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出師有名

李國強已經收到消息,美軍轟炸了朝鮮的核設施與核武器倉庫。

轟炸並不突然,卻非常有效,也非常震撼。雖然人民軍防空部隊進行了果斷反擊,發射了上百枚防空導彈,還出動十多架戰鬥機,但是沒有收到任何戰果,美軍轟炸機投彈後安全撤離。

接下來的大規模轟炸,就讓李國強有些意外了。

不是不該轟炸,而是轟炸目標沒在李國強的預料之中。在最重要的前半小時裡,美軍重點轟炸了開城,首先炸掉第四軍團司令部。

難道韓源和沒有叛變?

收到馬明濤發出的消息,李國強纔想明白。美軍炸的不是韓源和,而是圍攻軍團司令部的人民軍部隊。

那麼,美軍爲什麼重點轟炸了軍團司令部?

李國強想不明白,也沒有必要想明白。

戰爭已經爆發,美軍戰略轟炸機打響了第一槍,美韓聯軍的戰術戰鬥機已經升空,轟炸範圍正在擴大。

美韓聯軍會不會立即發動地面戰爭?

向傅秀波彙報情況前,李國強找到黎平寇,讓他立即找到樸俊哲,以最高領導人身份向人民軍下達作戰命令,隨後安排手下調整偵察衛星的飛行軌道,密切監視三八線以南、集中在首爾附近的美韓聯軍地面部隊。

此時,總參謀部已經行動起來。

陸風烈首先讓部署在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的電子戰機起飛,到黃海公海上空,監聽美韓聯軍的無線通信頻道。

雖然很難破解通信密碼,但是可以通過無線電活動情況判斷美韓聯軍的作戰意圖。

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之前,美韓聯軍要逐級下達作戰命令,各部隊得協同配合,無線電活動肯定非常頻繁。

隨後,陸風烈給瀋陽軍區下達了最高級戰爭動員令。

因爲傅秀波已經返回元首府,所以李國強還得趕過去。

離開戰略指揮中心的時候,李國強遇到陸風烈,正好一起過去。

“國強,你到二部有幾年了吧?”

“算上幹外勤的十八年,三十七年了。”

陸風烈看了李國強一眼,說道:“這麼說,你進二部的時候,我還在廣州那邊。”

李國強笑了笑,沒跟總參謀長比資歷。

“沒想到,戰爭真的到來了。”陸風烈嘆了口氣,說道,“去年,我還跟老傅說,過兩年退役後,回老家弄個菜園子,種點小菜,養窩小雞仔,過幾年輕鬆日子。現在看來,恐怕退不下去了。”

“這場戰爭持續不了兩年。”

“這麼樂觀?”

“六十多年前,美國挾二戰之威,也只堅持了三年。現在的美國,能堅持一年就非常不錯了。”

陸風烈笑了笑,說道:“希望如此吧,可是打起來,我們的問題也不少。”

李國強暗自嘆了口氣,沒接總參謀長的話,因爲這不是他能討論的話題。

“知道元首現在最擔心什麼嗎?”

李國強看了陸風烈一眼,忍住沒有開口。

“參戰簡單,我們的軍隊渡過鴨綠江,就算參戰。問題是,結束戰爭,而且以對我們有利的方式結束戰爭,可沒那麼容易。”陸風烈沒管守口如瓶的李國強,繼續說道,“有足夠多的跡象表明,美國蓄意製造了這場戰爭。站得再高一點就能看出,美國打贏這場戰爭的希望微乎其微。”

“美國的目的不是爲了打贏戰爭。”

陸風烈看了眼李國強,說道:“那麼,美國的目的是什麼呢?”

“戰爭本身。”

陸風烈笑了笑,等着李國強說下去。

沉思一陣,李國強才說道:“戰爭爆發前,美國已經立於不敗之地。或者說,只要戰爭爆發,美國就是勝利者。”

“你的意思是,我們將在這場戰爭中失去很多東西?”

“打贏也好、打不贏也好,我們都將失去很多。”

陸風烈長出口氣,說道:“老傅找我談過,多次提到這個問題。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竭力維護半島的和平與穩定,在外交上積極推動六方會談,在經濟上爲朝鮮提供援助,在軍事上創建半島和平機制。所有努力,都因爲這場戰爭付諸東流。像你說的,打贏也好、打不贏也罷,我們已經失去了很多東西。”

“我們覺醒得太晚了。”

“是嗎?”

“蘇丹、埃及、利比亞、敘利亞,”李國強嘆了口氣,說道,“高度重視美國最近幾年搞的事情,就該有所警惕。”

“我們不是沒有重視,而是沒有想到美國會這麼直接。”

李國強笑着搖了搖頭,沒有多說什麼。

“落到現實上,我們還得解決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

“以什麼名義出兵。”

李國強立即鎖緊了眉頭,這確實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此時,傅秀波正在考慮這個問題。做出出兵決策之前,他就在考慮這個問題。

雖然按照《中國與朝鮮和平友好互助條約》,中國有義務幫助朝鮮打擊侵略者,但是以國家名義出兵,必然使戰爭勢態惡化。

傅秀波必須考慮,美國已經通過《朝鮮戰爭授權法》。

按照這份戰爭法案,美國將以韓國的盟國與保護國身份出兵,協助韓國共同打擊蓄意挑起戰爭的朝鮮。

如果中國也以朝鮮的盟國出兵參戰,等於直接與美國交戰。

雖然雙方都沒向對方宣戰,但是當年簽署的是停戰協議,不是和平協議。

只要戰爭規模擴大,戰局就會失控,演變成中國與美國的戰爭。

兩個握有大量核武器的大國打起來,後果將不堪設想。

要出兵,但是不能以國家的名義出兵。

傅秀波面臨的問題,與六十多年前建國者面臨的問題一模一樣。雖然有樣板,但是具體操作卻完全不一樣。

當年,新中國剛剛建立,農民翻身做主人,保衛國家的積極性非常高。

現在,經濟大潮洗刷掉絕大部分國民的鬥志,拜金主義讓民衆喪失了爲理想與信仰而戰的精神。

誰會“志願”爲一個沒有多少往來的鄰國作戰?

