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別無選擇

從根本上講,中美基本矛盾不在政治上,而是在經濟上。

早在三十多年前,也就是傅秀波執政的時候,中國領導階層就有了共識,即中國要想超越美國,首先就得打破由美國製定的遊戲規則,中國必須由遊戲參與者變成規則制定者,才能取代美國。

這個共識,直接決定了中國在接下來三十多年間的基本政策。

顯然,這裡說的規則,不是政治與外交原則,而是利益分配原則,即由誰來決定如何分配全球利益。

從根本上講,這與政治沒有任何關係,而是經濟層面上的矛盾。

要知道,自從工業**之後,西方集團已經統治全球數百年,即便在此期間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也是西方集團之間的鬥爭,東方文明一直處於從屬地位,在國際經濟領域根本沒有發言權。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取代了英國,成爲西方世界領袖,但是最根本的東西並沒發生改變,即真正主宰美國的依然是以財團爲首的西方既得利益集團,而其根本目的依然是通過政治、外交、軍事、經濟、貿易、金融、文化、科技等等手段,主掌全球利益分配大權。

隨着中國迅速崛起,西方集團主掌世界的格局被打破了。

對西方集團來說,結局只有兩個:一是戰勝以中國爲首的東方集團,繼續主掌全球利益分配大權,保持西方國家的領先地位;二是敗下陣來,把主掌全球利益分配的權力移交給以中國爲首的東方集團。

顯然,對西方集團來說,後者意味着毀滅性的結果。

要知道,在國家與民族的鬥爭中,或者說在文明的鬥爭中,掌握了生殺大權的東方集團在對待競爭對手的時候,絕對不會有任何憐憫。就算西方集團不會考慮民衆受到的影響,也會拼死捍衛既得利益。

從這個層面上講,中美矛盾根本以和平方式化解。

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兩個超級大國一步步的走向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在生死存亡的鬥爭中,西方集團的表現絲毫不比東方集團差,而在其中起到領頭羊作用的正是西方財團。

從某種意義上講,渴望戰爭的不是美國政府,而是主宰美國的財團。

在中日戰爭爆發後,美國財團就開始行動。

根據後來披露的資料,早在二零三五年,美國的六大財團就達成了一項秘密協議,即通過降低企業的盈利水平,以刺激消費的方式加快美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逐步把美國的戰爭潛力釋放出來。

表面上看,這是還利於民。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財團降低了對勞動者的剝削程度,把更多的利益讓了出來,從而使勞動者獲益。

可是從長遠來看,這是財團爲了生存必須做的事,而且是首要大事。

要知道,如果美國國內經濟不振,那麼在與中國的軍備競賽中很快就會敗下陣來,財團將隨同美國消亡而完蛋。

在歷史上,也有先例。

比如在二十世紀八零年代,里根政府執政期間,美國的企業盈利水平就大幅度降低,國內消費水平空前高漲,使美國保持了長達十年的高速發展時期,而美國的軍備擴張也在這十年內達到巔峰,最終使前蘇聯在巨大的軍備競賽壓力下轟然倒塌,使美國兵不刃血的打贏了冷戰。

這次,美國採取的是同樣的辦法。

事實上,也正是從二零三五年之後,美國迎來了二十一世紀增長速度最快、週期最長的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扣除全球自然災害期間的三年,從二零三八年開始,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維持在百分之十五以上,而且在最初幾年還超過了百分之二十,國內消費市場也因此急劇膨脹。

可以說,在這十多年裡,美國帶動了整個西方世界經濟高速增長。

經濟高速發展產生的直接結果就是:美國的軍費開支連年上漲,而且上漲幅度一直在經濟增長幅度之上。

二零五一到二零五二財年度,美國的國防預算已經佔到聯邦財政總預算的百分之四十九點六,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七,而預計下一財年度的國防開支將佔聯邦財政總預算的百分之五十三。

與中國一樣,鉅額軍費開支,已經對美國的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

雖然從理論上講,中美的承受能力都比預期的高,因爲中美是地區經濟中心體,軍費開支在很大的程度上轉嫁給了其他國家,比如在美洲經濟共同體中,美國一直是出超國,即通過大量發行美元,從經濟體內的其他國家掠奪資源,滿足本國的發展需求,但是國防開支肯定會在某個時候達到臨界點,導致經濟崩潰。

對財團來說,要做的就是在此之前引發戰爭。

由此可見,不管有沒有技術上的突破,中美之間的全面戰爭都在所難免。

到了二零五二年,中國在“重力輻射”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只是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而已。

