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商衆臣列傳集

————甘盤列傳————

商王小乙時,甘盤即爲大臣。

小乙初見他時,便認爲其有使商朝大治之能,欲重用他。

可是過了一會,小乙卻打消了這個念頭。

小乙對朝堂的控制力非常不足,就連他自己這位商王的處境都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他深知自己若是在這時拔苗助長——盲目重用甘盤。

只爲實現他的抱負,就讓甘盤孤零零地進入那些貪官污吏的眼中,反而會害了甘盤,害了自己,更是讓商朝白白損失這一個人才,讓商朝刮骨療毒的時機再度延後。

這讓有愛才、興邦之心的小乙無法接受。

祖先天乙(成湯)的經歷也告訴他:要做完全的準備,不可莽撞出擊、打草驚蛇。

打蛇要打七寸,更要快!要準!要狠!

對於這些舊勢力必須要來一記組合拳,將其打昏,打蒙,打到徹底崩潰,打得生活不能自理。

就以小乙現在的情況,他並沒有用組合拳打蛇的資本,資格。

於是小乙決定將甘盤暫時雪藏,並讓自己的太子昭(武丁)前往郊野,向甘盤學習,增進二人之間的感情,將他們綁定在一起。

太子昭即將前往郊野時,小乙對他叮囑道:“甘盤是大商王朝的一把神劍,唯有武德兼備者方可持之,餘武功...文德皆薄,留給你,將來對外征服列國,對內整頓吏治,你都應先好好問詢他,再做打算。”

太子昭強忍淚水拜別了父親,而小乙待他走後掩面哭泣,父子倆都意識到這一別可能就是永別。

數年後,小乙被殺。

太子昭認真聽從了甘盤的建議,奪回了王位。

高宗武丁投桃報李,即位後禮聘甘盤爲相,至此成爲了武丁十臣之一。

小乙果然沒有看錯甘盤,甘盤爲相後,肅清朝堂,壓制異黨,把商朝治理得井井有條;還親自出兵討伐那些謀逆的貴族,很快將原本動盪不安的局面穩定了下來。

可以說,高宗能成爲後來的殷商之主,能開創後來的武丁盛世,這與高宗前期的甘盤輔政是脫不開干係的,甘盤因此被後世推崇爲賢相。

甘盤在高宗執政中期去世。

在甘盤葬禮中,高宗悲痛地說道:“餘又喪一父矣!”

在《尚書》中將他與其他五位賢臣,並稱爲——商六臣。

————傅說列傳————

傅說,高宗時大臣。本無姓氏,依高宗詔書,賜姓傅。

從政之前,因生活窮厄,就自賣自身,在傅險做苦役,以求衣食。那裡是虞、虢兩地交界之處,又是交通要道,因山澗的流水常常沖壞道路,奴隸們就在這裡版築護路。

傅說就靠從事版築維持生計,雖有才幹,無從施展,直到高宗三年。

此時,高宗已放權於甘盤等重臣三年。

三年來,卿士中有仇視高宗的大抵已被甘盤所剔除出去。

而舊貴族也被打壓的很慘,最終貴族實在受不了了,嗷嗷叫地請求武丁親政。

甘盤見貴族這條曾經多次噬主的瘋狗經歷了三年,成功被馴服爲了高宗最忠誠的家犬,也認爲自己是時候還政於王了。

於是甘盤率領羣臣鹹諫於王,曰:“嗚呼!通曉事理的叫做明哲,明哲纔可製作法則。天子統治天下萬邦,文武百官都按照天子的命令行事。天子之言就是命令,天子不說,臣下就無從處置天下事務。”

可是甘盤卻沒想到,高宗此時卻認爲師父甘盤比自己更能處理好國事,故而並不想親政。

高宗下詔,推辭說:“要餘做四方的表率,而餘唯恐自己的德行不好,所以不敢說話。”

羣臣再諫,而高宗再度辭讓,以此往復...

