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天命在宋

這玉璽。

是真的?

聽到趙駿的話,所有人先是一愣,隨即震驚。

之前還說是假的,怎麼又成真了?

“知院,不是說要有“天命石氏”的刻印纔算是真嗎?”

曾公亮忍不住說道:“現在只有“魏受漢傳國璽”,少了一刻怎麼辨別真僞?”

不止趙禎眼巴巴地看向趙駿,等待着答案。

其餘晏殊、范仲淹、夏竦、杜衍、鄭戩、富弼、文彥博、韓琦、龐籍、曾公亮、宋庠等人也都看着他。

趙駿之前說,真正的傳國玉璽有幾個特徵,一是上面的刻印爲“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二是因爲王莽篡漢,要從王太后那搶走玉璽,憤怒的王太后把玉璽砸在地上,導致上面螭龍缺一角。

三是曹丕篡漢,爲證明自己不是篡漢而是受漢獻帝禪讓,令人在上刻“魏受漢傳國璽”。

四是石勒從前趙手裡奪走玉璽,並且在玉璽一側刻下了“天命石氏”的刻印。

所以總結來說。

真正的傳國玉璽應該大小方圓四寸,上缺角,左右兩側各有刻印纔對。

然而眼前的玉璽卻只有一道印記,顯然是不對。

但趙駿卻笑道:“因爲“天命石氏”僅僅只是傳聞,並不見於任何史料記載。”

“傳聞?”

“這麼說起來,我好像記得確實在哪看過。”

“我想起來了,是《太平御覽》!”

“對,就是《太平御覽》!”

宋庠和龐籍頓時對視一眼,難怪覺得“天命石氏”這四個字很耳熟。

原來他們以前看過的書裡有說過。

“不錯。”

趙駿笑着點點頭:“正是《太平御覽》,當年有個教授講過公開課,聊起傳國玉璽,就說過這件事情。“天命石氏”這四個字在《太平御覽》之前,不見任何史書和史料記載。”

“包括南北朝時期的重要史料資料《十六國春秋》《三十國春秋》《魏書》以及唐朝修訂的《北史》,只要記載後趙的史料,都沒有這方面說明。”

他環顧衆人繼續說道:“直到宋初趙光義時期,在《太平御覽》當中纔有“天命石氏”的出現,可見這應該是當時的流傳或者某本野史被《太平御覽》的修著者李昉、李穆、徐鉉等人採納。至少其餘正史裡完全沒有找到它的出處。”

“那“魏受漢傳國璽”又是怎麼一回事?難道它在史料當中有過記載?”

范仲淹問。

他們是政治家,不是史學家,雖然以前讀過一些史書,但又怎麼能跟專門研究歷史的歷史學家比擬?

趙駿其實也不知道這些事情,他的信息來源於那位教授講的公開課。

畢竟對於他來說,他的身份只是歷史系的學生,論起知識淵博能力,那自然跟教授沒法比。

所以趙駿笑道:“之前上公開課的時候,南北朝史專家李教授說過,“魏受漢傳國璽”這句話的來源,就是魏收所著的《魏書》,在《魏書·帝紀·卷四》。”

“你們想想,魏收是什麼人?本身就是北魏人,北魏滅亡之後又歷經東魏,北齊,奉北齊文宣帝高洋的命令撰寫《魏書》。”

他看向玉璽說道:“《魏書》裡記載的玉璽當時被西魏奪走,北齊根本就沒有,以高洋屢次干預修史的秉性,如果這件事是假的,不存在這玉璽,又怎麼可能會允許魏收寫呢?”

“哦?”

