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寒冷期,天子守國門

“不然您以爲呢?其實這個問題想一想就明白了!

咱們華夏人的文明的根就在腳下的土地,在農耕!

而農耕的命脈在哪,就在所謂的氣候之上,簡而言之就是降雨和溫度!

不然咱們拜龍王爺幹什麼?

其實您也別糾結這個問題,看看史書就明白了!

爲什麼以前北方是我們華夏的經濟中心,而到宋之後就轉移到南方?

很簡單,以前北方溫暖,適合農耕!

文明從北方誕生,在中原產生了燦爛的文化,咱們南人,那時候還是蠻子呢,根本不是主流!

可文明不是憑空產生的呀,如果中原跟北方一樣苦寒,吃都吃不飽,怎麼可能建立文明?

就不說別的,您要是讀呂氏春秋,當知當時中原之地還有大象,現在看得到嗎?

說白了,還是天數變化,國運也跟着變化!

這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東西!

其實如果您認真讀史,就會發現咱們北方的鄰居,也是安史之亂後纔開始大範圍侵略中土!

原因是啥,還不是因爲以前水草肥美的草原,變成了苦寒之地,他們活不下去,纔會下來劫掠中原?

而咱們原來中原的百姓在北方活不下去,只能繼續開荒南方!

這南方成爲天下錢糧匯聚之地,起根源還是因爲氣候變遷!

氣候之變,即是國運之變!

當龍氣定南方,再去談遷都長安,那就真成笑話了!”

張異一口一個笑話,還是那個熟悉的味道。朱元璋臉色掛不住,寒着臉說:

“那既然龍氣在南方,你一心忽悠我往北方趕幹什麼?

北方苦寒,待在南方就好!”

張異聳聳肩,說:

“當然可以,只要他想大明像南宋朝廷,偏居一隅就行!

可如果想要維持住這個大一統的王朝,不去北方怎麼行?

難道還指望着別人,幫朱家守住這大好的河山?

老朱那是想得美!

而且就是大明想偏居一隅,他守得住嗎?

北邊的禍亂,可不是一年半年能止住的,那可是要延綿多年的隱患……

一旦北方有個閃失,從大都南下,從黃河到長江,大明可有一處能堅守之地?

北方的異族只要從大都突破,就能劍指應天,這樣的局勢我不信老朱看不到?”

“北方有兵禍,滅了就是!”

朱元璋此時正是豪氣萬千之時,他的軍隊已經直指大都,河南、河北、山西一帶,大明軍也是所向披靡。

如果此時有人告訴他會輸,他肯定不信。

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將蒙古人給滅了。

“打跑蒙古人我信,滅了蒙古人就別想了……”

張異說道:

“您也看過世界地圖,蒙古草原的地界,想必您也一清二楚,那是個不比華夏小多少的地方!

我華夏的軍地能打完內蒙古,就算是非常厲害了!

如果蒙古人退到北方,大明軍隊是否可及?

或者,你能像漢武、唐宗一般,追殺千里?

那是不可能的,剛纔我說過了,天數已變,以前的草原追逐水草而居,尚且是個可利用可統治的地方,

如今就算我大明軍隊能遊擊千里,你也無法對那種苦寒之地造成有效的統治!

所以從成本上來說,能滅掉北元就已經算是階段性勝利,可要滅掉北方的遊牧民族,想都別想!

所以,邊患肯定會長期存在,尤其咱們大明還處在一個新的寒冷期中!”

“寒冷期?”

老朱剛聽張異說完,就產生了不詳的預感。

如果不是剛聽完關於長安的故事,他不會如此敏感。

“沒錯呀,這天下的龍氣從大勢上轉向南方沒有什麼問題,不過北方也不是一直都是寒冷!

相對微暖的時候,叫做溫暖期,而相對寒冷的時候,就是寒冷期!

一個王朝進入寒冷期,整個王朝的生產肯定就跟不上來,糧食歉收,稅收收不上,那朝廷自然走向衰敗!

而因爲寒冷,北方的遊牧民族活不下去,也會有動力下來中原劫掠!

