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5月,終年受海洋性氣候影響的英倫諸島終於敞開懷抱迎接來了溫暖的季節。從海面上吹來的風不再是陰冷潮溼的灰色,而是淡淡的溼潤中透着暖意,和天空中高懸的太陽,一同滋潤着不列顛的草木生長,催促着冬眠的動物復甦。
不列顛,迎來了一年之中最具旺盛活力的時節。當然,泰晤士河畔的新城也在日新月異地變化着。
建城之初,在奧卡的堅持下,爲了宣揚倫敦的立城理念,同時也爲了高調彰顯帝國的強勢復興以及絕對自信,總之,爲了很多在其他人甚至夥伴們看來恐怕永遠都只是虛幻的未來憧憬,奧卡第一次排除衆議,獨斷專行以總督的身份強行宣佈新的偉大城市——倫敦,將永久劃爲不設防城市!這意味着倫敦將沒有城牆、沒有城市軍營,沒有任何軍事遮蔽以及防禦工事,如果不被扼殺在搖籃中的話,它將是一座純粹的自由之都!
然而,這個匪夷所思的想法讓大部分部下以及本土貴族、官員都難以接受,即便奧卡磨爛了嘴皮仍是無法說服衆人,因爲這種完全放棄軍事防護的做法對於各種威脅近在咫尺的不列顛來說簡直猶如天方夜譚般,然而無論異議之聲多麼強烈,奧卡巋然不動,強硬地堅持並貫徹執行了自己的決斷。於是,在一片質疑乃至於公開的表示反對聲音中,奧卡就任後的第一道正式總督行政令就幾乎成了衆矢之的淪備受爭議。
雖然新城的修建最終還是依照了奧卡的意志,不過奧卡也知道這治大國如烹小鮮,任何事情涉及了政治,就不再單純只分對錯,而要看手段和權術,所以,爲了堵住悠悠衆口,奧卡還是相應地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譬如收縮兵力,擴建了倫底紐姆附屬的軍事要塞,將精銳軍團的大部安扎在這裡,以拱衛新城,同時,大力訓練新軍配合派遣精銳分隊果斷出擊,清剿直轄區域內的一切流寇盜匪,以最嚴厲的手段讓大倫敦區恢復寧靖,統治秩序得到絕對貫徹。
此時,正值上午時分,倫底紐姆要塞軍營內,呼喝震天。駐紮於此的精銳軍團正以各層級爲單位,在將領的帶領下,分開在開闊的校場上,風風火火地大練兵。
身爲兩世軍人的奧卡以及身邊一干都是從軍人中摸爬滾打而出的夥伴,雖然迫於需要暫時將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政治管理以及秩序重建的事務之中,但內心深知帝國面臨的艱難未來和軍隊在未來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他們自然不可能忽視軍隊,這個核心力量的建設。擴大軍隊規模、合理編制軍團、完善軍隊管理、嚴格訓練軍隊,都在忙碌之餘被提上了議程,並且逐步展開。
所有的軍事舉動中,無疑是軍事編制變動最爲特殊,臨危受命來不列顛的臨行前,格拉蒂安殿下授予了奧卡全權處理行省駐軍事務的權限,同時介於不列顛的險峻形式,還額外在不列顛本土軍隊的編制之外給了奧卡兩個鷹旗軍團和四個輔助軍團的空編制,允許奧卡根據需要編組新的軍隊。不過,帝國方面只能負擔其中的一半糧餉,剩下的只能靠奧卡自行籌措。
相比于軍隊的大權,錢糧只是小問題,正因爲有了這份幾乎沒有限制、完全可以便宜行事的令諭掌握在手,奧卡纔敢打破傳統,以自己後世的見識理解再結合實際需要,重新編組軍隊。
