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相互指責

雖然新加坡不戰而降已經在美國當局的預料之中,但是這樣的結果,卻嚴重打亂了美軍的作戰計劃。

十一月四日上午,美國大使與新加坡總理會談後,就向國務院報告,新加坡當局的情緒非常不穩定,而且新加坡總理並沒下達備戰命令。根據這一情況,康拉德在隨後提交給白宮的報告中提到,新加坡很有可能在最後關頭向中國屈服,美國必須做好丟掉新加坡的思想準備。

這一預測,很快就變成了現實。

只是,直到十一月五日凌晨,也就是新加坡投降之後,五角大樓才收到消息,還不是來自白宮與國務院的消息,而是來自第三艦隊的消息。在蘇門答臘島南面活動的美軍艦載預警機發現大批運輸機正在飛往新加坡,而新加坡當局並沒進行抵抗,表明新加坡已經在此之前向中國投降。

在得知白宮與國務院早就收到消息的時候,麥卡錫與喬丹的感受可想而知。

當時,還是美國東部時間四日下午,麥卡錫與喬丹一起去了白宮,詢問盧卡斯爲什麼不把消息轉告給國防部。盧卡斯沒有給出答覆,而是把康拉德叫了過來,似乎想證明之前收到的消息並不可靠。

顯然,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盧卡斯的手段很不高明。

後來,很多人都認爲,作爲總統,盧卡斯應該主動承擔責任,或者說主動出面擋住軍方的壓力,而不是讓軍方與國務院面對面的發生衝突。把康拉德擺出來,就算盧卡斯能夠以此爭取到軍方的支持,也會讓軍政兩界發生矛盾。對於正在進行戰爭動員的美國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盧卡斯的處置方法,等於在國務院與國防部之間製造了一條裂痕。

當時,麥卡錫與喬丹就指責了康拉德,認爲國務卿的做法非常錯誤,使美軍錯失了保衛新加坡的最後機會,國務院必須爲新加坡淪陷、以及由此產生的後果負責。等於一下洗脫了國防部的責任。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麥卡錫與喬丹確實有點小題大做,或者說是在故意轉移矛盾。

要知道,就算在十多個小時前收到了消息,美軍也很難有所作爲,因爲能夠支持新加坡的只有留在東印度洋的第三艦隊,而且中間還隔着蘇門答臘島。在此之前,第四艦隊就已開赴亞丁灣。按照美軍的作戰部署,如果俄羅斯在十一月進軍外高加索地區,第四艦隊將負責震懾伊朗。顯然,三支航母戰鬥羣根本發揮不了作用,而澳大利亞又離新加坡太遠,也很難發揮作用。

說得直接一點,不管新加坡做出何種選擇,美軍都發揮不了作用。

這一點,在美軍的作戰計劃中也體現了出來。

根據戰後披露的消息,美軍根本沒有打算協防新加坡,而是把新加坡作爲棄子,爲其攻打西太平洋的作戰行動開路。說得簡單一些,美軍早就打算犧牲新加坡,以此換取寶貴的時間。

現在的問題是,新加坡犧牲掉了,卻沒有產生應有的價值。

中隊未費一槍一彈就拿下了新加坡,意味着原本放在這邊的兩個陸戰師能在數日之後到達西太平洋任何一處地點,加強最爲薄弱的防線,而美軍的進攻行動預計要到十一月底才能發起,因此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趕在中隊完成部署調動之前開始,也就沒有可能打中隊一個措手不及。

顯然,這下美軍的計劃泡湯了。

由此可見,麥卡錫與喬丹大鬧白宮的主要目的不是爲了讓國務卿擔責,而是要藉此機會讓軍方主導白宮。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調整已有的作戰方案。

攻打沖繩島,顯然不大可能了。中國陸戰隊已經在沖繩部署了兩個陸戰師,現在手頭還有兩個陸戰師的機動部隊,而美國陸戰隊只准備了四個陸戰師的兵力,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此情況下打下衝繩島。

用喬丹的話來說,強攻沖繩島只能使美軍蒙受慘重傷亡,喪失下一步進攻能力。

問題是,美軍需要下一步進攻能力嗎?

當時,盧卡斯就提出了這個疑問,即在西太平洋上攻佔了橋頭堡之後,美軍是否有繼續進攻的作戰方案。

麥卡錫與喬丹都否認了這一點。

按照喬丹的說法,在完成戰爭動員之前,美軍的兵力不足以攻打中國本土,甚至不足以掃蕩扶桑或者臺灣,只能在戰線上做些小打小鬧的事情。等到兵力充足之後,美軍纔有能力進軍中國本土,而這至少要等到二零五三年底。也就是說,在此之前的一年內,美軍的主要任務是對中國進行戰略轟炸。

盧卡斯沒有喪失理智,當即就提出,應該繼續推進原有計劃。

顯然,這正合麥卡錫與喬丹的胃口。

當着康拉德的面,麥卡錫提出了三項要求:一是儘快爲新成立的兩個陸戰師提供主戰裝備,二是徵用商船運送作戰物資,三是批准在塞班島、提尼安島等島嶼上徵用土地修建陸戰隊營地。

直到這個時候,麥卡錫才表明意圖。

問題是,這三個問題都不大好解決。

當時,美國的軍備採購、軍需運輸、土地徵用等權力都在國務院手裡,五角大樓只負責提出需求,具體怎麼處置得由國務院決定。說得簡單一些,美國的法律不允許軍方直接掌握行政權。

