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不同的不是我們

洛陽城裡沒有什麼滄海修士,境界最高的除去那位一直都待在摘星樓的昌谷先生,便只有程府裡的那位陳老。

延陵皇帝遇見解決不了的事情,一向是要先去找那位昌谷先生的,李昌谷在洛陽城待了百餘年,看過兩位延陵皇帝前後執政,也算是對洛陽城十分了解了,當年這位延陵皇帝還沒有即位的時候,少年時代,便經常出入摘星樓,李昌谷算是和他有半師之誼。

往日他去摘星樓,那個男人都會坐在樓上,但今日沒有。

延陵皇帝從摘星樓上走下來,看着在一旁站着的某位太監,問道:“昌谷先生去了何處?”

那個在宮當差已經很多年的宦官,聽到皇帝陛下這樣發問,心裡很是疑惑,他一個宮裡的太監,怎麼能夠知道昌谷先生去了何處?

延陵皇帝似乎也清楚他不會知道事實,問過一句話之後,便讓人守在摘星樓等着,而他便轉身去了那處陋巷小院。

要去見那位偃青先生。

延陵皇帝在朝堂上用極短的時間就把洛陽城和學宮的聯繫降到了最低,而關於那些被罷免的官員,吏部新任的官員們也是用了最快的速度,把這件事處理妥善,一日之間,吏部便已經發出了數十份蓋有吏部大印的官碟,有了這些東西,這場朝堂換血,就算完成了。

至於那些被罷免的官員們會不會生事,這不是吏部官員們擔心的,這是陛下的意志,誰能違抗。

更有好些大臣覺得十分快意,他們和延陵皇帝的意志十分相同,都是想着要做那山上人間兩不見的事情,平日裡看着那些大臣仗着有學宮背景,而變得那麼囂張,心裡早已經不滿。

現在這個局面,是有些人想看到的,也是有些人不想看着的。

但不管有沒有想看到,這個局面已經定下來了。

在那日朝會召開之後的第十日,延陵皇帝又發出了一道聖旨,這一次是對洛陽城裡的武將動手了。

延陵軍伍,其中戰力最高是北軍府的邊軍,但軍中也有很多忠於延陵學宮的武將,很多人都在擔心在皇帝陛下處理洛陽城裡的事情傳了出去之後,北軍府會不會有所動亂,畢竟這樣一支邊軍,戍邊在北方,要是生亂,只怕要給樑溪可乘之機,即便樑溪不動,要是裡面有人起了謀亂之心,洛陽城擋得住北軍府的虎狼之師?

所以在皇帝陛下開始處理洛陽城裡的將軍們的同時,已經煥然一新的朝中大臣們還是有很多遞了些摺子。

這都是勸諫,讓皇帝陛下不要太過激進。

但事實上那位延陵皇帝沒有理會他們。

只是數日之後,北軍府便傳來消息,說是有數位將軍暴斃,這些人或許是一支騎軍的主帥,或是在軍伍裡廝混多年,根基深厚的邊軍大將,但不管是什麼身份,這些人,說死就死了。

動手的自然是北軍府的隨軍修士,延陵皇帝既然早已經想到這件事,派往邊軍的隨軍修士自然不可能是和學宮有關係的人,都是他的心腹,等他的密令到了北軍府之後,隨軍修士們出手,面對那些將軍,很容易便能成功。

和對待文臣們不一樣,延陵皇帝對待邊境武將堪稱無情,不容辯解,不容多說,直接便出手要殺。

延陵皇帝很清楚,這個天下,講道理的讀書人們固然煩,但卻不如一言不合便可提刀殺人的武夫來得可怕,所以面對洛陽城裡的那些文臣,他能夠有足夠的耐心,和大度,但是面對邊軍武將,延陵皇帝必須快刀斬亂麻。

不留半點情面。

整個延陵不能動亂,因爲在他做出這個決定之後,便要面對着學宮,或許是……整個儒教。

這是從六千年前開始,儒教和道門達成協議,這座山河開始出現三座王朝開始,便不曾有過的事情,有世俗王朝要想着抗衡山上的修士。

這本來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但是延陵皇帝相信這是會發生的。

所以就有了之前的那些事情。

當然,相信這種事情會發生,到發生之後,這只是一個過程。

延陵皇帝自己並沒有絕對的勝算,他要依靠的,不僅僅是李昌谷和陳酒這兩位登樓。

他還需要更多人。

需要很多劍士!

