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老套的故事我不想聽

那個年輕道士離開底下,重新回到藏書閣,又在藏書閣裡待了些時日,然後便離開了這裡。

這個時候,沉斜山外的那隻千紙鶴這才飄落到了山上。

觀主站在登天樓的某處窗前,看着那隻千紙鶴落到他的掌心。

沉斜山的消息要比這隻千紙鶴快很多,葉笙歌還沒有離開北海的時候,他就已經得到了消息,這個時候,他的情緒已經很穩定。

感受着這千紙鶴裡的訊息,觀主很平靜。

這個千紙鶴不過是某個小姑娘打碎了些好東西害怕家裡長輩責罰,而想着到別處去避避風頭,臨行之前留下的小紙條罷了。

觀主收好這千紙鶴,然後視線重新落到了遠山。

沉斜山作爲道門執牛耳者,選地極爲考究,這座沉斜山所處位置暗合五行奧秘,是無數先人智慧的結晶。

遠山雖然不是沉斜山的管轄範圍,但實際上也和沉斜山很有關聯。

觀主看着遠山,倒也說不上有什麼問題。

但是誰都知道,觀主在登天樓裡待得時間已經有了幾十年,對遠處的風景早已經看透,再怎麼喜歡,也總是會厭。

怎麼會像是現在這樣,還在不厭其煩的看呢。

觀主看的東西,自然不會是遠山,而是那場血雨。

要說這天地之間,最難看到的風景是什麼。

那自然是血雨。

wWW● тt kΛn● C〇

血雨要一位滄海修士離開人間纔會下那麼一場,一位滄海修士動輒就是壽命有一千多歲,要等到一位滄海修士離開這個世間,何其難也。

要是沒有什麼意外發生,想要看到這種風景,就只能靠機遇。

世俗裡的百姓,有人發現每隔一百多年,便會有一顆星星從遙遠的星域來到這片天空,然後也只是會停留一夜,第二夜便要離去。

所有極少有普通百姓能在這一輩子裡看到過一次那種星星,至於看到兩次三次,就更是困難了。

修士們的壽命要比普通人們長得多,他們能看到很多次,但是卻很難看到血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血雨就是修士們的星星。

若是其他修士被這場血雨吸引也就罷了,但觀主是何等人物,爲何也會出神?

張守清不知道何時登樓而上,來到了觀主身後,這位黃紫道人,之前已經收到了許多問詢的信箋,但都放在一旁,並未想着回覆。

但是看着這場血雨,他隱隱覺得有些不好,這纔想着來找觀主解惑。

他覺得不好,不是說某位聖人或者大妖離開人間,而是這才死了一位大妖沒幾年,又下了一場血雨,而且不一定是某位滄海修士老死了。

這纔是他不安的源頭。

站在觀主身後,張守清輕聲說道:“依着觀主來看,是否是那位大妖喋血了?”

沉斜山的消息要比那些普通宗門靈通的多,自然知道朝青秋出劍斬過胡蕭,也自然知道霧山裡多了一位劍仙。

所以張守清看到這場血雨之後,第一時間想的是,會不會是胡蕭死在了山河裡。

要真是那位大妖喋血,那麼妖族會不會開戰?

胡蕭不必北冥,他是妖族的大妖,是最高戰力之一,妖族怎麼可能讓他就這樣死去?

觀主看着窗外,聽着張守清說話,感受着他的憂慮,沒有什麼情緒波動,他只是說道:“你覺得笙歌這麼早就成了春秋境,會不會出問題?”

觀主看着窗外,臉上有笑意。

張守清一怔,隨即疑惑道:“觀主說的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觀主搖搖頭,“笙歌這棵樹足夠大,風怎麼吹得動?我只是怕她走的太快,道心會出問題。”

葉笙歌自從開始修行以來,最爲讓山上放心的就是她的道心,她因爲道心足夠純粹,所以才能走得這麼快,要是有一日道心不再純粹了,是否速度就要慢下來?

這一直都是觀主擔心的事情之一。

他對葉笙歌寄有厚望,旁人想的,讓葉笙歌有朝一日成爲沉斜山的觀主,這不是觀主所想,觀主對於葉笙歌的未來,一直以來,都要高得多。

他看着葉笙歌,就是想着看她有一天走到雲端之上。

這纔是合理的事情。

理所應當,不外如是。

觀主不是一個喜歡廢話的人,張守清也是個聰明的人,所以他很快就想到了觀主的擔憂。

葉笙歌是在霧山裡破境了,成功成爲一位春秋境的修士。

但是爲什麼破境?

