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顏得知道這個情況之後,心中暗自高興,立刻下令進攻堤壩,佔領並摧毀了堤壩,乘船由唐港到大江。在陽羅堡與宋軍大戰一場,此時宋軍已是無心戀戰,一經接手便潰不成軍,於是鄂州不戰而降。元軍浩浩蕩蕩向東開進,更是所向披靡。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在元軍攻打漢口時,元將史將先率軍渡江時,遭到宋將程鵬飛打退後敗退,這是幾個月唯一給元軍造成了重創的戰鬥。忽必烈看到宋將已經是毫無鬥志了,下了一道聖諭,招降沿江各城守將,言明禮遇之,於是又有許多城池歸了元軍。這樣,長江幾乎已全部掌握在元軍手中,南宋所憑藉的天險已經完全喪失了。元軍自鄂州大舉攻下,賈似道被迫親自率軍應戰,1275年二月,雙方軍隊在丁家洲相遇了。當時在南宋集結軍隊有十餘萬人,戰艦五千餘艘,元軍東下人馬亦十萬餘,兵力相當,但宋軍在物資、地理條件、羣衆條件方面都比元軍戰有明顯優勢,但是賈似道一心求和,故伎重施,派計議宋京、承宣使阮思退,同伯顏談判,請還已降州郡,並表示願意稱臣,約貢歲帑。伯顏已承了忽必烈滅宋的旨意,怎麼可能會同意談判,但他又考慮到一連征戰,士兵大多數都已經疲勞,這也是一次休整的好機會,於是讓囊加帶同阮思聰同到宋營報命,扣宋京以爲人質。伯顏讓使者告訴賈似道:“在沒有渡江的時候,入貢議和即可,今沿江諸郡皆以內屬,欲和肯定得面議。”賈似道哪裡敢去放囊加逞回來,伯顏遂還宋京。這時蒙古軍已經休整完畢,並且藉機選擇了有得地形,而賈似道及宋軍將領們只是動搖觀望,根本沒有認真備戰。
此時忽必烈又下了一道旨意,讓伯顏暫按兵不住,同時又派人到沿江宋各州郡招降,說既往不咎,但也威脅道:“若執迷不悟,可不要怪我不客氣了。”賈似道一看和談無望才下了孤注一擲的決心,但是已經
來不及了。他令孫虎臣,蘇劉義集結船於大江南北,自己同夏貴統領後軍、戰艦二千五百艘,橫亙於江中,企圖和伯顏對峙。然而,當第二天元軍夾岸而攻,巨炮轟擊南宋水軍中堅時,宋軍就動搖了。待到元軍戰艦一衝擊,宋將夏貴怕死,馬上開溜了。賈似道本來留夏貴是給自己壯膽的,見他跑了,嚇得嘴張得老大,不知如何鼾,鳴鑼退兵。宋軍於是大潰,元軍乘勝追殺,奪的戰船、物資數都數不過來,賈似道只帶了一隊人馬逃回了揚州。元軍乘此役之餘威,一路東進,羌湖、海州及重鎮江陵等沿江各郡邑大小文武將吏,沒有不是爭先恐後的投降,不戰而降。元軍氣勢更盛,很快推進了長江下游。到了七月,元軍東西兩路合軍一處,大敗宋軍於焦山,切斷了兩淮與浙西的聯繫。後來又三道分兵,形成了對南宋京城臨安的包圍。公元1276年二月,元軍進攻臨安,宋王一看大勢已去,招集百官於祥曦殿,商討如何鼾。羣臣早已經六神無主,紛紛表示願意爲人之輔屬,並派人將降表送到了元軍大營中。於是,宋王和太后率文武百官出城,以各自官職投降。元軍進入臨安城,清點府庫,收百官印符、誥命,撤銷宋朝的官府,並且還派人進入宋王宮,將其中珍寶字畫等貴重之物全部搜走。宋王讓右丞相賈餘慶充祈請使。同吳堅、文天祥一起到元之大都詣闕請命,就這樣南宋政府中央政權就此告亡。
然而此後許多未被元軍征服地主的宋朝軍民,都作好了迎戰準備。文天祥在前往大都的途中,很想組織力量,以圖匡復國家。於是在鎮壓江逃脫,歷盡艱險,輾轉來到了江西贛州,同當地守軍共同起兵救亡。同時,張世傑、陸秀夫在福州又擁立了益王做皇帝,重建宋朝廷,後來因爲益王身死,又擁立衛王爲帝,繼續同元軍作鬥爭。後來文天祥在潮陽港被元軍的打敗後被俘,元軍將領張弘範勸他投降,
文天祥決計不從,只求速死,張弘範對他無可奈何,又逼他寫信招降正在堅持戰鬥的張世傑等,遭到了嚴厲的拒絕,張洪範端來紙筆,更嚴酷逼迫文天祥,文天祥抓起筆來,寫下了一首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落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
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朝丞相孛羅親自開堂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對孛羅行了一個拱手禮。孛羅喝令左右強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掙扎,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屈服。孛羅問文天祥:“你現在還有甚麼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歷代皆有。我爲宋盡忠,只願早死!”孛羅大發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願爲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
從此,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三年。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孃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爲奴,過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然而,文天祥儘管心如刀割,卻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權臣阿合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沒阿合馬的家財、追查阿合馬的罪惡,並任命和禮霍孫爲右丞相。和禮霍孫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國,頗得元世祖贊同。八月,元世祖問議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誰是賢能?”羣臣回答:“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