——武丁夢賢——

直到有一天上帝託夢,祂賜予高宗一位可以成爲他良輔的人,即是傅說。

高宗醒來後,先召集羣臣,把朝中大臣仔仔細細地檢視了一遍,發現都不是他的“夢中人”。

於是高宗對羣臣說:“餘恭敬沉默思考治國的辦法,感動了上帝,祂賜予餘一位賢良之人,讓他代替餘發言。”

高宗詳細地將夢中人的相貌畫了出來,派人去到天下尋找。

傅說長相異於常人,“鵑肩如錐”、“形若植鰭”,雙肩高聳像收斂了翅膀的鳥一樣,是與衆不同的異相。故而很快有人在傅險之野找到了傅說,將他帶來見高宗。

傅說與武丁兩人雖沒謀過面,然而相見都不陌生,因爲早在夢中見過。

但也僅僅是在夢裡見過,不陌生罷了。

高宗面對真實出現在自己眼前的傅說,仍有些如夢如幻、不太真切的感覺。

於是他認真又小心翼翼地詢問道:“我夢到上帝把你賜給我,真的是你嗎?”

傅說回答:“是的,上帝把我賜給了你,當時你左手拉着我的衣袖,右手拱地向上帝叩頭表示感謝。”

高宗很高興,說:“確實是這樣。”

於是高宗招他入宮,下詔賜姓。

————

高宗爲使他官途通暢,欲讓傅說樹立威信,便令其爲將,征伐各地。

第一個拿來開刀的便是失國。

失國的首領失仲是西北戎狄爲控制黎墟而扶植的傀儡。

前幾年,他的妻子生了一對雙胞胎,這兩個孩子長得頗有豬像,稱爲“二豕”。失仲覺得不祥,就佔了一正一反兩個卜求問上天:“殺了他們?”、“還是不殺他們?”

佔得的結果是“勿殺是吉”。

但是失仲違背了上天的意思,殺了其中的一個。

於是高宗以上帝的名義,命傅說帶領商師圍伐失國。

失仲的兒子不戰而退,對方的軍隊被伐滅,子民都臣服於商,失仲和他的兒子逃走了,其後裔變爲了赤俘之戎。

傅說領兵佔領了失仲的城邑,從此失國也就成了商朝的屬國,成爲了商朝在黎墟的立足點,最終傅說以此收復了整個黎墟。

之後傅說又前往雍州,與雍州州牧.豳候.姬亞圉一起平定關中盆地的叛亂,收復被攻陷的國度。(在此期間,失誤滅掉了妘氏周方)

高宗六年,傅說積累到了足夠的軍功,武丁正式立傅說爲輔相,把他安置在自己的左右。

——說命——

(詳細內容請見《尚書.商書.說命》)

朝會之上。

高宗命令傅說,請其朝夕進諫,以輔臺德,若他是金,請其作礪;若商濟巨川,請其作舟楫;若商歲大旱,請其作霖雨。

並希望傅說齊心協力來輔佐,使餘依從先王的道路,按照先祖的治國之道治理國家,以康兆民。

傅說恭敬地順從了,他認真地下去進行準備工作,詢問衆臣,瞭解國情。

第二日,傅說就統領文武百官,向高宗進言,他對商王的諫諍言論,大膽潑辣,精闢深刻。

讓高宗一定要嚴肅謹慎地對待命令的發出,獎勵的輕重,兵甲的使用與祭祀的態度這些事情。

指出治與亂在於衆官,故官職不可授予親者,當授予能者;爵位不可賜給惡人,當賜給賢人。

告誡高宗不要開憑恩寵就可升遷的壞頭,不要以改過爲恥。

高宗聽完後,十分贊同,於是作爲了他治國的指標,讓傅說改革用人制度,視學養老。

高宗多年後仍不忘初心,使四海之內,鹹仰其德,讓商高宗時期成爲商朝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

