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措手不及

給黃瀚林彙報情況後不到半個小時,牧浩洋收到了由西印度洋艦隊轉發的消息。

此時,“太行山”號的損管作業已經完全崩潰,在被二十四枚炸彈命中的情況下,艦體嚴重前傾,艦長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下達了棄艦命令。隨後,“秦嶺”號的艦長也在動力與發電系統全部損毀,無法繼續抽出涌入艦體的海水,也就是無法阻止戰艦下沉的情況下,下達了棄艦命令。

除了兩艘航母,還有二十多艘戰艦命懸一線。

因爲第三批印度戰鬥機重點轟炸了“秦嶺”號與“太行山”號航母戰鬥羣,所以東印度洋艦隊遭受的損失更加慘重。

在牧浩洋收到消息前,已有一艘巡洋艦與三艘驅逐艦戰沉。

爲了避免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污染,這四艘戰艦的艦長都在最後關頭下令關閉反應堆,並且封死了通往反應堆艙的所有通道。所幸的是,交戰海域的平均水深在兩千米以上,即便反應堆泄露,也不會造成嚴重環境污染。

當時,還有二十多艘戰艦正在進行損管搶修。

只是,希望並不是很大。

雖然“長江”號與“黃河”號航母戰鬥羣只遭到一輪攻擊,但是情況也不比東印度洋艦隊好多少。

特別是“黃河”號,在遭到了十多枚反艦導彈打擊之後,艦體已經嚴重受損。

更嚴重的是,“長江”號的航速降到了二十節以內,“黃河”號則不到十六節,根本無法及時離開交戰海域。

也就是說,如果印度空軍再次發起攻擊,這兩艘航母也將完蛋。

所幸的是,印度空軍沒有精力來理會遭到重創的中國艦隊。

在攻擊了中國艦隊之後,印度空軍按照美國軍事顧問團制訂的作戰計劃,開始攻擊中國在印度洋地區的軍事基地。

只是,印度空軍的作戰效率並不怎麼樣。

按照美國軍事顧問的建議,印度空軍應該立即發起行動,速度越快,對印度越有利,因爲中國肯定會採取針對性的措施,削弱印度突然襲擊造成的影響。如果等到中國軍隊完成作戰準備再發動襲擊,效果將大打折扣。

問題是,印度空軍不是美國空軍,根本辦不到。

別的不說,在二月九日凌晨,也就是在襲擊中國艦隊前大約五個小時,印度當局才做出了開戰決定,而印度空軍根本沒有進行戰前動員,也就沒有提高軍隊的戒備級別,不可能把戰鬥力全部發揮出來。

爲了打擊中國艦隊,印度空軍動用了三分之一的作戰兵力。

正常情況下,印度空軍只有大約一半的作戰部隊處於戒備狀態,即能在接到命令後立即出動。

也就是說,在打擊了中國艦隊之後,印度空軍沒有幾架戰鬥機可以出動。

結果就是,在考慮打擊中國軍事基地的時候,印度空軍必須照顧實際情況,把打擊行動延遲幾個小時。

直到戰爭爆發後大約四個小時,印度空軍才發起了當天的第二次突然襲擊。

事實上,這已經算不上是突然襲擊了。

在收到艦隊遭到突然襲擊的消息後,總參謀部立即下達了最高戰備命令,各地駐軍立即進入戰爭狀態,而首先收到命令的就是印度洋地區的駐軍,特別是部署在環印度地區的空中部隊。

也就是說,在印度空軍再次出動的時候,中國空軍已經有所準備。

在此情況下,要想突然襲擊中國的軍事基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天上午,中印兩國空軍在孟加拉灣與阿拉伯海方向上展開了激烈戰鬥,緊急出動的中國戰鬥機有效遏制了印度的空中打擊,並且使印度空軍付出了沉重代價,阻止了局勢進一步惡化。

根據中國國防部在當天下午公佈的第一份戰報,僅在當天上午,中國空軍就在戰鬥中擊落了一百四十多架印度戰鬥機,掌握了孟加拉灣與阿拉伯海的制空權,阻止了印度空軍對中國軍事基地的突然襲擊。

當然,印度方面沒有承認損失瞭如此多的戰鬥機。

中午十二點不到,部署在科欽的印度艦隊出港。

當時,發現印度艦隊的是一艘在科欽港外面活動的攻擊核潛艇。因爲沒有收到中印已經開戰的消息,所以這艘潛艇沒有攻擊印度艦隊。直到發送情報的時候,才得知印度空軍已經偷襲了中國艦隊。結果,這艘攻擊核潛艇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於當天傍晚攻擊了正在向南航行的印度艦隊。當天晚上,中國海軍收到了該潛艇發出的最後一封電報,得知已經重創了三艘印度戰艦,但是不能確定其中是否有航母。隨後,這艘潛艇就與基地失去聯繫。直到戰爭結束後,中國海軍纔在八度海峽東面大約一百二十公里處,發現了這艘潛艇的殘骸,並且確認是被一條重型魚雷擊沉的,潛艇上的八十六名官兵無一倖免。

戰爭來得非常突然,牧浩洋在第一時間只下達了提高戰略戒備級別的命令。

也就是說,中國軍隊可以進行防禦作戰,但是隻有總參謀部纔有權下達進攻命令。

到了北京時間下午一點,也就是新德里時間下午四點三十分左右,牧浩洋收到了更加確切的報告。

受印度艦隊威脅,“長江”號航母戰鬥羣已經協同其他還能航行的戰艦南下,只留下兩艘護衛艦掩護“黃河”號航母,並且進行了必要的疏散,即把“黃河”號上的非必要官兵撤到“長江”號上。“太行山”號航母與十七艘護航戰艦已經沉沒,“秦嶺”號航母與九艘護航戰艦的損管工作已經結束。按照西印度洋艦隊司令官的安排,如果這些戰艦的受損情況得不到控制,最終將由潛艇擊沉,避免落入印度海軍手中。