具體的做法就是:第一,將所有直轄(即不包括大倫敦區周圍那些接受總督行政管轄的地方軍)軍隊嚴格劃分爲戍備軍和野戰軍,戍備軍的人數將暫時定爲5000人,其中2000人駐紮在倫底紐姆,負責倫底紐姆、新城附近的治安防衛任務,另外3000人則分紮在倫底紐姆北、西、南三面的斯蒂趣尼奇、梅登黑德和薩頓軍營,負責三個方向呈品字形衆星拱月,保衛大倫敦建設區的絕對安全,戍備軍團主要以輕步兵爲主,裝備儘量簡化,兵員以不列顛本土人爲主,軍隊內部架構、管理仍舊按照帝國舊制。
與此相對應的,野戰軍團的編制則與帝團的架構有了較大的出入,首先表現在人數和組織編制上,野戰軍團將實行小隊(team)、中隊(staffel)、大隊(gruppe)、連隊(company)和軍團(legion)的新序列編制,人數編制上改爲一小隊10人,設十夫長一名、副隊長一名。一中隊爲十小隊,設百夫長一名,副百夫長一名,一大隊爲三中隊,設大尉一名,副大尉一名,一連隊爲五大隊,設千夫長一名、副千夫長一名,一軍團爲三連隊,設軍團長一名、副軍團長一名,另設軍隊參謀官十名、趣職官十名、司法官一名、軍醫官一名、財政官一名、後勤官一名,因而一個不列顛野戰軍團總計人數爲六千人。
第二個重大變動在兵種的增加上,原先的帝團只有騎兵、輕步兵、重步兵、盾弓兵、投擲兵等雜亂兵種概念,奧卡將之細化明確定義爲步兵、騎兵、弓弩手和器械兵,同時根據不同的適應戰場將現有的兩個軍團分別劃分爲平原野戰軍團和山地野戰軍團,相應的不同職能軍團的兵種混編比例也不同,山地軍團,顧名思義,主要適應山地林地及各種複雜小區域地形作戰,因而以靈活輕便的輕步兵、盾弓手爲主,而平原軍團,毫無疑問,乃是用於大規模會戰、攻堅在開闊地形下作戰的軍團,因而以重步兵、弓弩手、騎兵爲主,具體數字大約是平原軍團,擁有騎兵2000人,重步兵2000,輕步兵1000、弓弩手及器械兵1000,而山地軍團則是盾弓手1000、輕步兵2000、重步兵2500、騎兵500,當然實際情況可能有所不同。在新編制基礎上小隊將成爲一個軍團的細胞、大隊將成爲一個軍團的中堅、連隊將成爲能夠獨立執行任務的最小戰術單位,這種借鑑了後世方法和經驗的新編制將會更有效地發揮軍隊各個層次的主動性,同時作爲一個整體時集聚的優勢效應也會更充分的體現。
而第三個重大變化,毫無疑問是在裝備上,奧卡身爲特種部隊指揮官,深知優良的裝備對軍隊的意義,而雖然他不是本身並非什麼機械、武器專家,但對於這個時代的冷兵器發展,還是有相當多的地方可以給予建設性意見的。比如,在奧卡的親自視察下,軍隊方面單獨成立了裝備部和後勤保障部,集中各類工匠,加上來時格拉蒂安殿下提供的軍工人員,已經選址秘密建立軍工廠,相關制度也在創立和完善當中,很快,第一批專門爲行省軍隊提供製式、批量裝備供給的本土軍工廠就將投入生產。
以上是系統層面的架構,具體到軍隊軍種的細節,主要是裝備的去蕪存菁、更新換代。例如,騎兵開始得到更大的重視,新的馬場正在加快建立,優良馬匹的培育、馴養以及高級馬種的引進、挑選、雜交等都初步展開,另外,騎兵單兵裝備進行了除舊佈新,增加包括高橋馬鞍、雙邊鐵製馬鐙、騎槍、十字劍、桶盔、全覆式板甲、馬甲等中世紀騎士的標準配備條目,不過受制於冶煉技術、工匠人數以及財力的限制,短時間內,全新的騎兵軍團還只能停留在書面階段。不過未來,奧卡相信,一支嶄新而強大的騎士、輕騎混編機動軍團將徹底取代現有的帝隊編制中的蠻族騎兵,成爲戰場上的真正王者。