爲什麼要在那個時候破境?

那自然是因爲一個男人。

那個男人不是普通的男人,是個劍士。

當然,劍士也不是什麼特別的男人。

之所以不普通,那是因爲,那個男人和葉笙歌有了關係。

葉笙歌會不會因爲喜歡上那個男人,從而變得道心不再純粹。

張守清揉了揉腦袋,覺得這種事情很棘手。

道侶這種事情,可以有。

但最好不要有。

這就是道門修士們的共同看法。

觀主平靜說道:“一個劍士,不是什麼大事,但是一個劍仙,誰都不會覺得真不是什麼大事。”

對於沉斜山來說,霧山裡最重要的兩個消息,一個是葉笙歌已經破開朝暮境,成爲春秋境修士,另外一個則是世間又多了一位劍仙。

另外一位劍仙。

不是朝青秋。

朝青秋已經是那個舉世無敵的樣子,這世間又多了一位劍仙,三教如何能夠不在意。

觀主忽然笑了笑,“這種事情,想來應該是聖人們擔心的,我們擔心什麼?”

張守清哭笑不得,知道觀主灑脫,但現在這種事,還真的灑脫了?

觀主笑了笑,說回來之前的話題。

“平南妖君之前一直被葉聖困在鎮妖碗裡,這麼些年也沒有旁人知曉,要不是朝青秋一劍斬開鎮妖碗,平南不知道還要在那裡面待多長時間,但有了平南,胡蕭死不死,也就沒有太大的事情了。”

平南是一位妖君,胡蕭是一位妖君。

多出一個,要是沒有什麼過節,當然可以相安無事,但是這兩人偏偏是有過節的。

“胡蕭被朝青秋一劍斬了,重傷之後,平南不會沒有想法,甚至這一劍,肯定是朝青秋故意落下的,借旁人的手殺一位大妖,這樣的手筆,看以後誰還敢說朝青秋只會殺人?”

三言兩語,觀主已經把這件事分析的八九不離十。

只是他也不知道,最後胡蕭是死在了柳巷的手裡。

“妖土內亂,與我山河並無關係,說到底,真要打起來,不是死一個大妖,死一個聖人就要打起來的。”

看着窗外,觀主笑道。

整個世間,恐怕要說滄海發生大戰,誰最開懷,應當就是這些登樓修士了,他們距離滄海還有一步之遙,若是沒有聖人殞命,怎麼能夠補上去?

觀主在很多年前,一直都被說成是這雲端之下的第一人,境界高妙,距離滄海只有一步之遙,甚至已經有很多人覺得觀主已經可以跨過那一步,成爲真正的滄海修士了。

成聖!

這是多少人畢生的追求?

像是觀主這樣的人,自然也是想成聖的。

普通修士不知道要從登樓來到滄海,會經歷些什麼,但是觀主很清楚,所以他也在等,在等一個機會。

雲端諸聖,什麼時候少一位,他便可以踏出最後一步。

要不然,他想着貿然去走那一步,絕對會出問題。

歲月長河,這麼多年過去了,爲何世間的聖人一直都是十幾位,並不多出多少。

難道是真的因爲這個世間沒有那麼多天才嗎?

不是這樣。

這個世間有的是天才,但是卻只有那麼多把椅子。

所以很難。

不過再難,也總會有人去嘗試的。

觀主收回視線,不去看外面的血雨,隨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然後別在腰間,然後觀主說道:“情這個字,看着不太像是什麼猛虎,何況是笙歌這樣的人。”

這就是對這件事下了一個定義了。

“但是那個年輕人,是要殺的。”

觀主看着張守清,“劍山有了吳山河,不錯,但有李扶搖,不行。”

這是他的態度,既然是他的態度,也就是整個沉斜山的態度。

張守清說道:“他現在在洛陽城,要殺?”

觀主搖搖頭,“不用急,朝青秋不是要走了嗎,等到他走了再說這件事,他沒有走之前,別說殺李扶搖,就連碰見劍士最好也繞着走。”

張守清不解問道:“爲什麼?”

