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算學入科舉

第121章 算學入科舉

“洪武三年纔會開恩科?”

其實老朱自己都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能開恩科,科舉之事關係選拔人才,可天下未定,他也不可能強行開科。

現在天下的人才,估計也在觀望大明和北元的決戰。

誰纔是真正的勝利者,猶未可知。

從張異的話語中,朱元璋也隱約猜出大明未來的戰爭情況。

他將這件事壓在心底,他來問張異的事可不是這件,而是科舉!

許存仁也好,孔訥也好,想要動搖老朱的意志並不容易。唯有張異這個傢伙差了一腳,老朱的心就飄忽在空中,落不下來。

畢竟這個混小子身上帶着仙緣,先不說那虛無縹緲的仙庭,神仙是什麼樣子。

就他那本天書看到的隻言片語,都足以動搖老朱的意志。

關於科舉這件事,皇帝是想了幾天也沒個結果,乾脆來試探一下張異的口風。

結果張異給他回了一句,他自己也不知道。

不知道怎麼行?朱元璋好不容易來了一趟,當然要榨出一點東西再走!

“叔叔你是不知道其中的事,我倒是知道一點!”

張異沒有說出自己起的作用,卻將許存仁和朱元璋的主要矛盾說出來。

“其實皇帝想改革前朝科舉之事,也是正常,換成其他人估計也不是個事,我那先生的性子,偏偏就不喜歡陛下的改革……

這一來二去,就弄成這樣了,不過還好孔訥那傢伙有種,終究給陛下一個臺階下!

不過根據孔家子告訴我的情況來看,陛下命先生去改革科舉,證明他心中有鬆動,

能改變那位的意志可不容易呀,但誰知道許先生的改革方案能不能讓那位滿意?

也就是說,陛下未來會不會回到八股文那一套,誰也不知道!

可能有,可能無,天機矇昧,我也看不到了!”

別說張異看不到,朱元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改革。

他若是定下心,也不會來尋找張異。

“改不改是一回事,你給我分析分析,這改革和不改革有什麼區別?”

張異撇撇嘴:

“區別的話,其實也就是取捨而已!

從程朱理學出現開始,儒學從儒教的轉化基本已經不可逆,有了宗教化,就有一些不理性的東西!

而爲了追求所謂的神聖性,人在其中的作用自然就越來越少!

所以從宋到元,從元到大明,皇帝進一步限制科舉取士的範圍,也是順勢而爲!

若換成其他人,大概也就不反對了,只可惜我那先生有些跳脫,卻和別人不同……”

“你的意思是,他吃飽沒事幹?”

朱元璋冷冷迴應張異的話,他也不確定張異是敷衍他,還是真心話。

“也不是,也許因爲還有先生這種人,我對儒教的情況,還不至於絕望……當然,這和陛下的取捨無關,所謂當局者迷,在程朱理學的框架下,陛下做的決定雖然過,但卻不是錯!

如果說陛下有錯,錯的也是它對未來的影響!

陛下的科舉改革,核心問題在於:不允許學生違背經注,有自己的思想,

學生所想,即是聖人所想,如此而已!

這本就是一個【宗教】所應該擁有的特性,陛下只是強化了這種特性。

只是嘛,陛下的私心終究還是想要限制官僚集團,順便砍自己一刀而已!”

張異清了清嗓子,道: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變化本身,無論佛道儒三教,還是其他事物,程朱理學本就是儒家在求變過程中產物,到頭來它的改革卻變成不變……

不變,是改革的那個人希望將事情控制在一個他能控制的範圍,以求滿足他的控制慾,可這樣幹,往往會把事情引向另一種不可知的變化。

陛下的取捨,取的是進一步加強思想控制,削弱整個大明官員階層,可他一旦嘗試之後,他會發現自己選上來的人是什麼玩意、

然後他會後悔,自己停了科舉,但最後在取捨方面,他還是不得不做選擇!

所以我說呀,怎麼選都是顧此失彼!”

“那伱喜歡什麼選擇?是許存仁的維持原狀,還是陛下的禁錮思想?”

朱元璋繼續追問。

“我吃瓜,選什麼選?”

張異一副雨我無瓜的模樣,讓老朱鬱悶不已。

這貨終究還是個不求功名的道士,這種關係無數人命運的事情,他是一點都不在意。

“不過如果從我未來看到的情況來說,陛下的選擇終究還是錯的……

洪武三年朝廷開恩科,他選了三年的人才,最後自己覺得不滿意,就把科舉給關了!

其實從這件事來看,他大概也意識到問題,但他回到舉薦制這件事,就又開了歷史倒車……

從舉薦制到再次科舉,大明在那些年失去的東西很多……

舉薦制確實,給皇帝選擇上來很多人才,卻也爲大明埋下一些禍端!

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本來皇帝想要削弱相權,但反而把相權空前加強了!”

“什麼?”

老朱愣住,他來張異這裡本意就是問問科舉的事,怎麼他還扯到舉薦制上去了?

