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

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

大宋慶曆九年如約而至,這是趙駿來到大宋的第十三個年頭。

從公元1036年,到現在公元1049年。

在這十三年間,大宋的變化談不上翻天覆地。

理工科蓬勃發展,但僅限於汴梁。

科技產業存在,可只在小範圍上傳播,還沒有惠及普羅大衆。

商業繁榮程度大增,不過也只是在開封、成都、杭州、泉州等邊境、臨海或者傳統商業城市。

普通小縣城的商業繁榮有提升,卻不是飛躍式提升,最多就是比以前強些而已。

不過這也正常。

如果連普通小縣城都起飛了,那大宋的GDP就不止是30億貫了,而是300億,3000億貫。

所以任重而道遠,想要全面發展,還需要時間沉澱以及各方面的提升。

新年過後,就進入到了一段頹廢期。

不頹廢不行。

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有七天年假。

緊接着就是天聖節七天假。

中間只有大年初八這一天上班,初九到十五都是假期。

可到了正月十五,又無縫銜接元宵節。

直接休到正月二十一。

這還是正月十五有一天假期跟元宵節重合了,不然得休到正月二十二。

現在二月份又新增了國慶節七天假,再算上日常休沐的話,林林總總節假日加起來有130多天,比後世115天還多。

趙駿趁着休息,帶着老婆孩子去爬了一趟嵩山。

讓人意外的是,他自己累成狗,老婆孩子倒是精力旺盛,比他還爬得快,走在了隊伍的最前面。

特別是在趙清韻這個貓嫌狗厭的年紀,遠遠的見到猴子,就敢上去追。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嵩山可不是後世旅遊景點。

雖然也常有文人墨客過來指點江山,留下一篇篇華麗的辭藻和詩詞,但山裡真有老虎、狼、野豬之類的野獸。

若不是趙駿作爲大宋國家領導人,出來一趟身邊衛士成百上千,孤身一人爬山就是作死。

從這裡就能看出這小丫頭有多虎,頗有點老曹家遺傳的將門風範。

爬山之後,他們還去了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的方丈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向他們介紹起了少林寺的光輝歷史。

和尚們以爲趙駿是來參禪拜佛。

卻不知道當趙駿看到少林寺擁有土地14000多畝,寺基540畝,樓臺殿閣5000餘間,僧徒達2000多人的時候,臉色有點不好看。

正月十三日,趙駿是初九來的嵩山,初十抵達,在山上轉了一天,昨日住在了少林寺,今日準備啓程離去。

但趙駿卻改變了行程,打算多逗留一日,繼續在少室山一帶轉轉,看看這裡的風景。

上午清晨時分,暮鼓晨鐘,和尚們很早就開始起牀唸經。

有武僧習武,禪僧參佛。

山中雲霧籠罩,林木翠綠,鳥語花香。

在一片森森環繞當中,順着少室山從上往下,連綿殿宇延伸,檀香撲鼻而至,無數香客雲集,充滿了勃勃生機之感。

趙駿雙手揹負在身後,站在山腰一處崖上俯瞰整座山巒,身邊一位老僧陪伴。

他是這一代少林寺住持佾修。

“大師傅,你覺得修習佛法的意義在哪裡?”

趙駿忽然問道:“或者說,人們爲什麼要學習佛法,瞭解佛法?”

佾修略微有些意外,但隨後就說道:“各家各派雖學說不一,但老衲以爲,大家的目的是一樣的,修習佛法是爲了成佛。”

“佛是什麼?”

“佛是一種境界,不可說,老衲還未到那個境界,因此不敢妄言。”

“既然如此,那該如何成佛呢?”

“六祖曾言: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那是不是意味着修佛就要明心見性,直抵自己的本心?”

趙駿指了指自己的胸口問道。

“知院頗具佛緣啊。”

佾修笑道:“老衲很小的時候就進了少林寺,很多年後才明白這個道理。”

趙駿搖搖頭道:“我只是明白另外一個道理。”

“什麼道理?”

“透過現象看本質。”

“透過現象看本質?”