不過高宗仍不滿足於此,再度誠懇請求傅說多方指正他,不要拋棄他,並答應自己一定會按照傅說的教導執行。

傅說爲回報高宗的期待,於是又從學習的方面建議高宗。

高宗很是滿意,誇獎傅說,說如今這盛世都是傅說的教化所致。並請求傅說勉力扶持我,不要只讓伊尹的名聲傳播大商的天下。

傅說跪拜叩頭以謝高宗之恩,說自己一定會宣揚天子之休命。

————

此後,傅說出色地完成了高宗賦予他的任務。

傅說與武丁,伊尹與商湯,這兩段明君賢臣的佳話,將隨着歷史長河一同前行,被後人銘記。

傅說爲殷商操勞,輔助武丁,復興殷道,厥功甚偉。

他在高宗死後不久便去世了,他去世後化爲了天上的一顆星,即“傅說星”。

在《尚書》中將他與其他五位賢臣,並稱爲——商六臣。

————祖己列傳————

祖己,子姓,名弓。高宗之長子,祖庚之兄。又可稱“小王”、“小王己”、“兄己”、“父己”、“且己”、“孝己”。

祖己是一名孝子,有孝名。他每晚要起牀五次,看父母是否睡得安好,因此深得高宗的寵愛,後世也稱其爲“孝己”。

高宗欲培養祖己爲繼承人,爲加強他的正統性,常常讓他充當“屍祭”中的“屍”受百官祭拜。“屍祭”是古代王室祭祀祖先時一種非常隆重的祭祀。(成語“尸位素餐”就是從“屍祭”演變而來的,因爲“屍”除了在祭臺上接受祭拜外,可以只食齋而不幹活。)

高宗早期也讓祖己跟隨自己學習如何處理政事。

到了高宗十四年,高宗認爲祖己政事理論已學成,如今還需實踐。

於是,高宗仿照小乙,將祖己放於郊野,體察民情。

高宗害怕祖己被賊人所傷,還暗中派遣士卒保護。

在歷練期間,祖己恪盡職守,深受民衆愛戴,地位日益鞏固,高宗也進一步往這火裡添柴——賜其日名“小王”。

高宗二十四年,高宗認爲十年曆練已經足夠,便趕緊把祖己從民間召回,參議政事。

歸來的祖己就開始輔佐高宗修政行德,令國勢復振。

——高宗肜日——

(詳細內容請見《尚書.商書.高宗肜日》)

高宗祭先帝成湯欲祈求戰爭順利。

在肜祭之時,有一隻野雞在鼎耳上鳴叫。

衆臣認爲這是上帝預示此戰必敗而無比驚懼。

祖己挺身而出,勸慰衆臣,讓他們不要憂慮,先修政事。博說爲助祖己成名,願做白臉,訓斥諸臣。

而後祖己借題發揮,請求高宗改革祭祀:

他說,上帝考察下民,主要是看他們是否遵守道義。而商王乃是上帝之子,更要恭敬地對待民衆,況且他們之中誰難道不是上帝的後裔?不是商王的子孫?

故他懇請高宗不要經常祭祀,祭品也不要過於豐盛。

高宗看着爲民着想反抗神權的祖己,欣慰地點了點頭,同意了此事。

————

高宗本以爲自己去世後,商朝能在祖己的手上繼續強大、存在下去。

然而...

高宗三十六年,祖己抗不過時間的侵蝕——去世了。

痛失愛子的高宗心傷至深,宛如蒼老了五歲。

隨後心神恍惚的高宗強撐起精神,操辦了祖己的葬禮,並增添其日名“小王己”,供後世祭祀。

————三配列傳————

高宗有六十多位妃子,其中有三位被立爲了後,分別是:妣癸(婦巧)、妣戊(婦妌)和妣辛(婦好)。這三位被稱爲“三配”。

婦巧,是高宗的第一位妻子,也是第一任王后,祖己之母,一介平民,與高宗在郊野相識相戀,與高宗共患難過一段歲月,在高宗繼位後就被立爲後,但沒享幾月清福便去世了。

婦妌,是高宗的第二任王后,爲邢/井候之女。

井方爲商朝重要的畿輔方國,是商國北部屏藩,可謂商之肘腋,亦有權參與商代先王祭祀典禮的少數方國之一。

小乙被貴族弒殺之時,高宗爲得到井候助力而娶婦妌爲妃。

高宗繼位後,因婦妌善於農業種植,命她掌管農業事務。

婦巧去世後,高宗爲鞏固與井方之盟,立其爲後。

後來,婦妌開始參與征伐、祭祀、先導、進貢等一系列王室活動。高宗還曾命她征伐龍方。

高宗十三年,婦妌去世,廟號爲“戊”。

後世舉世聞名的“商後母戊鼎”就是其子商王祖甲爲祭祀她而鑄(結果後來在使用的時候出現了一...點點問題)。祖庚、祖甲時期祭祀時稱之爲“母戊”,廩辛、康丁以後則稱爲“妣戊”或“妣戊妌”。