大明建立之後,朝廷缺人缺得厲害,加上北方不穩,如今選拔人才的方式確實是舉薦製爲主。

“科舉,是朝廷通過公平的考試,選拔上來的人才……哪怕這些人能力再差,再蠢,他也是天子門生!

而舉薦,推舉賢能,確實能推舉上來不錯的人才,但是……嘿嘿~

叔叔您也是走南闖北的商人,如果你入朝爲官,你推舉人才的話,會不會有偏向性?

比如說,我和黃大哥都是你應該推舉的人,我能力比黃大哥強點,但黃大哥跟你親近,你會推舉誰?”

老朱剛想回答推舉能力強那個,但話在口邊他突然閉嘴了。

人性……

如果讓大多數人選擇,這個答案已經不言而喻。

官場本身就講究抱團,他讓手下人舉薦人才,這其中的貓膩就不用說了。

皇帝不是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危害,所以開恩科勢在必行,可如果真如張異所言,開了恩科他又不滿意然後選擇繼續沿用舉薦制。

那這一來一去的這些年,朝廷上的士子集團不知道會安插多少自己人?

也就是說,他本來想要限制相權的動作,最後反而成全了他想要限制的那些人……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沉默了。

“其實你們也別太捧殺陛下,他畢竟也只是一個人,人就會犯錯,許多政策的作用是幾十年,幾百年後纔會顯現出來,不過這個問題太大了,我也懶得展開……

就說科舉改革本身吧,他的矛盾在於,限制思想,等於限制了選拔上來的人才的品質,這些人陛下好控制是不假,可是大部人的能力不行。

陛下選拔人才是爲爲了幹活,爲了好控制他又選上來一批不能幹活的人……

這其中的矛盾,就沒有辦法解決!

如果他一開始做好心理準備,爲自己的改制捏着鼻子認了也行,但他又不認,不甘心嗎,最後還不是蛇鼠兩端……?”

老朱的臉黑了,張異這話直接質疑了的執政能力,他在一邊氣了半天也說不出話。

張異早就習慣了老朱的脾氣,也沒有理會他。

反正他說得又沒錯,信不信就是別人的事。

人總喜歡腦補,尤其是對大人物有太多不實際的期待。

或者站在上帝視角極力貶低別人,或者無限拔高了一個能力。

在這個君權神聖的時代,黃和對君王產生一些光環是可以理解的.

朱元璋從一個乞丐到皇帝的傳奇一生,有太多供人去想象的空間。

可是他們卻忽略了,老朱畢竟也是個人,他的出身決定了他擰巴的性格,會做出一些很矛盾的事。

從舉薦制到科舉到後來的胡惟庸案再到南北榜案,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因爲前期政策導致的積習難返。

南北榜之後,皇帝也許才真正意識到大明的問題,可老天爺已經不給他去改變的時間了。

你說身爲一個皇帝,朱元璋厲不厲害?

那無疑是非常強的。

但他的性格缺陷導致他做的錯誤決策,一樣不少!

“其實咱們那位陛下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於他的性格,他就跟許多強勢的父親一般,有個臭毛病!

他覺得自己行,就覺得別人也行。而他又不相信別人比他行,所以又想將什麼事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明明不是仙神,卻想做仙神之事,禍亂之源也……”

朱標不能認同太多了,在老朱後邊頻頻點頭。

朱元璋的面子實在掛不住,主動轉移話題:

“咱們是來問科舉之事,你扯那麼遠幹什麼?

你說陛下改革這也不好,那也不好……

那你自己要來改,你怎麼改?”

張異聳聳肩:

“那陛下不把我頭砍下來纔怪!

其實如果按我看呀,他反正也擺不脫儒家那些人,老老實實推行科舉好了……整什麼八股文禍害人,這可不是禍害一朝一代的事!

但要是我改革的話,我肯定要往裡邊加私貨,比如將算學之類的學科加入科舉,

但那個時候,別說陛下,就是朝中那些大人恐怕都要砍了我?”

“算學?”

朱元璋和朱標面面相覷,張異怎麼提了一個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問題?

“沒錯,就是君子六藝中的算學,也是從晚唐開始,被踢出科舉的算學!”

“比起四書五經,算學不過是小道,爲什麼要加入這種東西?

這不是胡鬧嗎?”

朱標忍不住反駁張異,他和老朱不同,算是受過比較正統的儒學教育,張異這種說法,對於他來說是叛經離道。

“叔叔你看吧,黃大哥自己先受不了了!”

張異捧着肚子笑起來。

對於所謂的科舉改革,張異也不過是隨口胡說,反正關起門來吹牛逼又不用負責。

但老朱聽到張異的說法,卻若有所思。

他問:

“反正只是閒聊,你乾脆說說其中的道理!”

“很簡單呀,因爲陛下無論怎麼改,他做的動作其實都是在儒家的範疇內修修補補,這本來就是一把雙刃劍!他通過改革削弱了讀書人的自主性,但也加強了他們對儒教本身的忠誠!