佾修若有所悟。

趙駿點點頭道:“也可以稱爲唯物辯證法當中的認識論。”

佾修含笑道:“知院獨具慧根,令老衲望塵莫及。”

趙駿卻笑道:“容我再問大師傅幾個問題。”

“知院請說。”

“你說佛是好是壞?”

“佛勸人向善,自然是好。”

“這一點我也贊同,但有人說佛超脫一切,無慾無求?”

“或許吧。”

佾修搖搖頭道:“老衲不是佛,自然不知道是否如此。”

“既然沒有超脫一切,無慾無求,又怎麼是佛?”

“正如老衲剛纔所言,老衲也不知道佛是否如此,世人這麼說,或許佛便是如此,佛在人心中。”

“好一個佛在人心中。”

趙駿大笑道:“大師傅確實是得道高僧,說話滴水不漏,令我找不到破綻啊。”

佾修雙手合十,花白的山羊鬍在風中搖動,輕聲說道:“知院的話蘊含佛理,亦是令老衲難以琢磨。”

“那我也就不跟大師傅繞彎子了。”

趙駿坦言道:“既然佛在人心中,那人們又爲何供奉佛?讓佛擁有這金身,擁有這滿山的豪宅,如此多的田地?”

佾修面色如常,回答道:“佛不在意金身,只是弟子們爲佛塑金身。佛不在意的宅邸,只是弟子們爲佛像做容身之所。佛也不在意奢靡的生活,只是弟子們需要田地。因而佛的金身是弟子與供奉的香客敬佛而來,宅邸也是弟子與香客敬佛修建,田地則是爲了弟子們能夠衣食無憂,從而可以宣揚佛法,傳承慧命,令佛的教誨常駐人間。”

“挺有道理的,少林寺有得道高僧,這裡也不是僞佛穢僧之所。”

趙駿點點頭道:“只是大師傅,你知道大宋爲何讓天下人納稅,即便權貴,即便士大夫,亦是爲國家出力,唯獨僧侶可以不用納稅嗎?”

佾修說道:“朝廷憐我出家人,是僧侶之福,亦是國家之恩德。少林寺願意爲大宋唸經祈福,願國家昌盛。” “你倒是會順杆往上爬。”

趙駿笑道。

佾修雙手合十,又行佛禮道:“阿彌陀佛,貧僧只是肺腑之言。”

“朝廷無需僧侶納稅,是因爲朝廷尊重每一位百姓的自由信仰和對佛家與道家的敬重,所以允許百姓供養佛道,也無需納稅。”

趙駿說道:“但大師傅也應該明白,若是做和尚與道士的人多了,無人耕作田地,無人繳納稅賦,則國家必定衰敗,所以朝廷也對出家人的資格審查嚴厲,確認無誤之後,纔會發放度牒。”

佾修說道:“朝廷良苦用心,貧僧自是知曉,因而每次有人來寺裡出家,亦都是斟酌再三,不敢有所妄動。”

“那大師傅又知道,爲何武宗滅佛之後,其餘宗派式微,唯獨禪宗能夠延續到大宋,並且聲勢日大,在當今天下,十座佛寺,至少有八九座屬於禪宗?”

趙駿又問。

佾修略微沉思片刻,回答道:“因我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這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因爲你們親民!”

“親民?”

“不錯。”

趙駿笑道:“其它宗門往往走的上層路線,依附權貴,自己不事生產,只爲權貴提供服務。而禪宗向來都是不畏生產,不依靠豪華奢侈的殿堂、經像、法物,甚至許多開山祖師都親自下地幹活,故禪門中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佳言流傳。”

“且自蕭衍及武則天后,禪宗陸續增加了慈幼、養老、治病、歇腳等親民義務,與民衆友善,這是朝廷讚揚的舉動。因而禪宗能夠在唐武宗滅佛之後,能夠得到迅速發展。”

他說道:“簡單來說,就是禪宗的教義和走的路線是民衆路線,讓天下百姓接受你們的教義和思想,從而讓你們脫穎而出。”

佾修有些話和詞義沒聽懂,但也猜了個八九不離十,細細琢磨趙駿的話,一時竟有些驚爲天人,看向趙駿上下打量片刻,最後感慨地說道:“知院已明心見性矣。”

“只是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罷了。”

趙駿笑了笑。

佾修的態度愈發恭敬起來,說道:“知院佛緣深厚,令老衲慚愧,與知院相比,老衲這佛法修得遠遠不如。”

“大師傅過謙了,你的佛法很是高深。”

趙駿又問:“不過大師傅知道爲何我今天會站在這裡與伱論說這些嗎?”

