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老朱的求而不得,別把老常當莽夫

“那個劉伯溫是吃飽了撐着,非要提什麼文武分離,如果老爺能入中書省當右相多好?

徐家那位當過右相,老爺爺應該當下右相纔是,

若不然,我們豈不是被她比下去……

老爺,您說句話呀!”

常遇春吁了一口氣,擡頭看了自己的妻子一眼:

“我跟徐達沒有什麼心病,倒是你自己喜歡給自己找不痛快,日前信國公夫人來訪,你也板着個臉給人家臉色看。

你呀,是非要給常府樹個敵人?”

藍氏聞言,如貓一般炸毛了:

“老爺,怎麼就是妾身挑起矛盾,不是徐達先給皇帝打了小報告?

他就是嫉妒老爺在皇帝面前受寵,故意如此。

那信國公夫人也是一樣,虛僞得不行……”

徐達頭都大了,藍氏這性子,讓人實在頭疼。

他呵斥:

“婦人之見!

你這話在我面前說說也就罷了,可千萬別在外邊透露一絲半點,你若不要自己的命,也別把孩子們的前程給耽誤了。

還有你那弟弟,他有着大好前程,你也要毀了不成?”

提起弟弟,彷彿刺中了藍氏的死穴。

如今常府隨着常遇春的病陷入了危機之中,陛下是否能對常遇春保持恩寵,是藍氏心中極度焦慮的問題。

弟弟藍玉,已經是藍氏覺得最有機會接常遇春班的人。

但此時的藍玉,在軍中還沒有足夠的威望。

“就算你覺得我沒用了,不能給你長臉,你也不要讓丫頭丟了機會!

出去!”

“老爺,我……”

藍氏就想解釋幾分,卻被常遇春轟出書房。

常遇春等夫人走了,低下頭,看着桌面上的紙張,越發頭大。

他受張異引導,想要給大明留下練兵之法。

本以爲這種事是手到擒來,但下筆的時候,才發現真的難。

練兵術常遇春有,可將練兵術寫成書,並不是他想象中那麼簡單……

就在他焦頭爛額之時,剛纔才離去的藍氏,很惶恐地走進來:

“老爺,陛下來了!”

“陛下?”

常遇春驀的站起來,卻因爲起身太快頭暈目眩。

藍氏見狀,趕緊扶着他。

夫妻二人出門,趕往前院。

“見過陛下!”

朱元璋和太子朱標已經在前院候着,老常見朱元璋一身微服,吃了一驚。

陛下見他,爲何還喬裝出門?

不過朱元璋這個舉動,卻讓他更是安慰。

皇帝盛裝出巡,高調來常府,可能是日常的安撫羣臣。

能夠微服來訪,方能顯出常府和皇帝的親密。

常遇春要拜下,朱元璋道:

“你身子骨弱,就不用行禮了,遇春,你身體怎麼樣了?”

常遇春道:

“無性命之憂了,蕭先生只是讓我養着病。

我如今也能獨自行走,就是走的多了,會喘氣……”

常遇春說到這件事,眼神落寞。

一個多月前,他還帶着自己手下的大軍,殺得蒙古人四處逃竄。

如今卻病蔫蔫的,走路都不利索。

老朱嘆息,老常雖然是就回來了,但於大明來說,那位英勇無比的大明第一猛將常遇春,似乎也死了……

不過,人能活着,總歸是好事。

“陛下不必爲我憂心,我也習慣了,更何況清心觀那位小真人說,還有康復的可能……

我最近能緩緩活動,正跟着閨女學太極拳……”

張異?

老朱聽他提到張異的名字,嘴角卻忍不住微笑。

這孩子真是無孔不入,無所不在。

不過除了黑他這點讓人頭大,至少張異的出現,一直在幫他解決煩惱。

如果常遇春真能迴歸戰場,他立下的功勞,不亞於北地的一場大勝。

“你也不用心急,徐達拿下大都,你也拿下上都……這大明的局勢已定,只等最後一戰!

如果你好的快點,還能趕上給蒙古人收屍!”

