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揚帆,出海!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翌日。

汴梁日報,就刊登了這份《少年中國說》。

無數看到這篇文章的人,紛紛擊節稱賞,拍案叫絕,爲魯迅先生的文筆與壯志喝彩。

這亦是如今大宋的一個縮影。

在文化方面,科學的興盛與古人的思想發生碰撞,勢必帶來觀念上的變化。

汴梁作爲首都,走在了科學的前沿,因爲皇帝癡迷,知院宣揚,百官在他們的影響下,也開始成爲了科學的擁躉。

畢竟科學與儒家思想並不衝突,也不會動搖百官的根基。

上行下效,科學之風很快在民間盛行,也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思想文化。

新學之說喧囂塵上,猶如一場思想啓蒙運動,在大宋開始生根發芽,向全國各大城市蔓延。

所以趙駿在報紙上批判封建禮教,批判官僚主義,批判一些不好的思想。又讚揚科學發展,讚揚崇尚新學,讚揚好的思想。

像這樣的文章也能夠被世人接受。

而相對應的,便在廣大農村以及縣城地區在這方面依舊保守。

那裡是封建禮教與傳統古板思想的核心區域,很多人接受不了,對新學與科學不屑一顧。

但文化新浪潮不會因爲落後保守地區的不接受而停下。

只要皇帝依舊癡迷科學,知院依舊高舉科學大旗,科學持續給人們帶來新的變化,那麼新文化運動就會一直保持不變地開展下去,並且深深影響每一代人。

如此再過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

等這樣的思想如浪潮一般涌向全國,那麼遲早有一天,大宋的落後愚昧都會被消滅,取而代之的是科學發展觀開始深入人心,以此理性地看待這個世界。

五月份,狄青班師回朝。

朝廷開始規劃從長安到敦煌的鐵路,以此更加方便掌控西域。大宋的南方艦隊則開始正式佔領麻逸島,往南開拓至爪哇島一帶。

原本種植在廣州、海南、廣西的橡膠和金雞納樹,也開始繼續向南移植,正式在東南亞生根發芽。

甚至船隊最遠還探索過澳大利亞。

只是由於暫時太遙遠,朝廷甚至都沒有把那裡當作罪犯的流放地,而是把麻逸島當作新的嶺南。

以前罪犯都是流放嶺南,現在嶺南已經全面開發,罪犯都是流放麻逸。

同年。

大宋在整體上依舊保持着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政體穩定,軍事強大,科技興盛,教育普及,經濟和農業更是蓬勃發展。

特別是物價方面值得稱道,除了汴梁、杭州、成都等經濟發達的城市市中心房價太高了點以外。

其餘生活方面的物價十分低廉,甚至可以說是近乎穀賤傷農。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米價。

在汴梁鬧市一個殺雞人,殺魚人,每天能賺大概200-300文左右,刨除掉休息日,一個月大概在6-9貫之間。

而米價這些年卻一直維持在200文左右一石,也就是200文能買到約60公斤大米。

基本上幹一天活,一家五口兩個月的口糧都足夠了。

其餘汴梁紡織廠的女工工資約一個月6.1貫,鋼鐵廠男工的工資約9.4貫。

甚至就連縣城維持治安的衙役吏員工資都在5貫左右,陝西負責運輸物資去西域的民夫一個月是8貫上下。

生活用品當中鹽價和米價都非常低廉,只有油價略貴,但隨着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壓榨植物油的大量出現,也慢慢讓油價下降。

畢竟宋代就已經出現了這種壓榨油,有專門的壓榨油工具。

而蒸汽機的出現,讓它的效率更高,壓出來的油脂更多,市場上的植物油變多了,價格自然也就慢慢降了下來。

只能說,這是大宋百姓最好的時代。

相對應的。

卻又是房價暴漲的時代。

到慶曆十二年的時候,汴梁內城一所三百平的普通民宅,價格能飆升到三萬貫,幾乎是一百平一萬貫。

以一貫約770文來算,那就是內城每平米差不多就要77000文,按購買力折算,基本上就相當於每平米四萬多塊錢了。

而且這還是內城靠近外城的房子,如果是內城靠近皇城的房子就更貴。

像當初趙禎爲趙駿買的那套房子,兩千平才花了一萬多貫,放到現在的話,由於靠近皇城,相當於北京二環內,價值最少得三十萬貫往上走。

外城稍微好點,但也好不到哪裡去,還是一套三百平普通民宅,地段不好,處於外城邊緣,賣個七八千貫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換一個鋼鐵廠男工,得不吃不喝七八年才能在外城邊緣攢下一套。至於內城的房子就別想了,除了以前汴梁的原住民以外,就只有特別有錢的大商人才能買得起。

所以很多官員都沒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房子,哪怕工資依舊非常高,也只能住在朝廷搞的職工大院或者公租房裡。