觀主若有所思的說道:“一隻垂垂老矣的獅子,快要閉眼了,誰去惹他,誰都討不了好。更何況朝青秋還不是一隻老獅子,他這柄世間最爲鋒利的劍,要離開這個世間之前,不妨多殺幾個人,誰沾上了,都不討好。”

張守清皺了皺眉頭,疑惑問道:“既然這個世間多了一位劍仙,爲何朝青秋還要走?如今不該是劍士最好的時光,朝青秋留在這個世間,不是最好的結果?”

觀主轉頭看着張守清,“守清,不得不說,你這個想法很蠢。”

觀主一直都很欣賞張守清,這樣開口,是有史以來第一次。

雖然觀主這麼說,但張守清沒有什麼情緒,他看着觀主,想聽到答案。

觀主搖搖頭,“沒有什麼答案,他是朝青秋,所以他的想法,誰都不要去猜,誰都猜不到,他做的事情,自然便是他想做的,誰都不理解又怎麼樣?”

“他畢竟是朝青秋,是和柳巷一樣值得人們尊敬的人物。”

——

血雨中,李扶搖和葉笙歌撐傘入洛陽城。

因爲這是天地異像,即便是登樓修士,都無法用氣機將雨水隔離,要想着雨不落到自己的身上,就只能撐傘。

葉笙歌很喜歡撐傘,不是因爲她喜歡雨天,而是她有一把叫做桃花的傘,下雨的時候,就能拿出來。

李扶搖則是個務實的男人,他沒有什麼好東西,爲了不被這血雨淋到身上,他就只是花了幾文錢買了把油紙傘。

兩個人一前一後入城,就像是一對夫妻。

李扶搖臉色蒼白,靈府裡的傷勢穩定了很多,但是他發現一個更難的問題,他在破境進入太清的時候,因爲和萬尺生死相搏,所以身上留下了傷,就是靈府有了個洞,等到破開朝暮的時候,那個洞被他修復了。

但是誰知道,在和胡蕭一戰之後,他靈府裡,現在全都是洞。

就好像是一張網,網得住魚。

留不下氣。

留不下劍氣。

現在的靈府,連一絲劍氣都沒了。

李扶搖生出的劍氣,存不下半分。

換句話來說,現在的李扶搖,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廢人,他除去有許多劍招之外,身體只怕就和文弱書生相當,別說是一位修士,就連江湖武夫,只怕都能取他的性命。

只是這種傷勢要比之前的傷勢好得多,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足夠的藥材去養,自然就能恢復如初。

和胡蕭一戰,所得不少。

所以即便是這樣,李扶搖也不覺得有些什麼。

眼前的這個女子都已經進入了春秋境界,他慢一些,也不能總在葉笙歌身後看着她的背影。

進入洛陽城,兩個人走在街道上,街道上的行人不多,畢竟這麼一場血雨,對於修士們來說,是知道有滄海離開世間,但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僅僅是覺得不祥。

既然不祥,自然沒有人願意站在雨裡。

走在雨裡的,除去朝廷的官員之外,便沒有別的人了。

李扶搖注意到,街道上多了很多朝廷的衙役和捕快,時不時便抓了人,他們披着蓑衣,手按在刀柄上,掃視着躲在屋檐下的百姓。

洛陽城有一片肅殺之意。

李扶搖想了想,走到某位看着像是領頭官員身前,在他沒有說話之前,拿出了腰間的那塊玉佩。

那官員本來還在看李扶搖傘下的臉。

看到這塊玉佩之後,頓時神情變得很緊張。

刑部供奉!

那個官員有些緊張,要知道,每個刑部供奉都是修士,都是山上神仙,哪裡是他能夠見到的!

“仙師有何指示?”

他把腰彎的很下去,顯得無比謙卑。

之前他看到傘下那張臉知道很年輕,但沒有當真,山上神仙嘛,願意什麼樣子就什麼樣子,怎麼會是他能想的明白的。

李扶搖問道:“怎麼回事。”

那官員一怔,想着即便仙師們都不是什麼普通人,但最近洛陽城裡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您都不知道?