晏殊聰明,稍微一動腦筋就明白了裡面的邏輯,點點頭贊同道:“還真是。”

“不錯,魏收本身就是同時期的人物,他對這方面的情況肯定非常瞭解,加之那枚玉璽去了西魏,北齊篡的東魏根本就沒有這玉璽,若是假事,則必然令魏收修改。”

“有道理,所以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北齊也承認那枚傳國玉璽的確存在,這也間接證明了魏收記錄的真實性。”

“你們看,上面刻的“魏受漢傳國璽”也是當真,加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及其餘種種特徵,這應該就是北魏從廟裡尋到的那一枚。”

“但北齊不是也宣稱自己的印璽是真的嗎?若是這樣的話,爲什麼北齊會允許魏收爲北魏的那一枚玉璽證明真僞?這豈不是告訴世人,我手中的這枚是假的?”

衆人紛紛覺得可以確定眼下出土的這一枚,應該就是北魏那一枚玉璽,只是唯一的疑問就是北齊允許魏收這麼寫,那不是打他們自己的臉?

趙駿笑道:“這當然是因爲時間差了,估計是魏收修史在前,侯景叛亂在後,北齊之後纔得到玉璽,自然不好更改。”

“這倒也是。”

“那看來這枚玉璽先被北魏所得,後去了西魏,之後北周篡西魏歸了北周,楊堅篡北周而得璽,隋末,唐末各失一枚,失的卻是北齊與南陳的璽,這枚北魏璽保留了下來。”

“可若如此的話,那爲何南陳那一枚玉璽在正史當中脈絡如此清晰?在諸多國家之間流轉,代代相傳,沒有一次遺失或者損毀?”

文彥博提出異議。

趙駿說道:“還記得北魏那一枚是在哪尋到的嗎?”

“鄴城?”

“不錯,《晉陽秋》記載,在冉魏之前,那枚璽都還算正常,但被東晉騙走之後,這璽的刻字就變成了“受天之命,皇帝壽昌”。”

趙駿環顧四周說道:“並且當時東晉許多朝臣也認爲此璽是假,因爲刻字與真正的“秦傳國玉璽”不符。所以推測,“秦傳國璽”可能已經遺失,現在你們知道爲什麼了嗎?”

“我明白了。”

曾公亮恍然大悟道:“冉魏遭受前燕慕容氏圍攻鄴城,就只好向東晉求救,東晉想從冉魏那裡騙走玉璽,但冉魏還沒傻到在東晉援軍到來之前把真玉璽交出去,於是弄了個假的。結果東晉沒有派兵馳援,冉魏又有滅國的危險,於是將真玉璽藏在了鄴城廟泥塑當中,直到冉魏滅亡,前燕取而代之,後來前秦滅前燕,後秦與後燕又聯合滅前秦,北魏破後燕,鄴城歸於北魏,才被北魏從廟中得到真玉璽。”

“嗯,只有這一個可能了。”

“要是這麼考慮的話,那這枚玉璽的來路脈絡就很清晰了。”

“如此原本北魏的那一枚其實就應該是東晉的那一枚,史官不知道它是假貨,於是著史時把它記載從冉魏落到東晉,最後在南朝流轉,卻不知道真玉璽一直在鄴城。”

衆人頓時明悟過來。

要是這樣的話,就能夠解釋爲什麼南朝流轉的玉璽在史料當中那麼詳細,但最後上面的刻字卻與記載的完全不一樣了。

原來在冉魏之前,這枚玉璽還是真貨。

也即從曹丕篡漢,到西晉篡位,之後西晉滅亡,玉璽分別被前趙、後趙、冉閔得到,這個時期都是真玉璽。

結果到了冉魏出了岔子,東晉想白嫖玉璽反被騙,最終流傳出一個假的到了南朝。

而真玉璽藏在鄴城,被北魏得到。

之後後秦那個假玉璽跑去了北齊,冉魏造的假玉璽去了南朝,真玉璽輾轉北魏、西魏、北周,最後被隋文帝得到。

等到隋朝滅亡,不知道是北齊那個還是南陳那個玉璽丟失。

唐朝滅亡,又丟了一塊。

真玉璽非常幸運地傳到後唐末帝李從珂手裡,然後李從珂在洛陽自焚,大火將它掩埋進了廢墟當中,直到前些日子被人從洛陽地裡挖出來。

可以說如果它真的像衆人推理的那樣,那這枚傳國玉璽無疑是充滿了傳奇色彩。

哪怕玉璽本身就是個傳奇,也絲毫不影響這段經歷的奇幻。

這也讓趙駿忍不住說道:“要是我推斷的沒錯的話,那大宋就真是太幸運了。真玉璽竟然真的流傳下來,而且極爲幸運的在三選一當中沒有丟失,保存到了後唐,還被我們撿到。”

“那是不是說明它百分之百就是真傳國玉璽?”