婦好爲高宗的第三任王后。

她膂力過人,可持有蘊藏拔樹斷石之力的神兵赤鉞上陣殺敵,乃是女中豪傑。

她更是有猛禽鴞鳥願受其驅使,異獸麟鷲願負其行走。

鴞,即貓頭鷹,在上古時期,因能闢兵克敵,被視爲祥瑞神鳥。

至商朝,又因其晝伏夜出的天性、擊而必中的本領,被視爲戰爭之神的化身。

而婦好這隻鴞鳥乃是鴞中之王,它幼年時被婦好撿到撫養,成年後的大小比普通的還大上不少,身高也有一人多高。

它那蓬鬆鬆的羽毛被婦好保養得光鮮亮麗,平時若是遠看還以爲是哪個雍容華貴的婦人畏寒而披着毛茸大衣。

可別因現在這圓潤敦實的貴婦姿態低估它,它畢竟可是鴞中之王。

只要聽聞從婦好那傳來的清脆哨令,它就變爲凜然威武的勇士,那巨大的眼睛將馬上尋找敵寇,並兇相盡顯——完全張開它那“遮天蔽日”的翅膀,迅速俯衝而去,抓起敵人,再一飛沖天,將那人狠狠摔下,之後氣宇軒昂地站在婦好戰車的欄杆上邀功。

至於麟鷲的來歷更爲奇特,它是麒麟種,與跟隨過三苗士師皋陶的獬豸血緣關係較近,能識兇惡之徒。

首似馬,上有一對卷角,前兩足爲獸類奇蹄,後兩足爲四趾鳥爪,短尾自然下垂,有雙翅,常併攏至腹後。

麟鷲在一日野間散步時,被蕙心蘭質的婦好所折服,自願爲其坐騎。

高宗也是因其正直善良,開朗活潑,偶爾放點小迷糊的性格所感染,而愛上婦好,展開了猛烈地追求。

最終在一次鬥武嬉戲中,二者以天爲被,以地爲牀,就此紅塵作伴。

高宗繼位後,因他深知婦好武德充沛,命其爲軍事統帥。每當婦好出兵打仗,高宗都祭祀問天爲她祈求平安。每當婦好戰捷而歸,高宗必率一衆人馬出城相迎。

高宗時期,商朝對多個方向發動了數次規模較大的戰爭,婦好幾乎參加並指揮了這些重大戰爭,而且都獲得了勝利。

當時西北戎狄襲擾,南疆百蠻入侵。

而在西南,一個平時就經常侵犯中原的方國——巴方,見商朝兩面作戰,便想乘此時商王首尾難顧之際,攻打蠶叢氏,篡奪梁州州牧之位。

後來高宗對巴方展開徵討,大敗巴軍,將其殘兵敗卒驅趕到婦好設置的埋伏圈,悉數予以殲滅。

東南方,又有夷方,雖國力不強盛,卻也派兵侵襲商朝邊疆,殺人掠物。

高宗委派婦好爲將,她按兵不動,暗中窺探敵軍動態,等到事態朝着有利的方向發展,猛然間全線出擊,打得敵人措手不及。

婦好因平定南方內亂有功封於子國,成爲諸侯,可擁有三千親衛。雖婦好是王后,但還按照國王和諸侯的禮儀來向她的丈夫武丁上貢,不因爲自己的身份便亂了規矩。

之後,高宗與婦好舉兵北上,處理西北問題。

當時有邛方,方方與距商朝都城正北一千多裡外的遊牧部族土方等國在商朝的邊境擄掠人口財物,當地人民深受其害。

婦好奉高宗之命出兵晉中,貌似強悍的土方軍一戰即潰,婦好跟蹤追擊,徹底滅亡了土方。

然後,婦好滅方方,將河西收入囊中,使西北得到了久違的安定。

十幾年後,西北再亂。婦好帶領所屬的三千人馬連同商王朝士兵的一半——一萬人征伐西北作亂之一的羌國。

此戰中,婦好不負衆望,調度指揮有方,且身先士卒,很快便擊敗敵人,大獲全勝。這次戰役大大削弱了羌人的勢力,無法支援鬼方,商人徹底將婦好與“鴞”共同視爲戰爭之神的化身。