但轉念一想,仙師們也不一定一直都在洛陽城,不知道,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他低頭看着腳下的雨滴,有些難受的開口說道:“最近洛陽城裡不太平……”

……

……

洛陽城不叫太平城,要是說不太平,也很正常。

但實際上,洛陽城即便是不叫太平城,過去的這麼些年裡,也很太平。

延陵王朝身後有學宮在,洛陽城作爲延陵王朝的帝都,只要那位皇帝陛下不做出什麼讓學宮憤怒的事情來,想來就不會處什麼事情。

事實上,那位皇帝陛下即便是這些年和學宮貌合神離,學宮也沒有對這洛陽城做些什麼。

這次的不太平,來源於這場血雨。

俗世裡的百姓往往都很愚昧,這種愚昧,來源於很多東西,但更多的,則是他們沒有讀書。

延陵身後是學宮。

這是是儒教治下,不知道有多少學堂書院在延陵境內,延陵的讀書人一定會是三座王朝裡最多的,可即便這樣,也改變不了絕大部分百姓沒有讀過書的事實。

他們沒有讀過書,他們很愚昧。

俗世裡的帝王一般不願意自己的百姓多讀書,要是讀了太多書,自然就會知道道理,那麼管理起來就會很麻煩,所以他們需要愚民,纔好治理。

但是太過愚昧,就會導致很多事情。

就好像如今這樣,不過是下了一場血雨,洛陽城就已經人心惶惶。

早在這場雨開始下的時候,洛陽城便開始流傳這是因爲當今皇帝陛下倒行逆施,不是一個明君,所以纔有了這麼一場雨,而且這血雨不是第一次,早在之前,北冥在北海被朝青秋一劍斬殺的時候,便下過一場血雨。

那個時候就是問題的起源。

死相搏,所以身上留下了傷,就是靈府有了個洞,等到破開朝暮的時候,那個洞被他修復了。

但是誰知道,在和胡蕭一戰之後,他靈府裡,現在全都是洞。

就好像是一張網,網得住魚。

留不下氣。

留不下劍氣。

現在的靈府,連一絲劍氣都沒了。

李扶搖生出的劍氣,存不下半分。

換句話來說,現在的李扶搖,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廢人,他除去有許多劍招之外,身體只怕就和文弱書生相當,別說是一位修士,就連江湖武夫,只怕都能取他的性命。

只是這種傷勢要比之前的傷勢好得多,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足夠的藥材去養,自然就能恢復如初。

和胡蕭一戰,所得不少。

所以即便是這樣,李扶搖也不覺得有些什麼。

眼前的這個女子都已經進入了春秋境界,他慢一些,也不能總在葉笙歌身後看着她的背影。

進入洛陽城,兩個人走在街道上,街道上的行人不多,畢竟這麼一場血雨,對於修士們來說,是知道有滄海離開世間,但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僅僅是覺得不祥。

既然不祥,自然沒有人願意站在雨裡。

走在雨裡的,除去朝廷的官員之外,便沒有別的人了。

李扶搖注意到,街道上多了很多朝廷的衙役和捕快,時不時便抓了人,他們披着蓑衣,手按在刀柄上,掃視着躲在屋檐下的百姓。

洛陽城有一片肅殺之意。

李扶搖想了想,走到某位看着像是領頭官員身前,在他沒有說話之前,拿出了腰間的那塊玉佩。

那官員本來還在看李扶搖傘下的臉。

看到這塊玉佩之後,頓時神情變得很緊張。

刑部供奉!

那個官員有些緊張,要知道,每個刑部供奉都是修士,都是山上神仙,哪裡是他能夠見到的!

“仙師有何指示?”

他把腰彎的很下去,顯得無比謙卑。

之前他看到傘下那張臉知道很年輕,但沒有當真,山上神仙嘛,願意什麼樣子就什麼樣子,怎麼會是他能想的明白的。

李扶搖問道:“怎麼回事。”

那官員一怔,想着即便仙師們都不是什麼普通人,但最近洛陽城裡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您都不知道?

但轉念一想,仙師們也不一定一直都在洛陽城,不知道,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他低頭看着腳下的雨滴,有些難受的開口說道:“最近洛陽城裡不太平……”