佾修沉默片刻,低聲說道:“還請知院相告。”

“因爲我見不得你們擁有這麼多田土,卻不納貢賦。見不得你們有這麼多青壯,卻不爲勞役。見不得你們享受世人的香火供奉,卻只是在寺中參禪唸經。”

趙駿淡淡地說道。

可這每一句話,都讓佾修渾身一戰,最後竟有些顫抖起來。

老者再也不是原先那種古井無波的表情,唐武宗滅佛曆歷在目,縱使是出家人,面對世俗朝廷的力量,亦是難以抗衡。

“好了,你也別太擔心。”

趙駿擡起頭說道:“自古以來,有朝廷崇佛抑道,又有朝廷毀佛揚道,我大宋是公平的,一碗水端平,不會限制宗教的發展,自然也不會行滅佛滅道之事。”

佾修總算是長舒了一口氣,輕聲說道:“知院慈悲!”

“但若想要朝廷真正支持佛教、道家的發展,我覺得佛道的做法,都需要有一定的改變。”

“請知院解惑。”

“很簡單。”

趙駿雙手揹負在身後,長袍在風中飄蕩,嚴肅說道:“不管是佛道,都必須弘揚正義和善良,不可從事任何違背道德、法律的事情,也不能夠過於宣揚鬼神之說,以此恫嚇百姓。”

“真正的佛道應該修心,修的是明心見性,修的是智慧,是對天地萬物道理的總結,而不是用鬼神之說迷信百姓,甚至爲達自己的目的而欺騙百姓。”

他說道:“當年張角之舉雖是義舉,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借用鬼神符籙之道,騙取百姓信任,讓無數人跟着他造反,亦是害死了不知道多少百姓,這同樣是違背了道義。”

張角的行爲自然是值得肯定的,因爲東漢末年,朝廷苛捐盤剝,豪強聚斂無度,百姓民不聊生。

不管他的動機是什麼,是爲了天下黎庶,還是爲了造反自己當皇帝。

都是對腐朽黑暗的東漢朝廷,以及那些只知道剝削百姓、欺壓百姓的豪強發出不甘的怒吼。

這顯然符合歷史是由人民羣衆創造這一定理。

但張角本人卻用符水、符籙裝神弄鬼,欺騙百姓說喝了符水身體就能好,帶上符籙就能刀槍不入。

這導致很多生病的百姓因此病死,很多黃巾士兵自以爲神通護體,結果迅速戰死沙場。

所以總結來說,張角造反起義的行爲可以理解,但用欺騙百姓的手段卻不能贊同。

否則若是人人都打着正義的幌子,卻做着傷天害理之事,那世間豈不是亂套?

這就是辯證地看待問題,有些東西不能一棍子打死,亦不能一味讚揚。

趙駿繼續說道:“朝廷希望的是佛道在保持自己修行的基礎上,發揮出更加積極向上的作用。”

“譬如宣傳愛國、公正、良善、樂觀、孝悌、信義、勤勞、自強等正確的道德觀,也要爲百姓樹立好榜樣,以身作則。”

“既然享受萬民的供奉,遇到災荒年月就要懂得回饋黎庶百姓。既然勸人向善,就要自己先與人爲善。既然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就要身體力行。”

“如此種種,方能有始有終。”

“我想這也是佛祖和道祖的本意,也是爲什麼佛道能夠成爲百姓們擁護的宗門教派,也是朝廷應該支持的地方。”

說到最後,趙駿意味深長地看了眼佾修說道:“若是能夠達到這些,不管是佛還是道,想來都已經踐行了“菩提自性”便可“直了成佛”,難道不是嗎?”

“知院之言,令貧僧汗顏。”

佾修感慨說道:“勸人向善,自是佛法真諦,也是佛祖爲什麼得到世人擁戴的緣故。若真如知院之言,想來這便是成佛之道啊。”

“大師傅明白就好。”

趙駿深邃的目光看向遠方,淡淡地說道:“今年我希望佛家與道家一些德高望重之師,前往汴梁講法,不知道大師傅可有興趣?”