所以我說,從現實角度來看,北方的邊患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而且一直都會比較嚴重!

如果朝廷不遷都北方,將資源政治中心搬到那邊,難道還能指望北方的守將爲一個偏居一隅的朝廷賣命?

若真如此,大明也不過是另一個南宋罷了!”

“寒冷期,寒冷期……這是伱從天書中窺看到的?”

“是呀!”

如果對別人,張異大概會裝神弄鬼,可對黃家父子,他可以知無不言。

得到答案的老朱和朱標,頓時陷入沉默。

他們倆出宮的時候心情本來還不錯,但見到張異,一身好心情全沒了!

“歷史上有四個寒冷期,其實古書中分別記載,《孟子.滕文公下》中記載:驅武、豹、犀、象而遠之,這是記錄了當時因爲寒冷擺手遷徙的景象……此爲其一。

其二:《晉書.慕容皝載記》有說:遼東灣西北岸到東南岸沿海連續三年全部結冰。

其三:便是兩宋時期,尤其是南宋末年……

至於其四嘛……”

“其四,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

朱元璋忍不住追問。

張異說道:

“其實咱們就在第四個寒冷期之內,只不過這個寒冷期延續五百年……此時尚未到最冷的時候!

叔叔,您對39年前的冬天是否還有記憶?

39年前,太湖冰封三尺!您家長如果有長輩,應該會告訴您當年那場寒冷,造成多大的災禍!”

朱元璋沉默下來,他確實從父輩口中聽過那年的寒冷……

但生活在這個時代嗎,他早就習慣了這種環境,只當是等閒。

可張異從另一個角度,跨越千年,爲他講述天數的變化,卻讓人感覺如夢如幻,也寒冰徹骨。

四個寒冷期,老朱並不用太費事,就明白前三個說的就是西周,南北朝和兩宋。

這幾個時期的歷史,他歷歷在目。

有冷,就有暖。

只要讀過史書,就不難明白兩個寒冷期期間的王朝是哪些?

兩漢,唐朝就處在溫暖期中……

所以,從天數來看,他朱元璋開局就比其他人更難?

朱元璋縱然有豪情萬千,可是面對冰冷的天數,他也猶如一盆冷水潑下。

難怪張異會告訴他,大明幾乎刀兵不斷。

這刀兵的產生,根源還不是資源不夠?

當大家都沒有飯吃,天下都會大亂!

周圍的鄰居們抄起武器的時候,目光會不約而同投向中原腹地!

老朱一想到這個情況,銳氣盡失。

古人也許有不敬鬼神的皇帝,但絕對沒有不信鬼神的皇帝。

如果天都不站在他這邊,那他這個皇帝和他創立的大明,真的能好好延續下去?

“天道不眷,天道不眷!”

老朱自言自語,他的失落顯而易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老爺天確實不怎麼待見大明,但這又有什麼關係?

就如當今聖上,他出身貧賤,還當了乞丐,這老天爺不眷顧他,他就認命了嗎?

如果認命了,就沒有今天的大明瞭!

咱們這些生活在大明的百姓,哪個都不是被老天爺眷顧的人,可咱們難道就不活了?

況且,咱們身在此時,至少還不是最難的時候,

等到寒冰期到了高點,加上內憂外患,也大不了改朝換代而已!

苦也好,樂也好,沒得選擇就殺出一條選擇!

咱們的祖先們,茹毛飲血,不也一樣延續到今天

沒道理咱們這些人承了祖先們的恩德,卻失去了先祖的血性!”

張異這番話說得自在,朱標和朱元璋卻陷入沉思。

老朱看了張異一眼,這傢伙的豁達,倒是有幾分高道的風骨。

“沒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剩下的選擇中做最好的選擇!”

朱元璋的臉上有了一些血色,說出這句話。

“但你這個道士,似乎並不敬天!”

張異回答:“因爲天道並不需要敬畏它,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不仁,其實是萬物平等……

我等生而爲人,自然想着人的利益訴求,然天道眼中所謂人畜草木,其實並無區別!