高宗三十二年,高宗命婦好伐鬼方。

高宗三十四年,婦好克鬼方,商朝西北邊境得以安寧。

除此之外,婦好其實也代高宗接見過商朝中德高望重的長老,主持政務。

婦好還學識淵博,又任占卜之官,經常頻繁受命主持祭天、祭祖先、祭神泉等各類規模大的祭典。

婦好與武丁這對相敬如賓的神仙眷侶對外協力平亂,對內同心主政,使殷國大治,天下鹹歡。

高宗三十八年,婦好病故,高宗差點以帝王之禮將其厚葬。她的坐騎麟鷲與寵物鴞鳥自願殉葬。

————彭祖列傳————

彭祖,原名彭鏗,顓頊之玄孫,陸終氏之中子,擅長壽之術(房中術等),以長壽著稱,世人號曰彭祖。

他遺腹而生,三歲失母,又遇犬戎之亂,流離西域。

流離西域期間,他得到了機緣,成爲了掌管功德簿的仙人。

他與掌管生死簿的神仙私交甚好,每當那位仙人想要休息的時候,就拜託老友彭祖看管他的生死簿,許久沒發生什麼事。

但在這一日,彭祖的本性暴露了出來。

只見那神仙一走,彭祖立刻攤開生死簿,沒有像往常一樣,老老實實地將其收容保管。

彭祖找到並把上面寫有他名字的那一片竹簡用特別的水泡軟,捻成細繩,替換掉原本穿在生死簿上的繩子。

一切做完後,生死簿上再也找不到彭祖的名字,他這才放心地下凡(開溜)了。

彭祖落到人間,正是堯舜禹的時代,堯帝正在帶領子民治理荒山,開墾耕地,因過度勞累眼前一陣眩暈,衆人連忙扶住堯帝。

正當一籌莫展之際,這時從人羣中走出一人來,手中託着一陶碗,碗中散發出莫名之香味。

這人正是彭祖,他雙手執碗送於堯帝跟前:“我聽說堯帝是賢明的聖人,天下人愛戴擁護,就烹飪了一碗雉羹獻與您。”

堯帝端起來喝下,只覺有一股溫熱之氣順着脊背上涌至頭頂,立馬力量充沛,所有疲勞感都消失了。

堯帝料定面前此人定非凡人,爲了留下他,就劃了一座城給他建立大彭國。

後來彭祖這道“雉羹”被譽爲“天下第一羹”,於是彭祖也有人叫他爲烹飪之祖。

彭祖安定下來後,娶妻生子,爲了讓妻子好好養胎,彭祖找了一座靈光四溢的仙山,夫妻二人在此山中靜養孕育,彭祖早就運用天眼看到夫人腹中所懷是一對孿生兄弟,於是取名彭武與彭夷,說也奇怪,這兩個孩子一生下地就成長起來,一陣春風吹過,他們就能呼喊爹孃,二遍春風吹過送來春雨澆灑,就能站立。

彭祖用三片自己種的春茶泡水給他們飲,就能下地奔跑。後來這對孿生兄弟長大了就留在了這座山上,後人便把此山命名爲武夷山,直沿用至今。據說現在福建武夷山上還有彭武和彭夷的墳墓和石碑。

彭祖通過長壽之術延長壽命,他身邊的人一個個都在衰老、死去,唯獨彭祖依然年輕力壯,就這樣,一晃很多年過去了。

到了武丁年間,彭祖已有一千多歲了,他先後娶了四十九個妻子,生了五十四個兒子。

但在此時他遭受到了憂患。

商王武丁對強盛的大彭國很是忌憚,同時又對彭祖養生長壽之道十分渴望,於是設了個局——他親自出面請彭祖作大夫,讓彭祖前來殷,之後,他就將其架空、軟禁。

聰明機智的彭祖看了出來,就逃走了。

彭祖在流沙之國以西躲了七十餘年,才返回中原。

此時仍是商朝,於是彭祖“低調”地又躲到了一個小山村,在這裡娶了他的第五十個妻子。

有一天老兩口在聊天,妻子問他:“我是快死的人了,而你卻能長生不死,我死後你還再娶妻不?”