當然,除了騎兵,奧卡也沒有厚此薄彼,作爲帝國的象徵的步兵並沒有爲了組建更多的騎兵而縮減財政,只是重新回到了共和國時期的精兵路線。從新兵選拔、訓練、編組、裝備上,奧卡都苛刻地要求精益求精,軍紀軍魂更是奧卡錘鍊的核心,他要的是,在重現當年那支忠誠、紀律、團結、不屈、敢戰的羅馬軍團的基礎上,讓步兵這個戰場的萬金油更具威力。在裝備上,奧卡決定就羅馬軍團內裝備型號多樣、不適應冷兵器作戰發展的問題進行嘗試改革。堅盾、利劍是必須的,這不僅僅關係羅馬人特有的戰鬥模式、更是一種信念的傳承和延續,奧卡絕不會像歷史上的帝國後期那樣,讓盾牌、短劍消失在視野之中,不過,奧卡決定增加長矛、斧槍的裝備、減少投槍、增加強弩以提高羅馬軍團應對騎兵衝擊、弓騎騷擾時的適應力。
真正巔峰時期的羅馬步兵堪稱歐洲王者,不過在體制、裝備上還是和中世紀的瑞典、德意志這種盛產強悍的重裝步兵還是存在着不少差距,實際上,羅馬軍團只要維持它作爲優良傳統的紀律,再有精良裝備、正確指揮和軍事思想與時俱進的保證,幾乎可以組成任何歷史上令人聞風喪膽的步兵!
正因爲有着這樣的信心,奧卡無比迫切地想要通過技術方面的努力來提升步兵裝備性能,比如水力鍛壓機,這個奧卡可以嘗試着摸索出來,有了它,再加上例如風箱式鼓風機、豎式高爐、金屬熱處理技術(退火、淬火、回火、正火)、精練技術以及奧卡回憶科班時學習的中國古代的鑄鐵柔化、灌鋼、炒鋼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技術,想到多少奧卡全都一股腦地交給了工匠,讓他們從中品評優良,綜合提煉出最先進的鍛冶技術,目標就是能壓鍛出勻質薄殼鋼板、薄殼穹面技術最終發展成性價比最好的板甲和兼具韌性和鋒銳的鋼製武器!當然了技術的前提是有優質的原料,而這個奧卡並不擔心,古代中國就是缺乏優質的鐵原料才冶金技術困難重重,而歐洲卻又不少露天高位鐵礦最近的就在西班牙,所以原料方面,奧卡沒有絲毫擔心。
想一想,一支用板甲、鋼製武器武裝到牙齒的步兵,再加上嚴明的紀律和高效的指揮系統,這樣的軍隊,簡直就是冷兵器戰場上的BUG!
不過板甲也並非無敵,相同防護性能下,它的確比鱗甲輕、防護劈砍、打擊的性能高,但卻對刺擊的防護較弱,這也是爲什麼後來蒙古西侵時,歐洲的重裝大軍被打得落花流水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爲板甲面對複合弓的穿刺傷害無能爲力,不過總體來說,奧卡還是選擇了板甲,因爲綜合製造工藝、產量、性價比,板甲明顯優於鱗甲。
騎兵、步兵之後,奧卡自然不會忘了戰場的火力輸出——弓弩兵種,尤其是自己的地盤就在英倫的情況下,奧卡怎麼可能忘了英國曆史上負有盛名的特色兵種——長弓呢?
最適宜製作長弓的優質紫杉木產地就在英國和西班牙,近水樓臺不利用,那就是傻子了。所以,以後組建長弓軍團勢在必行,鎦金箭鏃加上長弓,一分鐘15次射擊的恐怖速度!簡直是連綿不絕!奧卡難以想象,面對真正的箭如雨下,什麼樣的敵人才能頂住壓力、執着前進而不絕望崩潰。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