常遇春也在暢想那一天,登時露出期盼之色。

大明從奪了天下開始,一直勢如破竹。

可是蒙古人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蒙古人入主中原,並不曾將中原大地,真正當成自己的故土去經營。

他們有什麼好東西,也都是往北方搬,尤其是蒙古舊地,這百年來也受過不少好處。

以至於明明江南富庶,卻被盤剝得給劉福通以“貧極江南,富誇塞北”的口號。

這百年來的資助,讓北元就算失了中原,在蒙古依然留下不少力量。

這些力量不除,大明的邊疆永遠不得安寧。

“屬下明白了,屬下一定不負陛下所託!”

“呵呵,行,咱們找個地方聊!”

朱元璋微服出巡,也不想太過高調。

常遇春一想,將皇帝帶往自己的書房。

他知道老朱對藍氏有意見,不讓她攙扶自己,老朱卻順其自然,給他扶了一把。

這自然而然的動作,讓常遇春感動不已。

君臣二人,就慢慢往書房走。

老朱入門,先是環顧四周,最顯眼的設在書房裡的佛龕。

燈火長明!

“嘿嘿,這事小道長提示老常,老常今日之因果,乃是殺伐太多引起!

所以賤內去報恩寺給我求了一尊準提,爲我消災解難!”

常遇春提到此事,還有些害臊。

他是知道藍氏那點小心思,藍氏和張異有仇,連帶着也不想沾染道門的東西。

明明應該去清心觀求助,她偏要去佛門求尊菩薩回來。

朱元璋點頭,他對這點小事並不在意。

老朱轉身,參觀起常遇春的書房。

書架之上,有許多書籍,其中兵書不少。

朱元璋拿起來一看,這些兵書不但有翻閱過的痕跡,還有常遇春的註釋。

很顯然,當年他給常遇春的建議,常遇春是真的聽進去了。

從一個只憑氣力大戰的猛將,變成一個有勇有謀的統帥。

參與了常遇春的成長,也是老朱喜歡他的原因之一。

他走到書桌前,看到筆墨未乾的字跡,不由笑了:

“喲,咱家的常將軍,都會寫兵書了!

好,咱們這些大老粗,起兵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後來先生們陸續讓咱們去看書。

現在你們都成長起來了,都是名將了,也該給後世留下一些東西。

讓其他人,也讀一讀在咱們寫的兵書。”

他把常遇春說的面紅耳赤:

“陛下,您就饒了我吧,這兵書也是我聽小道長建議,瞎寫的……

我說我可寫不得這些東西,小真人跟我說,自古以來先賢留來的兵書,都是重道不重術!

高屋建瓴的東西有,但基礎的東西,卻少有人涉獵!

大家都往大了寫,咱不如從小處下手……”

常遇春將張異那天說過的話,大略說了一遍。

朱元璋父子聞言樂了,並對視一笑。

以小處見大道,就是張異的修行之道……

張異正在以他的道理,去影響大明的點點滴滴,常遇春也逃不過這傢伙的手段。

“這是好事,那小傢伙總能從別人看不到的角度去看問題!

遇春,這是一件利益千秋的好事,朕支持你。”

練兵之術,古人的兵書並非沒有涉獵。

可是相對而言,大多數都是隻言片語,微微帶過。

華夏人的傳統,從諸子百家開始,除了墨家、農家等一些學派,大抵都是偏向於大道理的。

細節上的東西,在這種大環境下,哪怕有人去做,也引不起別人重視。

可張異提出來的,寫一本練兵術的兵書,朱元璋是非常支持的。

每個名將,之所以是名將。

必然會有一套自己的練兵術。

將手下士兵帶到如指臂使,纔是名將的看家本事。

就如常遇春,在老朱心中,他練兵的本事是比徐達強的。

徐達在謀,在大戰略上徐達比常遇春好了許多。

可是,在小範圍的戰場,常遇春這位猛將比徐達要強。

除了個人武勇,身先士卒。

老常練兵和帶兵的本事也非常不錯。

如果他願意將這份經驗留下來,就算後人學不得十分,能學個五分也是好的。

在常遇春面前,朱元璋毫不掩飾自己對張異的喜愛。

他見老朱的模樣,也是若有所思。

“陛下謬讚了,臣現在正苦惱呢,練兵之術臣確實有,可是真到落筆的時候,臣卻不知道從何說起……

該寫什麼,不該寫什麼,臣毫無頭緒!

加上現在身子不好,寫了這麼多天,連三百字都沒有,這刪改之下,大概也等於沒有開始!”