在朝青秋登天一戰之前,劍士即便是有了起色,但也不夠和儒教或者道門任何一方扳手腕,但是在朝青秋在雲端殺了好些聖人之後,劍士一脈多了兩位劍仙之後,這種局勢便成爲了過去,這是劍士們最好的時機。

延陵皇帝也知道,所以他纔敢去賭。

但是現在他卻見不到李昌谷,延陵皇帝忽然變得有些心憂。

……

……

血雨還在下,葉笙歌的那座小院裡的桃樹被淋了很多天,看着便極爲悽慘。

李扶搖站在屋檐下,現在他身上的傷勢已經好了很多,現在不管是一位朝暮境,還是兩位朝暮境,都不可能很簡單的就把他殺死了。李府就在隔壁,這些天或許是知道洛陽城裡發生了大事,李父和李母都很擔心,幾次表示要讓李扶搖回去,但李扶搖都拒絕了。

他喜歡待在這裡,看着那場磅礴血雨。

因爲他發現一個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這雨裡有劍氣。

前後三位聖人被殺,讓這場大雨顯得氣勢不小,而且沒有很快就結束的樣子,但是三位聖人離開,最後卻都比不過那位劍仙離開人間。

朝青秋佔據了六千年來所有劍士的氣運,所以他能走得那般高,但一朝離開,便把這些氣運都還給了人間,不出意外,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劍士一脈的大年。

不知道有少劍士要在這個大年中崛起,更是有不少劍士都在想,之後人間的第一位劍仙會是誰。

而這場血雨,則是屬於朝青秋自己留給人間劍士的饋贈,裡面的劍氣,都是朝青秋的劍道。

他把自己的劍道給全天下的劍士看,能得到些什麼,全看自己。

李扶搖在屋檐下已經看了半個多月的雨,也是看了半個多雨中的劍,有了很多感悟。

他相信要是這場雨下個一年半載,他會很快走到春秋境裡。

雖然誰都不知道這場雨會下多久,但一年半載,顯然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李昌谷早就來了,他在李扶搖身旁站了很久,一直都沒有說話,這位洛陽城劍道境界最高的男人,懸着那柄苦晝短,神情很平靜。

在沉默了很久之後,李扶搖先開口問道:“昌谷先生,你知道咱們那位陛下肯定特別想見你,爲何你要陪我在這裡看雨?”

洛陽城裡發生了這麼多事情,只要不是個瞎子,自然都會知道,李扶搖雖然沒有離開過這座小院,但是有李父每日堅持過來對他講過一次洛陽城的局勢,他也知道。

延陵皇帝想了很多年的事情,現在終於開始做了。

但是看起來,那位皇帝陛下,遠遠還沒有達到自己想做什麼便能做成什麼的地步。

清理完洛陽城這個爛攤子,便要面對學宮這個龐然大物,他自然會要尋求幫助。

李昌谷是他和劍士一脈的橋樑,他自然想要通過李昌谷,和劍士一脈達成某些協議。

儒教也好,道門也好,都喜歡在世俗王朝裡確立自己的地位,但是劍士一脈卻沒有這個想法,他們往往是最灑脫的修士,一人仗劍,天地之間何處都可去,對世俗王朝的更替,從來都不關心。

所以延陵皇帝才很需要他們。

шшш◆ttκǎ n◆℃O

這樣的修士,就是延陵皇帝覺得人間和山上兩不見的狀態。

要是在往日,劍士們也沒有興趣會幫助這位延陵皇帝。

但現在的人間,什麼都有可能。

什麼都不同了。

李昌谷看了那些如血的雨絲,平靜說道:“那孩子找我便是想讓我找你,找你便是想讓你找那位掌教,我直接來找你,便省去了中間的麻煩。”

李扶搖笑了笑,關於延陵皇帝下一步要做的事情,他也想過。

李昌谷問道:“劍山已經成了大餘的國教,地位尊崇,你的那位師兄更是已經成了劍山掌教,你就沒有什麼別的想法?”

