們的人,神色必然會出現細微的變化。
這些年輕人,或曾經與方運一起進入聖墟,或一起進入登龍臺,或一起參與進士狩獵,或一起在崇文院修習,都與方運有或多或少的關係。
他們現在已經是各國青年領袖,乃是人族未來幾十年的希望所在,每一個人在大名鼎鼎。
顏域空、宗午德、華玉青、賈經安、李繁銘、陳靖、張知星、姬守愚、孔德天、韓守律……
這些人分佈在十國各地,分佈在各家各處,並沒有統一的勢力,但是,早有好事者將這一批人統稱爲方系。
和景國完全依附方運的方黨不同,方系十分鬆散,但隨着這些年發展,這些方系青年天才竟然因爲方運的關係,相互走近,已經由一開始的聖墟好友擴展到現在,具備一定規模。
一開始沒有人在意所謂的方系,認爲只是年輕一代天才的遊戲而已。
但是,在方運進入葬聖谷後,在以贈詩方運爲主題的第二次岳陽樓文會也就是俗稱的方運文會之後,方運的年輕好友們自發組織起來,形成了現如今的方系。
方系依舊鬆散,但是卻有一個共同的使命,振興人族。
這個使命更具體的一些,便是主要通過方運的學問、根據方運的成就以及跟隨方運的思想,來完成振興人族。
所以,當方系的共同使命傳出後,一些勢力利用各種手段破壞,但是方系已經穩固,而且人員暫時處於封閉狀態,沒有任何勢力影響到方系。
和那些普通方運的支持者相比,方系成員的做法與衆不同。
比如論榜之上經常有關於方運的論戰,這些人只在極少情況下參與,他們不會把過多時間用在論榜上幫方運說話。
他們把更多的時間都用在學習、傳播和擴展方運的學問。
比如工家的張知星,憑藉張衡世家的身份,厚着臉皮利用各種手段從家族那裡接管一批工坊,騙了一大筆錢,而後全力學習方運,文位不高,但在工家聖道方面,已經是張衡世家四十歲以下當之無愧的第一人。如果不出意外,他恐怕會成爲張衡世家歷史上最年輕的家主。
比如華玉青,竟然完全放棄之前的醫道,在方運的指點下,開始循着先祖華佗的道路,全力研究外科醫道,而且已經小有成就,甚至在《聖道》之上發佈了一篇獨自署名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