它只是自然流轉的道,無論前方是什麼,它都會無情的碾壓過去!

修道人修道,修的是道法自然,以自然爲法,學習道的規律化爲己用,方是正途!

所以小子口中不敬天道,所行卻最貼近天道!

天道不需要你敬畏它,而是需要你瞭解他,學習它!

冷暖交替,就是大道自然的一部分,與其爲這些不能改變的東西傷神,還不如利用窺見的天機,去做自己能做到的最大努力!

我等修道之輩,求長生難不難,可難,就不求了嗎?”

“換而言之,這大明朝廷誕生,就註定很難了,那再難,難道就不活了?

有問題解決問題就是,解決不了,也問心無愧,總好過因爲窺見未來而活在苦痛之中!”

張異深深看了朱元璋一眼:

“所以天機不可泄露,窺見未來之人,未必能承受其重!”

“孃的,被你這小子教訓了!”

朱元璋也知道,自己瞬間的失落被張異看在眼中,他以自己的方式在激勵自己。

老朱心頭一陣暖流流過,這傢伙不錯。

“這些閒話少提,回到剛纔的問題!

你認爲遷都北方,也是天家應對寒冷期的一個好選擇?”

“沒錯,遷都北方是必然的選擇,關於經濟,民心的事,以前咱們聊過!

就從天數這個角度來說,在寒冷期中建立的王朝,註定會邊患不斷!

其中以北方最爲麻煩!

大明建立,民心本來就不穩,尤其是北方懷念前元者甚多。所以北方未來肯定要佈置重病。

如果朝廷在南,對於軍隊的掌控,是鞭長莫及。

不管皇帝如何安排,未來都很難避免唐朝藩鎮割據局面,唯有將政治中心遷徙北方,才能化解這個局面!

其中只從軍事的角度說,開封就不合格,他和應天沒有本質的區別!

長安我說過了,它不再是一個適合成爲首都的城市,所以也可以排除掉!

歷史上能成爲都城的選擇不多,像洛陽之類跟長安有相似的痛點,唯有大都最爲適合成爲首都!

雖然大明也受寒冷期影響,但大都附近的華北平原,依然是不錯的產量之地!

加上海運,運河兩大水路,能將南方的糧食源源不斷運往大都!

這纔是我大明未來國都的不二選擇!”

“可是,大都畢竟距離蒙古太近……”

朱元璋說出他不選擇大都真正的原因。

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把應天當成永久的都城,他對應天府有諸多的不滿意,可跟大都比起來,他還不如選擇應天府。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蒙古人的強大,朱元璋從來不曾小看!

就算將他們趕出中原,蒙古依然擁有大量的蒙古族人。

張異心領神會,這確實是歷史上老朱基本不考慮大都的原因。

在洪武二十一年藍玉在捕魚兒海徹底滅了北元之前,蒙古人對大明的的威脅纔算解除不少!

可就算是北元覆滅,阿魯臺、瓦剌和韃靼這些威脅,也延續下來。

瓦剌甚至還完成過幫助大明君主留學他國的壯舉。

所以朱元璋不肯選擇大都,也是情有可原。

“叔叔說得,好像大都破了,在南方皇帝就有選擇一般……”

張異簡單地畫出一個大明疆域的地圖,指着大都說:

“假設我大明的守軍失去大都,您看看整個北方,是否有險可守?”

“您不用回答,我來告訴你,北方除了濟南,一個能守的地方都沒有!一旦蒙古人破了大都,直撲應天毫不費力!”

張異說這段話,並非危言從聽。

而是他從未來的靖難,總結出來的經驗,

燕王朱棣能取得天下,有許多有因素。

但他能以一藩兵力對抗整個朝廷,還能拿得下天下的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朱元璋時期欠下的債務。

北方終洪武一朝,都沒有真正發展起來。

除了濟南,北平,真定等少數區域,其他地方只能用鬼蜮來形容。

許多州府,縣城,城牆破舊,

甚至連城牆都沒有。

朱棣一路南下,基本遇不到太像樣的城池擋住他的大軍。

那還是經過了洪武朝三十一年,大明和平統治了三十一年的北方。

由此可知,現在的北方爛成什麼樣?