常遇春提起寫書,頭都大了。

讓他當山賊,當將軍他在行,寫書這玩意他是真不會呀……

見他急得焦頭爛額的模樣,朱元璋覺得好笑。

“陛下,要不你指點一下?”

常遇春將皮球踢給朱元璋,老朱倒吸一口氣。

你不會,難道我就會了?

大哥別笑二哥,

大家都是泥腿子出身,朱元璋識字,練字,都是後來一點點學的。

雖然如今也算有點墨水,可讓他著書立作,那不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嗎?

老朱吹鬍子瞪眼:

“誰給你出主意,你找誰麻煩去,找朕做什麼?

朕難道有空教你不成?”

老常聞言訕笑,他才意識到自己揭了皇帝的短處。

不過老朱提醒,常遇春一想也是,既然是那位道長提議自己寫練兵術的兵書,就去問問他也行。

反正他答應過自己,給自己搞那個什麼“復健……“

“朕看你恢復鬥志,朕也放心了……”

朱元璋心裡是感謝張異的,常遇春通過寫書這件事,暫時忘記了自己身體的情況。

所謂抑鬱成疾,如果他沒有找到新的目標,老常想要活下來未必容易。

張異幫常遇春找到一個目標,給他希望,

也等於給了大明一個希望。

“對了,昨天朝堂中的事,你應該知道吧?”

朱元璋問道:“你會怪朕,不同意你入中書省?”

“臣不敢,也不想!”

常遇春聞言,表現非常坦蕩:

“李先生是好心好意,可臣也明白臣自己的本事,帶兵打仗臣可以,當宰相臣不行……

李先生有什麼想法臣不知道,但肯定不僅僅是爲臣着想!”

常遇春沒有那麼高的政治情商,但不代表他傻。

外人將他們這批人定義爲淮西集團,但並不代表他們每個人都相交莫逆。

他尊重李善長,也信任他。

可他並不會認爲,李善長就一心一意爲自己好。

從淮西這個集體對抗外人的角度,李善長自然會拉自己一把。

可他真的沒有自己的居心?

老朱聞言,微笑點頭:

“如果誰把你常遇春當莽夫,那他纔是真傻!”

“其實很簡單,把你拉進來,李善長就能避免了朕將劉基提起來的可能……

你常遇春不會處理政務在朕看來是缺點,但在李善長看來,卻是優點……

李先生什麼都好,就是心眼小了點!”

常遇春聞言,訕笑,並不去接朱元璋的話。

別看朱元璋說李善長,他知道老朱對李善長是非常信任和依賴的……

誰要是傻到去挑撥李善長和皇帝的關係,大概率要被老朱制裁。

“不過最重要的,也是中書省如今的權力過大,有些人捨不得放手!

劉伯溫說得其實沒錯,文武不分,中書省掌軍政大權,本來就是我從龍鳳年留下來的特例,

如今新朝建立,北方的戰事逐漸也要平息!

軍政分離,正當其時!

大都督府的位置,朕給你留着……”

朱元璋拍拍常遇春的肩膀:

“等你病稍微好一點,就去就任吧!

不過中書省的情況,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你可別把進不了中書省的事情放在心上!”

常遇春大爲感動,很明顯朱元璋對中書省的改革暫時並未開始,但卻提前向他透露。

一個皇帝,如何安排臣子,哪輪到臣子多想?

陛下此行,正是對他信任,也將他當自己人。

世人都在傳常遇春會慢慢失去利用價值,但至少現在爲止,朱元璋對他的恩寵並未消失。

軍政分離,大都督府就和中書省大致平級了。

他常遇春暫時受中書省節制,但未來也是宰相一級的人物。

“臣只怕辜負陛下心意……”

“行了,咱們兩個用得着這麼客套,這也不是你常遇春的風格!

跟朕聊聊前線的事吧!”

朱元璋坐下來,和常遇春聊起戰場的情況。

雖然他在戰報中對戰場也算了如指掌,可畢竟不比親歷者。

常遇春提到前線,登時興奮,他講得眉飛色舞,朱元璋和朱標聽得津津有味。

末了,皇帝突然問了一句:

“你覺得王保保此人,如今可有回心轉意的可能?”