你想呀,那些讀書人就跟我們和尚道士一樣整天唸經,整天琢磨聖人怎麼想,不是培養出一批低能還狂熱的信徒嗎?

這對於皇權來說,是好是誰能說清?

可算學不一樣,它雖然是君子六藝,但和儒家的關係也不大!

加進來,也實實在在可以提高選人才的標準!”

“怎麼說!”

老朱阻止了朱標想和張異辯經的衝動,冷靜詢問。

(本章完)

第118章 張異你騙我,劇本不是這樣的第188章 玄武大炮,皇子的表現第474章 裝病不如裝死,徐達吃大鵝第567章 另一條密道,朱元璋的殺心第517章 爭奪話語權,神性和人性第131章 朱標菊花一緊第503章 道衍拜師,命運的相會第187章 朕帶你見神仙,出海大禮包第165章 世界很大,讓朱棣去看看第522章 被流放的國師,千里尋夫(二合一)第465章 牢中的兵工廠,十天走過百年第57章 道爺我叫張三丰第142章 天下儒生,顏面掃地第155章 故事的力量,這是屠龍術第365章 天豈能無師?隱約的大勢第54章 父子交心,我要勾欄聽曲第549章 病虎出山,貨幣改革第540章 情分就斷了,蒸汽機第300章 狠人胡惟庸,得遇明君第90章 知識的壟斷,禍水東引第152章 兩種天下,什麼是國運?第569章 張異的推背圖,離開大明吧第345章 暴打悍婦,層層設局第86章 小小的插手,蝴蝶效應第283章 勝利陰影下,是血淋淋的罪第239章 百年情分,今日斷絕第303章 權力既然不能吞下,就分給更多人第34章 師弟的神通第209章 審計部門,朱家家宴第535章 青蒿素,他們算個屁(二合一)第70章 丟了親爹,又賠了兒子第118章 張異你騙我,劇本不是這樣的第573章 問你,朕可是千古一帝?(大結局)第82章 謠言的作用,我就是小人呀第21章 玩不起就滾蛋,朱標的未婚妻第17章 趁皇帝沒反應過來,先撈一筆第472章 爭奪釋經權,新儒家第554章 天子守國門,歸還天師位第135章 南北榜,劉基你讓朕很失望(5K)第465章 牢中的兵工廠,十天走過百年第554章 天子守國門,歸還天師位第293章 大移民,活捉沈萬三第9章 朕能當好一個皇帝嗎?第410章 奉旨同居,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第392章 我爲華夏護龍氣,騙你下山第254章 被黑,是朱家人的宿命第413章 誤會大了,送沈老爺上路第386章 飲馬富士山,常遇春的新戰場第396章 瓊州必成大明重鎮,海南道祖第538章 造反的想法,大婚之日第12章 皇帝是不是鞋拔子臉?第97章 張異最不想要的賞賜第499章 姐姐,兇手一定是張異第45章 朱元璋的陷阱第418章 勳貴落寞,天子門生第511章 所謂和解,丐版常遇春第8章 史詩級坑爹,手把手教皇帝對付張家第45章 朱元璋的陷阱第363章 滴血認親和血型,輸血的可能性第412章 吸引仇恨,修城牆的沈萬三第250章 君王封神,咱是漢家人第357章 紅鸞劫,破局之道第287章 父子情,爲你舍了天師位又何妨第75章 煉丹術的意義,人走茶涼第116章 訥訥,我想救先生第249章 攪屎棍,與盛世一起成長第148章 他出事,你們都要死第369章 藥王送稻,天佑大明第525章 釋經權之爭,孔訥的大字報(二合一第221章 徐達攤牌,決勝在戰場之外第113章 藏在史書下的暗流,我是吃瓜羣衆第371章 養成的快樂你不懂,最好的地主第475章 是你將我爹寫死的?第339章 人人如龍,龍不如蟲第300章 狠人胡惟庸,得遇明君第324章 知行合一,可爲聖人第93章 你對我未婚妻做什麼第551章 因言獲罪,無恥的雙標第278章 讀書人和傳教士,掀桌子第129章 現學現賣鎮壓百官第431章 情報分析學,初吻?第103章 你也不想你爺爺的事曝光吧?第31章 老朱的小本本,初見常茂第259章 蠱惑人心,何嘗不是教化第424章 仙人跳,圖窮匕見第124章 未來國策,輸出朱家人第404章 非禮觀音奴?皇帝釣魚第248章 操弄人心,降維打擊第180章 氣死老朱,貧道的理想第431章 情報分析學,初吻?第311章 兒子祭天,升官發財第14章 從今日起,我爲自己而活第149章 皇帝太摳,要他獎賞幹嘛第305章 唯一的希望,自己送上門受辱第208章 皇子的上升通道,無解的死結第360章 終歸是老朱的種,鮮血和權威第126章 殺人誅心,先生你不行呀第527章 朱麥克阿瑟樉(二合一)第318章 與錦衣衛的衝突,右相空缺第148章 他出事,你們都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