李昌谷言下之意,李扶搖倒是很清楚,劍山是劍士的聖地,但那是建立在人間只有這麼一座劍道宗門的前提下。

現在人間已經變了,當然可以出現第二座劍道宗門。

吳山河是劍山掌教,李扶搖也可以是座別的劍道宗門的掌教。

這本來就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劍山也好,還是別的什麼也好,在如此的人間面前,自然也不會想着仍舊以一家劍道宗門的地位而阻攔整個劍士一脈。

李扶搖搖搖頭,“我沒有什麼興趣。”

論聲名,他比吳山河還要高。

即便是因爲他和青槐有些關係,而導致很多劍士對他有惡感,但也絕對會有很多人不在意,李扶搖登高一呼,也會有很多人願意跟隨他的腳步。

畢竟在朝青秋離開之後,誰會成爲下一位劍仙,李扶搖的名字一定會在這裡面。

這位練劍不過十數載,便已經成爲一位朝暮境的年輕劍士,前途不可限量。

要是他以後成爲了朝青秋那樣的劍仙,只怕和妖族某位天才女子有些羈絆,也只會被說成這位劍仙的風流趣事。

被人津津樂道。

很多人都會願意跟着一位未來的劍仙繼續前行。

但是架不住那位未來的劍仙不願意。

李扶搖看着李昌谷說道:“昌谷先生既然自己便是一位登樓劍士,境界足夠,聲名這種東西,也不太欠缺,爲何自己不走出來。”

要做一教之主,自然是境界越高越好。

像是李昌谷和周青這些登樓劍士,要是想建立劍道宗門,都是很容易的事情。

李昌谷摸着腰間的苦晝短劍柄,笑了笑,然後說道:“我想往前再走一步了。”

李昌谷已經是登樓劍士,再往前走一步,自然就只能是滄海了。

李扶搖看着李昌谷,確認他沒有開玩笑,便笑了起來。

人間劍士們都在瞎猜,就像是他和師兄這樣的年輕人,即便走得再快,但距離這麼些早已經成名的劍道前輩,還是有那麼大一截路要走,怎麼可能比他們更快便到滄海境。

只是李昌谷要走到滄海境,那便真的不能坐鎮某一座劍道宗門了,這天地這麼大,哪裡有人見過一位滄海劍仙在一座宗門裡坐鎮的。

這又不是六千年前。

“朝劍仙留給人間太多東西,給我的尤其多,我要是再不往前走,便是辜負他了,只是生出這個想法,但不見得能夠走得太快,或許十年,或許二十年。”

要是在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內便真的能夠成爲一位滄海修士的話,這也算是極快的速度了。

李昌谷看着李扶搖說道:“你也很有機會,我們先走,你們在後面,路就要平坦一些,這是朝劍仙之前爲我們做的事情,現在該我們爲你們做了。”

李扶搖想着朝青秋離開之後的人間,原來真的覺得有了些新的意思。

李扶搖說道:“我們也要爲劍士們做些什麼,雖然我不會去做陛下想要我做的事情,但是我能給他一個更好的答案。”

李昌谷笑了笑,他早就知道,李扶搖會這樣做的。

他看着李扶搖,忽然開口說道:“我想你不太明白爲什麼朝劍仙要堅持離開人間,也不太明白他爲什麼要用這種方式。”

朝青秋離開人間,依着他來說,就是倦了,但是倦了,完全可以選擇去天外,但是他最後卻沒有這麼做,便有問題。

或許是天外有些什麼他不願意見到的,或許是人間有什麼他沒有做完的。

李扶搖看着李昌谷,知道他既然說出這樣的話,自然是有些答案的。

李昌谷平靜說道:“你還記得你去霧山之前,我們見過一面,我跟你說過的那些話?”