趙駿當初建了不少公租房,房租大概在每月3-4貫左右,看上去很貴,但對比一下內城一棟宅子動輒數十貫的租金,這個價格已經很良心。

汴梁有品級的官員數量到今年已經超過了八千餘人,比景佑年間翻了一倍,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七八品以下的小官,月收入在十多貫至二十多貫之間,基本上都住公租房。

不過城外郊區新建的筒子樓房價就低廉許多。

畢竟離市中心遠,房價一般在幾百貫左右,租金也非常便宜,幾百文的比比皆是。

咬咬牙花幾貫錢買輛自行車,上下班也還算方便。

因此有不少人在外城買房,現在房地產商們修建的速度都快趕不上買房的速度,城外的房價也每天都是上漲趨勢。

一時間,汴梁繁華日盛。

東都外城,方圓四十餘里,護龍河寬十丈,皆植楊柳,粉牆朱戶,紅袖招展。

穿城河道有四,漕運興盛,凡天下之物,皆由此入京城。

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寶馬爭馳於御路,金翠耀日,高樓大廈,羅綺飄香,驚起自行車鈴鐺無數。

也就是在這一年。

大宋國力又比往年強盛許多的時候,大宋皇帝趙禎,爲了向全世界展示大宋的強盛,決定於慶曆十三年新年時期,舉行史無前例的大朝會。

這次他將邀請目前與大宋有所交集的多達六十餘個國家來到大宋,讓他們看到大宋的國力之興盛,實力之強悍。

爲此在趙禎的示意下,外交部和禮部從年初開始,就選調人手,出使各國發出邀請。

從去年到今年三月,兩部籌備了達十餘支使節團,分別出使。

最先出發的當然是出使西域的使節團。

李燾、孫友同、劉秉嚴等人於去年下半年出發,出使高昌與黑汗,最終幫助狄青順利拿下整個西域。

消息傳回來,振奮人心。

雖說這中間還是出了意外,讓李燾身死,然而不提李燾身後朝廷會有多麼大的獎賞,對他子孫後代與家人的幫助有多大。

光這名留青史,就足以讓許多求名之人欣然嚮往。

因而其餘使節團很多都興奮不已,他們都是自願報名,也都知道這一趟可能充滿危險。

不過危險也存在了機遇。

或者自己回來,加官進爵。或者死了回來,那也無所謂,讓子孫門蔭。

以往大宋數萬官員,科舉考試每年一百多名進士自然是含金量最高,但同樣對於廣大中下級官員來說,門蔭纔是主要上升通道。

然而,如今大宋開放了更多的取士通道,制科、吏科、學科等等,門蔭取士的數量越來越少。

誰都知道,朝廷越來越偏袒制科、吏科和學科,也就是後世俗稱的公務員考試。制科可以理解爲專業人才考公,吏科是臨時工考公,學科是大學畢業生考公。

聰明人已經能夠想到,以後大宋很有可能取消門蔭,自此科舉成爲最高級別考試,制科、吏科、學科則成爲略差一級的考試。

並且大宋對學歷也愈發看重,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特別是高等大學文憑,基本上考學科往往十拿九穩,甚至是考科舉都有額外加分。