佾修先是一愣,隨後忙道:“知院相邀,老衲自是不敢怠慢。”

宣揚佛法當然是件好事。

特別是如今汴梁人口很多,有無數善男信女,加上這是朝廷的邀請,勢必能大大增加佛教的影響力。

趙駿笑道:“到時候朝廷會派人提前通知,約定一個日子,請大家一起去。而且不是讓你們互相辯經,互相詆譭,而是共同協商,共同進步。”

“謹遵知院令。”

“當然,除了宣傳佛法道法之外,還有一些其它要求。”

“請知院明說。”

佾修說道。

“朝廷希望你們成立佛教協會與道教協會,定下一些規矩,大家一起磋商,一起商量佛道真正的未來之道。”

趙駿說道:“我認爲宗教界就應該團結在一起,不管佛道,與國家站在一邊,爲國家出力,爲百姓出力,纔是詮釋道義,明心見性。”

“否則若是枯坐山中念念經就能成佛成道,那還要宣傳佛法做什麼?還要無數香客供奉做什麼?一碗茶一碗飯,待在寺廟裡念念經,等着成佛成道就是了。”

他最後看向山腳的連綿廟堂,右手食指指着遠方說道:“我想真正的成佛之道不止是在這山裡,還有在山外。避世是修行,入世,又何嘗不是修行呢?”

佾修已是心悅誠服,認認真真向着趙駿拱手行禮道:“若貧僧有知院這般的慧根,想來早就已經成佛了吧。”

“哈哈哈哈。”

趙駿大笑道:“我成不了佛,也不想成佛。世人過得好,我便知足了。”

佾修說道:“知院雖不願成佛,但這又與佛何異?”

佛勸人向善,希望天下至真美好。

若有人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即便不是佛,與佛也沒什麼區別了。

第499章 巴格達城破第381章 宋軍圍城第418章 發兵日本,問責天皇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第25章 裡外都是個死第347章 梟雄198.第195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第39章 慫趙不死,大宋永無出頭之日第67章 你大宋配嗎?(第七更)第401章 趙禎眼裡有了光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第480章 活在魯迅的影子裡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135.第135章 罷免一司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第46章 交子務初見成效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112.第112章 對付惡勢力的三個辦法260.第256章 趙駿怒斥羣臣(加更一章)261.第257章 大宋藥丸!第518章 國家利益至上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268.第264章 想想知院會怎麼做第492章 得加錢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第71章 那是它們欠我們的第63章 復明的那一刻(第三更)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第3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3章 朕要打死他!第332章 耶律宗真的憂愁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173.第171章 開封來了個包黑子第31章 我背後有高人第18章 改變大宋政壇第34章 數學課第356章 野人一拳,莽過去238.第235章 挺起自己的腰桿,把脊樑骨接上第41章 做一條有夢想的鹹魚第332章 耶律宗真的憂愁第40章 要有遠大眼界和格局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第412章 宋國武器商第470章 與范仲淹利益交換242.第238章 人心經不起試探267.第263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第495章 外交交鋒第18章 改變大宋政壇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258.第254章 快去請大孫回來!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第87章 他們開心就好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第430章 一夜下西涼第396章 贏得倉皇南顧第366章 收復青塘第103章 繼續CPU趙禎第346章 遼夏聲東擊西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第331章 大化學家趙禎273.第269章 工業的第一步,由此開始!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242.第238章 人心經不起試探第96章 開封府再出陰計263.第259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第394章 決戰圈套第365章 千炮瞄城294.第290章 試試就試試270.第266章 大宋會變得更好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第363章 大宋海軍第318章 李朝覆滅第28章 多幾個人捱罵184.第182章 保不住了197.請假條第16章 靖康恥第363章 大宋海軍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250.第246章 慶曆新政,吏治篇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267.第263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第508章 萬國來朝(3)第502章 世界前進需要戰爭的催動151.第150章 賺錢與淮南的事(二合一)第16章 靖康恥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第412章 宋國武器商118.第118章 先帝幼子?第460章 慶曆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