去北海進入霧山之前,李扶搖的確是在洛陽城裡和李昌谷說過些話。

談論的是六千年前的事情。

最後李扶搖也在霧山裡找到了那位言河聖人的半本手札,他一度接近得到真相。

李昌谷點點頭,“朝劍仙不選擇去天外,應當就是爲了這件事。”

第三百一十四章 六千年前的萬尺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間可否別忘了我的劍第六百四十二章 老而不死第四百七十一章 那些塵封往事第三百七十九章 那個是我喜歡的姑娘第七百六十四章 反正沒人看得上你第五百二十章 時間這條河,流啊流第八百二十六章 鑄劍(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朝青秋的劍(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朝青秋的劍(三)第九百零六章 千萬片柳葉第三百八十二章 我在劍也在第八百七十七章 哥哥第三十六章山上盡是讀書人第八百七十六章 仙舟第一百九十八章 除夕夜裡的一大一小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直往前走便好第四百五十七章 濃雲遮晚霞第兩百九十八章 北海武寧府第四百零八章 白茶有事求(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帝出西山第八百五十八章 醒了第九百零六章 千萬片柳葉第十六章人世亂如麻,浮沉之間第三百零六章 船上的局第七百五十三章 青天城頭 有戰事第五百零二章 道種來了第一百一十七章院裡有個小姑娘第四百五十八章 苟且爲了偷生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底下的父母都一般第六百八十七章 打人別打臉第四百七十七章 星光之下的人間有朝青秋第兩百九十三章 冬夜裡的火鍋(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劍氣長九萬里第三百七十章 所有的故事第二十章螻蟻舉劍第兩百五十二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四百一十三章 曾照彩雲歸第六百三十八章 雲海裡的劍第四百五十五章 談第三百二十四章 有人發現了星星之火第五百五十一章 登臺唱戲的第兩百三十一章 這個世間多怪第五百五十一章 登臺唱戲的第六百三十二章 金光收,雲端亂象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間疾苦第二十六章相逢於臨街第四百四十章 天底下的父母第兩百一十二章 我的確想殺人第六百三十五章 草木藏青山,劍中藏何物?第四百五十三章 誰的劍山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兩百零四章 你們都聽一聽第七百八十四章 我們的故事第七百九十四章 梅雨時節(中)第五十九章一縷劍氣在山上第八百二十九章 心中所想第五百七十二章 大雪時我便回第七十四章桃花第一百一十三章酒少第五百八十九章 給你寫的不是情書第七百九十章 十來年第八百二十八章 心安處是吾鄉第三百四十五章 來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抱歉,這是我的劍山第一百三十章白枝第九十二章揉着他腦袋的師叔第四十八章藥引子第八百零二章 就在這裡也好啊第五百三十九章 所以故事的結局我要改改第十九章謝家寶樹第三百二十八章 見你有緣第五百二十一章 故聞往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那些散落在世間的劍第兩百八十五章 人心沒豆腐白第六百五十一章 玉碎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儒生對人間的一點看法第兩百九十四章 冬夜裡的火鍋(二)第兩百五十二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來吧第九百一十章 誰能亡此人間第五百六十一章 兩個故事第一章白魚鎮上的少年第七百三十一章 在這個故事裡,沒有你們第一百章去山上出劍第八百七十三章 這裡一場大戰第五百六十二章 那個活了很多年的皇祖第九百零五章 一片柳葉第八百七十一章 劍仙多,柳巷少第三百八十六章 我有一劍守城頭(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我都要了第一百零五章棋局第七十二章下山的老祖宗和三兩個小傢伙第三百六十二章 那些不爲人知的劍士第六百八十三章 千言萬語,說和不說第五百八十二章 寫信去問問她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個活了一千多年的讀書人第二十七章周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他們的故事(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