趙禎的心情再次激動起來。

甚至忍不住抽了抽鼻涕。

這大起大落來得也太快了,讓人都反應不過來。

“只能說很大可能性。”

趙駿手裡依舊捏着玉璽,崇政殿趙禎書桌旁的窗戶開着,一縷夕陽灑落進來,讓玉璽透露着明亮的光。

趙駿指着玉璽周圍略顯膨脹,裡面還有裂紋的模樣說道:“你們看,這龍角上的缺口摸起來非常光滑,絕對不像是最近才砸出來的,哪怕是打磨也不會造得那麼逼真,肯定有年代感。再就是這玉璽裡面的裂紋。”

說着趙駿可惜地搖搖頭道:“這個裂紋應該是高溫燃燒過產生的膨脹裂口,因爲和田玉內部結構並不穩定,達到一定溫度就會讓它膨脹裂開,透過看的話會看到裡面皮色自然,沉穩,可能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的沉澱。如果是新造的玉璽,再經過高溫煅燒裂開,裂口一定不會像現在這樣看起來平滑,皮色也一定會更加鮮豔。”

在穿越之前趙駿其實不太懂玉石。

不過穿越之後,家裡和田玉製作的東西非常多,不僅有趙禎的賞賜,同僚的贈送,還有妻子孃家送的玉石。

把玩久了,自然也就稍微懂點。

而包括趙禎在內,其實也不乏這方面的行家。

到了他們這個位置,除了國家大事以外,平日生活當中,收集點古玩字畫,玉石翡翠之類是很正常的事情。

之前是因爲太執着於傳國玉璽的主要特徵。

現在經過趙駿的指點,也確實發現正如他說的那樣,裡面的痕跡都充滿了歷史感,新僞造的玉璽,絕對不會像眼下這樣看着自然平滑。

“要是這麼說的話,那能百分百確定它是真玉璽了。”

衆人都瞪大了眼睛。

趙駿把傳國玉璽放在了書桌上,笑道:“在沒看到真東西之前,我認爲應該是九成九假貨,只有1%的可能性爲真。但現在嘛,估計90%是真。”

“怎麼才90%啊?那還有10%呢?”

趙禎一愣。

“剩下的10%就是大宋上億的人口當中出了一個絕頂的造假天才。”

趙駿想了想,說道:“這個人在特徵上首先敏銳地找到了真正的八字刻文,然後又從諸多史書當中,確定玉璽的整體模樣。之後排除掉了“天命石氏”的說法,採納了“魏受漢傳國璽”的記載。最後費勁心思做舊,搞出了一個充滿年代感的玉璽出來。如果真有這麼個人的話,那我反而不會怪罪他,而是會招到宮裡做文物修復工作,這樣的存在簡直是個神乎其神的人物!”

“這麼一想,確實如此,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不錯,裡面的困難可以說層出不窮,先不談真正的八字刻文只能靠猜,單說這排除“天命石氏”的印記就很讓人難以抉擇。畢竟《太平御覽》也是流行於我大宋的流行本,正常人都會以爲這是從哪本史料當中記載抄錄下來而選擇採納,到時候說不準就會出現左邊“天命石氏”,右邊“魏受漢傳國璽”的情況,從而被人找出漏洞。”

“是啊,相比之下做舊反而最容易,因爲這純粹是技術活。而之前的幾個特徵完全要靠猜測和抉擇,無數本記載傳國璽的史書裡,但凡有一本史書沒有研究到位,那就竹籃打水一場空。”

經過趙駿的層層分析,抽絲剝繭,大家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所在。

如果真有這麼一個人能夠在那麼複雜的情況下,還原出一條清晰的玉璽脈絡,並且還複製假造出了這麼一個完全符合記載的玉璽出來,那實在是太誇張了。

有這樣恐怖的執行力,乾點什麼不好?

