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空軍出擊

向民間資本開放存貸類銀行是非常敏感的經濟政策,傅秀波告訴黎平寇之前,只請了幾十名學者與金融專家,在元首府裡閉門磋商,擬定文件草案。黎平寇得到盛世平的肯定答覆之後,傅秀波才召集高層領導開會商議。

這次高層會議沒有受到外界重視,因爲同時發生了更加引人矚目的事情。

黎平寇找到盛世平的時候,千里之外的遼東半島,某空軍基地,晏鷹搏上尉登上了停在機庫裡的J-11B戰鬥機。

作爲空軍第七航空師的特級飛行員,晏鷹搏在十九歲時第一次駕駛CJ-5飛上藍天,從此與天空結下了不解之緣。飛J-11B之前,晏鷹搏飛過J-7與J-8B,還參與了J-10A的教練試飛工作,只是空七師隸屬於瀋陽軍區,優先裝備J-11B,J-10A則優先配備給成都軍區與廣州軍區。

在空七師,晏鷹搏不是第一個飛J-11B的飛行員,卻是飛得最好的一個。

全師一百二十多名飛行員中,他第一個完成“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第一個飛出“鐘擺機動”、第一個飛完J-11B的飛行包線、第一個在兩萬米高空飛到二點四五馬赫、第一個掌握SD-10的使用戰術。

這麼多第一,讓晏鷹搏在二十六歲成爲上尉小隊長,也讓他顯得非常老成。

相貌上,如果不注意那雙鷹一般的眼睛,圓圓的娃娃臉讓人覺得他顯得稚氣未消,不到一米七的身高着實矮了一點。只是飛行員的身高普遍偏矮,而且在空中,沒人在乎他們長得如何。

做完起飛前的準備工作,晏鷹搏朝機首左側的勤務班長豎起大拇指。

在拖車的幫助下,J-11B緩緩駛出機庫。右邊,三架同型號的戰鬥機也正從機庫裡駛出來,滑向起飛待命點。

利用這個機會,晏鷹搏迅速回頭,看了眼掛在兩側機翼下的導彈。

每側機翼下各有兩枚SD-10中程空對空導彈與一枚PL-11格鬥導彈,進氣道下面還各掛了一枚SD-10,腹部中線前方掛架上是一具多功能對空搜索吊艙,後方掛架上則是一具拖拽式誘餌吊艙,翼尖沒有掛導彈,而是兩具電子對抗吊艙。

這是最高對抗級別的全空優掛載模式,只有面對比自身強大的敵人時,纔會如此配置彈藥與對抗設備。

晏鷹搏他們要面對的,正是比自身強大的敵人:美軍的F-22A戰鬥機!

按照起飛前領到的任務,晏鷹搏的小隊將爲空八師的FBC-1C戰鬥機護航,掩護它們轟炸開城的聯軍集結地。因爲是攻勢護航,所以巡邏區域在平壤以南,禮成江到載寧江之間的區域。

出擊距離不到六百公里,扣除往返航程,內部油箱所剩燃油足夠巡邏兩個小時。

轟炸行動最多持續十五分鐘,算上提前到達的半個小時,以及與敵機爭奪制空權額外消耗的燃油,J-11B的燃油也很充足。

爲了最大限度的增加空戰時的推重比,四架J-11B只攜帶了百分之八十的燃油。

這樣一來,戰鬥機的起飛重量減輕了兩噸,等於空戰推重比額外提高零點零八,大幅度改善了J-11B並不出色的垂直機動性能。

會遇到F-22A嗎?