到這個時候,西方集團已經認識到,美國的技術優勢已經不存在了。

雖然在某些領域,美國依然擁有較爲明顯的優勢,但是在最具有發展潛力的領域,美國不但沒有優勢,反而有足夠明顯的差距。由此得出的結論就是,只要不冷不熱的局面繼續維持下去,美國就將徹底喪失領先地位,而且將在數年之後,不得不承認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對西方集團來說,打贏第三次世界大戰成爲唯一的選擇了。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在二零五二年八月底,也就是外交事務委員會把評估報告提交給白宮後不久,美國總統就召見了六大財團的主要負責人,在白宮商討了一些與戰爭有關的問題。

當然,這也可以看成是西方財團操作政治的直接結果。

原因很簡單,在白宮與國會擁有重大影響力的外交事務委員會本身就是西方財團成立的機構,其主要職責不是爲政治家提供建議,而是爲財團服務。更重要的是,該委員會本身就主宰着美國的政治。別的不說,在美國的歷屆聯邦政府中,來自該委員會、以及由該委員會推薦的部長級官員所佔比例一直在半數以上,而且主要控制國防部、財政部等重要部門,而在白宮幕僚中,半數以上也是由該委員會推薦的,且主要是國家安全顧問、外交顧問與經濟顧問等重要角色。

由此可見,主宰美國的正是以財團爲首的西方利益集團。

在這次會議上,美國的政治家與利益集團代言人得出了一個共同結論:中美全面戰爭在所難免,而且越早爆發對美國越有利。

得出這樣的結論並不奇怪。

首先在軍事層面上,中國在第二次印度洋戰爭之後,已經加快了軍備步伐,與美國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艦隊規模。

到二零五零年的時候,隨着第一批“泰山”級航母下水,中國海軍艦隊的規模已經相當於美軍的百分之七十,回到了第二次印度洋戰爭之前的水準。更重要的是,中國戰艦的平均役齡比美軍的短得多,因此在作戰性能上比美軍的高得多,雙方艦隊在總體作戰能力上的差距更小。

按照外界估計,在四艘“泰山”級服役之後,中美海軍的差距將變得微乎其微。

顯然,對美國來說,這是一個難以改變的事實。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軍事優勢主要集中在海軍上,而且美國的國防重點也是加強對海洋的控制。

如果美國海軍失去了優勢,那麼美國就沒有足夠的把握擊敗中國。

到二零五二年初,隨着四艘“泰山”級完成舾裝,開始海試,美國海軍受到的壓力明顯增強了不少。

至於陸軍方面,美國根本沒有優勢。

當然,美國當局也不太重視陸軍,因爲在幾乎所有美國人眼裡,一支足夠強大的海軍就足夠了。

空軍方面,美國的優勢集中在戰略航空兵上,在戰術航空兵上基本沒有優勢。

很明顯,美國的軍事優勢並不明顯,而且還正在縮小。

按照外界估計,到二零五五年,隨着第二批“泰山”級航母建成服役,美國將徹底喪失軍事優勢。此外,道二零五五年,隨着中國空軍戰略航空兵規模擴大,特別是新一代戰略轟炸機開始服役,美軍在該領域的優勢也將蕩然無存。

事實上,在世界大戰中,這幾年的優勢根本不重要。

要知道,戰爭期間,肯定會把國力集中到軍事領域,用盡一切辦法提高軍事生產力,各種裝備計劃也將提前。如此一來,美國在戰前擁有的微弱優勢,在戰爭期間很有可能在半年之內就將被中國追上。

對美國來說,實際上已無退路。

真要等到二零五五年才動手,恐怕最終結局只有戰敗。

對美國來說,唯一的選擇就是儘快發動戰爭。

當然,真正的影響還不是在軍事領域,而是在經濟領域,準確的說,是大規模軍備競賽對雙方經濟產生的影響。換句話說,就是在大規模軍備競賽的壓力下,誰的經濟體系首先承受不住,誰就得發動戰爭。

第39章 去臺灣第68章 推波助瀾第18章 戰爭推手第33章 超級航母第52章 空中力量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56章 守株待兔第83章 空中遭遇第40章 豐收時期第190章 主動權第39章 戰禍第29章 本質第90章 一網打盡第196章 突襲第63章 毀滅第153章 關鍵日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32章 迫在眉睫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40章 此消彼漲第41章 求生第93章 同化政策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53章 巧合第4章 艦隊出港第199章 等不起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71章 拼盡全力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34章 公衆事件第42章 第五代第26章 重拳出擊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184章 強攻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29章 初顯身手第18章 左右逢源第116章 敗不餒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37章 刺刀見紅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7章 機關算盡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83章 歪打正着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65章 再次見面第86章 膠着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11章 取經第110章 退卻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40章 援助戰第71章 任人唯才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95章 情報第236章 消耗戰第127章 改進第6章 第一步第110章 退卻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4章 首相之死第33章 最後反擊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21章 奪回失地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25章 先做準備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99章 故技重演第28章 裁軍大會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25章 光明磊落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33章 再次出擊第18章 畫蛇添足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73章 擴軍備戰第81章 屏障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42章 第五代第185章 海軍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