顯然,康拉德被難住了。

已經準備就緒的主戰裝備確實能夠武裝兩個預備陸戰師,但是這些裝備計劃援助給以色列,幫助以色列國防軍武裝六個旅。早在向中國宣戰之前,以色列就提出了請求,這六個旅將用在戈蘭高地上。十月底,康拉德就答應了以色列總理的要求,並且保證在十一月十日之前啓運。

徵用商船的事情也很麻煩,因爲美國的船隻都屬於私人企業,就算國會已經批准了戰時動員法,授予美國聯邦政府戰時特權,可是“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寫進了憲法,其他任何法案都不得違背憲法。如此一來,美國聯邦政府要想徵用商船,必須與船舶擁有者進行協商談判。

當時,談判還在進行之中,很多問題都沒解決。

至於在北馬裡亞納羣島徵用土地,問題就更大了。原因很簡單,北馬裡亞納羣島不是美國的領土,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委託給美國管理的地區,連海外領地都算不上,因此美國政府無權在此徵用土地。

這下,矛盾變得更加突出了。

康拉德的否定答覆,讓麥卡錫怒不可遏,甚至揚言要國務卿承擔一切後果。喬丹也在一旁添油加醋,反覆聲稱沒有充足的準備,不可能順利攻佔沖繩島,而在此失敗的話,戰局很有可能被中隊逆轉。

雖然這有點危言聳聽,但是並非完全不切實際。

要知道,美國也才進入戰爭狀態,戰爭動員工作剛剛展開,至少要到二零五三年底纔有可能達到最佳狀態。即便在軍事領域的動員工作能在二零五三年三月底完成,到二零五二年底就能徵召三百萬退役軍人,可是在二零五三年六月底之前,美軍的主要作戰力量仍然是現役部隊。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挫敗都有可能使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倒轉過來。

更重要的是,中國也已經進入了戰爭狀態。

從時間上看,美國的優勢最多能夠維持到二零五三年中期,在此之後,隨着中國的戰爭機器加速運行,差距就會迅速縮小。也就是說,美國經受不起嚴重挫敗,每一點些小的失敗都很有可能影響大局。

只是,國防部長與國務卿在總統面前的爭吵不會有任何結果。

當時,盧卡斯爲了安撫麥卡錫與喬丹,責成康拉德儘快爲陸戰隊提供兩個師所需的主戰裝備,儘快與航運公司簽署徵用協議,以及向塞班當局施壓。

問題是,這等於什麼都沒做。

美國東部時間十一月五日上午,五角大樓向白宮提交了經過修改的作戰方案,把登陸時間推遲到了十二月上旬,理由是中隊的實際作戰能力超過預期,而美軍並沒有獲得足夠的支持。

這下,五角大樓與國務院的矛盾更加突出了。

康拉德當天就向白宮遞交了一份報告,指責五角大樓到目前爲止,還沒有選擇好攻擊對象,也就無權責難國務院。

只是,一天之後,五角大樓的判斷就得到了證實。

十一月五日夜間,中國再次動用戰略空運力量,把返回關丹的第三十預備陸戰師送往沖繩島。

兩天之後,這支陸戰隊、包括所有主戰裝備全部抵達沖繩島。

如此強悍的空運能力,着實讓五角大樓大吃一驚。

問題是,第三陸戰師依然留在新加坡,負責接管港口與機場的防務工作,並且對新加坡國防軍進行整編。

事實上,康拉德的指責也在這個時候得到了證實。

直到十一月七日,麥卡錫與喬丹在主攻問題上依然猶豫不決,即到底是按照原定計劃主攻沖繩島,還是攻打菲律賓。麥卡錫主張攻打沖繩島,因爲效果最爲明顯,取得的戰果也最有價值。喬丹則認爲應該轉爲攻打菲律賓,因爲沖繩島的防禦得到加強之後,已經變得固若金湯,攻打難度非常大。

當然,美軍的準備工作照常進行。

只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再次讓美軍感到措手不及。

第26章 理由第41章 求生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90章 一網打盡第88章 奢望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43章 闖關第20章 政治聯盟第26章 逐步推進第58章 潛艇伏擊第273章 共同化第283章 第一步第39章 去臺灣第14章 拉力賽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57章 提前行動第52章 空中力量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115章 遭遇第266章 門檻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318章 總則第9章 做徹底第85章 欲擒故縱第74章 信心十足第5章 軍事冒險第64章 退與不退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101章 反擊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297章 警戒圈第120章 餘波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7章 太空戰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2章 幕後推手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72章 傾其所有第80章 情況有變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53章 繼續打第25章 偃旗息鼓第54章 自亂陣腳第49章 果斷反擊第29章 嚴陣以待第98章 嚴陣以待第81章 臨時調整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12章 開戰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6章 軍事化第9章 做徹底第70章 忙裡偷閒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49章 疑點重重第58章 死撐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6章 定論第10章 希望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43章 各有所謀第45章 阻止戰爭第126章 內訌第20章 混戰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306章 第一步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44章 蛇困淺灘第7章 實幹階段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26章 理由第30章 緊急攔截第196章 突襲第97章 戰略分歧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266章 門檻第175章 犯糊塗第76章 水下力量第74章 交易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18章 坦克戰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65章 完勝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