常遇春登時卡住了,合着陛下還沒放棄對王保保的念想呀。

第292章 主意打到皇帝頭上,羊入虎口第386章 飲馬富士山,常遇春的新戰場第329章 練兵之術,不能讓他改過自新第522章 被流放的國師,千里尋夫(二合一)第160章 朱允炆,建議甩牆上第144章 效率,效率,還是TM的效率第491章 先把儒家打散第32章 小暖男,水裡有蟲第474章 裝病不如裝死,徐達吃大鵝第555章 提前暴露,朕想當你爹第545章 姚廣孝,要徒弟不要?第527章 朱麥克阿瑟樉(二合一)第379章 北方有佳人,從朱樉拒婚開始第171章 龍虎山的“雷法”,你媽要死了第220章 常遇春你敢?第416章 皇帝也玩莫須有,怒了怒了第422章 放下心結,軍校制度第495章 未來國師,知道真相第95章 朱標:搞錢,本宮要自救第389章 請張異出山,殺俘專業戶第402章 大基建的想法,兒臣想去日本第512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大戰將起第493章 辦學和罪人,張異的婚事第557章 道門天兵,真正的掌心雷第450章 突然頓悟,茶味十足第200章 百姓苦,跨階級的愛情第74章 科學的種子,十萬個爲什麼第189章 天師位,拿回來會死的第504章 改朝換代算啥本事?來改天換地第176章 若非皇帝是朱元璋,貧道不敢做第142章 天下儒生,顏面掃地第570章 所謂的試探,所謂信任第118章 張異你騙我,劇本不是這樣的第419章 跟朱樉攤牌,摸着張異過河第320章 工業和商業,政策試點第130章 屁股決定腦袋,不一樣的公平第172章 今天開始當妖道,你懂還是我懂?第54章 父子交心,我要勾欄聽曲第120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第92章 皇帝的孤獨地獄第100章 剛來第一天就大鬧國子學?第238章 買賣神仙,咱們封神第434章 仇人見面殺心起,故意拉仇恨第192章 糞丹,大明金坷垃第112章 講義氣的孔訥,道不同不相爲謀第84章 故人西辭黃鶴樓,十萬水軍下揚州第547章 曝光真相,燕王變寧王第299章 我降心魔,與你何干第349章 魔法對轟,貧道的丈母孃?第197章 皇子的悲哀,都有心魔第511章 所謂和解,丐版常遇春第350章 大人尊國法,還是宗法?第495章 未來國師,知道真相第23章 朱標:向弟弟求逆天改命之道第573章 問你,朕可是千古一帝?(大結局)第65章 熊孩子也會傳染,人情冷暖第287章 父子情,爲你舍了天師位又何妨第423章 思想纔是軍隊的靈魂,標準化第564章 歸隱之意,皇帝的心魔第469章 親爹也是個大忽悠,你貞潔沒了第310章 詩是去年寫的,人是今年沒的第372章 等了兩年的刺殺,張異救駕第109章 天子口舌,耳目,手足第72章 張三丰,他就是那個高人?第44章 只有我把皇帝當人第506章 人是我殺的,屍體是皇帝埋的第521章 春晚和希望,星辰大海(二合一)第97章 張異最不想要的賞賜第351章 藥王爺顯靈,讓我救你還裝逼第1章 一個不該出現的人第536章 一場血案第502章 皇帝喜歡用強,道衍哭了第422章 放下心結,軍校制度第94章 揍太子,借酒消愁第407章 曖昧情愫,早夭的孩子第192章 糞丹,大明金坷垃第100章 剛來第一天就大鬧國子學?第203章 這華夏的天,早就變了第178章 天下能屠龍者有二,裝瘋賣傻第571章 貧道乘風去,不做世間人第154章 朕就逆天又如何?潛意識第434章 仇人見面殺心起,故意拉仇恨第382章 沐英迴歸,大明二十九侯第27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道賊張異第432章 大明軍魂是什麼,張異的答案第203章 這華夏的天,早就變了第280章 張天師爺們,有事他真上第491章 先把儒家打散第340章 再見馬皇后,紡織機問世第461章 不會有以後了,老張入京第382章 沐英迴歸,大明二十九侯第350章 大人尊國法,還是宗法?第85章 這次不用給常府面子了第22章 常森夭折,預言成真第103章 你也不想你爺爺的事曝光吧?第439章 那場刺殺的真相,黃叔叔的身份第563章 所謂大儒不過小丑,猜忌之心第289章 倒打一耙,最後的利用價值第256章 浙東的機緣,抗倭纔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