彭祖毫不介意地說:“當然還要娶”

妻子又問:“你爲啥一直不會衰老呢?”

彭祖哈哈大笑:“我永遠不會死的!因爲他們在生死簿上找不着我的名字。”

妻子接着問:“那你的名字在什麼地方?”彭祖一時得意說出了實情。

妻子對於彭祖再娶的事情耿耿於懷,死後,脫下凡胎肉體,靈魂直奔天宮而去,向天帝訴說了此事。

天帝聽後,命二位差神下凡去找彭祖。

不過這時彭祖已經喬裝打扮,搬去了另一個地方討老婆去了。

派下來的差神撲了個空,只好遍跑人間,四處打問。

所幸得益於彭祖的“低調”,最終,二位差神鎖定了一個小村落。

他們害怕詢問鄉人,會打草驚蛇,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引蛇出洞。

乘木匠吃飯之機,他們偷走解板大鋸,到田地上使勁地鋸一個碌碡(用石頭做成的圓筒形農具),一下招來很多鄉親圍着看稀奇,人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

這時,彭祖也前來觀看。

彭祖因自己年事高,經歷廣,趁機譏笑說:”我彭祖活了一千歲,沒見過有人鋸碌碡。”

話音剛落,二位差使把鋸一扔,當場就將彭祖的魂魄勾走。

彭祖就這樣死去了,享年一千餘歲(後人訛傳爲八百歲)。

————未完待續————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文明火種.上古時期阪泉涿鹿神農嘗草.上古時期炎鍛銅刃.上古時期連朝接夕三苗世家.堯禪重華白鯊之危.上古時期兵剛木強.上古時期炎鍛銅刃.上古時期女媧娘娘.上古時期暴桀亡國白鯊之危.上古時期伏羲女媧.上古時期三族初現.上古時期黎初大難三苗世家.大禹治水九世之亂.早商時期炎曦炎曦.上古時期終歸涅槃.上古時期毀滅新生.上古時期三苗世家.大禹治水女媧娘娘.上古時期三苗世家.堯禪重華五穀之薪.上古時期彗掃天宮炎鍛銅刃.上古時期五穀之薪.上古時期兵剛木強.上古時期受命不殆.晚商時期黎初大難連朝接夕伏羲王朝.上古時期商夷戰爭.早商時期人族之始.上古時期伏羲王朝.上古時期逐日之族.上古時期彗掃天宮黎初大難殷武盛世.晚商時期祖乙抗北.早商時期炎曦炎曦.上古時期人族之始.上古時期盤庚遷殷.晚商時期連朝接夕祖乙抗北.早商時期人族之始.上古時期九世之亂.早商時期神農世衰.上古時期文明火種.上古時期終歸涅槃.上古時期女媧娘娘.上古時期早商衆臣列傳集三族初現.上古時期白鯊之危.上古時期毀滅新生.上古時期受命不殆.晚商時期祖乙中興.早商時期炎鍛銅刃.上古時期白鯊之危.上古時期盤庚遷殷.晚商時期伏羲女媧.上古時期先商南下.先商時期炎黃二帝衆臣列傳集暴桀亡國祖乙中興.早商時期三族初現.上古時期先商東遷.先商時期玄鳥生商.先商時期伏羲王朝.上古時期盤庚遷殷.晚商時期兵剛木強.上古時期祖乙中興.早商時期商夷戰爭.早商時期先商東遷.先商時期彗掃天宮三苗世家.大禹治水先商南下.先商時期合燼成燄.上古時期神農嘗草.上古時期逐日之族.上古時期女媧娘娘.上古時期商夷戰爭.早商時期兵剛木強.上古時期九世之亂.早商時期先商東遷.先商時期人族之始.上古時期毀滅新生.上古時期早商盛世.早商時期彗掃天宮連朝接夕早商衆臣列傳集受命不殆.晚商時期彗掃天宮早商盛世.早商時期暴洪百年白鯊之危.上古時期炎黃二帝衆臣列傳集早商衆臣列傳集三苗世家.大禹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