晏鷹搏心裡沒底,或者說既興奮又擔心。

作爲J-11B的特級飛行員,晏鷹搏非常瞭解這種戰鬥機,知道它的長處、也知道它的缺點。跟F-22A相比,J-11B差的不是性能,而是基本設計理念。這種代差,很難用性能差距來衡量。

即便跟同時代的戰鬥機,比如F-15C相比,J-11B的某些性能也不見得突出。

最受人詬病的,就是垂直機動性能,即爬升性能。晏鷹搏沒有駕駛J-11B與F-15C對抗過,但是在前幾年的“上海合作組織反恐聯合演習”中,晏鷹搏從俄羅斯空軍飛行員那裡瞭解到了一些情況。

吃虧的不是俄羅斯空軍,而是印度空軍。

在美國與印度的聯合演習中,印度用剛剛從俄羅斯採購的Su-30MKI對抗已經服役了二十多年的F-15C,在沒有掛副油箱、配備矢量推力噴管、內部半油的情況下,Su-30MKI在垂直爬升中,竟然比不上掛了兩具副油箱的F-15C!

雖然事後證實,美軍派遣的是經過中期延壽改進、換裝推力更大的發動機、被稱爲“金鷹”的F-15C,性能有大幅度提升,但是Su-30MKI在對抗中完敗,仍然讓印度空軍丟盡臉面。

俄羅斯也很沒面子,不然不會在Su-35上用117S換下AL-31F。

導致Su-27系列戰鬥機垂直機動性能差的主要原因就是“超重”,在發動機推力相當的情況下,Su-27SK的空重高達十六噸,空戰重量爲二十二噸,F-15C的空重爲十三噸,空戰重量在十九噸以內。Su-30MKI增加了多任務能力,空重達到十九噸,空戰重量在二十六噸以上。在發動機推力增加有限的情況下,Su-30MKI的空戰推重比比Su-2SK7都差得多,更別說與F-15C相比了。

與Su-30MKI相比,J-11B不算差,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雖然國產WS-10B比進口AL-31F好得多,最大推力提高了百分之十,而且J-11B的多任務能力並不突出,側重空優任務,大量使用複合材料後,空重比Su-27SK輕一點,在十五噸左右,空戰重量能控制在二十一噸以內,但是J-11B的空戰推重比只有一點二,而“金鷹”的空戰推重比絕對在一點二五以上。

在激烈的空戰中,零點零五的推重差距足以決定勝負。

晏鷹搏的安排,讓J-11B面對F-15C時有了勝算。遇到空戰性能更突出的F-22A,還有勝算嗎?

正在考慮這個問題的還有空七師師長賈定康大校。

因爲是四川人,一口川普說得很有味道,所以官兵私下裡叫他“假老練”。只是賈定康絕對與這個綽號沾不上邊,在空七師,他是絕對的主心骨。晏鷹搏這樣的特級飛行員,都是他一手帶出來的。

這次,賈定康沒有出擊,而是登上了軍區司令部直接指揮的KJ-2000預警機。

有足夠多的情報證明,美軍部署在關島的F-22A已經進駐沖繩,在前兩天的戰鬥中執行制空任務,至少擊落了三架Mig-29。隨着人民軍潰不成軍,大部分戰鬥機撤退到北緯三十九度線以北,還有幾十架逃到中國境內,F-22A開始執行轟炸任務,彌補F-15E不足產生的打擊力量空缺。

與F-22A對抗,關鍵不在格鬥,而是如何發現這種隱身戰鬥機。

在賈定康看來,空戰進入格鬥階段後,J-11B纔有勝算,在視距之外用中程空對空導彈互射,J-11B一點勝算都沒有。

暫且不說能不能發現F-22A,就算髮現了,又能怎麼樣?

J-11B配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對F-22A的鎖定距離絕對不會超過六十公里,能達到四十公里就很不錯了,而F-22A可以用AGP-77在兩百公里外鎖定J-11B,然後選擇最有利的攻擊位置,在八十公里外發射AIM-120D。如果美軍飛行員的膽子夠大,或者從J-11B的雷達探測盲區進入,在六十公里處發射AIM-120D,J-11B幾乎無法逃逸,被擊落的概率超過百分之九十!