因而門蔭只會消失在歷史長河,除了對大宋有巨大的貢獻以外。

本身出使的只是禮部和外交部下級官員,自己上升空間有限,子孫後代也不一定能考中,爲了自己和子孫博個前程,那自然從者雲集。

其中禮部主客郎中譚文學,外交部禮賓郎中章有爲二人則成爲了出使中東的代表。

不要以爲他們的官職很低。

事實上禮部是一級部門,禮部尚書正二品,兩個侍郎從二品。

然後下級部門就只有祠祭、主客、膳部、儀制四司。

每司一名郎中,兩名員外郎,四名主事,分別爲正五品、從五品以及正六品。

外交部是二級部門,外交部尚書正三品,兩個侍郎從三品。

下級部門則有國政、涉外、禮賓、領事、法律、安全六司,同樣都是一名郎中,兩名員外郎,四名主事。

但級別卻沒有降,也是正五品、從五品到正六品。

其中國政司主要研究國家對外政策,比如對遼政策就是暫時和平,實際敵對。

涉外司則是外交交涉,禮賓司是外交禮儀,領事司是負責對外駐紮,如在日本、越朝就有大宋領事館。

至於法律和安全就不用多說,研究其它國家的法律,以及涉外安全,特別是安全司,表面上是安全事務司,實際是調查它國內部情況。

所以不管是禮部還是外交部,郎中和員外郎都不是什麼低級官員,在本部內部已經屬於僅次於尚書和侍郎的高級管事。

而在整個大宋體制裡,也算是中級官員,承擔着禮儀以及外交事務。

譚文學和章有爲是此次出行的主要人員,下面自然還有幾名主事、案首、籤書、孔目、押司、勾當之類的六至九品隨從官員以及吏員。

三月上旬,一行人就帶着王命抵達了廣南東路的廣州。

正是晚春時節,廣州太陽火辣,溫度很高,讓人覺得有些悶熱。

然而當他們抵達廣州之後,看到的卻是一副比天氣還更加熱火朝天的景象。

宋代廣州城自然沒有後世那麼大,它的實際位置就在後世以越秀區區政府爲中心,北至東風中路,西至人民北路,東至東濠涌高架路,南至康泰路。

總體來說跟後世的廣州城比起來,它只是很小的一塊地方,甚至越秀山都在城北郊外,自趙佗開始,便是廣州最古老的城區。

可此刻的廣州城雖然城牆尚未被推倒,但城外卻已經開始大量修建高樓大廈。

珠江碼頭更是停了無數艘船隻,那些舟船有的是小帆船,有的卻遮天蔽日,如參天巨舟。

港口船來船往,至少有數千艘舟船之多,沿着廣州城外的碼頭連綿數裡。

無數的碼頭工人進進出出,不斷卸貨裝貨。碼頭內外人聲鼎沸,各種各樣的貨物穿梭如流,還有大量的官府人員在維持秩序。

這些人有海關,有衙門,有常平倉管,甚至還有本地廂軍。

譚文學等人是走水路過來,慶曆年間,朝廷多次疏浚靈渠,早已經成爲主要貨運渠道。

船隊到了本地之後,因爲已經是下午,也來不及參觀看看整個碼頭的全貌,船停下之後,一行數十人下了船隻。

“譚郎中,章郎中!”

“王漕司,蘇知州。”

他們下船後就派人通知了地方官府。

廣南東路轉運司以及廣州知州府很快就有人過來。

其中帶隊的是轉運使王罕,以及知州蘇緘。

王罕當年爲潭州知州,後來政績不錯,多次升遷,如今已經是轉運使。

這蘇緘則是蘇頌的堂叔,但年齡卻和蘇頌差不多。

他歷史上在擔任英州知州的時候,曾經領兵協助廣州抗擊儂智高,把儂智高打退,後來任邕州知州,死於越南入侵。

不過此時大抵是不會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越南還敢入侵,也得問問在越南的大宋駐軍答不答應。

此刻二人親自前來迎接。

蘇緘還好,職位比譚文學他們還低一級,但王罕是正四品,按理來說,正常公務,派個副轉運使就差不多。

然而這可是朝廷出使的重任,且這次出去,還要調動廣州海軍,自然不能馬虎。

第29章 趙禎的果決317.第313章 大宋天軍!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第92章 取字漢龍,晏殊七竅生煙290.第286章 一場大清洗第435章 開燈,照耀這盛世大宋第340章 他們以爲朝廷是講道理的134.第134章 燒第一把火238.第235章 挺起自己的腰桿,把脊樑骨接上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第42章 大宋不能沒有趙駿第327章 第五輪慶曆新政第438章 任歲月變遷,我獨屹立於巔峰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247.第243章 這個男人來自後世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兩難境地(二合一)第473章 趙禎的喜悅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124.第124章 民間滲透第472章 不怕失敗,大膽試錯!第21章 第一堂課159.第158章 死刑的意義156.第155章 卷不死他們!279.第275章 與將門利益交換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第104章 下輩子注意點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第13章 朕要打死他!第477章 盛世大宋,初步掌握世界284.第280章 欽差遇刺,此事可解第2章 嫌棄大宋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義132.第132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第505章 天命在宋263.第259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230.第227章 火炮,瞄準!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229.第226章 遼宋戰爭打響第336章 一點工業革命的小小震撼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230.第227章 火炮,瞄準!第395章 吹進攻號!124.第124章 民間滲透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第516章 不會再餓肚子了第45章 拉一派打一派141.第140章 解試第七245.第241章 你就是東風204.第201章 故里已經成爲過去204.第201章 故里已經成爲過去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245.第241章 你就是東風第394章 決戰圈套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第346章 遼夏聲東擊西第489章 授銜評級第43章 朝堂裡的一些小事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126.第126章 大宋與企鵝笑話第76章 趙禎的智慧312.第308章 惹怒大宋的下場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第31章 我背後有高人第416章 文明開化與武力第412章 宋國武器商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230.第227章 火炮,瞄準!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第26章 玩遊戲第44章 茶商們第48章 官家在泰山封禪第342章 用好手裡的刀315.第311章 汴梁的變化有多大?第423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117.第117章 百官炸鍋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255.第251章 李白蘇軾來了也得有政績134.第134章 燒第一把火第355章 韓琦改性,穩健爲主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第450章 圖謀幽燕世家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第522章 滅金,就是這麼快215.第212章 前面騎白馬的是元昊!298.第294章 國家建設與出大事了第332章 耶律宗真的憂愁133.第133章 報紙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