這樣的北方,有什麼戰略縱深的意義嗎,沒有。

如果有,但凡靖難之時北方有像樣的發展,哪怕多幾個像濟南那樣的城市,朱棣幾乎不可能成功。

“立大都爲都,就是天子守國門!

天子在北,長城之外是北方!

天子在南,可能濟南也是我大明的北方!”

“陛下是何等人物,我就不信到了那一步,他會選擇退縮?”

張異此言,真心實意。

他後世讀史,都在爲朱標的死感覺意難平。

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如果朱標不死,朱元璋肯定會推動遷都長安的事!

可是張異始終堅信,老朱不會選擇長安!

甚至,從陝西回來的朱標,未必會真心覺得長安是好選擇。

天數已變!

中國的經濟中心走向江南是不可逆的選擇。

如果沒有江南輸血,在北方建都的難度其實無法想象。

作爲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朱元璋不可能看不到這個道理,就算朱標不死,皇帝也絕不會只聽朱標一面之詞就選擇長安。

在建都之前,他一定會親自過去。

就如他本來應該今年五月去開封,然後親自否決掉自己的決議一樣。

只可惜,朱標死了,張異心裡的想法終究也是想法。

但這不妨礙他認真的表達,跟黃叔叔吹牛逼。

“好你個小子,上次你告訴我去濟寧,現在你轉身要送我去千里之外?”

見他吹鬍子瞪眼,張異捧腹大笑。

“叔叔,我就是隨口一說,您可別往心裡去!

其實遷都這件事還早,現在大明也沒這國力遷都!

不過你若是信我,去大都提前佈局,未來你黃家肯定能富甲一方!”

“大都還在蒙古人手裡,老子佈局個屁!”

朱元璋氣呼呼地,說:

“若不是你小子真有點本事,老夫也不會因爲你一句話跑東跑西!

不過你小子說得沒錯,北方確實……

一言難盡!”

“南北榜的事你做得不錯,老夫代表天下百姓,謝過你!”

皇帝突然站起來,朝着張異行了個禮。

朱標是嚇了一跳。

這已經是父皇第二次朝着張異行禮,張異這傢伙還坦然受之。

他根本不知道,朱元璋這一禮代表着什麼?

以朱標對父皇的瞭解,他雖然經常說劉伯溫驕傲,但在朱標看來,朱元璋纔是一個真正驕傲之人。

文強如劉夫子,李善長,他心中也並不真正服氣,武功如常遇春、徐達,朱元璋也能壓得住。

權謀,武功,自己這位父皇都拿的出手。

也是因爲如此,朱標其實並沒有見過父皇真心謝過一個人!

“許久沒有跟你聊天了,今日興致好,木兒,你去讓人置辦一些酒菜回來!”

“叔叔見外了,在我的地方,哪有讓您去的道理,你且等一下,我讓鄧師兄去!”

張異見朱元璋要讓黃家哥哥起身,趕緊先跳起來。

“鄧師兄,鄧師兄……,二位稍後,我去找鄧師兄!”

張異帶着他小小的身子走遠。

朱元璋目送他離開,若有所思。

“父皇,您爲什麼要……”

“因爲後怕!”

