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援助

十二日白天,中國空軍依然保持了高壓態勢。

根據中國國防部在十三日公佈的戰報,十二日,中國空軍總共出動各類作戰飛機三千六百八十七架次,其中執行打擊任務的戰機爲三千一百二十四架次,總共投彈一萬二千六百餘噸,在空戰中擊落印度戰**十八架,另外在地面炸燬一百二十餘架,自身只損失了二十七架戰鬥機。

相對而言,這個損失比並不低。

戰爭的前三天,中國空軍作戰飛機的戰損率高大百分之一點二,即每出動一千架次損失一點二架作戰飛機,而在對日戰爭期間,中國空軍的戰損率只有千分之三,比這次低了百分之七十五。

當然,這只是戰爭的前三天。

在對日戰爭的前三天,中國空軍的戰損率也在百分之一以上。

隨着中國空軍逐步奪取制空權,開始重點打擊印度的防空部隊,戰損率將直線下降,總體控制在千分之三左右不是多大的問題。

相對而言,印度空軍的表現不算糟糕,比十年前的日本空軍好得多。

別的不說,到了十二日,印度空軍仍然能夠在一場戰鬥中投入數十架戰鬥機,而且進行較爲有效的指揮。在十年前的對日戰爭中,中國空軍僅用了四十個小時,就毫無懸念的打垮了日本空軍。

不是印度空軍的素質更高,也不是戰鬥力更強,而是印度的國土更加遼闊。

要知道,印度的國土面積是日本的十多倍

在二零三五年的戰爭中,日本空軍迅速敗下陣來,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空軍基地過於集中,而且沒有太多的野戰機場。在空軍基地被毀之後,很多日本戰鬥機連升空作戰的機會都沒有。

相對而言,印度的情況好得多。

雖然在第一天,印度空軍的二十多座主要基地就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基本上喪失了使用價值,但是印度有足夠多的野戰機場,而且分佈極爲廣泛,都有道路連接,印度戰鬥機能夠利用這些野戰機場繼續作戰。

更重要的是,中國空軍的戰術打擊範圍無法擴大到印度本土南部地區。

也就是說,只有動用轟炸機才能打擊印度本土南端的空軍基地與野戰機場,而轟炸機的出動效率遠不如戰鬥機,而且用來轟炸野戰機場,作戰效率更加高不到哪裡去,等於浪費寶貴的打擊力量。

結果就是,在十二日升空作戰的印度戰鬥機,多半是從南部地區的野戰機場起飛的。

當然,這也與美國的軍事援助有關。

按照美**事顧問團的建議,從二零四零年開始,印度就加強了野戰機場、以及臨時性空軍基地的建設工作,甚至提高了高速公路的建造等級,使一些高速公路能夠臨時開闢成飛行跑道,此外還對民用機場進行了改進,使其能在戰時供空軍使用。這些措施,極大的提高了印度空軍的作戰靈活性。別的不說,印度國內有兩百多座民用機場,其中半數能夠支持戰鬥機作戰。如果把臨時開闢出來的高速公路算上,印度境內有大約八百多個可以供戰鬥機起降的場地。

要知道,當初日本本土總共也就只有兩百多處場地。

就算中國空軍的打擊實力有所提升,也很難在三天之內炸燬所有機場,而且很多機場根本不可能通過一次轟炸使其徹底癱瘓,因爲很多野戰機場都有快速修復能力,印度空軍的工程部隊甚至能在較爲開闊的平原上,用極短的時間開闢出可以供戰鬥機起降的土質跑道,從而提升抗打擊能力。

當然,經過三天的消耗戰,印度空軍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了。

不是沒有足夠多的機場,而是損失了大量的作戰飛機。

如果中國國防部公佈的戰報沒有水分,那麼到十二日結束的時候,印度空軍已經損失了近八百架戰鬥機。雖然印度空軍號稱擁有兩千多架戰鬥機,但是在戰爭初期,損失的都是主力戰鬥機。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印度空軍在戰爭的頭三天,損失了一百六十八架F-44

照此下去,再過三天,印度空軍的F-44將消耗一空。

正是如此,十二日上午,印度當局正式向美國發出請求,希望美國能夠緊急援助一批先進戰鬥機。

當時,印度大使明確提出,印度可以拿在美資產做抵押。

顯然,這沒有法律基礎。

雖然印度企業在美資產總額大約有三千億美元,足以採購數百架F-44,但是這些資產全部屬於私人企業,根本不是政府財產。印度政府擁有的,只是存放在美聯儲的大約五百億美元的黃金,以及存在美國各大銀行的大約一千二百億美元的外匯。如果只有這筆錢,印度最多能採購兩百架F-44。

當然,對印度空軍來說,兩百架F-44也非常不錯了。

對印度空軍來說,最需要的是戰鬥機,而不是飛行員。因爲在本土內線作戰,所以大約有三分之二的飛行員在被擊落之後,能夠安全返回部隊,再次駕駛戰鬥機升空,而這些飛行員也會因爲被擊落的經歷,變得更加老練。