……

……

洛陽城不叫太平城,要是說不太平,也很正常。

但實際上,洛陽城即便是不叫太平城,過去的這麼些年裡,也很太平。

延陵王朝身後有學宮在,洛陽城作爲延陵王朝的帝都,只要那位皇帝陛下不做出什麼讓學宮憤怒的事情來,想來就不會處什麼事情。

事實上,那位皇帝陛下即便是這些年和學宮貌合神離,學宮也沒有對這洛陽城做些什麼。

這次的不太平,來源於這場血雨。

俗世裡的百姓往往都很愚昧,這種愚昧,來源於很多東西,但更多的,則是他們沒有讀書。

延陵身後是學宮。

這是是儒教治下,不知道有多少學堂書院在延陵境內,延陵的讀書人一定會是三座王朝裡最多的,可即便這樣,也改變不了絕大部分百姓沒有讀過書的事實。

他們沒有讀過書,他們很愚昧。

俗世裡的帝王一般不願意自己的百姓多讀書,要是讀了太多書,自然就會知道道理,那麼管理起來就會很麻煩,所以他們需要愚民,纔好治理。

但是太過愚昧,就會導致很多事情。

就好像如今這樣,不過是下了一場血雨,洛陽城就已經人心惶惶。

早在這場雨開始下的時候,洛陽城便開始流傳這是因爲當今皇帝陛下倒行逆施,不是一個明君,所以纔有了這麼一場雨,而且這血雨不是第一次,早在之前,北冥在北海被朝青秋一劍斬殺的時候,便下過一場血雨。

那個時候就是問題的起源。

第八百五十八章 醒了第四百四十章 天底下的父母第三百三十章 人心最不足第三百六十五章 做不到的事情第七百零六章 雲端的殺意第七百九十三章 梅雨時節(上)第六百七十一章 海上有輪月第二章山河有妖,以及陳年第八章上路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狗走狗死狗第六百二十九章 劍(二第八百六十三章 風雨摧樓第六百二十一章 陳前輩的大弟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問白茶(三)第七百六十章 少年美勝春第三百七十一章 活法千萬種第兩百三十四章 北海有條魚第三百三十七章 他會來嗎第三百九十四章 白茶無別事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劍氣長九萬里第兩百一十二章 我的確想殺人第四百五十九章 倘若不是你第五百二十二章 我離開的理由第六百七十四章 長生與這個世界還有人間第兩百九十三章 冬夜裡的火鍋(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兩個客卿第六百九十七章 拆道觀第五百零四章 聖人洞府現第七百九十二章 人間事不新鮮第兩百六十五章 又是一個故事的開始第三百八十二章 我在劍也在第兩百八十八章 小邑樓門外有修士第六百三十章 夜裡來了許多劍第六百三十八章 雲海裡的劍第六百一十五章 劍君第五百四十章 寫故事的人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人事,山上大事(三)第三百四十章 問白茶(四)第六百三十三章 滄海於眼前第兩百零八章 掌教和三公(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是熟悉還是陌生第八百七十四章 讓他回來吧第六百九十三章 葉觀主第三十九章將軍和公主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間可否別忘了我的劍第六百四十八章 追着星光的人們(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好人有沒有好報第一百六十四章 竹蜻蜓飛呀飛呀第八百五十八章 醒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那個是我喜歡的姑娘第五十五章沒有翠雲峰的綠水湖第兩百二十五章 女院長第八百九十一章 言河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個人第五十三章走了,來了第七百七十八章 天上之戰,地上之戰(五)第四百六十三章 回頭仍在此處第九百一十章 誰能亡此人間第八百五十二章 那些過去的故事第兩百四十九章 世間最凌厲的那柄劍第三百二十七章 海上見佛第一百四十四章 又是一場秋雨第兩百八十七章 原來你是這樣的人第三百七十五章 青天君的三句話第三十五章女俠和女魔頭第五百零五章 只有一道門第六百五十一章 玉碎第六百六十五章 說書先生的朋友有點兇第兩百二十九章 及冠之日第兩百八十九章 有一劍至第兩百四十四章 運氣第三百四十四章 你究竟在等誰第七百三十四章 別急着走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儒生對人間的一點看法第八百六十八章 背水一戰第兩百二十四章 仙岩書院第八百四十五章 世間共矚目第八百零二章 就在這裡也好啊第七百九十三章 梅雨時節(上)第六百八十三章 千言萬語,說和不說第六百零六章 書上的江湖說別離不傷心第六百七十七章 好久不見,綠水第三百九十九章 嘿,劍仙第兩百三十三章 世間百態第五百二十二章 我離開的理由第三百六十八章 現在是我在出劍第四十一章神鼎四年春第三百六十二章 那些不爲人知的劍士第四百九十二章 竹海里的青猿第六百二十九章 劍(二第兩百五十四章 千言萬語說不盡第九十六章大小道士第八百五十九章 一如當初第兩百七十章 人間處處是局第六百一十七章 借吾一劍第一百零五章棋局第兩百七十四章 一個關於劍的故事(一)第九十六章大小道士第六百三十四章 秋盡遇風雪,誰言人自還第一百一十二章出樓下山握劍第六百一十七章 借吾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