第200章 百姓苦,跨階級的愛情第4章 圖窮匕見,皇帝好狠呀第359章 別拿朱標當老實人,久違的兄弟情第147章 道觀進賊人,你欠我的第97章 張異最不想要的賞賜第393章 嶺北之戰,輕敵的徐達第329章 練兵之術,不能讓他改過自新第427章 大明碟中諜,主打一個擺爛第432章 大明軍魂是什麼,張異的答案第83章 手把手教老朱造謠第219章 少打撲克多養生,不嫁了第548章 挑撥離間,不如外人第382章 沐英迴歸,大明二十九侯第25章 終於肯泄露天機了,誰敢幽禁我兒子?第427章 大明碟中諜,主打一個擺爛第402章 大基建的想法,兒臣想去日本第93章 你對我未婚妻做什麼第95章 朱標:搞錢,本宮要自救第90章 知識的壟斷,禍水東引第64章 衍聖公的打算第56章 吃燒鵝的丫頭和逛青樓的道士第418章 勳貴落寞,天子門生第279章 所謂的否決權,裝病誰不會呢第156章 儒家是怎麼死的?信仰塌了第30章 跟閻王搶人,誰說張異是煞星?第448章 讓她勾引我,必殺狗道士第19章 仙人洞府,無字天書第530章 不速之客,張異的秘密曝光(二合一第383章 大航海的成就,找皇帝要說法第178章 天下能屠龍者有二,裝瘋賣傻第380章 張異的消息,想他了第95章 朱標:搞錢,本宮要自救第228章 針鋒相對,徐丫頭的鬼點子第6章 這點賞賜,打發叫花子呢第296章 龍虎山的格局,你們都學着點第268章 沈萬三的沈家,朕能信你?第197章 皇子的悲哀,都有心魔第571章 貧道乘風去,不做世間人第38章 揭示真相,借刀殺人第256章 浙東的機緣,抗倭纔是出路第185章 攻陷大都,推行簡體字第147章 道觀進賊人,你欠我的第133章 皇帝的公平第484章 攤丁入畝,殺戮背後的原因第214章 扒褲子,秘密曝光了第99章 難得見你吃癟,見過劉伯溫第95章 朱標:搞錢,本宮要自救第466章 朱棣和神機營,火力壓制第126章 殺人誅心,先生你不行呀第206章 我跟李善長比起來如何?第79章 終究是皇帝想得深遠第326章 美人遲暮將軍老,君心不改第117章 孔家的破局之道,張異的拯救計劃第152章 兩種天下,什麼是國運?第474章 裝病不如裝死,徐達吃大鵝第532章 常茂的死因,不能改變的結果(二合第196章 可不敢跟你弟媳婦有緣第195章 友誼小船翻了,徐丫頭你莫挨老子第198章 故意刁難?楊憲又作妖第398章 吐露野心,嚇唬朱樉第194章 你不如劉基,沉迷配種的老朱第306章 最苦痛的折磨,是給他希望第74章 科學的種子,十萬個爲什麼第572章 原來我是張三丰第172章 今天開始當妖道,你懂還是我懂?第46章 有些錢咱們不能賺呀,通過考驗第364章 戰略定力,帶太子過來第310章 詩是去年寫的,人是今年沒的第267章 史書中的情報,殺倭寇第141章 教育的本質,劉基認輸第530章 不速之客,張異的秘密曝光(二合一第494章 人前顯聖,皇帝賜婚第152章 兩種天下,什麼是國運?第281章 清明血雨,這是我大明的軍隊第517章 爭奪話語權,神性和人性第557章 道門天兵,真正的掌心雷第139章 丟了魂的衍聖公,送上門的肥羊第240章 逐出師門,禍水東引第262章 僧道納稅,你小子有種嗎第96章 君權和相權,皇帝的無奈第171章 龍虎山的“雷法”,你媽要死了第380章 張異的消息,想他了第147章 道觀進賊人,你欠我的第247章 服務百姓,技術宅拯救世界第506章 人是我殺的,屍體是皇帝埋的第313章 自卑的傳承,你會殉葬嗎第168章 父皇,您是給劉基下套第147章 道觀進賊人,你欠我的第372章 等了兩年的刺殺,張異救駕第203章 這華夏的天,早就變了第557章 道門天兵,真正的掌心雷第136章 張異曝光了,怒懟劉伯溫(5K)第441章 錦衣衛是夜壺,準備跑路第504章 改朝換代算啥本事?來改天換地第412章 吸引仇恨,修城牆的沈萬三第236章 龍虎山的功,你佛門想摘桃子第1章 一個不該出現的人第527章 朱麥克阿瑟樉(二合一)第356章 攪局,開門放朱棣第489章 國師和國公,皇帝也不能污人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