只是,“長江”號航母戰鬥羣的處境也不太有利。

印度艦隊已經出港,其首要任務就是尋找與殲滅中國艦隊,而“長江”號的航速無法超過二十節。最多隻需要二十四小時,印度艦隊就能追上“長江”號航母戰鬥羣。在喪失了航空作戰能力的情況下,“長江”號航母戰鬥羣別說擊敗印度艦隊,連招架之力都沒有,因此很有可能步其他三支航母戰鬥羣後塵。

在報告中,西印度洋艦隊司令已經提到,他將盡可能的拖住印度艦隊,確保特遣艦隊能夠順利進入印度洋。

顯然,“長江”號航母戰鬥羣將以身犯險。

在回電中,牧浩洋命令“長江”號航母戰鬥羣從亞丁灣返回瓜達爾港,不得在外海與印度艦隊糾纏。

原因很簡單,印度艦隊肯定不會去對付“長江”號航母戰鬥羣,而會向東航行。

戰爭已經爆發,中國海軍的特遣艦隊將開赴印度洋,如果印度艦隊不能及時到達安達曼海,就無法阻止特遣艦隊進入印度洋。在第一次印度洋戰爭中,正是印度艦隊沒能及時關上印度洋的大門,才慘敗給了中國艦隊。只要印度海軍吸取了經驗教訓,就會把對付特遣艦隊放在首要位置上。

從時間上看,印度艦隊出港後直接開赴安達曼海,剛好能夠在特遣艦隊之前到達。

當然,印度艦隊不會首先遭遇特遣艦隊,而會首先轟炸浩洋港與躍龍空軍基地,打掉中國海軍在東印度洋上的落腳點。

此時,特遣艦隊已經在章玉廷的指揮下轉向南下,全速趕往印度洋。

北京時間下午一點三十分,牧浩洋收到了章玉廷發來的消息,這也是特遣艦隊進入印度洋之前發出的最後一份報告。

按照計劃,特遣艦隊將首先趕往爪哇海,再尋找機會進入印度洋。

至於從哪條水道進入印度洋,得由實際情況決定。說得直接一點,由總參謀部提供的戰場信息決定。

隨後,牧浩洋蔘加了高層會議。

因爲時間緊迫,他沒有去元首府,而是留在總參謀部,通過視頻電話,向高層領導人做了情況說明。

與此同時,全國代表大會開始就黃瀚林提交的“對印戰爭宣言”進行表決。

北京時間二點三十分,在經過四個小時的辯論與半個小時的表決後,全國代表大會以全體贊成的方式通過了戰爭宣言。

此時,在高層會議上,黃瀚林提出的戰爭決議也得到了全部高層領導支持。

北京時間三點十五分,黃瀚林在元首府發表電視講話,正式對印度宣戰。

可以說,這場戰爭既是中印矛盾的必然結果,也來得非常突然。

在黃瀚林發表電視講話的時候,牧浩洋向戚凱威與母祁鐵下達了作戰命令,正式啓動了作戰計劃。

只是,這與原計劃存在巨大區別。

要知道,在此之前,連牧浩洋都沒想到,印度會偷襲中國艦隊,以主動出擊的方式引發這場戰爭。因此,作戰計劃必須做出調整。所幸的是,不管怎麼調整,首先都得奪取戰場制空權。

北京時間下午四點整,牧浩洋登上了飛往特遣艦隊的專機。

雖然按照他的部署,將由章玉廷指揮艦隊作戰,但是在兩支印度洋艦隊遭受重創,已經完全喪失戰鬥力的情況下,牧浩洋決定親自指揮艦隊作戰。按照他的安排,周渝生將在此期間代他行使總參謀長職權。

不是牧浩洋擅離職守,而是他非常清楚,特遣艦隊的命運,將決定這場戰爭的結局。

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39章 糧食危機第24章 勇敢面對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39章 投送力量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190章 主動權第21章 突如其來第75章 真真假假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1章 千錘百煉第66章 起航第219章 火線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38章 勞動力第211章 大包抄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94章 技術軍官第9章 十萬火急第88章 十字路口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3章 大難不死第19章 新戰線第2章 經濟基礎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41章 標杆第20章 政治聯盟第74章 戰爭狂人第85章 欲擒故縱第10章 補充攻擊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27章 精妙戰術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13章 希望尚存第88章 各讓一步第307章 壁壘第34章 空軍出擊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34章 矯枉過正第29章 本質第35章 奔赴前線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39章 糧食危機第44章 艦炮怒吼第78章 兩強標準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26章 威逼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4章 拉力賽第3章 把握機會第3章 演習第49章 彈道導彈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2章 利益交換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41章 順藤摸瓜第81章 屏障第67章 全面動員第66章 真假英雄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24章 伏擊戰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23章 堅持主見第234章 決勝點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153章 關鍵日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1章 收假第97章 戰略分歧第248章 災難第8章 節外生枝第25章 光明磊落第193章 主旋律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295章 遺蹟第62章 頭號王牌第9章 進軍神速第32章 關鍵時刻第205章 突襲第71章 拼盡全力第93章 空中偷襲第19章 核戰爭第22章 還以顏色第21章 動員第90章 獨木難支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20章 惹是生非