“下海經商”,讓軍隊深受其害。

高級將領中,陸風烈這種強硬派不佔多數。中級軍官累於俗事,只想快點晉升。基層官兵中,大多數都在混飯吃。

真要扛槍上陣,誰會拼命?

文廷貴的反對不是沒有道理,而是看到了這些問題。如果不能糾正這些問題,讓軍人以浴血奮戰、報效祖國爲榮,讓民衆以建設祖國、振興民族爲己任,讓官員以執政爲民、廉潔奉公爲天職,打贏了戰爭又能得到什麼?

發現問題只是開始,關鍵是如何解決問題。

陸風烈與李國強到來後,傅秀波立即給李國強安排了任務,讓他派人陪同樸俊哲返回平壤、以臨時領導人身份主持工作,幫助他控制人民軍。隨後,傅秀波讓陸風烈給總參謀部下令,着手製訂戰爭計劃。

李國強沒多耽擱時間,立即動身返回總參謀部。

送樸俊哲回去沒問題,保護他的人身安全也沒問題,關鍵是控制人民軍,至少得派遣軍事顧問團。

這件事,二部辦不到,必須從總參謀部借調人員。

還好,陸風烈表了態,讓李國強去總參謀部挑人。

因爲幾年前,總參謀部派了一些軍事人員去朝鮮,幫助人民軍完善作戰指揮系統,所以李國強可以動用這些人員。

此時,傅秀波與陸風烈談到了最敏感的話題。

“你說得沒錯,我們不能以國家名義出兵,不然沒法收手。”陸風烈在路上想好了這個問題。“最好仿照當年的做法,以志願軍的名義出兵。部隊是現成的,改變番號就行了。基層思想工作,我派人去做。”

“關鍵是官兵的思想工作。”

“這事我考慮了很久,覺得激勵官兵鬥志的最好辦法是讓他們知道爲什麼而戰。”

“什麼意思?”

“如果我們用慘烈的代價打贏了這場戰爭,卻沒能改變什麼,只是把金氏家族換成了李氏家族、或者別的什麼家族,官兵肯定不同意。”

“這事輪不到軍人做主。”

“可是得讓他們知道,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做出決定很容易,在戰場上流血犧牲的卻是普通軍人。只有讓官兵知道,戰後的朝鮮,不再是一個家族統治的朝鮮、而是一個民主自由的朝鮮,不再是一個一貧二窮的朝鮮、而是一個富裕繁榮的朝鮮,不再是一個閉關鎖國的朝鮮、而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朝鮮,不再是一個不斷製造麻煩的朝鮮、而是一個對我們有幫助的朝鮮,軍人才會前仆後繼、纔會浴血奮戰。就像六十多年前一樣,讓軍人上陣拼殺的都是可望可及的美好未來。”

聽陸風烈說完,傅秀波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老傅,你知道我是個非常單純的軍人。”陸風烈長出口氣,說道,“你我相識相交幾十年,我始終認爲你在等待機會,一個能讓我們掙脫束縛的機會。我們有很多問題,如果連正視的勇氣都沒有,哪來糾正的動力?”

“你說得沒錯,我們得儘快發表申明,讓全世界知道我們爲什麼要幫助朝鮮。”

陸風烈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

“什麼?”

“爲我們出兵找到一個理由,一個非常充足的理由。”

“現在的理由還不夠充足嗎?”

“當然,我們沒辦法證明美軍首先入侵朝鮮。”

“這……”陸風烈稍微思索一下,說道,“趕緊給李國強打電話,讓他想辦法。”

“他有辦法?”

“來的路上他提到,美軍的一支特種部隊在轟炸前越過三八線,很有可能是去營救被擊落的那架轟炸機的飛行員。”

傅秀波沒有遲疑,立即起身朝書桌走去。

逮到美軍飛行員,就能證明美國首先轟炸金日正的住所,朝鮮人民軍被迫反擊,挑起戰爭的不是朝鮮,而是美國!

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102章 海上屠場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202章 衝刺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88章 各讓一步第76章 水下力量第32章 拼光拼盡第16章 巢臼第94章 戰略價值第65章 國家意志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91章 迎難而上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16章 中東戰爭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127章 雷暴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13章 無限制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4章 艦隊出港第95章 快馬加鞭第62章 戰略意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169章 亂戰第59章 再接再厲第73章 沉默是金第228章 導火索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93章 空中偷襲第88章 奢望第42章 開戰時機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70章 外交戰場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6章 愈演愈烈第46章 豐收年第248章 災難第84章 守株待兔第83章 歪打正着第32章 分兵攔截第224章 內耗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59章 起始點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55章 墳墓第41章 順藤摸瓜第32章 拼光拼盡第6章 幽靈墜落第10章 希望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74章 戰爭狂人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30章 小事化大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48章 全身而退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52章 順手拈來第11章 打擊利器第13章 全權顧問第39章 救援行動第26章 理由第9章 進軍神速第93章 同化政策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9章 備戰第33章 科技戰略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81章 同盟集團第35章 軍事政變第37章 再接再厲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45章 補欠賬第57章 戰爭決議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74章 交易第15章 受害者第38章 合作愉快第36章 分外之責第66章 末端攔截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27章 利誘第21章 一鍋端第32章 迫在眉睫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18章 猛然覺醒第15章 受害者第47章 唯一選擇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253章 謀略家第50章 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