當天,美國總統就批准了對印出售軍火的合同。

因爲屬於正常採購,而且印度一直是美**火商的大客戶,所以不需要經國會審議,總統令就足夠了。

按照部署,美軍將直接向印度移交現成的F-44戰鬥機。

印度要做的,只是把飛行員送往迪戈加西亞。這些戰鬥機將由美軍飛行員駕駛飛往迪戈加西亞,然後由印度飛行員飛回國內。此外,運送印度飛行員的運輸機在返航的時候,還將運回一批對空彈藥。

當天下午,中國外交部發表了強烈抗議,譴責美國明顯違反了國際準則,公然向處於戰爭狀態的印度出售軍火是在挑釁中國的忍耐力,中國將保留一切制裁權利,並且會根據影響結果採取制裁行動。

只是,中國的抗議根本沒有起到作用。

當天晚上,第一批印度飛行員就到了迪戈加西亞,隨後美國空軍的四十八架F-44也到達了迪戈加西亞。

十三日凌晨,印度飛行員駕駛着這批戰鬥機返回了印度。

鑑於美國的積極行動,印度大使在十二日夜間再次提出,希望美國能夠緊急援助一批其他武器裝備,包括陸軍的主戰裝備、海軍的反潛巡邏機與艦載戰鬥機、空軍的運輸機與大型預警機等等。

當然,這就不是現金交易了,印度根本沒有這麼多錢。

就算美國總統不反對,因爲涉及到無償軍事援助,所以需要得到國會支持,而美國總統能做的,只是在向國會提交議案的時候,讓美軍把印度需要的裝備裝船,以便在得到國會批准後立即啓運。

中轉中心依然是迪戈加西亞。

從十三日凌晨開始,美軍就動用戰略運輸機,把大批主戰裝備送往迪戈加西亞,並且出動快速運輸船。只要國會通過了由總統提交的援助法案,快速運輸船能在兩天後把這些裝備送到印度的港口。

當然,前提是,在這兩天內,印度艦隊依然還在海上活動。

如果印度艦隊被特遣艦隊擊敗,印度就將喪失制海權,而中國海軍肯定會立即對印度進行戰略封鎖,攔截前往印度的船隻。除非美國鐵了心要在這個時候打第三次世界大戰,不然就會讓運輸船留在迪戈加西亞。

十二日夜間,牧浩洋就收到了由周渝生髮來的電報。

電報中明確提到,美軍已經開始動員,不是戰爭動員,而是把裝備集中起來,由戰略運輸機送往迪戈加西亞,因此美國很有可能在兩到三天之內,做出爲印度提供無償軍事援助的決定。爲此,黃瀚林已經下達了最高指示,海軍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阻止美國爲印度提供主戰裝備。

周渝生還在電報中提到,他已經按照元首的指示,命令西印度洋艦隊的兩艘攻擊核潛艇南下前往迪戈加西亞附近。也就是說,如果艦隊無法在此之前奪取制海權,對印度進行戰略封鎖,將不得不用攻擊核潛艇伏擊美國船隻。

這意味着什麼?

不用周渝生明說,牧浩洋都知道,只要在公海上擊沉美國船隻,美國就有足夠的理由向中國宣戰。

也許,美國不會貿然走出這一步,但是美國參戰的可能性將大幅度提高。

如果沒有絕對必要,牧浩洋肯定不希望在這個時候把美國捲進來,更不希望在擊敗印度之前與美國交戰。

也就是說,他必須在接下來的四到五天之內幹掉印度艦隊

問題是,這由談何容易。

深思熟慮之後,牧浩洋在十三日凌晨零點左右,下令艦隊轉到二百七十度航向上,以三十三節的速度向西航行。

當時,特遣艦隊已經進行了第一次燃油補給作業。

以這個速度,十二艘護衛艦能夠航行四千海里,即在接下來的兩天半內,不再需要進行燃油補給。

牧浩洋非常清楚,能否阻止戰略局勢惡化,接下來的兩到三天極爲關鍵。

可以說,如果他能在兩到三天內幹掉印度艦隊,甚至有可能對美國國會產生影響,使其否決對印援助法案。

當然,牧浩洋也知道,美國總統的立場,肯定會對印度艦隊的作戰行動產生影響。

第56章 快馬加鞭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2章 鬥爭第18章 畫蛇添足第78章 廣泛動員第33章 最後反擊第81章 屏障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65章 全面行動第44章 出山第52章 大獲全勝第63章 全力以赴第8章 泰然處之第95章 快馬加鞭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28章 風馳電掣第45章 越界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21章 一鍋端第7章 機關算盡第25章 光明磊落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37章 再接再厲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76章 熱點地區第9章 進軍神速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29章 嚴陣以待第48章 全身而退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66章 回家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63章 朋友第6章 錯失先機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90章 機遇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66章 入朝方略第89章 統一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40章 積極主動第41章 求生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297章 警戒圈第52章 統一意見第49章 彈道導彈第16章 強渡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63章 全力以赴第38章 勞動力第11章 取經第20章 剋制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72章 愛國商人第81章 同盟集團第61章 猛然醒悟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48章 交戰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36章 分外之責第30章 周旋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12章 幕後推手第22章 橫掃全球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58章 死撐第117章 高姿態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82章 理論突破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67章 全面動員第19章 伏擊第318章 總則第45章 補欠賬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3章 本性難移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52章 預料成真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86章 全面競賽第77章 太有主見第16章 中東戰爭第37章 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