再退一步,就算J-11B抓住了機會,發射了SD-10,擊落F-22A的概率也非常低,因爲SD-10的主動雷達導引頭對J-11B這類非隱身戰鬥機的鎖定距離爲二十公里,對F-22A的鎖定距離恐怕不到兩公里。以F-22A突出的機動性能,避開迎面射來的SD-10,簡直是易如反掌。

只有進入視距內,J-11B才能利用具備大離軸發射能力的PL-11,在格鬥中抓住機會。

要想打格鬥空戰,首先就得發現F-22A。

依靠戰鬥機的火控雷達,顯然不大現實。只有預警機,而且是KJ-2000這種配備了大功率相控陣雷達的預警機,纔有可能做到。

賈定康不是孤軍奮戰,而且中國空軍不是臨時抱佛腳。

F-22A服役前,中國空軍就在研究對抗隱身戰鬥機的戰術,投入大量資金,開發相關技術。

開戰前,王志盛所在的朝鮮人民軍防空部隊能夠擊落霍普金斯少校的B-2A,就是利用了中國空軍的研究成果。

利用多基址雷達,能夠有效探測隱身目標!

只是,以現在的技術,多基址雷達只能固定部署在地面,無法部署到運動平臺上。要想用到預警機上,只能用一些笨辦法。

晏鷹搏上尉駕駛的J-11B升空前,兩架KJ-2000與四架KJ-200已經升空。

兩架KJ-2000在鴨綠江與圖們江江口中國一側巡邏,四架KJ-200中,兩架在KJ-2000之間,兩架在遼東半島以南的黃海上空。六架預警機都臨時安裝了一臺高精度原子種,而且六架預警機都嚴格按照巡邏航線飛行。通過預警機上的高帶寬數據鏈,空情信息彙總到瀋陽的軍區防空指揮中心,對六架預警機在同一時間的探測數據進行聯合解算,以此搜尋探測區域內的隱身目標。

這麼做的效率不是很高,但是別無他法。

就算能夠發現F-22A,也無法得到精確的位置信息,只能描繪出大致航線,引導J-11B迎敵。

即便如此,也比什麼都不知道好得多。

預警機部署到位後,晏鷹搏才收到起飛指令。

四架J-11B呼嘯着升入夜空。

再過一個小時,天色就將放亮。選擇這個時候出擊,就是爲了讓J-11B有機會與F-22A近身格鬥。

按照計劃,J-11B首先肅清航線,所以八架FBC-1C將在半個小時後起飛。

晏鷹搏不知道FBC-1C會用什麼方式轟炸開城的美韓聯軍,但是可以肯定,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這些戰鬥機會攜帶射程在一百公里以上的防區外彈藥,而不像演習那樣,掛着非制導炸彈與火箭彈,飛到敵人上空進行轟炸。

到達巡航高度後,晏鷹搏平靜了下來。

擔心沒有用,打完了才知道誰更厲害!

第73章 外交戰果第126章 內訌第38章 戰役目的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79章 另闢蹊徑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72章 炮擊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5章 最終辯論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85章 欲擒故縱第132章 臨界點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8章 經濟賬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141章 入朝第33章 再次出擊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74章 信心十足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1章 導彈攻擊第8章 節外生枝第192章 選擇權第66章 不可避免第82章 理論突破第2章 厚積薄發第48章 反潛戰第89章 一枚導彈第91章 戰略突擊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8章 戰爭推手第20章 剋制第10章 共同體第51章 護身符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13章 底線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282章 秘密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321章 起源第45章 無用之舉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41章 反擊第18章 戰爭推手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12章 漸行漸遠第91章 再接再厲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5章 泰山北斗第71章 新理論第131章 掃蕩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26章 排兵佈陣第78章 廣泛動員第52章 空中力量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35章 支柱第85章 突擊開始第54章 反擊第95章 迎難而上第85章 矛盾爆發第55章 墳墓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65章 再次見面第63章 全力以赴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166章 硬骨頭第47章 證據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55章 決戰在即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55章 積極外交第46章 預料之外第67章 全面動員第96章 高調第43章 闖關第35章 聲東擊西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52章 空中力量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5章 是戰是和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71章 拼盡全力第40章 自作主張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120章 多面手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91章 再接再厲第78章 廣泛動員第131章 掃蕩第231章 是敵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