所以很大概率,這玉璽就是真玉璽,只不過在史書當中被記混了,冉魏之前還是真第一枚玉璽,到冉魏之後就是假玉璽,真玉璽變成了北魏所得的第二枚玉璽。

之後又經過種種奇特經歷,隋末唐末三選一之下,神奇般地保存到後唐,因火燒變成黑石頭,被掩埋在廢墟下,躲過了兒皇帝石敬瑭的尋找。

“不得不說,這是個奇蹟。”

趙駿目光看向趙禎,竟一時有些迷信地說道:“也許真就是天命在宋,讓大宋找到了這件天命所歸的神器!”

“天命在宋?天命在宋?”

趙禎喃喃自語,拿起那枚玉璽,舉過頭頂細細端詳,隨後大笑道:“哈哈哈哈哈,朕有大孫,又得玉璽,當真是天命在宋也!”

“恭喜官家,賀喜官家!”

“恰逢馬上又要舉行朝賀,這玉璽來的正是時候,可告慰列祖列祖矣。”

“臣以爲,當昭示天下,讓世人知道大宋秉承於天!”

“臣附議。”

“臣也附議。”

衆人紛紛站出來,要向世人宣告這個好消息。

234.第231章 宋遼保塞決戰第435章 開燈,照耀這盛世大宋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第65章 想通了(第五更)第3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365章 千炮瞄城第385章 決戰前夕第484章 揚帆,出海!第461章 謀西域242.第238章 人心經不起試探第347章 梟雄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318.第314章 給我轟!第461章 謀西域第3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55章 朝廷的應對第96章 開封府再出陰計194.第192章 狡猾的對手188.第186章 西北誓師大會173.第171章 開封來了個包黑子207.第204章 趙禎鐵血真男人第523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宰相院裡皆牛馬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247.第243章 這個男人來自後世第395章 吹進攻號!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第421章 該滅西夏了310.第306章 壞消息,只來一萬人,將領叫狄第88章 撕裂大宋的傷口第25章 裡外都是個死第486章 出使西方,揚我國威174.第172章 今年的國家任務第99章 瓶中人第515章 大授銜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256.第252章 慶曆新政第一輪風波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義第9章 遇事不決問趙駿(跪求推薦票!)第526章 趙禎走在實踐的路上第2章 嫌棄大宋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襲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襲第375章 耶律宗真被偷了家第383章 欽差到來150.第149章 把人變成了鬼(二合一)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第18章 改變大宋政壇第77章 出宮,刺青124.第124章 民間滲透251.第247章 怎麼是你?大宋真小第421章 該滅西夏了142.第141章 顆粒狀黑火藥第462章 慶曆十一年,回京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247.第243章 這個男人來自後世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第508章 萬國來朝(3)第94章 該動手了284.第280章 欽差遇刺,此事可解第72章 少內鬥,多幹事(感謝雲哥盟主打賞)第20章 分配學生名額第410章 倭寇狼子野心第106章 不能再一個人孤獨地戰鬥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第336章 一點工業革命的小小震撼219.第216章 人與自然?讓我康康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385章 決戰前夕第394章 決戰圈套第385章 決戰前夕第392章 析津城破第457章 趙駿一走,開始動刀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94章 該動手了第34章 數學課第434章 慶曆八年落幕,該提一提稅了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第367章 大宋旗幟飄揚第419章 樹苗正在茁壯成長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第62章 趙駿改變了官家(第二更)第70章 島國?辦它!第62章 趙駿改變了官家(第二更)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第50章 拗相公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第74章 賜同進士出身?狗都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